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63.479 KB
  • 2024-10-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含解析.docx,共(9)页,263.4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fa66ae6d5f05e39de3593351ad37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练习十三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大发展一、选择题1.1953年,美国总统委员会将美国在“铁幕”后面的电台分为美国政府机构公开支持运营的白色电台、美国非官方组织负责运营的灰色电台和由中央情报局支持的专门

针对苏联卫星国不同群体进行广播的黑色电台。这些电台的设置()A.体现了时代特征B.遏制了共产主义C.确立了美国霸权D.争取了中间地带2.(2022·威海一模)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

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这表明美国旨在()A.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B.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C.改变美苏争

霸的被动地位D.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3.(2022·北大附中高三三模)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署对外发行影片,讲述一些黑人体育明星的成功。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新闻署此举()A.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B.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C.缓和了美苏

紧张关系D.美化了美国国家形象4.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很快就改变“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

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这反映了苏联意在()A.确保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其对东欧的控制C.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D.确保东西部边境安全5.(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1975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比1974年秋提高4倍,而在1974年至1975年苏联售给东欧的各种

石油产品的单价实际只增长了87%。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转而加强发展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石油贸易,以至于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表明苏联()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B.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C.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D.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6.(2

022·潍坊高三模拟)如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反映了()时间重大事件1960年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

垄断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C.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打破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

.(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从1949年开始,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解放战略”,严格限制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70年,尼克松在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以“伙伴关系”“实

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和平新战略”,倡导与东欧和中国“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冲突”。据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A.放弃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进攻B.“以退为进”处于争霸攻势C.丧失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优势D.遏

制苏联的政策仍未改变8.(2022·岳阳高三模拟)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

攻势地位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9.据如图可知,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0年、1990年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统计示意图A.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B.战后德国由分裂重新走向

统一C.欧盟建立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D.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10.(2023·邵阳第二中学高三自主调研)如表体现了苏联“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学者认为,该时期的新经济体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之后最为成功的一次改革。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苏联“八五”期间(1965-1970年)

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7.4%8.4%7.7%6.8%A.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探索社会主义的过渡道路C.对消费品生产有所重视D.以行政命令解决实际问题11.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对传统殖民政策的理解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而要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和国际间的依附关系。据此,该学者强调()A.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彻底瓦解B.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

秩序D.各国应致力于摆脱美苏控制12.许多新兴国家发现,原殖民体系的强制性统治正在被市场的强制所取代,它们在高度商业化的世界市场中痛苦挣扎,因为主要工业国家似乎掌控着一切。对它们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反映出二战结束后()A.世界殖民体系

已开始瓦解B.老牌殖民帝国走向了衰落C.殖民地民族独立意识觉醒D.新兴国家发展瓶颈限制大13.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争斗最激烈的地区,致使两国关系一直紧张的历史缘由是()A.美、俄两国为争夺霸权而各自支持一方B.两国社会制度、宗教信

仰不同C.两个国家都是有核国家,互不信任D.英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政策14.(2022·泉州实验中学高考模拟考试)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消减贫困的情况(注:表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

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由此可判断该组织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贸组织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5.据统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实业资本流动从1980年的543.9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43万亿美元。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拉大

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B.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C.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D.源于跨国资本的持续扩张16.下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C.中低收

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17.(2022·德州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个世界”材料“三个世界”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三个世界”分别指: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外交一是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联合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压迫;二是在与第一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展开斗争时,注意联合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对更加危险的

另一方。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基础上,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第一次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这一外交思想:“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

国。”邓小平的发言表明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主旨,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个世界”划分思想。(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2022·青岛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人物兴起主要内容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定每天的工作量,这种工作量是以第一流的工人的高工作效率作为基准的;为了使工人完

成规定的工作量,将工具、机械、材料以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工作任务完成,给予较高的报酬,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作任务完不成,则给予较低的报酬或课以罚款梅约20世纪40—60年代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管理。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作效率的

影响;要从人的行为本性中激发出动力;主张对职工采用一套笼络感情的管理办法,进行精神和物质收买卡斯特20世纪70年代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把一个企业看成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即系

统。在权衡比较时,要注意从系统的全局和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同时注意情况的发展变化对各种方案的影响——摘编自洪君彦《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的由来与发展及其代表性著作》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19.(2

022·济宁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显示了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摘编自[美]科林·弗林特、[英]皮特·泰勒《政治地理学:世界—经济、民族—国家与地方》材料二帝

国主义代表着中心国家对边缘地区的政治和领土控制。中心国家对部分边缘地区的正式政治控制自16世纪起一直是新世界体系扩张的一个主要特征。但中心地区对处于边缘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并非仅仅只是表现为正式统治。过去400年间的三大霸权——联省共和国

(荷兰)、英国和美国——所造成的间接影响通常更为深远。20世纪的美国并没有通过一个正式的殖民帝国去支撑其全球权力,它的帝国主义是非正式的。——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1)材料一中“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是指哪两个周期,

