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9)页,1.36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3bf196ecf580d529892f8955c78f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岳阳县一中2021届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产物。下面描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构成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由
蛋白质和RNA构成C.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它由蛋白质和DNA构成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DNA分子片段,它的基因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详解】A、T2噬菌体为DNA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蛋白质和RNA构成,B正确;C、基因的载体主要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
绿体也可以作为基因的载体,C错误;D、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故选C。2.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有自噬作用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
作用完成的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外物质后,在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胞自身衰老的细胞器也被溶酶体结合后,最后被清除。【详
解】A、据题图可知,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自噬作用,并不是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有自噬作用,A错误;B、据图可知,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清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是通过吞噬作用实现的,B错误;C、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呈酸性,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
7.0左右,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发生变化,C错误;D、在应对生存压力,如营养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D
。3.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
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
,且细胞色素c引起细胞凋亡的前提是必须与Apaf-1蛋白结合,据此分析。【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B、[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能合成ATP,故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能合成ATP,C错误;D、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后才引起细胞凋亡,因此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
4.如图1为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的局部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物质A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B.如果图1中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中的I→IIC.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观察图2结构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D
.图1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上有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据图2分析,Ⅰ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详解】A、由图1可知,物质
A跨膜运输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物质B(即载体蛋白)结合,且运输方向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项错误;B、图2中I侧有糖链,所以为细胞膜外侧,物质A进入细胞的方向为I→II,B项正确;C、流动镶嵌
模型能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观察图2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C项错误;D、图1中物质B为载体蛋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各种生物膜上都含有蛋白质,D项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科学家用流动镶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要想观察生物膜结构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生物膜
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5.N、P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稳定,在逆境中可从老叶转移至幼叶,而Ca、Mn等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转移。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
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幼叶出现病态的原因是缺乏Ca2+是解题的关键,其中对于题干隐含条件的挖掘对题目解析至关重要,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施肥后土壤溶液浓
度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详解】由题图可知,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部分幼叶出现病态可能是缺乏Ca2+或NO3-,又由题干信息知,成熟叶正常,这说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Ca2
+;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细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3-不变,随细胞吸收Ca2+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渐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6.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
”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0项B.1项C.2
项D.3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所有活细胞代谢过程中都需要ATP,所以都可以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合成ATP,①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Na+浓度内低外高的稳定,需要消耗ATP,②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一分子核糖和
一分子腺嘌呤组成),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③正确;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可以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保证供能,④正确;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
理是渗透作用,不消耗能量,⑤正确;ATP是经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产生的,其能量分别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ATP被利用时,其能量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等,⑥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7.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若干(已知密闭小室内的CO2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量每个小室中的气体释放量绘制曲线如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距离s突然由a时变为b,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减少B.K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H]的细胞器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C.I-K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K-L段表示呼吸作用逐渐增强D.L点时该植物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分析图乙:HI
段光照强度较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阶段释放出氧气,I点对应光照强度为光饱合点;IK段,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氧气的释放量逐渐减少,但总体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K点,气体的释放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KL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
光合作用强度,此时释放出二氧化碳。【详解】A、若距离突然由a变为b,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减少,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C3的合成量不变,所以叶绿体中C3含量增加,A错误;B、K点时气体释放量为0,表示该植
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但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B错误;C、I-K(ac)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K-L(cd)段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增加
,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使净光合速率小于0,由于实验中温度不变,所以呼吸速率不变(温度不变),C错误;D、L点吋仍然有光,该植物仍在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气体(CO2)释放量仍在增加,D正确。故选D
。8.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某些防癌疫苗已经投入临床使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癌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D.防癌疫苗可预防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
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易分散和转移。【详解】A、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会发生变化,如产生癌胚抗原等,故癌细胞表面会出现异常的抗原,A
正确;B、由于癌细胞易转移,因此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B正确;C、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个基因突变的结果,通常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故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C错误;D、引起癌症的致癌因子有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防癌疫苗可预防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D正确。故选C。9.模式生物是人们研究生命现象过程中长期和反复作为实验模型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对某科学研究来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
律的生命现象。最常见的模式生物有果蝇、豌豆、小鼠、酵母菌等,下列关于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C.科学家利用豚鼠通过荧光标记法探
