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德州市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4)页,1.71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c3fe352b95c37805dc9dc45a234eb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生物模块检测(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核仁大小差别不大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逐步排核和丧失细胞器,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运输氧气的量达到最大化,这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
动密切相关。【详解】A、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核仁大小不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核仁通常越大,A错误;B、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而不是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B错误;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会丢失细胞核和多种
细胞器,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运输氧气的量达到最大化,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C正确;D、植物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中含有核酸,但是液泡不含核酸。D错误。故选C。2.胰腺癌死亡率高达9
0%,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HSATⅡ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B.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彻底水解后
可得到6种终产物C.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含有20种氨基酸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RNA的基本组成
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A、核孔是大分子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大分子不能自由的通过,A错误;B、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4种含氮碱基、核糖和磷酸,共6种,B正确;C、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属于非编码RNA,是不能翻
译形成蛋白质的,C错误;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是转录的产物,是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核内合成,D错误。故选B。3.病毒感染蔬菜、花卉、果树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其产量和品质退化。但是被感染的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通常不含病毒,可以利用这些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生产出脱
毒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细胞间胞间连丝不发达B.细胞膜在抵御病原体侵害方面完全不起作用C.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分生组织细
胞经组织培养生产出脱毒苗过程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A、由于病毒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扩散,茎尖分生组织细胞胞间连丝不发达,故不含病毒,A正确;B、茎尖分生区细胞几乎不含病毒,由此推测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病原体侵
害,B错误;C、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道,C正确;D、由单个分生组织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培育出脱毒苗即完整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4.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
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B.物质通过
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D.通道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直接运输到细胞膜上【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
方式的比较:【详解】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对水的重吸收,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进细
胞,C错误;通道蛋白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运输到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A。5.科学家用被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
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数据显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其细胞周期为19.3hB.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C.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4ND.蚕豆根尖分生区
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短【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知,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其细胞周期为19.3h,A正确;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核酸,B错误;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
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为4N,C错误;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周期【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判断题图各段属于细胞周期的哪个时期是解题的突破口,准确把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弄清细胞
周期的起点和止点是解题的关键。6.下图是某同学以大蒜根尖为材料观察到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该装片时染色前后都需要漂洗B.连续观察细胞②,其会变化到为细胞①的状态C.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D
.视野内大多数细胞处在分裂间期【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
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制作装片的一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染色后无需清洗,A错误;B、视野中细
胞为死细胞,看不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B错误;C、图示细胞所处时期为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C错误;D、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的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因此,视野内大
多数细胞处在分裂间期,D正确。故选D。7.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E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E点时单个细胞中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C.CD段细胞内始终含有同源染色体D.若
D点时细胞基因型为AAbb,则其子细胞只有1种基因型【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雄果蝇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则分析题图可知,AC为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
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过程;EF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DE段下降是由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A正确;B、E点时,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结束
的状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细胞还未分裂为两个细胞,故细胞中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B正确;C、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CD段并非始终含有同源染色体,
C错误;D、D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基因型为AAbb,则其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只有1种,D正确;故选C。8.如图甲、乙、丙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B.乙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为8C.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D.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答案】B【解析】【详解】A、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
极,处于有丝分裂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B、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B项正确;C、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
因B、b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C项错误;D、综上分析,乙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丙细胞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因此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不一定能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
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B.过程①②③⑤均有能量释放,用于合成ATPC.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酶种类不同D.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有利于防止酸中毒【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肌糖
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酒精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乳酸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3种元素组成,A正确;B、过程③⑤是无氧
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C、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酶种类不同,C正确;D、由图可知:其他细胞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运送到肌细胞中,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体外,有利于防止酸中毒,D正确。故选B
。【点睛】10.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有一种叫“RSTWS”的物质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尤其对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更为明显。若用“RSTWS”处理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减弱,导致第二、三阶段减弱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减弱,
第一、三阶段不受影响C.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C3含量上升D.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C5含量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
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
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4[H]2CO2+2C2H5OH场所:细胞质基质3.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
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
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加入的“RSTWS”的物质不影响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为细线粒体基质,加入的“RSTWS”的物质不影响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错误;C、由于破坏了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物产生受
阻,[H]和ATP的量会减少,进而影响了暗反应C3的还原,导致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C3含量上升,C正确;D、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光反应产物产生受阻,进而影响了暗反应。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还在继续,导致C5在消耗,并且,C3还原产生的C5受阻,因此C5的含量
降低,D错误。故选D。11.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02(mg/h)1.
