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年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 地理——05 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师版)【高考】.docx,共(30)页,2.93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6725947bf238196e2388ad731441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地表形态的塑造】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图3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7.D8.C【解析】7.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
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8.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
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2020年江苏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3~4题。图2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3.A4.D【解析】3.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
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4.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
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选D。(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
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图24.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5.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
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答案】4.D5.A【解析】4.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
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5.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
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点睛】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
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
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7、18题。图1图218.【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18.D【解析】1
8.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
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曲凸出为山脊。(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答案】1.C2.D【解析】1.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
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2.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
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的塑造】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
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37.(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
,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
;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
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详解】(
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
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
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构成平顶山、尖顶
山玄武岩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地表形态的塑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
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
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考查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
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详解】(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
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
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
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
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将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点睛】水多,加上断裂带,河流就一定是沿断裂分布的,因为断裂带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变低。如下图:【2020年高考模拟题】(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
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下图示意辽
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潮流塑造潮沟的过程,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涨潮和落潮)。涨潮、落潮速度差异及其对潮沟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A.涨潮速度快,导致海底侵蚀B.落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C.落潮速度
快,导致海底侵蚀D.涨潮速度慢,导致泥沙堆积2.碱蓬在潮沟形成中的作用有A.阻挡潮流速度,加固潮沟岸壁B.阻碍人类活动,保持海滩原貌C.相对加快沟中水流速度,稳定水道D.影响海水多少,减缓海浪侵蚀【答案】1.CD2.AC【解析】【分析】1.由于涨潮时海水
上升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而落潮时海水下降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因此落潮速度快,涨潮速度慢。由题干提示潮涨潮落类似河流的流水作用,因此落潮速度快,海水侵蚀作用强,导致海底侵蚀;涨潮速度慢,海水堆积作用强,导致泥沙堆积。故CD对,AB错。故选CD。2.
碱蓬可以增加地面摩擦系数,阻挡潮流速度;碱蓬的根系可以加固潮沟岸壁,A对。碱蓬植株矮小,不能阻碍人类活动,B错。由题干提示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因而碱蓬可以相对加快沟中水流速度,稳定水道,C对。碱蓬
可以减缓其所覆盖区域的海浪侵蚀,使海水相对集中侵蚀沟槽,但碱蓬不能影响海水的多少,D错。故选AC。【点睛】“潮汐树”是一个陌生的地理事物,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充分利用题干中材料提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此题。(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蛇曲是被河
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内有
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相比,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是A.黄河中游的岩层松软B.中游水量丰沛冲刷能力强C.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D.继承了古河道的原始形态4.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
群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①地壳运动抬升②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③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④河水侵蚀下切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答案】3.C4.C【解析】3.蛇曲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此处
形成“蛇曲”河道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不同,排除A;黄河中游水量并不丰沛,排除B;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应是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利于侵蚀,C正确;古河道的原始形态不是原因,排除D;故选C。4.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是多条东西
向裂隙发育形成,故首先应有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然后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使河道加宽,随后地壳运动抬升,水流速度加快,河水侵蚀下切形成;故③②①④正确;故选C。【点睛】考查河流侵蚀地貌,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020·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一模)为了调查东南丘陵某地地质构造状况,地质工作者钻孔获得了该地某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数据,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和部分钻孔位置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地貌是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
D.向斜山6.能正确表示图中剖面线地形和地质构造状况的是A.B.C.D.【答案】5.B6.B【解析】5.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谷地,排除CD;海拔—地层埋深=地层海拔,故沿MN线地层海拔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排除A,B正确。故选B。6.所以上分析,沿MN线为向斜谷,B正
确,A错误;沿XY线,地表靠近X一侧低,Y一侧高,地层海拔在0米以上,故排除C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020·辽宁省高三月考)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
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
珥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8.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A.雨水和地下水B.地下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9.