明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D.科学家利用酵母菌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细胞呼吸可分为两种类型【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摩尔根利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
在染色体上。3、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探明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4、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通过对比实验证实的。【详解】A、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
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B正确;C、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C错误;D、科学家利用酵母菌通过对比实验证实了细胞呼吸可分为两种类型,D错误。故选B。10.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
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碗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丁个体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的揭示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题图分析,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图与丁图的三
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Y、d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丁个体DdYy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rr是隐形纯合子,因此自交子代不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A错误;B、甲、乙图中个体的基因型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不可以恰当的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B错误;C、甲、乙、丙、丁个体都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C正确;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中观察实验现象阶段,不是提出假说阶段,D
错误。故选C。11.下图是同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所示的细胞中会发生A—T和U—A的碱基配对B.图②所示的细胞中,先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再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图②、③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图④所示细胞的二倍D.四幅图所示的
细胞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答案】A【解析】【分析】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
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①所示的细胞为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复制过程中会发生A—T的碱基配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会
发生U—A的碱基配对,A项正确;B、图②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同时发生的,B项错误;C、图②、③、④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都是两个,C项错误;D、四幅图所示的细胞有的进行有丝分
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可以同时在生殖器官如睾丸中发生,D项错误。故选A。12.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
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C.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D.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
A的复制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
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一条染色体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2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详解】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从而导
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1个DNA复制n次后的数目为2n个,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B正确;C、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半带有3H标记,C错误;D、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新
形成的DNA分子一条链带有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需要将染色体的结构和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相结合才能解
答。1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
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①dGTP,dATP,dTTP,dCTP②dGTP,dATP,dTTP③α位32p标记的ddCTP④γ位32p标记的ddCTP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P
CR条件包括:模板、引物、耐高温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还需要一定的离子浓度等。【详解】PCR扩增DNA时,需要dGTP、dATP、dTTP、dCTP作为原料,而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连接到子链上时,会断掉2个高能磷酸键,为了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32
p标记应位于ddCTP的α位,加入ddCTP后会终止子链的延伸,获得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故需要①③,A正确。14.现在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是由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2020年2月l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该
病毒最终命名为“SARS-CoV-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已知SARS-CoV-2属于+ssRNA病毒(正链单链RNA病毒),病毒的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其增殖过程如
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RNA复制酶也可用于宿主细胞体内的RNA合成B.(+)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嘧啶碱基数相等C.ss(+)RNA控制合成蛋白质时,同样离不开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D.子代病
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和宿主细胞决定【答案】C【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一方面,病毒以ss(+)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病毒相关蛋白质,为翻译过程。另一方面以病毒ss(+)RNA为模板表达出RNA复制酶,RNA复制酶完成负链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2、病毒是一类没
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宿主细胞体内的RNA合成是以其DNA为模板,在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A错误;B、据图可知,(+)RNA是以(-)RNA为模板复制而来的,二者碱基满足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嘌呤碱基数相等,B错误;C、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需宿主细胞中的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正确;D
、子代病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决定,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病毒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进行解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15.利福平是一种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与细菌RN
A聚合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阻止该酶与DNA结合,从而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福平能够治疗病毒侵染引起的疾病B.利福平能够阻断细菌RNA的合成C.滥用利福平会引起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
D.利福平发挥作用的机理与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利福平的作用机理是与细菌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的繁殖,A错误;B、根据题目信息
,利福平的作用机理是与细菌RNA聚合酶结合,阻断DNA转录合成RNA,进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滥用利福平会加强对细菌抗药性个体的选择,不会引起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C错误;D、利福平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通过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细菌的繁殖,而疫苗的作用是作为抗
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进而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两者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B。16.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
制。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
.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B.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C.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D.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根据题意,白眼雄性基因型可以是XrY、XrO,红眼雌性为X
RX-,据此分析。【详解】A、若受精卵为XRXr,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若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A正确
;B、若受精卵为XrXr,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白眼雌性和白眼雄性,B错误;C、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即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也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C错误
;D、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D错误。故选A。17.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4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