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0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
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光照下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释放的CO2量表示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35℃时,昼夜不停的光照,该植物每小时有机物积累3mg,一昼夜积累3mg
/h×24=72mg,植物在生长,A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25℃时光照下每小时吸收的CO2量最多,是3.75mg/h,所以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而不是20℃,B错误;如果每天光照12小时,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光照下每小时吸收的CO2量×12-黑暗每小时释放的CO2量×
12=(光照下每小时吸收的CO2量-黑暗每小时释放的CO2量)×12,5°C~35°C每小时光照下吸收的CO2量与黑暗释放的CO2量的差值分别是:0.5、1.0、1.5、1.75、1.5、0.5、-0.5。因此,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为1.75mg/h×12=21mg;30℃
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是10℃的(0.5mg/h×12)÷(1.0mg/h×12)=1/2倍,C正确,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2.秋季枫树等植物的叶片变为红色,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所致,实验小组对此进行实验验证: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
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A.变窄的是叶黄素和叶绿素aB.低温叶绿素容易被破坏C.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D.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答案】A【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
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
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根据题干的信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
片中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说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变少。【详解】A、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此变窄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A错误;B、秋天叶片变黄是因为低
温破坏了叶绿素,B正确;C、如果花青素溶于有机溶剂则滤纸条上会有花青素,所以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花青素不溶于无水乙醇,所以无法提取到花青素,C正确;D、提取叶绿素的原理是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D正确。故选A。1
3.如图为不同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相对值(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Ⅰ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B.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Ⅱ的光饱和点C.突然遮光处理,植物Ⅱ叶肉细胞中C3还原量减少D.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Ⅲ【答案】C【解析】【详解】A、植物I在光
补偿点时,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向细胞外释放氧气,A错误;B、本实验数据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升高温度不利于光合作用,故光饱和点应下降,B错误;C、突然遮光处理,光反应
将立即停止,因此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减少,抑制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植物Ⅱ叶肉细胞中C3生成量减少,C正确;D、树林下光照强度较低,植物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利用较低光照强度生长,D错误。故选C
。14.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B.端粒酶中
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C.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1、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
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2、分析题文: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可见端粒
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详解】A、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也含有端粒酶基因,A错误B、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说明端粒酶中蛋白质为逆转录酶,能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B正确;C、根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
数增加而缩短有关,C正确;D、端粒酶能够将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由此可见,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A。15.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异常蛋白,异常蛋白积累会引起细胞凋亡。泛素(
Ub)与异常蛋白结合后会一起被蛋白酶体水解。如图为异常蛋白水解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泛素(Ub)在图中所示过程中起催化作用B.抑制有氧呼吸会使蛋白酶体清除异常蛋白过程停止C.蛋白酶体有识别泛素和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功能D.特异性提高蛋白酶体活性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率【答案】C【解
析】【分析】从图中看出泛素和异常蛋白在酶和ATP的作用下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蛋白酶体,在ATP的作用下异常蛋白被分解成氨基酸。【详解】A、泛素和蛋白质结合后被蛋白酶催化水解,蛋白酶起催化作用,A错误;B、从图中看出异常蛋
白的清除消耗ATP,而ATP主要由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所以蛋白酶体清除异常蛋白受细胞呼吸的影响,抑制有氧呼吸清除过程会减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B错误;C、从图中看出,蛋白酶体有识别泛素和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功能,C正确;D、异常蛋白需
与泛素结合后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只提高蛋白酶体的活性不能降低细胞的凋亡率,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16.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故A项正确
;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
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17.某研究小组培养获得放射性14C完全标记的动物细胞样本,使其在只有12C的
培养基内分别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2040乙1020丙20
20A.甲细胞肯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丙细胞可能处于在12C培养基内的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C.乙细胞肯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答案】A【解析】【分析】甲细胞中标记的DNA分子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DNA上均含标记,可判断D
NA复制了一次。乙细胞中标记的DNA分子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DNA上均含标记,可判断DNA复制了一次,但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的一半,又根据甲和乙均为分裂中期的细胞,可判断乙为减数
第二次分裂中期,甲可能为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标记的染色体数与DNA数相等,且丙为后期的图像,由于染色体数是甲细胞的一半,可知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表格中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标记的D
