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八)全国I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0.555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八)全国I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八)全国I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八)全国I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八)全国I卷 含答案.docx,共(7)页,50.5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d3bdfa690a9e90e0c9c5e161c6ffd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史(八)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赴告”制度,即将本国或他国发生的大事公布于众,尤其是将乱臣贼子通告给诸侯。据此可知,实行“赴告”()A.保证了各诸侯国政策一致性B.意在警示其他诸侯防范叛乱C.旨在借助舆论维护统治秩序D.强化

了各诸侯国的宗法秩序25.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但此时“太平”社会理想还处于萌芽时期。汉代,“太平”社会理想上升为官方的政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兴太平”等概念开始频繁出现。这一变化出现

的直接原因是()A.先秦太平思想已占主流B.汉武帝抬升了儒学地位C.董仲舒改造了传统儒学D.西汉大一统政治的需要26.唐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将农民的赋税简化为地税和户税两种,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

纳地税,户税征钱,地税征粮,分夏、秋两季缴纳。由此推知,两税法的实施()A.有利于商品流通B.解决了财政危机C.缓解了土地兼并D.加强了人身控制27.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座落、卖产原因、买主姓名、

价格、中介人等21项内容。此类契文如果加盖官印,即为“红契”,否则就是“白契”,两种契约都被认可。这种做法()A.体现了土地买卖制度化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带有资本主义萌芽色彩D.推动了小农经济瓦解28.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各戏剧团体演出

的话剧节目有:批评清廷统治的《官场现形记》、《江西教案》等;歌颂革命的《秋瑾》、《徐锡麟》等;借外喻中的《黑奴吁天录》等;反映现实的《黑籍冤魂》等。这表明当时的话剧演出()A.具有强烈的政治宣传的意义B.受到政府极严格的文化管控C.明确提出反对帝

国主义干涉D.以演员的想象力为创作依据29.1901年6月11日,清廷下诏停止“外侨”被“戕害凌虐”的45个府县文武科举考试五年,其中山西和直隶两省最多。此举()A.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说明

清政府开始了废除科举制的试点C.导致清政府统治的权威性严重削弱D.加强了清政府对山西直隶两省的控制30.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年份民兵数(人)民兵参军

数(人)其他参军数(人)民兵参军比例民兵参军占参军人数比例194116241021536.3%40.0%1942200622617311.3%56.6%194333062081696.3%55.2%194439433131217.9%72.1%1945515562323212.1%7

2.9%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31.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创业浪潮,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下

海”经商;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材料反映出()A.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B.城乡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C.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32.罗马法规定,婚姻关系解除后,丈夫应返还妻子嫁资,其数额“必须是以嫁资的名义交付的所有财产,之后,即使丈夫得到了

双倍的价格,也要返还给妻子,因为这是一个因为嫁资进行的交易,所以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自然法的精神要义B.追求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注重形式上的程序正义D.讲究司法审判的折中调和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33.17世纪

中叶的英国咖啡馆是新兴的公共政治领域,各政治倾向的俱乐部时常在咖啡馆内谈论共和、自由、平等,批评国王和大臣,甚至反对君主制,过度的言论自由与政治诉求引起了王权猜忌,17世纪70年代导致了咖啡馆民众和王权之间的激烈碰撞。这表明这一时期的英国()

A.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B.政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主题C.思想启蒙推动社会变革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思想34.183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反对执行联邦政府关税保护法的法令。1833年杰弗逊签署两个法案,一面以

《武力法案》施加军事压力,一面以《妥协税法》满足南部低税要求,成功化解第二次宪法危机。这说明()A.联邦宪法的至上性受到肯定B.联邦政府与各州矛盾无法调和C.南北两种经济模式趋于相同D.联邦政府的权威受到州权挑战35.《全球通史》中说:“古巴导弹危机

得到了和平解决……如此庆幸,以致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协定和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等。”作者意在说明()A.限制核武器协定推动了国际格局变化B.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积极影响C.两极格局下战争危机得到有效缓解D.美

