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树德中学2023届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pdf,共(7)页,935.69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db804e263086e7824f6ec84cd33c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11高一语月11第1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命题、审题:高一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韵”是一个关于宋代文化的美学理想,它切近生活,比历史虚柔
,比理学深至,展现为一个活色生香的文化主体,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鲜明的文明创新、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之标志,开启了所谓的“近世”历史。说它实现了魏晋美学突破以后再一次以某一具体历史时代为界的美学突破,可能不会过分。宋韵
美学具有强烈的近世感。“近世”概念来自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描述中国古代唐宋社会差异的经典分析。他说:“这种贵族政治在唐末五代的过渡时期衰落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君主独裁政治。贵族衰落的结果,就是君主的位臵与人民接近起来,高官显爵无法再依靠家族特权来获得,完全是基于天子的权力才得以任命了。”在
宋代,不仅君主直接面对百姓,官僚的选拔也因科举制大行而具有机会均等的特点。宋代的君主和官员相比以前的贵族体系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因此,整个国家组织与社会结构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并推动和引领人民追求好生活以及伴生的各种文化创造
力。开明君主、重商经济、货币流通、市民生活、超大城市等,无不昭示中国社会向“近世”的伟大转型。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可以婉约风格的宋词
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
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直截了当地说,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宋韵美学具有世俗生活风格化。市民阶层的崛起,世界级大都市的出现,导致城市生活空前繁荣,它的价值核
心是经济上的等价交换系统。于是,人民获得了一个相对更为平等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一切其他价值都得到了重新评估。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建筑、家具、瓷器等成为城市生活的显著标志,杂剧、说书、茶艺、花市和香道等体现了各种群体活动的
组织功能,带动着传统的琴棋书画,以价值公平的民众交流为指向,蔚然风靡,获得了艺术上风格化的新形态,繁荣的世俗生活恰恰以这一风格化之美学品格相标榜。宋韵美学盛行极简主义。宋代器物在两宋之际发生了一个显著的
变化,历史上主要由青铜器所承载的包括礼制到生活的盛器功能位移到了瓷器之上。青铜器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凝重的神秘气息,被消解了。瓷器变而以简洁的形态和单色调为主。一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审美风尚,在瓷器这样的实
用器物上开风气之先。艺术上的极简主义在宋瓷上业已完成。极简主义也体现于宋代的家具设计和制作,并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门类渗透。因此,说极简主义在宋代蔚为时尚是不过分的。极简主义的成型可能缘于极简不允许情感泛滥,而宋代理学恰恰压制情感,似乎在方向上与极简走到了
一起。同样,禅趣真正大盛行也是在宋代,或许禅宗和理学在直观上形成了合流,助推了极简主义。(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韵”可谓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次美学突破,也是具有鲜明的文明创新和转折意义历史阶段的标志。B.因为宋朝整个
国家环境相对公平,能引领人民进行文化创造,所以宋朝君主和官员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C.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的宋代艺术表现出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体现了偏于人化的大国韵度。D.宋朝城市生活的价值核心是经济上的等价交换系统,建筑、家具、瓷器等
成为城市生活的显著标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内藤湖南描述中国古代唐宋社会差异的经典分析,是为了证明宋韵美学有强烈的近世感。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将“唐人以气胜”与“宋人以韵胜”进行对比
,来突出宋朝的艺术成就。C.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表现和原因两个维度,逐层深入地具体阐述“宋韵”的美学向度。D.“可能”“相对”“似乎”“某种程度上”等表示不确定的词语的运用,恰好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不靠贵族体系统治
,君主直接面对百姓,选拔官员主要靠科考,民众有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B.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C.宋朝传统的琴棋书画在杂剧、说书、茶艺等活动的带动下蔚然成风,获得了艺术上风格化的新形态。D.宋代极简主义从瓷器开始渗透到传统艺术
门类,与宋代理学压制情感、禅趣大盛行的社会现实分不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北大工学院电机系,但沉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最终转至理学院
物理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研究生毕业后,于敏受到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他与合作者提出的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钱三强交给于敏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这不仅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已经卓有成就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须隐
姓埋名,常年奔波。但于敏没有犹豫,“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统帅曾建议用核武器袭击中国。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从此,28年里,他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身影消失于公众的
视野,甚至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做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在研制方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后,他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华东计算所,那里有中国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为加快氢弹研制速度,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
