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7)页,152.1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f378c929190a3f5012e8d959fd54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叙述。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出处“尊祖故敬宗,敬
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公父文伯日:“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忏季孙(大宗)之怒也,其以歌不能事主乎?”《国语•鲁语》“郑公孙黑将作乱,欲去游氏而代其位……驷氏与诸大夫欲杀之《左传》A.建立起国家政治新
秩序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C.礼乐制度逐渐遭到破坏D.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2.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
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雄才伟略B.君主权力的强化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D.综合国力的增强3.唐朝的门下省负有驳正违失、审议签发的重要职责。贞观六年(632年),唐太
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设置中书、门下省,就是为了互相稽查,如果中书省的诏敕有错误,门下省就应进行驳正。“唐朝强化门下省封驳职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统治效能B.缓和君相间的矛盾C.促进吏治清明D.完善中央集权
体制4.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京朝官俟阙既久,奉朝者颇多”,下令“审官院以近地二年半以上,远地二年以上权与差替,不为永例”。这一诏令表明宋朝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完善了地方权力组织架构C.中央官僚队伍庞大冗滥D.官员选任制度发生了异变5.关于清代军机处创设的记载:《清朝
通典》记其始名即为“办理军机处”,《内阁志》则称其始名“军需房”,《清史稿》称其为“军机房”。这反映清代军机处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职责渐趋规范化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因军事保密而设立6.鸦片战争后,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逆船恃其做火,止利于水,不利于
陆”,“英夷所长在海,待诸内河,待诸陆岸,则失其长”,如此“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已可收安南创敌之功”。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A.战争未能引起国人警醒B.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C.中英两国军
力各有优劣D.清政府认真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7.甲午战前,俄国“暗中支持日本在朝鲜扩大事态,待机趁火打劫“英国为了对抗俄国,拉拢日本并与之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作为支持日本侵华的保证”。李鸿章求救于德、法、美三国,但三国都支持日本。这反映出当时清王朝A.政治
腐败无能B.外交思想落后C.战略环境孤立D.战争意志薄弱8.武昌起义成功后,《神州日报》刊登了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见下图)。该漫画的寓意是A.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列强坚决阻挠中国革命C.南北和谈陷入僵局D.清朝统治即将土崩瓦解9.1926年,毛泽东指出:“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到1927年,又指出:“中国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各省的几万万农民群众正在觉醒,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这说明A.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得到巩固B.国民革命推动了革命新道路的探索C.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在不断壮大10.1937年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成立。八路军积极组织华北民众参军参战,数月内军区兵力就由最初的不足3000人扩展到数万人,一年后扩展为近10万人,还组建了万余人的
区县游击队和数十万不脱产的民兵自卫武装,形成了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三位一体”的抗日武装体系。这主要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坚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B.华北日军战线太长兵力空虚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作战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11.相对于近代中国而言
,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反映出人民政协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C.促使各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D.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12.有学者指出,“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等于保留了我们通向世界的许多桥梁。可以通过这些桥梁,充分发挥香港在对外开
放中的作用,利用其出口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优势,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我国的商品可以通过这些桥梁走向世界的广阔市场,从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A.为国际解决
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B.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突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地位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3.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提高了新
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安定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也为新中国能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材料反映的这一外交政策A.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策略D.彰显了不结盟的外交新
思路14.下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A.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践行“求同存异”原则C.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坚持“一大片”的方针15.古代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提尼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群众爱听演说家的吹
捧,爱戴高帽子,他们常把城邦置于最严重的危险中。教育家伊索克拉底也呼吁人们:不要只听信那些让你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这主要是因为A.直接民主缺乏时效性C.演说激发参政热情C.城邦政体具有多样性D.群体政治缺乏理性16.罗马法学
家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他们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体现出古罗马法A.具有注重效用性的特点B.创立机制具有较强延展性C.保证了罗马的公平正义D.强调私有财产不
可侵犯性17.1855年,下院议员查尔斯•伍德曾以亲身经历写道:“当我在1825年首次进入议会时,政府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动由议员个别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下院两边议员共同实行之。现在,当无党派议员提出某项计划时,并
非自行提出议案,而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这反映出近代英国A.议会权力中心地位的确立B.国王逐渐统而不治C.君主立宪政体日益的僵化D.内阁权力不断扩大18.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秘密召开,下表是其参会情况。这反映了美国A.南北间矛盾开始显现B.1787年
宪法的资产阶级性质C.确立了分权制衡体制D.企图建立强大的联邦政府19.1813年,德意志著名诗人阿恩特在一首名为《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的诗中表达由衷的愿望:“是普鲁土?是土瓦本?是葡萄映红着的莱茵河畔?还是海鸥翱翔的波罗的海沿岸
