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50.033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共(9)页,50.0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f4630c2da785d2e0cc493769ad4e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命题人:朱光栋、钟玉宝、赖彩霞、朱晓希审题人:赵亮红一、现代文阅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

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

——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地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

,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其实乡

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

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材料二: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

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

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

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

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

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材料三: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

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用

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

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

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

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

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下列对

材料一中“愚”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苞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C.在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D.说乡下

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不如城里人。2.下列关于材料二中“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C.礼是由个人习惯

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3.下列对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

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形象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来论证的观点是什么?请结

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合花茹志鹃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

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背向着我,好

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

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

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

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

嫁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

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前面又下来一个重

伤员,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

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

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

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

,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现出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B.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

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乐观、热爱生活。C.“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D.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

”,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通讯员的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B.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

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C.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新媳妇“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

松的刘海”。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8.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

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羲之字.逸少,王导之从子①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②,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③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

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④之兰亭⑤,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说,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

归,甚以为乐。其任率⑥如此。(《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注】①从子:侄子。②辩赡:善于辩论。③太尉郗鉴:太尉,官名。郗鉴:人名。④会稽山阴: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⑤、兰亭:地名,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⑥任率:任性率真不做作。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3分)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

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字,是古人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成年时由父亲或尊长取定,一般用于自称。B.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C.东床,就是女婿,这一称呼,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

之袒腹东床的传说。D.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可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才华出众。自幼能言善辩,世人无不为之惊奇,长大

后更是长于辩论,还特别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人。B.王羲之行事率性。太尉郗鉴派人前来选婿时,王氏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若无其事。C.王羲之性喜自然。他喜欢会稽山水,曾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并写下著名的《兰

亭集序》。D.王羲之爱鹅成癖。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后非常惋惜;又听说山阴道士养好鹅,去看后非常喜欢,坚持要买。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8分)(1)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4分)(2)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4分)14.文中有哪些事是能证明

王羲之那任率性格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

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

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闲适的情感基调。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小船慢慢消失在

缥缈的水烟之中,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16.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园田居》一诗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2)《虞美人》中李煜以“,”两句借花、月写美好的日子已经结束,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3)《短歌行》中,曹操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

短暂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川流不息于万年的黄河,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

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民族精神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汤汤大河,涓流万户。黄河自西向东,流过了生活的,最动人的是黄河岸边万家灯火的。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

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流传集聚千变万化勃勃生机B.传承凝聚千姿百态勃勃生机C.流传集聚

千姿百态朝气蓬勃D.传承凝聚千变万化朝气蓬勃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B.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C.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D.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

汲取着黄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

在所难免,①。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高考

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③。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只有父

母的状态正常,考生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离职领导没有挽留,是你对他不是无可替代。B.他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你就不要推辞了。C.当你志在天下时,小恩小怨,你怎么会挂在

心头呢?D.人生无非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何必太较真?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扎根西部支农,支教

;坚守防疫一线,筑起“青春堤坝”;热情服务杭州2023年亚运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争做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请以“青春的志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