积如山的计算纸带,反复研究分析计算结果,最终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找到关键,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都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这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核试验场远在
大西北,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于敏八上高原,六到戈壁,拖着疲弱的身体来回奔波。在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前,为了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他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臵。19
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2022-11高一语月11第2页共4页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爆炸当量为330万吨级,与理论设计完全一样!那一年,于敏不过4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美国用时七年零三个月,而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氢弹之父”的称号,于敏从不以此自居。于敏没有停止脚步,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绵阳的深山里开启了核武器研究的新征程。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使他的身体变得越
来越虚弱。他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舞着他,最终,关键技术得以突破,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6年,他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与邓稼先、胡思得一起向中央递交了《关于
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希望加快核试验进程。正是这次上书,使我国提前规划了核试验的部署,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于敏的战略眼光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十年核试验时间。他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在研
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称赞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开阔视野。因此,他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胡思得说,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头发现一本唐诗或宋词。诗词艺术带给于敏的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在73岁那年,于敏以一首《抒怀》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
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于敏,一个铸核卫盾一甲子的传奇。“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相关链接①于敏(1926—2019),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
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被评为“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摘编自百度百科)②“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
,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2015年“感动中国”写给于敏的颁奖词)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敏在学生时代就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进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他又在相关领域作出
了极大的贡献。B.于敏妻子的话,体现出他工作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而胡思得的话,则表明古诗词对于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C.“百日会战”中,氢弹理论设计方案能得以形成,与于敏勤奋钻研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密不可分。D.面对死亡的不断威胁,于敏却仍
能坚持研究并突破关键技术,是诸葛亮矢志不渝、鞠躬尽瘁精神对他的鼓舞。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他与其它两位专家的建议书,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或将受阻。B.于敏认为留学后须趁年轻回国做贡献,不能老了才回来。他不仅
这样教育学生,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C.引用于敏的《抒怀》诗,既展现了他与核武器研制相伴一生的岁月,又突出了他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的精神。D.颁奖词“当年吴钩”以下四句,艺术地展现了于敏在上海、大西北边地和四川绵阳进行核武器研究的艰辛历程。6.于敏是如何兑现他对祖国“愿将一
生献宏谋”的诺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夜渔沈从文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
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
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
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茂儿,这个好呢。”“我不要。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
眼。“你也是吃饱了!不要,就送我罢。”“真的,不要就送把你姑妈。我帮你泡汤吃。”五婶说。茂儿把鸡肚子一扔丢到碧霞碗里去。他五婶却从他手里抢过碗去倒了大半碗鸡汤。但到后依然还是他姨婆为他把剩下的半碗饭吃完。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其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
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不,我不胀!姨婆。”“你看你那样子。……不好好推一下,会伤食。”“不得。(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2022-11高一语月11第3页共4页不管姨
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您要快一点!”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凉气逼人,微风拂
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五叔