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携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答案】7.B8.A9.C【解析】本题组考查火山形成的湖泊地貌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学生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
盆地”等字眼,并注意图示中湖泊沉积物中多火山灰及伴随火山喷发产生的沉积物等。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
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选B。8.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下水,选A。9.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
,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据此选C。(2020·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其他)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
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A.先上升再下降B.先下降再上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11.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
岩层厚度差异B.沉积物质差异C.地壳运动差异D.外力侵蚀差异12.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有①流水侵蚀②冻蚀作用③雨水淋溶④冰川堆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0.B11.D12.A【解
析】10.根据图中信息,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B正确。故选B。11.对比造山和成景阶段的图示可知,成形峡谷处为发生
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方山处岩层虽有断裂但基本完整,相较不易被侵蚀。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但是该题设问针对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侵蚀的差异。D正确。故选D。12.结合信息“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可知
,该处受到外力一是流水侵蚀二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蚀作用。雨水淋溶是将表层土壤中盐分物质淋溶至下层;此处地貌以侵蚀为主,没有堆积作用。A正确。故选A。【点睛】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2020·河南省高三三
模)在盐湖蒸发形成沉积矿床的过程中,湖水不同位置的含盐度不同,析出的盐矿物也不同。一般含盐度越低的湖水越容易析出溶解度低的盐矿物,最后不同种类的盐矿沉积物就会有规律地排列,呈泪滴状。青海的东达布逊盐湖就属于这种沉积模式。1
958年在该湖附近建一钾肥厂,晒制光卤石作为原料生产钾肥。下图为东达布逊盐湖泪滴模式沉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东达布逊盐湖中盐矿沉积物的溶解度由低到高的次序是A.石膏、石盐、光卤石B.石膏、光卤石、石盐C.光卤石、石盐、石膏D.光卤石、石膏、石盐14.东达布逊盐湖中各
类盐矿能排列成泪滴式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注入B.地形封闭C.盐源丰富D.蒸发强烈15.近50年来,东达布逊盐湖面积锐减了46%,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年降水量减少B.抽采湖水制肥C.入湖河水断流D.附近草场退化【答案】13.A14.A15.B【解析】
13.由图可知,石膏、石盐、光卤石由南向北依次分布,南面有格尔木西河、格尔木东河、巴水河河水注人,对湖水盐度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因此湖水盐度西南低东北高。材料中提到一般含盐度越低的湖水,越容易析出溶解度低的盐矿物,所以东达布逊盐湖中盐矿沉积物的溶解度由低到高的次序是石膏、石盐
、光卤石。故选A。14.材料中提到湖水不同位置的含盐度不同,析出的盐矿物也不同。东达布逊盐湖中各类盐矿能排列成泪滴式,主要是由东达布逊盐湖中不同位置的湖水含盐度不同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湖的西南面有河水注入,对湖水盐度有一定的稀释作用,造成湖水由西南向
东北盐度逐渐增高,A正确。地形封闭、盐源丰富、蒸发强烈不会造成不同种类的盐矿沉积物就会有规律地排列,呈泪滴状。故选A。15.盐湖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湖水水量减少。材料中提到1958年在该湖附近建一钾肥厂,抽
取光卤石晒制、生产钾肥,所以盐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抽采湖水制肥,B正确。年降水量减少、入湖河水断流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附近草场退化与盐湖面积城小没有关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盐矿沉积物特征,盐矿特征的主要成因,盐湖面积变
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宁夏银川市2019—2020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新疆的且末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自西汉以后,由于受地质作用等
因素的影响,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发育为今天的车尔臣河。在河流西部戈壁分布有古墓葬群,不同时代其选址地位置不同。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自西汉以来且末河河道变迁方向及流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A.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北向南退
缩B.向东南方向迁移,流域面积减小C.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南向北退缩D.向东北方向迁移,流城面积扩大17.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地势变化是A.地壳运动,由西向东降低B.变质作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C.岩浆活动,由东向西降低D.地震活
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18.且末河河道变迁及绿洲面积变化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A.人口数量减少B.主干道路缩短C.古墓选址东移D.聚落位置不变【答案】16.B17.A18.C【解析】16.读图可知,且末河上游河段河道自西向东变迁,即AC错误;下游河段河道向南退缩,流域面积减小,B正确,
D错误。故选B。17.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北部出现断裂带,西部有相对凸起区,东部有相对凹陷区,所以,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势变化是由西向东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河道向东变迁,向南退缩,会导致古绿洲退缩,在新河道沿岸出现新绿
洲,人口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主干道路不一定会缩短,B错误。河道向东变迁,人类活动向东迁移,古墓选址东移,C正确。聚落位置也随着河道的迁移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
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20.最早形成
的是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21.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9.D20.A21.B
【解析】19.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
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故选D。20.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
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的高原夷平面,故选A项。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B、C、D三项错误
。故选A。21.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处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点(城市)分布主要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照顾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其次,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中,线路只需要适当起伏(坡度),就可以尽量照顾
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故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地质、地形、水文、水系,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辐射沙洲群,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和景观。其形成是古黄河、古长江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2019年7月5日,位于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辐射沙洲群位置和湿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辐射沙洲群
的形成①主要受入海河流作用影响②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③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后退④仍然在向海一侧生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3.辐射沙洲群地形独特,对海岸带的影响有①是天然海堤,可缓冲外海大浪和风暴潮冲击②会导致海水顺沙槽涌入,加大对海岸的侵蚀③使沙槽变深,增加出海航道④阻挡沿海
南下冷水,不利于鱼汛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4.辐射沙洲群湿地的形成A.会加重江苏以东海域水体富营养化B.能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C.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D.不利于海洋资源开发【答案】22.D23.
