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4)页,9.5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b0dd46f1fe02548f10f58d10606c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交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命题人:高一地理备课组审题人:刘一明2024.04说明: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要
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2023年12月1日,我国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读“某网友在北京拍摄的极光和流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流星()A.已
脱离银河系B.正飞向天王星C.已进入地月系D.将绕月球运动2.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在北京拍摄到极光现象主要因为()A.太阳辐射量小B.太阳活动剧烈C.全球气候变暖D.极夜范围扩大3.极光出现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有()①卫星导航误差大③指南针突然失灵②地表温度升高④电力系统故障A.①②③B.①②
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中的高层大气中,80~120km来自太空的流星体在此燃烧,有流星现象,所以图中流星进入地月系,C正确;图
中流星未脱离银河系、飞向天王星、绕月球运动,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会抛出高能带电粒子,其冲进两极高空,与稀薄大气相撞,产生美丽的极光,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在北京拍摄到极光现象主要因为太阳活动剧烈,使较低纬度拍摄到极
光现象,B正确;与太阳辐射量、全球气候变暖、极夜范围扩大无关,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极光出现反映太阳活动,可能发生的现象为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极光出现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有,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卫星导航误差大,①正
确;地表温度升高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②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的磁场,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突然失灵,③正确;冲击电网,电力系统故障,④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4.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A.寒武纪
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答案】C【解析】【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
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选项错误。故选C。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
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为四川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中90秒为倒计时时间),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6.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积石山抗震救灾过
程中的应用有()①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③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5.A6.B【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积石山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中,即圈层①中,A正确;②是软流层,③是地幔,④是地核,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遥感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
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①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定位,但不能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②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但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正确,③错误。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
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气环境组的科考队员们放飞的气象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
空仪上升至三万米高空,获取了大气层相关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问题。7.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A.气压不断降低B.气温先升后降C.氧气浓度升高D.水汽含量增多8.此次气象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处的大气层()A.存在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B.气流
运动较平稳,利于航空飞行C.水汽杂质含量高,天气现象多变D.臭氧的含量最高,大气密度最小【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气压减小,A正确;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大而降低,B错误;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空气越来越稀薄,氧气浓度也会越来越低,C
错误;空气中的水汽几乎集中在对流层,当探空气球上升至平流层后,水汽含量下降,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此次实验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为3万米,此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利
于航空飞行,B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密度最小,AD错误;氧气、杂质含量高、天气多变的大气层为对流层,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
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a、b、c、d示意气流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若该环流出现在白天,且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0.若该环流出现在夜晚
,且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a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①②两地气压高于③④两地,CD错误;若该环流出现在白天,且甲为陆地
,乙为海洋。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由此可知②地气压高于①地。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②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若该环流出现在夜晚,且甲为陆地,乙为海洋。由于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因此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即近地面①是高
压,②是低压,则a由①流向②,即由西向东,a为偏西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由于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不同温度有差异,温度相对高的地区空气密度减小(热胀冷缩)气压降低,温度相对低的地方气压升高,热的地方近地
面等压面向下凹,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高空相反;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则为高压;反之,则为低压。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左图中()A.①代表蒸发B
.③代表降水C.④代表地下径流D.⑤代表水汽输送12.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答案】11.C12.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
表降水,A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
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抑制蒸发,B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