NA数分析,甲细胞的DNA应该是在12C培养基中复制了一次,所以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错误;B、丙细胞可能是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有40条,但有标记的是20
条,DNA有40个,含标记的DNA有20个,B正确;C、乙细胞中标记的染色体数是标记的DNA数一半,且均为甲的一半,加之题干信息可知实验期间收集到的细胞样本甲和乙都处于分裂中期,乙肯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C正确;D、据题干,样本甲、乙
两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甲细胞中标记的DNA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两倍,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说明甲细胞只进行了第一次DNA复制,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
DNA的复制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的作用下,显色剂TTC与[H
]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的酶,TTC不能使其呈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C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与[H]结合的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与[H]结合的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答案】ABC【解析】【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有氧呼吸
相关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不能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反应呈现红色。【详解】A、由题意知,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显色剂TTC能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
色,但是不能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反应呈现红色,因此可以用TTC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正确;B、在有氧条件下,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B正
确;C、呼吸缺陷型酵母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其细胞呼吸与[H]结合的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C正确;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能与氧气结合,D错误。故选ABC。19.人体骨
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细胞与MSC中的DNA相同,RNA不完全相同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
类型的细胞【答案】B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
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题图分析:图示表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过程。【详解】A、由于组织细胞是MSC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因此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组织细胞中的RNA与M
SC中不完全相同,A正确;B、MSC不断增殖分化,说明分化程度低,不易衰老,B错误;C、细胞凋亡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C错误;D、在MSC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分化诱导因子,就可以诱导MSC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BC。【点睛】20.细胞生长、增殖和死亡都受到严格的
信号控制,如图小鼠细胞的存活因子通过启动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因子是抑制凋亡过程中的信号分子B.细胞坏死时也有图示的信号控制过程C.存活因子受体竞争抑制剂会加速细胞凋亡D.细胞中Bcl-2蛋白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胞凋亡的依据【答案】B【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详解】A、据图可知,存活因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Bcl-2基
因的表达,其产物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A正确;B、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与题图中遗传物质的调控无关,B错误;C、据图可知,存活因子受
体竞争抑制剂可以与存活因子竞争相应的受体,导致存活因子不能与受体结合,进而无法启动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因此,该抑制剂会加速细胞凋亡,C正确;D、存活因子Bcl-2蛋白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引发Bcl-2基因的表达的来抑制细胞的凋亡,而Bcl-2蛋白Bcl
-2基因的表达的产物,因此该蛋白质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胞凋亡的依据,D正确。故选B。三、非选择题21.某植物夜间通过气孔吸收CO2,并把CO2经一系列反应合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中的苹果酸可以运送至细胞质基质,经过反应产生CO2,
进而参与卡尔文循环(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和___________光。(2)该植物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直接来源于_________过程和____________
_过程,被固定后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填“C3”或“C5”)(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干信息可以推测,该植物很有可能生活在___________(填“干热”或“湿冷”)的环境中。【答案】(1).红(2).蓝紫(3).基质(4).苹果酸分解(5).有氧呼吸/细胞呼吸(6).C3(7).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
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8).干热【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有水光解成氧气和[H]、ATP的形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图中该植
物细胞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据图分析可知,卡尔文循环需要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苹果酸的分解,也可来自于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有氧呼吸;二氧化碳被C5固定生成出C3;(3)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
,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所以该植物虽然夜晚能吸收二氧化碳,却不能合成(CH2O);(4)由题意可知,此类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生成的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由此推测其生活在炎热干旱的环境。【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
题图,明确夜间该植物特殊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并与白天对比分析,根据提示回答问题。22.如图是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放氧速率为指标)。据图分析回答:(1)由图可知,适合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
定是”)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向密闭空间内加入18O标记的O2,可在草莓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有18O的CO2,请写出18O最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并注明具体反应阶段)。(3)实践表明,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限制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有________等。【答案】(1).35℃(2).不一定是(3).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