B24.C【解析】22.黄海南部的辐射沙洲群是古黄河、古长江搬运到此处堆积的泥沙在潮流作用下海水侵蚀、堆积塑造的地貌形态,故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②正确;呈放射形扇状向海洋一侧发展,④正确;入海河流只负责携带泥沙到此,沙洲形成是潮流作用的结果,①错误;在此过程中海岸以淤积为主,海岸线向海洋一侧
发展,③错误。故选D。23.注意区别外海大浪、风暴潮和潮流,它们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不同。图中潮流是从三面向一面运动发生作用,大浪和风暴潮则主要受盛行风和台风影响,当风向垂直于沙脊时,沙脊产生阻挡作用从而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①正确。顺着潮流方向容易侵
蚀形成沙槽,当海水顺着沙槽流向海岸时,受地形抬升,流速会减弱,对海岸造成的侵蚀是微弱的,反而会增加海岸堆积,②错误。侵蚀较深的沙槽会形成深水航道,有利于船舶进出,③正确。南下冷水的范围广,沙洲对其阻挡作用小,④错误。故选B。24.辐射沙
洲群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C正确;湿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湿地对海水起到净化作用,A错误;滩涂面积向海延伸,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活动,D错误。故选C。【点睛】在沿海
地区因海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潮流对海岸地貌有塑造的作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查测试)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
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三角洲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5.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A.先向北后向南移B.先向南后向北移C.向北移D.向南移26.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①海平面上升②泥
沙沉积速度加快③海平面下降④地壳变动频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关于河流的推断合理的是A.入海河流数量最多B.河流的流量最大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D.河流流程达最长【答案】25.C2
6.B27.A【解析】25.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的过程,说明海岸线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范围可以看出,海岸线的整体向北移,故选C。26.海平面上
升,不会出现海退,①错误;泥沙沉积速度加快,出现海退,②正确;海平面下降,出现海退,③正确;地壳变动频繁会导致海岸的不规律波动变化,④错误;故选B。27.从图中可以看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时,入海河流数量最多,A正确;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流
程缩短,河流的流量不是最大,河流的含沙量也不是最大。故选A。【点睛】本题以辽河三角洲区域图为背景,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河北省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
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北坡某谷地上游微观地貌(海拔约5000米)示意。该侧谷地由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冰碛陇坡面上分布着成群的冰绩土柱,这些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相对高度在生命周期中
经历先增大后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8.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中存在显著日变化的是①山谷风②重力崩塌③坡面径流④冻融风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冰碛土柱相对高度增大的过程中往
往伴随着A.坡面草甸覆盖率上升B.冰碛土柱顶部的沉积物增多C.坡面径流量不断减少D.披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增大30.冰碛土柱相对高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其所在坡面A.倾角保持不变B.底部堆积物趋于减少C.形态趋于稳定D.重力崩塌现象会加剧【答案】28.D29.D30.C【解
析】28.任何地貌的形成演化不是单一自然因素起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有明显的日变化,④对。雨滴的溅蚀及坡面径流侵蚀,这两个侵蚀过程发生的时间集中在春末和夏季,在冰硕士柱的孕育期,它们引起了坡面的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最终演变为沟蚀,不具备日变化,③错。土
柱上的冰碛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散落在坡面底部,但不具备日变化,②错。由于山坡和大气受热升温速度不同,导致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所以山谷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①对。故选D。29.冰碛土柱的形成演化是一个过程,随着坡面冻融作用继续,沟壑日渐加深,冰碛物受重力作用,产生以散落为主
的崩塌作用,冰碛颗粒不断沿坡面向下作滚动或者跳跃式地连续运动,土柱高度不断增加,相对高度增大,此时顺着侧碛陇坡面山风不断侵蚀着流水切割开的冲沟,坡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坡面径流增加,C错、D对。坡面此时尚未
形成土壤,植被覆盖率较低且随着上方塌陷物堆积,会更加不利于植被生长,顶部受到外力侵蚀,沉积物减少,AB错。故选D。30.由于土柱不断崩塌,上方物质散落,使得整个坡面的倾角变小,A错。底部堆积物增多,B错。冰碛土柱不断变小,上下方的相对高度变小,此时外力作用已经将地表削高填低,使得形态趋于稳定,
C对。重力崩塌作用变弱,D错。故选C。(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
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C.河流入海口
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32.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33.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A.海
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答案】32.B32.B33.C【解析】32.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
性向海洋推进,则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Ⅰ—V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每个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
面是稳定不变,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对。如果河流入海口泥少含量稳定,则海岸线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导致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不符合题意,C错。地壳持续性下沉,会导致海平面持续性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与题意不符,D错。