,路上莫有蛇罢?”“你怕,我就背你走罢。”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象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五叔,我来拿麻藁。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他想若是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烛一切。“你莫拿,快要到了!”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
呀呀的喊叫了。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咦!五叔,这是怎么?”“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
点鱼做早饭菜。”……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
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
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罶罢。”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1925年3月21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描写了茂林家一天吃
晚饭时的情形,交代了人物,方便后文的叙事。B.小说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让一个立体的湘西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C.小说开头描写茂儿的爹,所用不足30个字,却刻画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形象。D.小说描绘了若干生活画面,展现出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整体上呈现散文化特征。8.画横线段落在小说中有
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有人说,沈从文的作品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这种“平和”之美一般表现在众多关系中的,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初,元昊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导。事寻露。范仲淹以其反覆不常,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为中国用,羌人亲爱之,呼为“龙图老子”。仲淹以庆州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欲城之,度贼必争,
密遣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顺城也。贼觉,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盗益少。时,塞门诸砦既陷,鄜州判官种世衡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井矣。”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青涧,以世衡知
城事。世衡开营田..,募商贾,通货利,城遂富实。教民习射,以银为的,中者与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边,知环州属羌多密与元昊相通,以种世衡素得属羌心,而青涧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有牛奴讹素倔强,未尝出见州官,闻世衡至,乃来郊迎..。
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慰劳部落。是夕,雪深三尺。左右曰:“奴讹凶诈难信,且道险不可行。”世衡曰:“吾方以信结诸胡,可失期邪!”遂冒雪而往。既至,奴讹大惊曰:“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帅部落罗拜,皆感激心服。(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B.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C.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
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D.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自秦始皇登基
后,改命为制,令为诏。B.“左可致河东之粟”一句中的“致”译为“获得”。C.营田,古时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此取得军饷和税粮。D.郊迎,在郊外迎接宾客,有别于主宾见面时的揖礼,多有怠慢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昊诡计多端。他在暗中收买羌人作为内助,环庆路的羌族酋长六百多人被诱使,相约做他的向导,但此举不久便败露了。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腹地,敌人率领三万骑来战,他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C.种世衡深谋远虑。他倡议依凭宽州的旧垒来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挡西夏的攻击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战略意义,朝廷接纳了他的建议。D.种世衡讲求信义。他让工匠凿石挖井,教百姓练习射箭,都履行了用钱财作为激励的诺言;他冒
雪履行与牛奴讹的约定,也让对方大为感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2)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2022-11高一语月11第4页共4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②居人下:
指遭贬。③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新年已至,思乡之心,更加迫切。“切”“独”二字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
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同”“共”二字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苦情状。D.整首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情感哀切深至,感人至深。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贵、不愿趋炎附势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高》中,用
传神之笔描写草木凋零之态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消愁的无奈之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们来核实一个传说,一路上看不出任何将要出现奇迹的迹象,只有令人麻木的山、树林、玉米地或烟叶地……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不是神庙,是一
群的四合院,建在山坡上,以当地的土黄色岩石、黄土砌起的地基和围墙裸露着,漆黑的斗拱飞檐在后面朝着青山翠谷,飞龙舞凤的门头上鎏金,就像被落日照耀着。附近的村子干巴巴的,一些由劣质水泥和玻璃混杂急就而成的灰色盒子,与这群四合院的飞扬灵动、森严伟岸
有着。就像一只刚刚被射中的苍鹰,它有点塌了,但确实像个传奇。即使已经衰败,蔓草丛生,梁木歪斜,雕花门不知去向,野物人住,依然看得出它非同凡响,,是古典四合院中的杰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高高低低斑斑驳驳云泥之别美轮美奂B.高低错落影影绰