,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绿色屋顶是指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露台、天台等处种植植物以形成独特的绿色景观。下图为绿色屋顶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与普通屋顶相比,绿色屋顶可以()A.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B.减弱白天的地面辐射C.增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14.若在城市中大规模建设绿色屋顶,可以()A.减少承重,保护建筑顶部B.截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C.增加降水,改变气候类型D.加强蒸腾,提高室内温度【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绿色屋顶存在绿色植被,一定范围内改变
了下垫面性质,使屋顶升温慢,温度较低,释放的辐射量减少,从而减弱了白天的地面辐射,B正确;绿色屋顶位于地表,对太阳辐射到达地表没有影响,A错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主要受大气温度、温室气体及云层等大气中存在的物质影响,绿色屋顶对其影响
不大,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绿色屋顶的植被可以蓄积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城市内涝有一定缓解,B正确;相对于普通屋顶,绿色屋顶在屋顶增加了多层设施和植被,增加了承重,A错误;绿色屋顶能在小范
围改善环境,但不能改变气候类型,C错误;绿色屋顶植被在室外,更好的隔绝了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升温,进一步减弱了室内的升温,使室内温度也一定程度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屋顶绿化不仅仅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
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2、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3、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5、保温隔热,减少
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6、削弱城市噪音;7、增加空气湿度,净化水源;8、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9、可种植瓜果蔬菜,形成城市菜园、果园;10、可根据喜好建立简单的休闲娱乐设计。15.下图为大西洋沿30°W盐度垂直分布图。完成图中
海水盐度()A.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B.40°海区附近垂直变率最大C甲海域多径流汇入,盐度较低D.乙海域蒸发旺盛,盐度较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大西洋沿30°W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深度1000m左右盐度最低,而后盐度增大,A选项错误。南纬20°附近海区等盐度线较密集,海区垂直变率最大,B选项错误。甲海域位于130°W,60°S附近,附近主要是海域,陆地少,汇入径流少,C选项错误。
乙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较高,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特征: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是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高值区域,自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盐度逐渐降低。海水盐度的垂直分布特征:0~1000米深度范围内,高纬地
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低、中纬地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大致在1000米以下,盐度变化较小,约为35‰。读“哥伦比亚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6.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中纬度地区B.地势低平地区C.山区和沿海D.河流下游沿岸17.该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
成原因是()A.热量足,利于农业发展B.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C.海拔高或近海气温适宜D.近水源,保证城市供水【答案】16.C17.C【解析】【16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哥伦比亚的主要城市及人口分布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沿海地区,C正确;哥伦比亚整体位
于低纬度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地势低平,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分布,排除AB;该地河流下游沿岸地区人口分布稀少,排除D。故选C。【17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而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气温适宜人口分布,C正确
;该地热量充足但气候湿热,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不适合人口分布,排除A;该地区后湿热,地形平坦处湿热状况明显,不适合城市建设,排除B;水源并不是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
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下图为2017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TOP10城市分布。深圳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TOP10城市。完成下面小题。18.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等级较高C.经济发展迅速D.文化底蕴深厚19.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位于广东省,与此现象关系密切的因素有()①城市间距离②发展水平差距③就业机会④语言沟通⑤风俗习惯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18.C19.D【解析】
【18题详解】现阶段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因素,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较多,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C正确。自然环境优美、城市等级较高和文化底蕴深厚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但对于深圳吸引人口流入来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D错误。故选
C。【19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深圳的常住人口来源TOP10城市,其中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位于广东省,主要原因是由于广东省的城市距离深圳较近,迁移距离较短,①符合题意;距离较近,文化相似,语言、风俗习惯相同,④⑤符合题意;与省外城市相比,这些城市与深圳的发展水平差距,就业机会差异不具有特殊
性,因此这两个因素与这些城市成为深圳新流入人口最主要来源地的关系不密切,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包
括城市规模及发展、.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等。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战争等。中国的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处于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转型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
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下图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阶段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同步推进B.工业化初期城镇人口少质量高C.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城镇化终期D.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速度最快21.针对不同区域,
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A.粮食主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提高城镇化水平B.生态脆弱区加大城镇建设,提升环境的质量C.大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的规模,满足居住需求D.民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传承民族文
化【答案】20.A21.D【解析】【2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A正确;工业化初期,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少,但是质量不高,B错误;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