33.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因为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而形成的。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河口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会形成水平夹层,
A错。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含沙量大,河口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B对。寒冷期,冰雪融化较少,海水遇冷收缩,海平面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快,C错。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功能强,河流泥沙含量小,河口清澈,利于牡蛎
生长,不利于水闰夹层形成,D错。34.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B
。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D。35.(广东省深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
(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
,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
(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
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里盆地内
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型,进一步碍流水外沙丘增大地表水下渗损失,减少地表径流
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切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4)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出移(减溶)。(答对3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盐类在地表的富集过程等相关知识。
【详解】(1)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
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2)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由于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从植被来看,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从土壤来看,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由于昼夜温差大,
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地形来看,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所以,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3)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读图可知,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
流,由于沙丘面积的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降低了流水的侵蚀能力,导致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阻止R河外流。(4)大分水岭盆地底部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可以从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大分水岭盆地内部的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
分带到盆地底部。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移,从而导致盐类物质在地表富集。36.(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基
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
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1
)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4)沙坝面积缩少,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
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l)西侧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东侧河水侵蚀为主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2)夏季
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
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4)赞同全球变暖是长期变化趋势,沙坝海拔低,随着海水侵蚀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吞噬沙坝;沙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很高,且效果差。不赞同离大陆较远,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搬迁费用很高;对
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大,阻力大。【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河流补给形式,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详解】(1)读材料可知,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
,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故西侧以海水侵蚀或海浪、潮汐侵蚀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故东侧以河水侵蚀为主。(2)读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
影响。由于夏季降雨多,冻土融化,海冰融化及冰雪融量大,导致沙坝土层松软,易受海冰融化的海水及流量增大的河水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出现在夏季。(3)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与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沙坝淹没增多,及沙坝受海水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有关;且读材料可知,
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易被侵蚀,也是导致沙坝面积不断缩小的一个主要原因。(4)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是否赞成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与不赞成言之有理均可。赞成主要从沙坝
