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4.61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c3fc163805e32527424f0d61b5a9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北京房山高二(上)期中地理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一、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星轨是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长时间曝光的相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迹。下图为某爱好者拍摄的星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相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在()A.高纬地区B.南半球C.寒带地区D.北京地区2.图中星轨()A
.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B.是地球自转的反映C.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24小时D.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天极3.关于星轨的拍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学校天文台都适合拍摄B.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C.中秋节的夜晚是最佳拍摄时间D.适合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拍摄【答
案】1.B2.B3.B【解析】【1题详解】由图星轨的运动方向可知,星轨是顺时针旋转,与南半球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星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故推断拍摄地位于南半球,B正确;星轨中心的仰角就是当地的纬度,由图可知仰角较小,推出为低纬度地区,应为热带地区,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
】地球不停的自转,所以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拍摄的恒星轨迹,是地球自转的反映,B正确;行星是绕着恒星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是恒星视运动轨迹,而不是恒星移动轨迹,A错误;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即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C错误;圆圈越大表
明恒星越靠近赤道,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星轨的拍摄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大部分学校在城市,灯光干扰大,不适合拍摄,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A错误,B正确;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亮,会遮住遥远恒星的光,不是最佳拍摄时间,C错误;拍摄应在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日出前两个小时结
束,四季都可,D错误。故选B。【点睛】摄像机并未追踪夜空中恒星的移动,恰恰相反,摄像机位置保持不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星本身发生了移动。由此产生的图片显示了恒星在夜之苍穹下的移动轨迹。星轨其实是我们的地球自身自转的反射。地球相对背景恒星以整圆形式旋转,旋转一周时间大约为23小时56分钟。4.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比赛项目在杭州主赛区,以及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德清5个分赛区进行。下图为浙江省地图,读图,回答问题。亚运会举办期间()A.宁波昼长变化幅度大于湖州B.恰逢我国秋分至寒露节气C
.杭州自转线速度大于温州D.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慢【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宁波纬度较湖州低,故宁波昼长变化幅度小于湖州,A错误;9月23日为秋分日,10月8日为寒露,故恰逢
我国秋分至寒露节气,B正确;杭州较温州纬度高,故自转线速度小于温州,C错误;此时地球接近近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在6月2日至4日期间()A.内蒙古昼长夜短且昼渐短B.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亚欧大陆高压势力增强D.天安门升旗时间早于6:006.飞船着陆时()A.东京(东九区)日出东方B.纽约(西五区)夕阳西下C.世界时为6月5日0时44分D.北京地区人影朝向西南【答案】5.D6.D【解析
】【5题详解】6月2日至4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的内蒙古昼长夜短,且昼渐长,A错误;夏半年,全球(除极昼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夏季亚欧大陆的高压势力减弱,C错误;此时,北京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点,D正确。故选D。【6题详解】飞船着陆时间为北京时
间6月4日6时33分,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东京日出东北,A错误;纽约(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相差13小时,即纽约当地时间为6月3日17时33分,太阳还没有西下,B错误;世界时为中
时区的标准时,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时间为6月3日22时33分,C错误;北京日出东北,此时,太阳初升,人影朝向西南,D正确。故选D。【点睛】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关于时区差,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去小数);若两地不同在东时
区或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加法,即:时区差=东时区序号+西时区序号。第二步: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
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一天。7.“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下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照片拍摄当天,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最接近()A.B.C.D.【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
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可知,此时拍摄者位于天坛正东,则太阳位于天坛正西,应为日落方位,即太阳正西日落,由此得出此时大约为春秋分日18:00,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该日北京(40°N)可看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中午太阳位于南方上空,B正确;AD图由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判断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AD错误;C图中太阳视运动轨迹看出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中午位于北方上空,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选B。下图为北京某学校的学生在2023年9月1日8点54分拍摄了一张当地的赤道式日晷照片,该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发现了赤道式日晷存在明显的错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赤道式日晷安装过程中,下列做法及原因描述合理的是()A.精确测定当地经度,用于调整晷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B.精确测定
当地纬度,用于计算当地与北京时间的时差C.使用角度测量仪,保证晷针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D.使用罗盘精准调节,保证当地正午时晷针针影朝向正南9.该同学发现赤道式日晷错误应该是()A摆放时没有使晷盘和赤道平面平行B.晷盘上的时间刻度标注不
正确C.晷针投影长度应该是由长到短变化D.晷盘上时间表示的是“北京时间”【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晷面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与纬度有关,与经度无关,A错误;纬度不能用来计算与北京的时差,且日晷安装不需要考虑与北京时间的时差,B错误;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
,指向北极星,晷针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C正确;安放长方形底座时,使用水平仪和罗盘精准调节,保证当地正午时晷针针影朝向正北方向,D错误;故选C。【9题详解】赤道日晷的晷盘应当与赤道平面平行,读图可知,晷盘与地面垂直,故赤道式日晷的摆放错误(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54分,对应北京当地的地方时为8
时38分,而此时晷针指示的时刻为9时多,也可以反映出晷盘摆放不准确),A正确;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这正是一日24小时,故晷盘上的时间刻度标注正确,B错误;晷针投影长度应该是由长到