.II3和II4再生育一个与III5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1/8C.III1的甲病基因全部来自I2D.若III5与正常女人婚配,建议他们最好生女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首先抓住“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这句话,可以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II1和II2不患乙病但生育了一个乙病患者,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可以解题。【详解】A、III5的父母均不患甲病,因此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II4不携带甲病基因,所以甲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II1和II2不患乙病但生育了一个乙病患者,所以乙病为隐性
遗传病,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B、III5是一个患甲病而不患乙病的男孩,若考虑甲病,II3和II4生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4,再考虑乙病,II3和II4生育一个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所以II3和II4再生育一个与
III5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1/8,B项正确;C、III1的甲病致病基因分别来自II1和II2,其中II2中的致病基因来自I1,C项错误;D、由于III5是一个甲病患者,其含有的甲病致病基因只能传递给他的女儿,所以他与正常女人结婚,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D项错误。故选B。18.家蝇神经细胞膜上某
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被另一种氨基酸替换会导致其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导致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为91.5
%C.家蝇该抗性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导致的D.抗药性家蝇的产生增加了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根
本原因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2、由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如果抗性基因用A表示,敏感性基因为a,甲地区中:aa=78%,Aa=20%,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A
A=1%。【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导致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B、根据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如果抗
性基因用A表示,敏感性基因为a,丙地区中:aa=84%,Aa=15%,AA=1%。所以a=aa+12Aa=84%+1215%=91.5%,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抗性性状出现的原因是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替换,根本原因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C正确;D、家蝇抗药性的出现增加了家蝇的品种,抗药
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变化的原因、物种的概念和形成标志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柱形图信
息判断显隐性关系、种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并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19.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
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
均喙长会迅速变短【答案】C【解析】【详解】A、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B、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B错误;C、地雀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D、在1978年
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淘汰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C。20.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A.吞噬细胞
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细胞间隙属于内环境,吞噬细胞在细胞
间隙中吞噬细菌,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B、病毒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肠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泪液属于外分泌液,其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发生在外界环境中,D错误
。故选A。2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
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
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
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D、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故选D。22.“渐冻人症”也叫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慢慢感知自己健康的身体逐渐变成一副不受支配的躯壳直至死亡,因此ALS被
称为比癌症还要残酷的绝症。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其能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
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C.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D.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
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
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由图可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其能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
正确;B、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吸水过多涨破,B正确;C、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进而抑制Na+过度内流来缓解病症,C正确;D、由题干可知,
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因此患者有感觉,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3.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有瘦果的草莓可以正常发育成熟,当将瘦果去除后,幼果就不能正常发育,用IAA喷施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时,其又能膨大,说明瘦果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据此分析。【详解】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
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
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故选D。24.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
,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
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地区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的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光照、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不同地段分布
着不同的种群或同一种群密度不同的现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其中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气候的作用,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等属于间接价值,据此分析。【详解】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
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A正确;B、较低光照条件有利于耐阴植物的生长,故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B正确;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森林在调
节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25.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的各种生物可能构成多条食物链,A错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
、第四营养级,B错误;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是也可能低于10%,因此b的值有可能超过d的10倍,D错误。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据图可知钠钾泵的生理功能除了与钠、钾离子结合并运输以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
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若实验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ATP水解酶活性
(3).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4).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的凋亡率均低于乙组的凋亡率)(5).丁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钾离子进细
胞,钠离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
则存活率乙组=丙组。【详解】(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据图可知,钠钾泵的生理功能除跨膜运输离子外,还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即能催化ATP的水解过程。(2)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要
进行心肌细胞的培养,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生物制剂Q,因变量是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乙组为条件对照组,即阿霉素引起的凋亡率的检测,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
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需增设对照组,可单独观察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故丁组的设计为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点睛】熟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实验的设计和
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27.光合作用中的Rubisco酶是一个双功能酶,在光下,它既催化C5与CO2的羧化反应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催化C5与O2的加氧反应进行光呼吸,过程如下图。羧化和加氧作用的相对速率完全取决
于CO2与O2的相对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題:(1)由图可知,光呼吸的加氧反应发生在______(填细胞器)中,形成C3的过程有______,当植物发生光呼吸时,会明显减弱光合作用,请从C5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
____。(2)由图可知,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很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CO2的供应量減少,植物可通过光呼吸为光合作用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3)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来讲光呼
吸与有氧呼吸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体(2).C5和CO2反应、C5和O2反应(3).一部分C5和O2反应,使得参与暗反应的C5减少,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减弱(4).C3和CO2(5).光呼吸需要光,而有氧呼吸有光、无光