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4).181818222OHOCO⎯⎯⎯⎯⎯⎯⎯⎯⎯⎯→→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呼吸第二阶段(5).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温度变化,因变量是光照下植物放氧速率,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该指标即为净光合速率。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但它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还需考虑呼吸作用速率。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详解】(1)由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也是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但该温度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
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若向密闭空间内加入18O标记的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8O2与[H]结合产
生H218O,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和丙酮酸分解成C18O2,即18O最短的转移途径为:181818222OHOCO⎯⎯⎯⎯⎯⎯⎯⎯⎯⎯→→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呼吸第二阶段。(3)实践表明,种植密度过大,单株间相互影响增大,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相互遮挡影响光照强度;②影响空气流
通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时CO2浓度供应。所以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限制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曲线的含义,特别是因变量所代表的意义,同时要灵活掌握净光合速率的含义,进行恰当地分析解决问题。23.如图
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丁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内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2)图1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
_______;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______条。(3)图2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丙与图2中__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2).4(3).乙、丙(4).8(5).染色体、染色
单体、DNA(6).Ⅱ【解析】【分析】【详解】(1)丙时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丁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2)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图1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乙、丙;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8条,为
有丝分裂后期,如图1中甲细胞所示;(3)图2中b的含量在坐标图中有时为0,因此b为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DNA含量为染色体数量的2倍(如图2中Ⅱ所示),因此c为DNA,a为染色体,据此,图2中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图1
中丙有染色单体存在,此时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且染色单体=DNA=2×染色体数,与图2中Ⅱ细胞类型相对应。【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24.如图1为某二倍体
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1)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可用_____进行染色。(2)甲图细胞正处于中期,若继续分裂将进入后期,请在答题卡坐标图2中,画出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_____(3)乙图细胞名称为_____,若继续分裂,
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为_____。(4)若乙图细胞继续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B的异常精子,原因是_____。【答案】(1).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染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2).(3).初级精母细胞(4).AB、aB
、Ab、ab(5).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B基因的两条染色(单)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或移向同一极或不分离)【解析】【详解】(1)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染液、龙胆紫染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成深色。(2)甲
图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若继续分裂将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组的数目加倍,如图所示:。(3)该生物雄性个体,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该若继续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
b、ab。(4)若乙图细胞继续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B的异常精子,其中BB是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因此其形成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B基因的两条染色(单)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或移向同一极或不分离)。25.细胞自噬是细胞在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
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对更新某些细胞器、保障细胞代谢、维持细胞稳态有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时,细胞内发生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注:AKT和mlTor为蛋白激酶。(1)据图分析,AKT被激活后,抑制了细胞凋亡过程,同时激活mTor抑制细胞自噬,除
此之外,AKT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2)两图中显示的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过程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显示,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较低时
,发生细胞自噬,而葡萄糖充足时,自噬过程被抑制,试分析其中的意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
(2).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这两过程都受到细胞内酶(或者基因)的调控;两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可利用的能源物质短缺时(或者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较低时):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可抑制两过程的发生(3).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保证细胞生存【解析】【分析】分析图一:营养物质充足时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入线粒体产生大量ATP,在ATP充足时通过激活mTor来抑制自噬的发生;分析图二:当环境中营养物质或胰岛素缺乏时,
mTor失活,细胞通过启动细胞自噬过程为细胞提供ATP;如果上述过程无法满足代谢需要,酵母细胞则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详解】(1)据图1所示,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同时激
活的mTor酶抑制自噬的发生。除此之外,还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进入线粒体产生大量ATP;(2)根据图中信息,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两个过程都受到细胞内酶(或者基因)的调控;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可利用的能源
物质短缺时(或者细胞外葡萄糖减少时)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可抑制两过程的发生;(3)自噬作用是细胞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和再利用的一种过程。某些情况下,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
、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作用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判断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同时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