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专用,选必1第1~14课)(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14课】(天津专用).docx,共(6)页,376.5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63c7bd9146edce72d43caf298228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14课。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按照中原华夏体制,王号为周天子专用。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宣称“不与中国之号谥”,封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这反映
了当时()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周天子权威受到挑战C.君主专制体制瓦解D.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2.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
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C.战国的变法运动D.华夏族已经形成3.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4.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D.三
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5.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工资俸禄,这使得在民主政治中愿意承担公职的只剩下富人,雅典由此而成为富人掌权的国家。这表明雅典()A.贫富差距较为悬殊B.贵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C.
社会等级差别明显D.民主制度存在着局限性6.下列关于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斯巴达法定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B.雅典议事会议员由公民大会投票产生C.斯巴达监察官有重要权力且终身任职D.雅典公民审判员由卸任高级官员组
成7.下列关于古代欧洲政治制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雅典城邦——民主政治②斯巴达城邦——寡头政治③罗马帝国——元首制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从下表国家机构的组成看,该国的政体是()A.贵族共和制B.君
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9.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B
.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10.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
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11.明朝时期的官僚系统包括监察系统在内的每一官员均受到监察,监察机构之间也要互相纠举,如科道之间,都察院与按察司之间等等,这样的制度设计()A.保证了吏治廉洁B.缓和了阶级矛盾C.加
强了君主专制D.造成了冗官冗费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C.使政府体制相对稳
定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1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在这里,荀子曾经三次担任“祭酒”,见证了德治与法治之争。以下不属于德治思想的观点是()A.“为政以德”B.“以吏为师”C.“仁者无敌”D.“非礼不成”14.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
、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15.近代学者刘师培在论及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时批评道:“及考其所著书,名曰引经决狱,实
则便于酷吏之舞文。缘饰儒术,外宽内深。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作者认为汉代的“以儒释法”()A.改变了治国理念B.推动了儒法融合C.不利于君主统治D.易造成冤假错案16.“永徽初,敕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
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等……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下列关于材料中法律文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典B.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C.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D.反映中央机构职责分明17.13世纪
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18.它以罗马法为基础、
以成文法或法典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公法和私法。它是()A.《十二铜表法》B.《大宪章》C.《法国民法典》D.《战争与和平法》19.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
”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0.这部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它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同时废止。这部法律是()A.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1.
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因仰慕大唐文明,曾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以下场景,禄东赞可能遇见的是()A.使用交子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B.大唐西市售卖甘薯、玉米等作物C.土尔扈特部首领率众回归祖国D.许多
国家使节前来朝见“天可汗”22.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3.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
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24.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25.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积极打造中国“主场外交”品牌。下列
各项中,属于“主场外交”的有()①G20领导人杭州峰会②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③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④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共50分)2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4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
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并有何意义?(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伊丽莎白统治晚期,女王经常用专利的方式赐予喜爱的臣下以恩惠,又由于此时王室财政频遇困境,为了增加王室收入,专利特权开始被逐渐滥用起来。当时的议会曾几次提出对国王滥用专利的不满,要求
规范生产和贸易。1624年5月的议会上,保护专利的《垄断法案》获得通过。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在本土资源、技术能力上并不占优势,而颁发具有垄断性质的王室“保护令”使得大量技术工人移民至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从贫瘠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
开始向工业国家转变;进入工业革命后,英国专利法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满足了发明人在立法中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英雄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奖励,这使得英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据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等整理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访美,先后促成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两国在协定中约定,相互对知识产权实行全面保护。在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的同时,新中国启动了对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起草工作,并成立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起草机
构。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并实施。至此,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法律架构基本建成,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民法通则》为支撑,知识产权单行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互配合的格局。——摘编自齐爱民、盘佳《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产
权专业发展沿革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专利法规出台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及其取得的成效。(1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
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
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
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过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