绰天渊之别富丽堂皇C.高低错落斑斑驳驳天渊之别美轮美奂D.高高低低影影绰绰云泥之别富丽堂皇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出现了,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
。B.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C.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出现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是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D.越野车在
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看见了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仿佛亚洲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19.以下句子和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最近微博的一条热搜“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夏季酷暑难耐,补水是人人都需要的。?我们知道,人体内6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无比重要
,能运输体内所需要的物质,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这是因为,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尿液),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
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大量的水,,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细胞会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脑水肿、大脑膨胀,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20.(5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6分)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6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什么是成熟?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
兽成熟的模样。有人认为,长大了,成年了,事业有成了,这就是成熟;也有人认为,犯了错误,但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就是成熟;还有人认为,信守自己的诺言,包容不同的观点,勇于承担责任,这就是成熟。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的标准有很多,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你熟悉的人或事,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详略得当,真实可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11高一语月11第5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
“因为„„所以„„”错误,原文为“宋代的君主和官员相比以前的贵族体系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因此,整个国家组织与社会结构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并推动和引领人民追求好生活以及伴生的各种文化创造力”,可知宋朝君主和官员的亲民是前提,选项因果倒置。故选B。)2.D(A项,“是为了证明宋韵美学
有强烈的近世感”错误,内藤湖南的话“贵族衰落的结果,就是君主的位置与人民接近起来,高官显爵无法再依靠家族特权来获得,完全是基于天子的权力才得以任命”是近世感产生的原因。B项,“进行对比,来突出宋朝的艺术成就”错误,对比是为了证
明“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C项,“从表现和原因两个维度,逐层深入”错误,“具有强烈的近世感”到“具有世俗生活风格化”“盛行极简主义”三段是从原因到表现,但四个维度不是逐层深入,应为并列关系。故选D。)3.B(“因
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错误,原文为“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是“似乎”,选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B(“而胡思得的话,则表明古诗词对于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错误
,根据文本,“胡思得说,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头发现一本唐诗或宋词。诗词艺术带给于敏的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胡思得只是说每次出差时,于敏都带着一本唐诗或宋词,后面的影响是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故选
B。)5.A(B项,“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错误,于敏未曾留学;C项,“敢为人先的精神”错误,“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并没有涉及到敢为人先的精神;D项,颁奖词并没有涉及
“四川绵阳”。故选A。)6.(6分)①人生选择上舍己为国。放弃已有成就,毫不犹豫接受氢弹研制重任。②研制过程中鞠躬尽瘁。研制氢弹时废寝忘食,不畏艰险,亲力亲为。③取得成就后不懈追求。氢弹研制成功后谦逊低调不居功,又开启研发二代核武器的新征程,使我国提
前规划核试验的部署,具有战略眼光。(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C(“刻画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形象”说法有误。原文中对茂儿的爹的描写主要是“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
不说什么”,表示父亲默许茂儿陪五叔去守碾坊,这体现的是慈爱形象,而非严父形象。故选C。)8.(6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了晚霞的变化,展现自然环境的清新美好,给人清新明丽之感,如“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像一层蒙新娘子
粉脸的面纱”等。(2)衬托出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愉悦舒适,如前文晚餐中人们丰收喜悦的心境,以及后文茂儿对夜渔这一乡野趣事的好奇。(3)从情节的发展来说,能有效衔接前面吃饭和后文夜晚去碾坊的故事情节,因为该描写位于一家人吃完饭,茂儿去碾坊之前。(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9.(6分)
(1)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可以从文章中间画线句对美丽晚霞,以及茂儿及五叔夜晚走在田间小路上所见的清新、宁静的景色等体现出来。(2分)(2)家庭关系的和谐。如文章开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的情节,以及姨婆为茂儿扇背,给茂儿鸡肚子吃等对茂儿这
个孩子的疼爱举动上可以看到家庭关系的“平和”。(2分)(3)乡里村民关系的和谐。如从茂儿外出见到夜渔的场景“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可以看到。(2分)(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B(“将无泉邪”中“邪”是