短的.的变化,是因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发生变化,说法正确,C错误;晷盘上的时间表示的是是当地时间,此区域为北京某学校的学生,故表示的是“北京时间”,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A。【点睛】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为赤道
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地区使用。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移动来指示时间。赤道日晷是日晷的一种,其晷盘应当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
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风化侵蚀11.汤加()A.地处热带,位于南半球、东半球B.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之一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D.岛屿众多,受海风侵蚀而形
成【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使得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因而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故A正确;只有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才能塑造地表形态,因而岩浆活动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故B错误;变质作用一
般发生在地下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故C错误;风化侵蚀属于外力作用,故D错误。所以选A。【11题详解】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处热带,汤加经度约为175°W,属于西半球,A错误;图中显示,汤加紧临
国际日界线西侧,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之一,B正确;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属于消亡边界,C错误;汤加位于热带海洋之中,岛屿众多,岛屿主要是珊瑚岛,由于沉积作用形成,不是受海风侵蚀而形成,
D错误。所以选B。【点睛】汇聚型边界,又称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相对)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可以理解为:泛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两板块间碰撞的就叫消亡边界。消亡板块易形成海沟,造山带。相当于海沟或地缝合线。可分为两个亚类:大
洋板块在海沟处俯冲潜没于另一板块之下,称为俯冲边界,现代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大洋板块俯冲殆尽,两侧大陆相遇汇合开始碰撞称为碰撞边界,欧亚板块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带的实例。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
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
用厚度大【答案】12.C13.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12题详解】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13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
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规律:
1、下层沉积岩要比上层的沉积岩老。2.下沉接受沉积,上升接受侵。3、被侵入的岩层要比侵入岩老。4、变质岩比附近的侵入岩要新。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南麓,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下
图为库车大峡谷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岩层发生了()A.水平拉伸B.碰撞挤压C.风化侵蚀D.搬运沉积15.图中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A.甲B.乙C.丙D.戊1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
中与该峡谷的成因相对应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4.B15.A16.A【解析】【14题详解】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该处发生了褶皱运动,由岩层碰撞挤压形成,B正确,A错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不会导致岩层呈波状弯曲,CD错误。所以选B。【
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为沉积岩。右图中甲由沉积物形成,表明甲为沉积岩。各类岩石都可以变成丁,表明丁为岩浆。岩浆可以变成喷出型岩浆岩戊和侵入型岩浆岩丙,所以乙为变质岩。因此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所以
选A。【16题详解】库车大峡谷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③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为重熔再生,形成岩浆,②③④都不会直接形成峡谷,形成峡谷的主要作用是外力作用①,A正
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
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很多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影响上述两首诗中现象形成的天气系统分别是()A.气旋、暖锋B.暖锋、冷锋C.准静止锋、反气旋D.准静止锋、冷锋18.关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惊蛰到清明期间最为显著B.主要发生在我国江
淮地区C.会导致华北地区伏旱严重D.主要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梅时节家家雨,指的是准静止锋过境形成的阴雨天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是指一夜之间天地铺满白雪,树上的积雪就像梨花开满树梢似的,故为冷锋过境,故选D。【18题详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容的是江淮准静止锋作用下形成的梅雨天气,故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正确;梅雨出现在芒种至夏至,A错误;华北不会出现伏旱,伏旱出现在江淮
地区,C错误;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D错误;故选B。【点睛】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
称为"梅雨"。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此时图示区域()A.①地风向为偏北B.②地为低压中心C.③地附近多沙尘D.④地大雨天气20.据图推断()A.呼和浩特冷锋过境,气压降低B.北京位于
暖锋锋前,可能降水C.成都受反气旋影响,突降大雪D.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21.此时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9.A20.B21.D【解析】【19题详解】在①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
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图中大致指向东南方),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大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②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为心,B错误;③地靠近海洋,沙源较少,且等压线
稀疏,风力较小,动力条件弱,沙尘较少,C错误;④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冷锋过境,气压应升高,A错误;读图可知,北京位于暖锋锋前,暖锋的雨区位置主要位于锋前,所以北京可能有降水,B正确;反气旋
为高气压中心,读图可知,成都附近并未形成高压中心,C错误;东海海域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并不会风大浪高,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受冷锋与气旋影响;①为冷锋,②为准静止锋,③为暖锋,④为气旋,①④正确;故选D。【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步骤:画水平气压梯度
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二部分二、本部分共4题,共50分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新疆
喀什(76°E,39°N)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于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到福州(119°E,26°N)和湛江(110°E,21°N)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同学们6月9日19:30到达福州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2)简述
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间,湛江昼长的变化情况。同学们在湛江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绘制的当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下图)。(3)据此,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湛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4)说明考察活动期间,新疆喀什的日照时间
