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答案

PDF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28.226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答案.pdf,共(6)页,228.2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ce298ae6d400eafc50cf42157bee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

科素养。【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西周的天命观进行了改造,这本身就是思想争鸣的表现,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促使了思想解放,B项说法因果倒置,不符合题意。诸子对西周的天命观得到了各个诸侯国支持不符合史实,所以C说法错误。百

家争鸣思想解放运动顺应了社会转型,所以D项说法错误。2.【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墨家的主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解析】材料“学儒者之业”可以看出墨子思想受到

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厚葬靡财而贫民”则反映墨子对儒家过于推崇礼制以及厚葬问题持不赞同的态度,这是墨家主张节俭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从“厚葬”无法看出儒家节俭的主张,所以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墨子批评儒家奢靡繁

琐的礼制,而非用夏政缓和社会矛盾,所以B项错误。墨家虽然代表了小生产者阶层,但是材料没直接显示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受挫的信息,所以D项错误。3.【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解析】窦太后与汉武帝的矛盾实质是黄老思想与儒学的矛盾,此时儒学并未完全树立官方哲学的地位,所以C项说法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汉武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不是统治阶层的全部,窦太后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所以A项说法错误。

此时,黄老思想仍然盛行且占据着优势,所以B项说法错误。材料还没显示采用独尊儒术的举措,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4.【正确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魏晋书法艺术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汉魏书法实用性较强,魏晋以来书法进入艺术审美阶段。重视书法线条运行的自然流畅重要代表作就是王羲之的行书。B项图片是行书,符合题目要求,为正确答案。A项图片是草书

,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图片是楷书,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图片是隶书,不符合题目要求。5.【正确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唐代诗歌艺术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解析】在近五万首的唐诗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禅诗成为唐代诗歌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唐代的诗歌受到佛教传播的影响。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隋朝速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统治者的骄奢,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这与唐禅诗多没有直接关联,所以A

不符合题意。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冲击,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唐诗更富哲思注重感悟属于唐诗的特点,而非唐禅诗盛行的原因,所以D错误。6.【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沈括坚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创造了分层筑堰的测量方法,保证了农田水利法实施。这说明在大型工程中运用了测量科学的知识,

工程建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政治斗争明显会阻碍科学发展,所以A项说法错误。沈括虽然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科学发展是不是以法家为指导,无法从材料的得知,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轻视逻辑,所以D项说法错误。7.【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心

学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克服私欲,回归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张,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为陆九渊心学主张,所以B为不符合题意。“穷天理、明人伦”

为朱熹理学观点,所以A不符合题意。“培养人才、经世致用”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所以D不符合题意。8.【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以及史学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可以作为史学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是使用还需谨慎,要与其他可信度高的史料进行印证,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文学来源于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是艺术化的,所以很难确定文学描述最接近真实历史,所

以A项说法不符合要求。“正史记述往往缺乏权威性”说法过于绝对,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虽然历史研究要注重史料的丰富性,但是研究方法错误,立场偏颇都会影响历史认识,所以历史叙述相互印证不见得能还原真相,所以D项说法错误。9.【正确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选项分析】《海图国志》出版后中日两国的反应态度有明显的差别。显然中国没有从观念上接近《海国图志》的社会群体,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也很难在短时间

内广泛流传。与中国相比,日本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已形成了以西方为学习对象的兰学家群体,而兰学的影响和鸦片战争的刺激又促成了儒学者世界观的转变,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材料无法看出统治危机的问题,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从时间上看,此时处于中国

开眼看世界时期,清廷反应平淡,思想近代化缓慢,说明顽固势力比较强大,所以B项说法错误。晚清时期世人均不关心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10.【正确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潮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通过吸纳西方近代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为晚清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应该是维新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没有推动政治变革,所以A项错误。陈独秀

科学思想的传播,已经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时间不符,所以C项错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多元,主要是吸收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结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并非对儒学改造重构,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11.【正确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与报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材料中,《直报》宣传维新主张、抨击清廷、为维新造势、连接京津、沟通南北,可见,《直报》是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进步思

想宣传重镇和信息枢纽,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所以B项错误。《直报》民间商报,所以C项错误。“宣传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说法绝对,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12.

【正确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选项分析】材料中“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反映出材料所体现的时段为“国民党一大后到国民大革命时期”,A项和C项都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开始提出的,且“平均地权”并没

有实践,也无法实践,所以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题干材料的主题是阐释国民革命的主力军问题,而非国民革命的目标反帝反封建问题,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的影响下,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要工农参加才能胜利这一基本国情,所以D项正确。13.【正确答案】D【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早期,梁启超弘扬谭嗣同舍生取义、拯救众生、大仁大智,说明

维新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晚年梁启超,从时间上看应该是20世纪初,弘扬谭氏“冲决网罗”、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说明梁启超思想革命性更强,反传统意味更浓,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从“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来看,属于新文化运动,所以A、C均不符合题意。

维新变法失败,维新思潮已成为过去,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4.【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新民主

主义论》发表于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发表于1925年,不属于题目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所以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发表于1927年,革命转入低潮,土地革命初期,所以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

》发表于1956年,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15.【正确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194

9-1952年为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56年正处于美苏争霸两极冷战时期,中国要有原子弹,即是为了打破美苏大国的核垄断,强大中国的国防实力,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目的在于增强国防

实力,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苏联援助促进中国经济建设,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16.【正确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