苏争霸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5分)材料一清军入关后和顺治皇帝初年,由于落后生产方式及统治方式的影响,以强制手段大规模将关内汉族耕地圈占,为满洲贵族、将领、士兵们的庄田或牧场。顺治曾先后三次颁布圈地令。事实上,不但荒地、无主地被圈占,大量有主的汉族地主和农民的土地也被圈占。……直隶地方,顺天、天津等膏腴之地,多被旗圈。

圈占土地的范围不断扩态,史载:“凡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圈一定,则庐舍场囿,悉皆具有”。很多汉族平民田地被占,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沦为满人农庄的奴隶或者长工、佃户。——摘编自齐涛《资政通鉴》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

,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以及伴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开始的乔治

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起来,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形成了地主、

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摘编自刘宗旭《世界近代

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圈地与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圈地运动在特征上的差异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及启示。(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基本情况概要项目

概况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思想构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主义”、“学说”的影响,其中改良主义影响最广,一类是康、梁维新思想的信奉者;另一类主张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文学革命”、“实用主义”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为28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教育结构具

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具有中等师范学历的有4人;中学学历的有1人职业结构多为教师、编辑、记者或学生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人数北京2人、湖南

2人、武汉2人、济南2人、上海2人、广州2人、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1人——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

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后,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历史负担,行业企业纷纷与职业教育脱钩。研究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0

6年,我国企业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逐年减少,从2850所降至520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从2006年开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展开。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各种能够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

养积极性的合作模式开花结果,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大大扩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课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课程……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在本土落地生根。校企合作,不再简单地理解为到企业实习,而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设置、教学到评价的一系列深度参与。——摘编自高靓《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锻造大国工匠奠基中国制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因。(8分)46.【历

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

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

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

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精英们

”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缘由。(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邹秉文出生于官宦世家,1910年赴美留学,1916年学成归国。1917年,邹秉文开始主持南京高

师(东南大学前身)农业专修科。农科建立之初,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邹秉文充分利用自己的留美背景和人脉关系,招募大批留美归国科学家来校任教。他参考美国大学的教学一科研—推广模式,建立起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农科教学体系。他与同事结合中国的自然

条件编写的教科书,均以中国的例证来讲解各种农业、生物学知识。南京高师一东南大学农科与政府、实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各类暑期学校和短期培训班等,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先后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合作进行棉花改良研究,与上海面粉工会合作谷物研究,与地方政府和军阀保持紧密联系以谋求资助。东南大学农科在

成立后始终居于学科领军地位。——摘编自恽宝润《农学家邹秉文》等(1)根据材料,概括邹秉文对中国农业科学发展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邹秉文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史答案(八)第Ⅰ卷(选择题)24.【答案】C【解析】据

材料“将本国或他国发生的大事公布于众,尤其是将乱臣贼子通告给诸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赴告”警示叛乱,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叛乱,维护统治秩序,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赴告”制度,并不能说明各国政策

一致,排除A项;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赴告”制度,说明各国已经警示,排除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材料只提到君臣关系,并不一定是宗法关系,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由材料可知,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致太平”理想,汉代,“太平”社会理想成为官方政治思想,汉武

帝以后,“太平”概念频繁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董仲舒改造传统儒学,促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先秦时期,“太平”思想还处于萌芽时期,并非占主流,A项错误;汉武帝抬升儒学地位与“太平”概念频繁出现无直接因果关系,B项错误;D项不是

直接原因,排除。26.【答案】A【解析】两税法规定户税征钱,这就需要把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地税则按照田亩来交,意味着地主可以兼并土地、土地(特殊的商品)买卖也会因此增加,这都有利于商品流通,故选A项;题干仅说明了两税法的具体规定,并没有说其

实施的结果,所以单纯从材料没法得出财政危机能否解决,排除B项;由于地税按照田亩交纳即可,也就是田多多交,田少少交,这其实是有利于土地兼并的,排除C项;两税法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赋税负担,无地农民不会被地税所累,等于政府