镇化阶段,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的速度变慢,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结合中国实情和现实,在民族自治区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特意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D正确;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不适合转型工业,A错误;生态脆弱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
,不适合扩大城镇建设,B错误;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需要控制,不能持续扩大,C错误。故选D。【点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
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低洼,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境内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多为四五层,墙体厚实坚固,窗户开口小,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
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现存碉楼1833座,是“中国碉楼之乡”。2007年6月,开平绸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开平某区域碉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2.开平碉楼具有门窗窄小,墙身厚实的特点,其反映的自然地
理环境特点是()A.地势起伏大B.大风沙暴多C.湿冷降水多D.炎热光照强23.碉楼未来发展是()A.废旧遗弃B.拆除重建C.旅游开发D.封存保护【答案】22.D23.C【解析】【22题详解】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起伏不大,A错误;季风气候区,大风沙暴少,B错误;开平纬度低,气候
湿热,C错误;开平纬度低,炎热光照强,门窗窄小,墙身厚实可以降低室内温度,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07年6月,开平绸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平绸楼与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应予以开发保护如旅游开发,不应废旧
遗弃、拆除重建、封存保护,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下图为“某区域发展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30年间,该区域()A.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收益提高B.影响农作物种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C.形成M地为中心放射状交通网D.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增强25.图中所示的变化普遍存在于我国粮食主产区,为此我国应()A.保护现有耕地,
稳定粮食生产B.鼓励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C.积极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D.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答案】24.D25.A【解析】【24题详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森林、河流、下垫面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变化,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
效应增强,D正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农作物种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M地有多条交通线路交汇,成为交通枢纽,放射状交通网为城市内部交通的特点,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粮食主产区,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的种植面积的不断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应该保护现有耕地,稳定粮食生产,A正确;多种经营、退耕还林,不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C错误;加快城市建设会导致耕地减少
,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⑤产生大气污
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26.下图示意北京市某区域一工作日按小时统计的共享单车出行次数。完成该区域最可能为()A中心商务区B.工业区C.住宅区D.休闲娱乐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上午8点左右进入区域的共享单
车次数最多,下午18点左右离开区域的共享单车次数最多,因此可判断早上来到该区域上班的人数较多,下午离开该区域下班的人数较多,可推断为中心商务区,A选项正确;工业区的每日人口流动量较小,因此总的共享单车出行次数较少,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B选项错误。住宅区每日人口流动应呈现与中心商务区相反的特点,早上8点离开住宅区的人数多,离开该功能区的共享单车出行次数较多,下午18点回到住宅区的人数多,进入该功能区的共享单车出行次数较多,C选项错误。休闲娱乐区应该是晚上的人口流动量较大,晚上进入该功能区的
共享单车出行次数较多,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一般而言,CBD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区内有各种一流的
建筑和完善的公共设施,例如甲级商业大厦、大型购物中心、政府及公共机构、康乐文娱设施等。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Y县最可能位于()A.云贵
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东南丘陵28.Y县()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答案】27.A28
.B【解析】【27题详解】读图,人口规模较大处于海拔2000到3000米,华北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云贵高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东南丘陵海拔200到500米之间;塔里木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Y县
最可能位于云贵高原,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图文信息,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错误。2000—2300米人口聚集最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B正确。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规模较小,说明生存条件较
差,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如海拔低,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C错误。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人口大都分散居住,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通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各种因素实现的;社会经济
条件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来实现的。雾耕是将农作物根部完全悬挂于高湿度的营养雾中栽培的技术。浙江青田县作为全国
首个大规模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种植基地,生产淡季应市高山蔬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青田县发展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限制,可用耕地少B.降水少,发展节水农业C.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D.环境优
美,昼夜温差大30.雾耕()A.增加了耕地的面积B.调节了区域水热状况C.延长了农业产业链D.缓解了区域人地矛盾【答案】29.A30.D【解析】【29题详解】浙江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大部分属于山地丘陵地貌,农业发展受地形限制,可用耕地少,故采用
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A选项正确。青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大,B选项错误。青田县发展山地型露天雾耕模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此地多为山地丘陵,并非因土壤贫瘠,C选项错误。青田县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但与本
地发展该农业模式并无关联,排除D选项。故选A。【30题详解】雾耕是将农作物根部完全悬挂于高湿度的营养物中栽培的技术,并未增加实际耕地面积,A选项错误。雾耕种植面积有限,对该区域蒸腾和蒸发影响相对较小,对区域水热状况的调节作用并不大,B选项错误。雾耕是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仍属