均可【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该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三碳化合物和二碳化合物,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因此
降低光呼吸被认为是提高光合作用效能的途径之一。【详解】(1)五碳化合物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因此,图中光呼吸中氧气与五碳化合物反应,即加氧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图中形成C3的过程有C5和CO2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5和O
2反应(五碳化合物的加氧反应),光呼吸过程中,一部分C5和O2反应,,使得参与暗反应的C5含量减少,从而减弱了光合作用。(2)由图可知,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很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当气孔大量关闭时,CO
2供应减少,暗反应阶段减弱;而植物的光呼吸可以产生CO2用作暗反应阶段的原料,C5的加氧分解过程产生C3化合物也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显然光呼吸过程为光反应提供了C3和CO2,因此光呼吸具有重要意义。(3)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来讲光呼吸
过程还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因此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不同是光呼吸需要光,而有氧呼吸有光、无光均可。【点睛】能根据图示分析光呼吸的过程以及光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辨别光呼吸的条件以及光呼吸与有氧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8.研究者常应用单体、缺体
分析进行植株基因定位。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株体细胞内含有2n条染色体,该植株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即染色体数为2n-1)称为单体,植株体细胞中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数为2n-2)称为缺体。回答下列问题:(1)欲判断某植株是否为单
体,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形成单体或缺体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变异。(2)理论上讲,单体植株自交子代中应具有1/4的缺体,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分析,其原因是单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
配子,自交时_______________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株占子代的1/4,且体细胞中缺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即子代中会出现1/4的缺体。(3)某研究者在培育上述野生型植株过程
中偶然发现一株显性纯合突变体(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为确定该突变基因位于哪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提供各种野生型单体植株进行实验设计。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并得出结论:①实验思路:将该突变体植株____________杂交得到F1,让F1中
单体植株自交得到F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F2中野生型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②实验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确定突变基因位于该杂交组合亲本中野生型单体植株缺失的染色体所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
染色体数目(2).分别含n、n-1条染色体数且比例为1:1(3).含n-1条染色体(4).分别与各种野生型单体植株(5).某个杂交组合的F2中野生型植株全为缺体【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
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单体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类型为:含n、n-1条染色体数目的配子比例为1∶1。【详解】(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清晰,数目稳定,故欲判断某植株是否为单体,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根据题
意可知,形成单体或缺体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单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分向哪一个细胞是随机的,所以形成的配子类型为:分别含n、n-1条染色体数目的配子比例为1∶1,单体自交时,含n-1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结合在一起
形成的受精卵(该类型的受精卵占所有受精卵类型的14)发育为了缺体,即体细胞中缺失了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即子代中会出现1/4的缺体。(3)①该突变体为一株显性纯合突变体(设由基因A控制),若基因在单体上,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0,若基因不在单体上,该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为确定该突
变基因位于哪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将该突变体植株分别与各种野生型单体植株(若a基因在单体上,基因型为a0,如a基因不在单体上,基因型为aa)杂交得到F1,让F1中单体植株自交得到F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F2中野生型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②若突变基因位于该杂交组合亲本中野生型单体植
株缺失的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0×a0,子一代中的单体基因型为A0或a0,子一代中的单体自交,其中A0自交的后代中野生型全为缺体。若突变基因不位于杂交组合亲本中野生型单体植株缺失的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
基因型为Aa,子一代单体自交后代出现的缺体既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
体温调节活动。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这也是当前我们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检测体温的原因。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_
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在体温上升期,图中运动神经元兴奋使得____________,增加产热;而交感神经则使皮肤的______________,减少散热。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
强,与该过程相关的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2)抗体检测适用于快速筛查出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的某些结构蛋白一般作为抗原,刺激人体_
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产生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可利用抗原试剂检测抗体的存在,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_______病毒,包膜表面的刺突蛋白S与人细胞膜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发生病毒包膜
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因此,病毒感染人类首先需要接触到有这种酶的细胞,完成受体结合,而暴露在空气中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里的大量黏膜上皮细胞存在ACE2受体。基于以上信息,为减少人体新冠病毒的感染而研发的药物应具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2).骨骼肌战栗收缩(3).毛细血管收缩(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神经-体液调节(6).浆细胞(7).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8).RNA病毒(9).降低黏膜细胞ACE2表达水平(10).
竞争ACE2受体、减弱病毒S蛋白侵染性【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
叫做负反馈调节。人体体温调节过程【详解】(1)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在体温上升期,图中运动神经元兴奋使得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而
交感神经则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与该过程相关的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上述体温调节过程的描述显示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抗体检测适用于快速筛查出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感染
人体后,病毒的某些结构蛋白一般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体液免疫过程,该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可利用抗原试剂检测抗体的存在,该方法利用了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是。(3)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该病毒的包膜表面的刺突蛋白S
与人细胞膜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发生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病毒的RNA侵入细胞。而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里的大量黏膜上皮细胞存在ACE2受体,即这些细胞也会成为新冠病毒侵染的细胞,基于此,为减少人体新冠病毒的感染而研发的药物应具有的作用是降低黏
膜细胞ACE2受体表达水平、竞争ACE2受体,进而减弱病毒S蛋白传染性。【点睛】熟知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分析研制抗病毒药物的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
0.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2)该生态系统中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
______,该生态系统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_______。(均用数字表示)(3)分解者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中的有机物。【答案】(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④(3).④﹣①(4).④﹣①﹣②
﹣③(5).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1)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
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2)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流向下一营养级;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详解】(1)根
据能量流动的概念可知,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即④。(2)生产者的同化量=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④﹣①,
该生态系统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各种生物呼吸散失的能量=④﹣①﹣②﹣③。(3)分解者分解利用的是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及动物排遗物中的能量,所以分解者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点
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过程,对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各环节能量去向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