?噢,不!不!不!他的祖国必须强大。”这从侧面揭示出德意志统一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C.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D.普鲁士成为统一核心20.巴黎公社成立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号召选民“知人善任”,“挑选真心实意,出身平民,坚定、积极、有正义感、公认为正派的
人”为公社委员。公社还将会议上讨论的重要问题、作出的决议及时登载在它所发行的《公报》上。这体现出巴黎公社民主制的A.公开性原则B.无产阶级专政原则C.国际性原则D.社会主义革命原则21.俄国各阶级特别是工农群众、士兵深受沙皇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高涨,有“甘愿同他们的压
迫者决死一战”的革命精神。同时,农民同穿起军装的士兵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利益诉求。这说明十月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强大的政党政治领导B.社会阶级矛盾错综复杂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沙俄深陷帝国主义战争22.二战后期,斯大林曾指出:“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达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因此苏联把实现共产主义看成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以在东欧建立社会主义体系为己任。这说明二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A.美国的冷战政策B.意识形
态的对立C.处置德国的分歧D.争夺东欧控制权23.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并积极筹划建立欧洲防务部队,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欧盟的这些举措A.旨在
提高自身在国际中的地位B.目的是缓和与亚洲国家的关系C.强化了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D.加强了欧洲防务并防止了北约东扩24.一段时期以来,不结盟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
历史使命”,不结盟运动在肯定应继续保持其政治论坛性质的同时,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促使不结盟运动重心发生变化的背景是A.美苏争霸加剧B.第三世界的崛起C.南北合作加强D.两极格局的解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
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各国订立的条约中,仍然只有“彼在中国设领事之语,而无我在外洋设领事之文直
到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统治者中的部分务实官僚在实际办理洋务中,认识到了解西洋各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最终迈出了在国外设立使馆的第一步(1875年设立驻英公使,郭嵩焘为首任使节)。接着清政府又任命了中
国常驻美国、西班牙、秘鲁、日本、德、法、俄等国公使。从这时起,清政府在其最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几十个国家派驻了公使、副使和领事。此外,清政府还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1876年),对驻外使节的任期、使馆的编制和经费
的使用以及出使人员的薪俸做出了规定。到外务部时期,重新修订1876年的《出使章程》,完善了使节制度,详细规定了外交官、领事官的等级和品级及待遇。——摘编自王双印《略论清代外交机构近代化》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新中国排挤在联合国之外。为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权利,中国开展了广泛的外交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最终采纳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这一提案,从而在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
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活动,主张加强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职能和地位”。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更是将联合国视为开展多边外交的舞台,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在经济与发展领域、在联合国其他领域(如环境、海洋、反恐、
人权)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摘编自刘侣萍《论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外交使馆制度建立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
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属概念亦称“上位概念”“类概念”。反映事物中作为属的那类事物的概念。与“种概念
”(下位概念)相对。从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言,如果有这样几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包含另外几个概念,那么前者称属概念,后者称种概念(见下图)。在历史学习中,分清属概念和种概念,有助于明晰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属概念——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种概
念可以选择“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中国古代或世界近现代政治史上的某些历史概念,完成上面的关系图,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12分)(要求:历史概念书写规范,史实准确,表达
清晰,逻辑严密。)(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曾经左右中国政治四五百年的士族势力,至唐代“安史之乱”及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扫荡以后,终于走上了末路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
固皇权,恰恰需要的是扩大统治基础,既要防止武人擅权,也不允许再有世家大族操纵朝政的局面出现。加之,他深深懂得“宰相须用读书人”的道理。因此,对唐以来带有严重察举制残余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太宗、真宗两朝以后,北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对此,欧阳修大加称赞
,他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誉录而考之"吏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
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摘编自何忠礼《贫富无定势: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举改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9分)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林巧稚(1901〜1983年),福建厦门人。1921年,时年20岁的她带着父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谆谆嘱咐,北上参加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招生
考试,8年学成后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的第一位女医生,从那一刻算起直到离世,她一生共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生命天使1939年,林巧稚受协和派遣到美国进修。之后,她谢绝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挽留,毅然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院关闭,林巧稚在北京东单开办私人诊所,对平民百姓收费低
廉,甚至免费治疗。1956年,受彭真市长的委托,林巧稚筹建北京妇产医院,中国现代妇产学科开始奠基。林巧稚经常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疾病,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她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决定开办卫生员和
助产员培训班,并亲自讲课,倾心向学员传授生命科学的知识。“文革”结束后,在繁重的对外医学交流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创办有关计划生育的学术刊物,主编了《妇科肿瘤》等医学书籍。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发出阵阵呓语:“快,拿产钳来!”“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12时20分,她的
心脏停止了跳动,当代一颗医学巨星陨落了。——摘编自曾昭铎等《林巧稚:爱与生命的使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巧稚对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巧稚被尊称为“爱与生命的使者”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