分别说明其成因。(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事,为材料二作者“美国……帝国主义是非正式的”的观点寻求依据。20.(2022·荆州高三模拟)全球化与贸易保护。材料一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

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摘编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

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

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

产业的崛起。——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被称为“半球化”的表现。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美国将电台分类,体现了当时美苏冷战背景下的对抗,A项正确;电台分类设置并不能直接遏制共产主义,排除B项;电台分类设置不能确立美国的霸权,排除C项;材料没

有涉及中间地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即冷战时期,杜鲁门总统发表演讲表明美国旨在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并非当时美国的本意,排除A项;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只是其具体

的目标,并非美国所谓真理运动的主旨,排除B项;1950年美国在美苏关系上处于主动而非被动地位,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材料“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体现的是美国电影对民主政治制

度的赞扬,说明的是美国新闻署在冷战期间美化美国的国家形象,D项正确;材料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及缓和美苏关系无关,排除A、C项;美国并未解决种族歧视问题,排除B项。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

苏联,不仅在周边地区建立“安全带”,还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向东欧国家输出苏联模式,意在确保国家边境的安全,D项正确;苏联为国家安全建立安全带,控制盟友等,主要目的不是维持欧洲的和平,A项错误;加强对东欧的控制是苏联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B项错误;苏联

控制东欧是为加强自身国家安全,不是为了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C项错误。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美苏冷战过程的变化导致的,这说明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B项正确;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

料体现的是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不是强调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多个政治力量中心,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表格信息不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A

项;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发展趋势,与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不符,排除B、C项。7.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为了从其他方面对苏联形成压力,便开始主动放低姿态与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与苏联关系紧张的南斯拉夫、中国等)发展关系,最终目的是希望

这些国家能制衡苏联,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20世纪70年代美国仍在进行越南战争,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美国仍保持世界

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优势,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合作,这说明美苏两国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D项正确;根据材料得不出美国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和苏联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合作,没有体现美苏争霸,且美国这时期在美苏争霸中处

于守势,排除B项;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不能弥合,排除C项。9.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新兴的产业出现,因此,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增加,A项正确。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八五”期间,国民收入增长率较高,这说明当时的经济计划

重视消费品生产,这与新经济政策相似,C项正确;苏联在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解决问题,而非行政命令,排除D项。11.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因此,该学者的言论强调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故B正确。12.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以及缺少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新兴国家发展瓶颈限制大,D项正确。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致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一直紧张的历史缘由是英

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政策,故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消减贫困”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应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

正常,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经济全球化下实业资本流动,体现了国际分工的扩大,这有利于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而全球实

业资本流动量的大幅增长,说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C项正确。全球实业资本流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能说拉大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排除A项;全球实业资本流动会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冲击,排除B项;全球实业资本流动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但并非源于跨国资本的扩张

,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从示意图来看,21世纪初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比重有较大提升,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GDP的变化,不是制造业的变化,排

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排除C项。17.答案示例“三个世界”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把世界划分为美苏、发展中国家和二者之间的发达国家三部分,并由此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反对霸权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形势

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但是美国的经济地位有所削弱,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西欧和日本快速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亚非拉国家兴起,影响逐步扩大。“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和判断,表明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有所减轻。这拓展了

中国外交空间,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8.答案发展变化: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由重视物到重视人,逐渐重视职工的心理需求;从管理方式的角度,

由注重标准化、精细化到注重整体、全局的管理。解释:随着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跨国公司)、科学的进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劳资矛盾的加深,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该变化一方面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缓和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它没有改变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其本质都是为资本家追

求最大限度利润服务的。19.答案(1)第一周期:约1500-1800年(或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成因: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等大片地区沦为西欧殖民地的角度说明殖民地数量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不断增长的原因;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衰落和美洲独立等角度说明1

8世纪中后期殖民地数量减少的原因。第二周期:1800-1950年(或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成因:从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角度说明殖民地数量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不断增长的原因;

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帝国主义力量和殖民地人民日益觉醒及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角度说明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殖民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2)能结合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史事,说明美国不是通过正式的政治(殖民)统治控制世界其他地区,史事正确,叙述清晰即可。如:在政治上,美国通过

扶植韩国保持其在朝鲜地区的影响力;在军事上,美国通过建立众多的海外军事基地,增强其对全球的影响力;在经济上,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扩大其经济霸权等。20.答案(1)半球化:二战后存在以美苏为首的两个经济体系,影响了全球化的发展。原因: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产生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两大阵营。(2)背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美国制造业衰退;欧共体、日本、中国等经济体崛起(经济多极化趋势);日本和中国等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任答2点即可)影响:限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有利于美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美国的贸易保

护政策容易遭到其他国家反制,从而影响美国的出口贸易;容易引发贸易战,破坏世界经济发展秩序,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任答2点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