比湛江长的原因。【答案】(1)喀什比福州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喀什比福州位置偏西,日落更晚。(2)6月10日至6月22日前后,昼渐长;6月22日前后,昼最长;6月22日前后至8月10日,昼渐短。(3)6月10日至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6月
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90°)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4)喀什比湛江纬度高,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间长;喀什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
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学校研学活动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以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同学们是在6月10日至8月10日进行的考察,此时
段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极昼地区除外)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福州纬度高,因而福州华灯初上喀什仍能够见到太阳;另一方面,喀什比福州位置靠西,地方时比福州晚,日落更晚。【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10日至8月10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6月22日左右达到最北,然后向南。考察时间段内,对于湛江而言,昼长夜短,6月22日前后昼长达到最大值,因而6月10日到6月22日前后昼长不断变长,6月22日前后到8月10日昼长逐渐变短。【小问3详
解】由图可以看出,6月10日到6月22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日影逐渐变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7月17日日影为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7月17日到8月10日,日影逐渐
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小问4详解】考察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极昼地区除外)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湛江纬度高,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更长;喀什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
,以晴朗天气为主,日照时间长。23.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各类物质: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戊____。(2)写出序号代表的
各类地质作用:①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⑦____。(3)常见的甲类岩石有____。常见的乙类岩石有____。【答案】(1)①.沉积岩②.变质岩③.岩浆④.侵入岩⑤.喷出岩(2)①.冷却凝固②.变质作用③.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④.固结成岩⑤.重
熔再生(3)①.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均可②.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等均可【解析】【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沉积物经过压实,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故
甲为沉积岩。丙通过作用,形成丁与戊,则丙为岩浆,岩浆侵入岩层形成侵入岩(J)、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戊)。甲、丁、戊箭头指向乙,推断出乙为变质岩,甲、丁、戊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小问2详解】已知丙为岩浆,岩浆喷出后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①为冷却凝固作用。戊为喷出岩,乙
为变质岩,喷出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③为变质作用。三大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故④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已知甲为沉积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故⑤为固结成岩作用。丙为岩浆,则⑦为重熔再生作用。【小问3详解】由上题已知,甲为沉积岩,常
见的甲类岩石有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乙为变质岩,故常见的乙类岩石有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等。24.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两种典型的河流地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
现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1)指出图1中冲积扇的分布位置,并说出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黄河入海口处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
形成的河流地貌,如图2所示。(2)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答案】(1)分布位置: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影响因素:河流流速;河流水量;河流含沙量;地形地势。(2)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黄河进入渤海时,黄河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再加上潮水涌入阻滞河水,河水流速减慢,使黄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
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形成三角洲。(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冲积扇和三角洲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区域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出山口附近。冲积扇由山区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流速减慢堆积而形成,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包括河流流速、河流流量、河流含沙量、地形地势等,河流流速越快、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大,携带的泥沙物质越多,流
出山口后地势越平缓,越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扇面积越大。【小问2详解】黄河三角洲分布在黄河入海口附近。黄河含沙量大,携带着大陆泥沙的黄河流入渤海,黄河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的多,最后露出水
面,形成河口三角洲。25.下图为某年5月1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地的天气特征,并解释其成因。(2)说出乙地的风向,比较乙、丙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简述北京市在
P天气系统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以及此次天气过程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答案】(1)天气特征:晴朗。成因:甲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2)偏南风,与乙地相比,丙地
风力大理由: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3)过境时:刮风、降温、多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影响:有利:降水利于污染物的沉降,刮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利:大风扬尘,带来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为背景材料
,涉及天气特征、天气系统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的天气特征:晴朗。成因:此时冷锋已经过境,气压升高,受冷高压控制,甲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乙地的风向
是偏南风。乙地南部为高压,北侧是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到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变成偏南风,而且与丙相比,丙地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P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有大风天
气,可能伴有降水,温度降低或者是沙尘天气。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大风天气可以吹散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降水打压空气中的污染物,利于污染物的沉降;但是可能产生沙尘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破坏街道和基础设施,威胁人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