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据材料“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座落、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等21项内容”,可知明代土地买卖契文内容详细

,有利于规避因土地买卖引起的利益纠纷,故选A项;土地私有制存在无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体现在商品经济上,并不是土地买卖,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土地买卖的契文,与小农经济的瓦解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28.【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时期

,戏剧团演出的话剧有批评清廷统治、歌颂革命、借外喻中、反映现实等题材,这些含有政治意味的戏剧能够顺利演出其实就是革命领导人借其进行舆论政治宣传,故选A项;辛亥革命时期能演出多种讽喻现实的作品说明并未受到政府严格的文化管控,排除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排除C项;当时的话剧演出主要是讽喻现实,并非是以想象力为依据,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据材料“‘外侨’被‘戕害凌虐’”可知,清政府停止这些地区科举考试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外国人的在华利益,说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在国人心中的权威性严重削弱,故选C项;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中清政府停止这些地区科举考试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废除科举,因此也并非试点,排除B项;清政府此举并未考虑到国人

利益,势必会引起山西直隶两省士人的不满,加重两地对中央的离心力,因此并不能体现加强了对这两地的控制,排除D项。30.【答案】D【解析】据材料“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和表格数据对比可知,相对于国民政府征兵引发的民怨,共产党治

理下的太行根据地民众当兵参军的人数在显著增加,这与共产党施行的发动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密切相关,故选D项;设问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太行根据地参军数量增加,而不是国民党的原因,排除A项;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共同特征,而非根据地所独有的现象,排除B项;民族危机加深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根

据地参军人数都上涨,但设问是根据地参军人数多于国统区的原因,排除C项。31.【答案】A【解析】三次创业浪潮的出现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的不断解放,一步步释放了社会的活力,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项;我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没有出现

根本性变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制度的创新,没有反映“规模”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80年代有“乡镇企业”,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仅仅是城市的变化,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据材料“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

体现自然法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故选A项;材料体现追求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不是“利益平衡”,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是法律内容,不是法律程序上的,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律保护合法权益,不是在“折中调和”,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据材料“17世纪……谈论共和、自由、平等…

…反对君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可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变革,故选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A项;政治家的日常生活主题是政治,不同人的日常生活拥有不同的主题,排除B项;17世纪70年代英国仍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

治时期,排除D项。34.【答案】D【解析】据材料“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反对执行联邦政府关税保护法的法令”可知南卡罗来纳州不认同联邦政府关税保护法的法令,反映出联邦政府的权威受到州权挑战,故选D项;据材料“通过反对执行联邦

政府关税保护法的法令”可知联邦宪法的至上性受到冲击,排除A项;据材料“成功化解第二次宪法危机”可知联邦政府与各州矛盾可以调和,排除B项;据所学美国建国初期,美国北方主要是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排

除C项。35.【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此庆幸,以致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可知古巴导弹危机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有利于世界和平,故选B项;据所学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两极格局,

排除A项;据所学两极格局下地区战争时有发生,没有缓解,排除C项;据材料“以致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可知美苏争霸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没有涉及科技进步,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41.(25分)【答案】(1)(12分)特征:(4分)清初:带有很强的野蛮性和剥夺性或破坏性强,危害性大(

2分);具有封建性质(2分)。英国:有法律保障或持续时间长或从私人圈地到国会(政府)圈地(2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2分)。成因:(4分)清初:生产方式的落后或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或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2分)。英国:农业革命的开展,人口的增长众多

。(2分)(2)(13分)影响:(9分)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2分)使得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1分);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2分)。圈地运动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2分)启示:(4分)土地

使用权的流转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土地使用权流转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土地流转要有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后要合理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任意两点即得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以强制手段大规模将关内汉族耕地圈占”“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沦为满人农庄的奴隶或者长工、

