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秘籍08 诗歌鉴赏-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共(13)页,420.58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d11f396f968c2c8c10fc6e17d725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秘籍08诗歌鉴赏古诗词曲阅读是中考必考内容,考查范围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题量一般为2-3道,考查内容涉及文学常识、节奏划分、语句赏析(哲理句、用典句、修辞句、主旨句)、内容理解、表达效果、思想感情、炼字、画面描述等多个方面,考
查的角度越来越全面。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考题,预测2021年中考对古诗词曲阅读的考查,应以理解内容、情感,赏析语言、写法,描述画面为重点,比较阅读应强化训练。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对古诗词曲的写法、语言、名句的理解赏析,了解古代诗歌中
涉及的典故,同时,应对同一作者作品的写作主旨、写作手法,同一类型的诗歌进行归纳复习,备考要全面,扎实。考点一文学常识【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
世的感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类题归结】对于古诗词曲,要全面掌握相关文学常识(作者、作品等),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有2关古诗词曲的文体知识总结: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
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
格规定。排律则不限句数。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兴盛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曲:中国古代文体名。包括剧曲散曲两种,是
元代盛行的文学形式。元杂剧以唱为主,唱词须按固定宫调和曲牌填写,所以叫“元曲”。散曲是一种诗歌作品,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类,也都按当时的宫调和曲牌填写,所以也叫“元曲”。考点二划分朗读节奏【典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用“/”为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
年弃置身。2.用“/”为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两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类题归结】古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应按意义进行划分。四言诗,一般可划分为“二/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3五言诗,一般可划分为“二/三”,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也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还可划分正确的为“二/一/二”,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
上》)七言诗,一般可划分为“四/三”,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也可划分为“二/二/也表达二”,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也可划分为“二/二/一/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夜雨寄北》);也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考点三词义句意【典例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赤壁登幽州台歌杜牧陈子昂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不
见来者。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铜雀春深锁二乔。独怆然而涕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自将磨洗认前朝将:_____________(2)独怆然而涕下涕:_____________2.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类题归结】加点词的解释,一般要根据课下注释,注释中没有的
,可根据句意推断词义。句意的理解,一般将原句进行意译即可。画面的描述,则需要在意译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添加细枝末节,语言力求生动形象,画面感强。考点四情感态度4【典例四】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类题归结】情感、态度把握类题目,一般从三个方面人手:一要注意审题目,透过题目把握诗歌的线索、情感等信息;二要抓诗眼,抓主旨句,通过抓直抒胸臆的句子来把握中心;三要了解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的介
绍和一些词语的解释说明。考点五内容理解与意象分析【典例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
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
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类题归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寄托思想
感情的人、物、景、事等。解答这类题,要在初步理解作品大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作品中“意象”的特点。5考点六语言写法赏析【典例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类题归结】赏析诗歌
中字词的表达效果的步骤:一是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二是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到原句中描述景象;三是点出该字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时要扣住三点:一是明确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二是采用意译法翻译诗句;三是扣住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分析诗
句具体的表现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出句子的表达效果。考点七朗读基调【典例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边塞萧索的秋景,诵读时语调要____________一些,以突出塞外景色之异。2.下阕抒发了将土思乡的情感,诵读时语调要____________一些,以突出心中的思乡之情。【类题归结】诗词朗读的语速与语调等,需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朗读的处理,首先要对作6者的
感情基调及感情变化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辅之朗读技巧,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变化、节奏的张弛等。考点八古诗比较考查【典例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
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危急和境况的艰辛。C.“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边地器乐
,对于送别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又别有一番滋味。D.“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2.这两首诗的结尾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类题归结】诗歌比较阅读,往往从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设题
。平时要注重对同作者作品、同题材作品、同意象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1.【2020·衡水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
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
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请对“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诗进行赏析。2.【2020·保定三区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面对这首
词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神州”是指长江以南大片的河山。B.“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C.本词借古讽今,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
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D.这首词通篇三间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2019·唐山路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
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
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
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4.【2019·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
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南山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描绘了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饮酒(其五)》是他弃官归隐后写的一首五言古诗。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选取松柏、丛冢等意象,暗示亲友
离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出了留守老兵孤身一人、举目无亲的悲痛与茫然。5.【石家庄·43中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乙词上片写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正
在经历的极雄豪、壮美的事。C.“浊酒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甲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D.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用典贴切,寓意丰富,乙词运用典故的诗句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马作的卢飞快”。10(2)这两首词的
画线句子都是对我方战况的描写,请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两种战况有什么不同。6.【2019·沧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
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或词的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人梦境,把《离骚》《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人词中,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
羁的一面。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才女,但她并未就此满足,还有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去传说中三座仙山上过幸福生活。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作者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
强烈不满。D.“九万里风鹏正举”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将蓬舟吹到三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2)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画面。1.【2020·北京】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
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11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2020·天津】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
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知识拓展】《游山西村》是陆游闲居于山阴老家时所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爱。诗人陶醉在山西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
景象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3.【2020·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紧承上联,
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4.【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游山西村12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
说说好在哪里。(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5.【2020·四川广安】古诗词鉴赏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C.词的上片中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2020·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3(1)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2)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酒脱。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
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7.【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B.“悠悠”一词
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
词人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