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口号,所以D项符合题目按要求。“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是1950年新中国提出的扫盲口号,所以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1958年提出的政治性极强的教育口号,所以B项不符合题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目要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1969年文革高考制度废除后提出的口号,所以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7.【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1992年,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断冲破了禁区,突破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所以A、B均不符合题意。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的理论,所以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8.【正确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及人文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从材

料“智者的使命就是为保障公共利益而对公民逬行政治美德教育,进而建立良好的城邦秩序”可以看出,智者学派重视公共利益、重视美德教育主张法律与秩序,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涉及神的观点,所以B项错误。智者学派也被称为诡辩派,但是与题

干无关,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19.【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艺术与思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学科素养。【解析】从材料看出,中国画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绘画忽视人的主体地位,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突显人是世界的主人,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以C项为正确的答案。绘画题材与颜料不同不是中西绘画的蕴含思想不同的主要原因,所以A项错误。无法从材料获取“艺术

与科学关系不同”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此时中西方商品经济都发展,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当,所以D项说法错误。20.【正确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

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披上宗教的外衣”说明宗教改革依然要借助宗教的形式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所以B项说法错误。宗教改革的影响是挑战了天主教会权威,但是题目考查宗教改革的形式和

特点,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看出宗教改革遭遇天主教强力打压的信息,所以D项错误。21.【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启蒙运动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从材料看出,启蒙运动在宣传“启蒙”的形式上非常多元,有学术的也有通俗的,也有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只是启蒙思想宣传的手段。启蒙运动直接面向群众,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宣传对象。多元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受到启蒙思想的洗礼。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材

料信息显示的是,群众受到启蒙思想的洗礼,而非促进了近代教育快速发展,所以A错误。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和人们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但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努力构建民主科学的时代说法没错,,而非思想的内容,所以D不符合题意。22.

【正确答案】B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6页【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学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工业革命的

科学的基础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普朗克量子论均不是指导工业革命的科学理论,所以A、C、D均不符题意。23.【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从“曾被人看不起”、“成功刺激”、“吸引了”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以及从事科技的工匠的态度转变,更多的人参与科技发明,人们的观念发生

了转变,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工业革命开展吸引更多人参与科技创新,而不是直接的人口流动,所以A项说法错误。从材料信息“主角”、“社会名流”可以看出突出的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非科技发展,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场到工厂、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变动,与材料所强调的主旨

不同,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24.【正确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近代西方艺术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从材料中“描写个人命运沉浮、家族历史来揭示新旧力量及价值观冲突、反映社会变迁”可判断,这属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征,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A、B、D均不符合题意。25.【正确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西方艺术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星空》印象派,《格尔尼卡》现代主义绘画,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A、B、C均不符合题意

。26.【正确答案】(1)原因:中国: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瓦解;百家争鸣;铁器使用、土地私有制出现。西方:城邦制度推行;奴隶制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思想活跃。(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同:都服务于国

家统治;注重道德与法律的结合;思想有继承;主张教育。异:中国德治追求道德人格、等级制度,西方追求平等正义;中国侧重道德是统治工具,西方强调维护公民权利、维护公平正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命题意图】本题主

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解析】第(1)题要求说明中西古代德治思想产生的原因,中国可以从社会转型传统的

政治秩序变动、思想解放运动、生产工具革新等角度来回答。古希腊可以从雅典民主政治、奴隶制社会工商业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活跃等角度来回答。第(2)题要求比较中西古代德治思想的异同。可以从不同、相同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回答。相同

点如,德治的政治目的、德与法的关系、德治思想的传承以及教育等。不同的方面,可以从德治侧重不同来说,在内涵上、目的与社会意义上差异较大。27.【正确答案】(1)因素: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兴盛;

市场需求扩大与新航路得开辟;新兴资产阶级得推动。(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6页共6页(2)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西方传教士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特点:近代科学传播与挽救民族危机

结合;传教士、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均有参与,参与传播者较为广泛;开始传播有限、后来逐渐全面;传播方式主要是建立翻译机构、创办刊物的形式。(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3)影响:近代科学思想成为挽救民族危机以及政治改革的直接理论依据;打破封建科举制度,推动教育近代化,科技近代化;动摇传统价值观念

;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技以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解析】第(1)题要求说明推动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可以从思想、经济、阶级变动、社会需求等角度作答。第(2)问要求概括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背景与特点。背景要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民族危机救

亡图存这一大背景,同时也要兼顾西方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各阶层的推动。特点上要注意科技传入参与的主体、传播的领域、传播方式、影响程度等角度来说明。第(3)要求简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对挽救

民族危机、打破旧制度推动、教育、观念近代化等角度作答。28.【正确答案】(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近代西方艺术、科技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历程:20世纪初,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对西

方现代艺术兴趣浓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民革命开展,对西方文艺传播力度大;抗战爆发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深重,此时对西方文艺的介绍渐弱;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中外关系有了新突破,又开始介绍西方文艺;9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中国不断的融入全球化,中西文艺交流常态化。(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3)认识:社会发展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基础与条件,没有社会发展就没有艺术的发展;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可

以从侧面去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征,丰富对历史的认识。(每点2分,答两点得4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西方艺术以及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

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解析】第(1)题要求简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形成背景。根据时间,可以从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精神危机、艺术、科技的发展等角度来作答。第(2)题要求概述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历程。建议参照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来归纳,可归纳为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政府国民革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新时期和90年代以来等几个阶段。第(3)题要求阐述艺术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来

回答,既要说明社会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也要说明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