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尔其屑而出之”中“尔”是“你们”的意思,作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C两项。“凡屑石一畚”中“一畚”修饰“屑石”,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D(“多有怠慢之意”说法错误,“郊迎”表达的是敬重之意。)12.B(“击退了来犯的敌
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敌人是假装失败。)13.(5分)(1)(朝廷)命令种世衡督察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译出大意给2分;“董”“役”“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
的。您完全不怀疑我呀!(译出大意给2分;“世居”“了”“公了不我疑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董:督察。役:工程。城:名词用作动词,筑城。(2)世居:世代居住。了:完全。公了不我疑耶: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公了不疑我耶”。【参考译文】当初
,元吴暗中引诱羌族人帮助自已,环庆路的六百多位光族首长约定充当向导。事情不久败露。范仲淹认为羌人反复无常,到任后,就奏请巡行边境,凭借诏书犒赏羌游各部落,检阅他们的人马,为他们建立条规约定,各羌族部落都接受命令,从此为中2022-11高一语月11第6页共4页原所用,羌族人亲近爱戴范仲淹,称呼他为
“龙图老子”。范仲淹认为庆州西北马铺砦面对后桥川口,在敌方腹地,想在那儿筑城,估计敌人肯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他的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那个地方,(自己)带着军队跟着他们。将领们不知到哪儿去,走到柔远,版筑都准备好了,十天就把城筑好了,就是大顺城。敌人发觉后,派三万骑兵前来挑战,
假装败退,范仲淹告诫不要追击,后来(发现)果然有伏兵。大顺城建成之后,白豹和金汤(的敌人)都不敢进犯,环庆路从此以后受到的劫掠愈发减少。当时,塞外的寨子已经陷落了,部州判官种世衡说:“延安东北二百里有过去设的宽州,请凭借废弃的堡垒再兴建它,来抵挡敌寇的攻击,往西可以
巩固延安的形势,向东可以方便获得河东的粮食,向北可以谋取银州、夏州的旧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朝廷)命令种世衡督察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然而位置险要却没有泉水,商议认为(此城)不能守。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横亘的石层,工匠们说:“这里不能挖出井了。
”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一定付一百钱”工匠们于是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城建成后,(皇帝)赐名青涧,让种世衡管理该城事务。种世衡开设营田,招募商贾,流通货物财利,城里于是富实起
来。教百姓练习射箭,用银子作标的,谁射中就给谁,因此人人能射箭。范仲淹巡行边境,知道环州的羌族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串通,因为种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青涧城已经完工,就奏明让种世衡任环州知州来镇守安抚他们。有个叫牛
奴讹的人平常很倔强,不曾出来见过州官,听说种世衡来了,到城郊迎接种世衡。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去他的营帐,慰劳部落里的人。这天晚上(降大雪),雪深三尺。身边的人说:“牛奴讹凶恶狡诈难以相信,况且道路艰险,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以信义交结这些胡人,怎么能失约呢!”就
冒着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讹大惊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完全不怀疑我呀!”率领部落里的人环绕着下拜,都感奋激发,心里敬服。(二)古代诗歌阅读14.D(“写景多于抒情”错误,“乡心新岁切”“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已似长沙傅”
均为叙事抒情,只有颈联写景,可见全诗抒情多于写景。)15(6分)①新岁怀乡的心切。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乡心新岁切”与“春归在客先”两句,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②漂泊在外的悲苦。“天畔独潸然”的“独”字写出了诗人流落天畔,孤苦无依,潸然泪下的情状;颈联两句即
景生情,写诗人在荒僻的南巴只能旦暮与岭猿相为伴,与江柳共风烟,流露出天畔流落而孤苦悲愁的心绪。③横遭贬谪的愤懑。“老至居人下”一句满含年老失意的辛酸,尾联又以曾因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自比,迁谪的悲愤跃然纸上。④前途未卜的忧思。诗歌最后一句说道:不知自己
还要在这贬谪之地滞留几年?一句便道尽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对仕途的担忧。(答出三点给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6分)(每空一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7.C(高高低
低:景观或器具高低不齐、杂乱错置的样子。高低错落:意思是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语境是修饰建在山坡上的四合院,应选“高低错落”;斑斑驳驳:意思是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
。(大多指植物和其他物体将阳光阻挡而产生的光斑。)影影绰绰:意思是形容人或物模糊、隐约,看不真切。语境是说门头上的鎏金,应该是强调颜色驳杂,应选“斑斑驳驳”;云泥之别:意思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天渊之别:意思是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
在下。比喻差别极大。语境说周围村子是“由劣质水泥和玻璃混杂急就而成的灰色盒子”,而四合院“飞扬灵动、森严伟岸”,强调它们的差别极大,应选“天渊之别”;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
语。富丽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语境是修饰四合院,“即使已经衰败,蔓草丛生,梁木歪斜”,但依然“非同凡响”,应选“美轮美奂”。)18.A(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当越野车在山野的某一点停下来的时候,出现了„„”缺少主语,可
把后半句改成“一群幽暗如暮色的建筑出现了”。B项,“越野车„„仿佛吴哥废墟”,主谓不搭配;D项,“越野车„„看见”主谓不搭配。故选A。)19.D(A借代B拟人C夸张D比喻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0.(5分)①喝水真的会中毒吗?②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能带来危险③
肾脏来不及排出(意思对即可,1句1分,2句3分,三句5分)21.(6分)①过量饮水可能中毒引起人们关注;②水是运输体内物质和生化反应的载体;③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对健康有危害。(每点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
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