海拔低,受海水侵蚀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的影响,沙坝面积会不断缩小,影响居民安全及沙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高,效果差等方面分析;不赞成主要从受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且搬迁费用很高及对居民影响大,搬迁阻力大等方面进行分析。37.(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阅读图
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老挝万象盆地属于海湾盆地,钾盐矿平均厚度达20多米,最厚处达130米。燕山运动(燕山运动是指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使该处抬升隆起,致使万象盆地与海水的连通受到限制,即海水
通过潮水或隘口向盆地补给,古新世(白垩纪之后,距今6500万年~距今5300万年)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材料二图为万象盆地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示意图。(1)简述万象盆地钾盐矿形成的气候和地形条件。(2)分析地壳的局部升降运动对钾盐矿厚度的影响
。(3)描述古新世以来万象盆地钾盐矿储量的变化状况,分析其原因。(4)分析中资企业与老挝合作开发钾盐矿的意义。【答案】(1)古新世气候炎热干燥;盆地地形。(2)地壳升降会改变盐类物质的沉积环境;在抬升部位已形成的钾盐矿层会被侵蚀,厚度减小;地势较低的部位会形成厚度较大的钾盐矿。(3)钾盐矿储藏量增
加;万象盆地钾盐物质主要来自于海水,盆地与大洋连通受限制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类物质不断沉积。(4)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中老两国合作与交流。【解析】【分析】考查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燕山运动使该处抬升隆起,致使万象盆地与海水的连通受到限制,即海水通过潮水或隘口向盆地补给,古新世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通过不断的蒸发,形
成钾盐矿。(2)在抬升部位侵蚀作加强,已形成的钾盐矿层会被侵蚀,厚度减小;地势较低的部位沉积作用加强,会形成厚度较大的钾盐矿,地壳升降会改变盐类物质的沉积环境。(3)燕山运动使该处抬升隆起,致使万象盆地与海水的连通受到限制,万象盆地钾盐物质主要来自于海水,海水通过潮水或隘口向盆地补给,盆地与大洋
连通受限制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类物质不断沉积,钾盐矿储藏量增加。(4)开发钾盐矿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提供就业岗位;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当地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产业较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中老两国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国关系发展。38.(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一般位于沙漠、戈壁之中,而在柴达木盆地台吉乃尔湖区,雅丹奇特地出露在湖水之中。2010年7
月至8月初,鸭湖水上雅丹群规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形成雅丹的地层夹有较多的膏盐层,易溶于水。台吉乃尔湖区是盐湖大开发的重镇,负责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的两家盐湖开采企业在鸭湖的两侧分别修建了一个拦水坝,使东台吉乃尔河水几乎全部汇入鸭湖。但短短几年,水中的一些柱状雅丹消失不见了,
不少水上雅丹的基座也已经悬空,摇摇欲坠。左图示意柴达木盆地台吉乃尔湖区位置,右图中①—④示意水上雅丹演化过程。(1)根据右图简述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推测2010年7月至8月初,水上雅丹群规模达到近年来峰值的自然
原因。(3)分析盐湖开采企业在鸭湖两侧修建拦水坝的主要目的。(4)有专家指出,鸭湖水上雅丹地貌将逐渐消亡。试说明理由。【答案】(1)①阶段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②阶段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当地气候变干,古湖不断萎缩,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③阶段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在风力侵蚀
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④阶段气候转向温暖湿润,源自南部高山区的河流,汇入鸭湖,形成水上雅丹。(2)由于该区域连降暴雨及高温导致融雪加剧,东台吉乃尔河水位上涨,台吉乃尔湖区水域面积增加明显,水上雅丹群规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3)防止洪水冲毁
盐田;损坏生产设施;避免大量淡水补给地下卤水而降低盐的品质;为溶解矿区地下固体矿层提供水源。(答出3点即可)(4)溶解基底(成分);湖水波浪侵蚀基座加速崩塌;冬季结冰,岩石裂隙中水的冻融加速雅丹底部的风化侵蚀。【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
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运用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可,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河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雅丹地貌形成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即可,①阶段是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形成
沉积岩层;到②阶段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使得当地气候变得干旱,古湖泊不断萎缩,第一阶段的沉积岩层出露地表,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到③阶段,随着干旱加剧,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④各阶段,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
雅丹景观,鸭湖地区当时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有河流注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地,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2)2010年7、8月气温高,推测该区域连降暴雨及高温导致融雪加剧,东台吉乃尔河水位上涨,台吉乃尔湖区水域面积增加明显,水上雅丹群规模达到
近年来的峰值。(3)根据材料,“修建拦水坝使东台吉乃尔河水几乎全部汇入鸭湖,”故主要是拦水坝可以防止洪水冲毁盐田,防止其损坏生产设施;河水全部汇入鸭湖,则可以避免大量淡水补给地下卤水,保证了地下卤水的品质
,保证盐的品质;同时,水源汇聚湖中为溶解矿区地下固体矿层提供水源。(4)随着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
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