佃户”可知清初圈地带有很强的野蛮性和剥夺性或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封建性质;据材料二“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可知英国

圈地有法律保障或持续时间长或从私人圈地到国会(政府)圈地;据材料“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可知英国圈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由于落后生产方式及统治方式的影响”“为满洲贵族、将领、士兵们的庄田或牧场”可知清初圈地的原因是生

产方式的落后或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或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据材料二“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以及伴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可知英国

圈地的原因是农业革命的开展,人口的增长众多。(2)第一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从积极看,据材料“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可知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使得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据材料“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可知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从消极看,圈地运动牺牲

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可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要顺应时

代的要求;据材料“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可知土地流转要有法律保障;结合所学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造成的危害可知土地使用权流转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与土地流转后要合理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42.(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近代以来,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都未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作了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

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示例二论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斗争,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不懈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很快

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与此同时,“实业救国”、“文学革命”等道路,都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经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中国革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示例三论题:少年强则中国强近代以来,进步青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阵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唤起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尤其是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爱国热情高涨。他们在比较和思索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

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合表格中一大代表详细情况思想、年龄、教育、职业、地区等的统计,从经济基础、阶级成分、思想流派等方面去探究

中共诞生的必然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意论述按照时间顺序从前面三个方面展开论述。45.(15分)【答案】(1)特点:形式多样;面向企业需求;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校企合作系统化深入化。(7分)(2)原因:企业与职业教育的脱钩;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

多样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8分)【解析】(1)据材料“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可知,形式多样;据材料“各种能够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的合作模式开花结果”可知,面向企业需求;据材料“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在本土落地生根”可知,融合

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据材料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到评价的一系列深度参与”可知,校企合作系统化深入化。(2)据材料“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后……行业企业纷纷与职业教育脱钩”可知,企业与职

业教育的脱钩;据材料“从1995年至2006年,我国企业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逐年减少”可知,因职业教育机构的减少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据材料“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后”可知,我国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在这一体制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增加了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故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

化也是其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以及在全球的传播,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来,也促使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46.(15分)【答案】(1)缘由: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

;宗教和文化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6分,任答三点即可)(2)特殊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西方国家与南联盟的矛盾及利益冲突;两极格局崩渍及南联盟解体后,该地区长期掩盖和积累的各种矛盾爆发;欧

美的分歧加剧了该地区变动的复杂性;东南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极为显著,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和社会动乱加剧了经济困难;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政局被各种利益代言的“精英们”所左右。(9分,任答

五点即可)【解析】(1)据所学巴尔干半岛历史可得特殊地理位置;据材料“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可得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宗教和文化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2)材料中对冷战后巴尔干冲突的背景叙述较多,可以对材料中提到的因

素按照一定的角度归纳,可以从外部环境如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西方国家力图主宰该地区、美欧之间在巴尔干上的矛盾;内部问题如政治混乱权威下降、经济滑坡、民族宗教矛盾尖锐等概括即可。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答案】(1)贡

献:招募和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建立起本土化的教学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实际编写教材;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和实践研究;促进我国农业的改进与发展。(任答四点得8分)(2)原因:献身于科学的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

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任答三点得7分)【解析】(1)据材料“充分利用自己的留美背景和人脉关系,招募大批留美归国科学家来校任教”可知,招募和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据材料“他参考美国大学的教学—科研—推广模式,建立起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农科教学体系

”可知,建立起本土化的教学体系;据材料“结合中国的自然条件编写的教科书,均以中国的例证来讲解各种农业、生物学知识”可知,结合中国国情实际编写教材;据材料“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农科与政府、实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各类暑期学校和短期培训班等,培养了大批实用人

才”可知,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和实践研究;结合周秉文的成就促进我国农业的改进与发展。(2)从主观方面分析,邹秉文有献身于科学的精神,而且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据材料“先后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合作进行棉花改良研究,与上海面粉工会合作谷物

研究,与地方政府和军阀保持紧密联系以谋求资助”可知,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而且研究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