【文档说明】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doc,共(8)页,34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2e8c17a15c631e7f90b787ef3058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北斗星盟阶段性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浦江中学孔青青黄旭光姜丽娜;审题人:玉环中学翁梓轩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
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是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据图可知A.当时已经实现中央集权C.周文化扩散到黄河下游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2.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
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
交易C.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3.《汉书·元帝纪》中记载汉宣帝有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见,汉宣帝的治理思想为A.恢复周礼B.儒法结合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4.某学者指出:“吉林发现了带‘长’字汉代瓦
当;内蒙古发现了‘单于和亲’的汉字瓦当;云南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汉代金印;新疆沙雅遗址出土‘汉归义羌长’印;青海一座匈奴墓出土“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篆文铜印。”以上历史叙述意在表明,汉代A.对地方势力控制明显加强C.汉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B.疆域范围极其广阔D
.儒家思想影响扩大5.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政治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名门望族48(19%)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无记录可查1
07(42%)A.察举制已遭到破坏C.存在阶层固化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D.世家大族垄断朝政6.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
”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7.北宋时期曾经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弊”。这表明A.宋交子是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金融稳定8.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A.对农业发展有利B.推动社会转型C
.得到统治者支持D.能够富国强兵9.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靠乡规里约、族规家训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法律制
度的健全完备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10.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留学生被提前召回,他们回国后不仅没有被朝廷加官进爵,反而被关押了起来;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C.体现了延续封
建统治的现实需求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1.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12.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流传一首歌曲《选村长》:“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出晋察冀根据地A.民众
文化娱乐生活丰富C.三三制团结民众共抗日B.民众支持中共土地革命D.注重培养民众民主意识13.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
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城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B.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14.下表是亚非会议相关的部分外交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时间记录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1954年12月
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B.打击
殖民势力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15.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
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已宣告失败C.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B.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D.中共已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16.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
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17.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
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18.“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
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西柏坡精神——①B.延安精神——②C.铁人精神——③D.长征精神——④19.在古代雅典,当公众与私人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这表明古代雅典A.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民
主是“多数人的暴政”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公民缺乏个体自由权利20.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约翰·胡斯领导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
,揭露教会的罪恶。这场运动A.旨在促进宗教信仰自由C.促进近代民族意识觉醒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教会斗争D.巩固了新教在欧洲的统治21.至17世纪,伴随着1689年《权力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宪法性法律的颁布,英国
确立了“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宪法原则,法院的独立原则地位才获得切实保障。由此可知,英国司法独立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体现了三权分立学说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22.1864年《日内瓦红十字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
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关于《日内瓦红十字公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B.意在约束交战各方的行为C.建立了以大国协调和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确立了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23.
在轰动全美的辛普森杀妻案中,辛普森陪审团在分析证据和证词后做出无罪裁决。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辛普森杀了人,但又普遍认为判决辛普森无罪释放是公正的。这里的“公正”是指A.程序公正B.无罪推定C.结果公正D.遵循先例24.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
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文官退休制度。从上述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发展A.渐进性B.无序性C.主导性D.多样性25.某同学探究“世界货币体系形成”时,将英美设计的战后货币秩序与经济
运动蓝图绘制成如下图示这场英美之间“布雷顿森林的较量”旨在A.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地位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D.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26.据资料统计,美国自1935年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以来,贫困家庭就业
率呈下降趋势,如1960年在最低收入的美国家庭中,近2/3的户主都有工作,到1991年,这样的家庭仅占1/3,其中只有1%的户主是长期工作的。这一变化说明A.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C.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了人民生活B.享受社会保障是美国公民权利D.社会保障制度造成财
政赤字27.下表所示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颁布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根本目的是时间法案主要内容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局案》判决种族隔离违宪1964年《民权法案》彻底废除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1965年《投票权法》废除各
州限制黑人投票的种种规定A.体现法律至上的精神C.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B.消除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D.促进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28.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世界贸易体系
遭遇了挫折29.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提到:“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
服务的传统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方政府从控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B.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D.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30.传统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动力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动力来自中国自身的文明转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据此可知,关于该现象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C.同一历史现象会
有不同的解释B.历史的真实依赖于史学争鸣D.史学研究在于突破传统观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0分)官员的选拔、管理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根据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
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
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材料二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
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
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制度的本质区别,并简析导致上述区别的根源。(4分)32.(18分)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
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
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
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摘编自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
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先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
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4分)(3)根据
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8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时间发展概况1949—1959年新中国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同32个欧亚非国家正式建交,迎来
了历史上第一个建交高潮。1960—1968年外交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60年代迎来了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次建交高潮。1969—
1978年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一条线”战略,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和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正常化。1979—1989年邓小平将这一时期外交的指导思想归纳为“两个重要的转变
”,“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总体平稳,中苏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1990—2002年坚定不移地“走出去”,继续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大国建
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进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多边活动,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160余个。2003—2012年提出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
全面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
富完整。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近180个。——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