农业种植范畴,并未延长农业产业链,C选项错误。雾耕改善了地域条件对农业的限制,增大了农产品的产量,可大大缓解该区域对蔬菜需求,能够缓解了区域人地矛盾,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雾耕农业的气雾栽培的确切含义
为无污染、无有机腐殖质、无土壤栽培。它是利用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没有农药残留,安全性极高。简言之,就是栽培时不使用土壤,而是通过雾化营养液代替常规肥料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同时,由于土地资源
的日益稀缺,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在多数作物上推广使用无土栽培。使用雾耕栽培技术建立的雾耕植物工厂还具有垂直立体化种植的能力,让植物脱离了耕地面积的约束,向更广阔的天空纵向发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某同学利用暑期到新疆塔里木盆地开展研学旅行。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区域
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地貌进行研究,制作了学习卡片。将下列选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风沙地貌B.新月形C.扇形①____②____③____(2)该同学了解到丁地典型植被的特征是:叶子为细刺状,地表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该植被所属的植被类型是__
__(热带雨林/温带荒漠/极地苔原),反映当地显著的气候特征为____。(3)丁地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有()。(双项选择)A.植被稀少有机质来源不足B.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C.气温低使有机质分解较快D.水土流失
使有机质增多(4)描述图示区域城镇的分布特点。【答案】(1)①.C②.A③.B(2)①.温带荒漠②.干旱(3)AB(4)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分布较多,沙漠内部较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区域图为材料
,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外力地貌的特征,植被的特征,土壤以及城镇的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中描述,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为扇形,故①对应C扇形;
乙地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故②对应A风沙地貌;丙地为风力沉积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故③对应B。【小问2详解】丁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当地植被为普遍具有耐旱特点,植被类型
为温带荒漠。【小问3详解】有机质主要来自枯枝落叶腐化,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有机质来源不足,A正确;同时土壤水分含量低,所以丁地土壤贫瘠,B正确;气温低使有机质分解慢,C错误;水土流失会是有机质减少,D错误。故选AB。【小问4详解】图示区域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该地区深
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限制城镇分布的因素为水分,所以城镇主要分布在水分较多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而沙漠内部分布较少。32.读表格及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市主要年份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1958年1980年1990年银川市20.72222.2石嘴山市1
1.414.213.2吴忠市19.218.619.1固原市30.428.128.3的中卫市18.317.117.2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在进行《人口》单元学习时,进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研究宁
夏回族自治区的小组发现,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同学们深入研究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惊喜地发现政府已经就此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探究问题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哪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1)从1958年到1990年宁夏人口数量_
___,从地区分布上看____人口比重最大。位于宁南山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极差,同学们推测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2)请结合资料,说出
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原因有哪些?探究问题二:如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呢?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宁夏南部山区的66万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
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累计迁入19.5万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3)你认为红寺堡开发区能够成为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探究问题三:如何让“一方水土更好地养活一方人”呢?1982年到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减贫340万人,相当于全区现有人口的一半,累计搬迁移民130万人,西海固地区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4)有同学提出进
一步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你是否赞的同,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增加②.固原市(2)耕地不足;水资源短缺。(3)后备土地多;灌溉条件好。(4)赞成: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沙荒地得到灌溉,良田增多,出产粮食增多,区
域供养人口数量增多,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或不赞成:进一步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会加大沙荒地的环境压力,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区域降水少,扩大灌溉面积,可能
会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使得区域土地退化甚至荒漠化。【解析】【分析】本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增长、人口容量、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
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宁夏人口统计图分析可知,从1958年到1990年宁夏人口数量增加,从地区分布上看固原市人口比重最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西海固地区人口多,位于六盘山附近,山地多
,耕地不足,人均耕地拥有量少;这里降水少,距离黄河较远,无大河流经,缺少水源,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环境承载力低。【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红寺堡开发区拥有大量沙荒地,未开发或开发弱的地域辽阔,同时,这里修筑了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能够解决移民的生活生存基本问题,故土地、灌溉水源成为该地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小问4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无论赞成与否都要提供合适的论据。如果赞成则从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增加了农业粮食种植面积等方面说明增加移民的可行性;如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那么沙荒地就
可以得到灌溉,农田增多,粮食产量增加,区域供养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增加可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如果反对则从扩大灌溉会影响到区域生态,增加次生盐碱化等的几率等方面综合分析。进一步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将使得
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加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由于区域降水少,如果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当地蒸发旺盛,可能会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使得区域土地退化甚至荒漠化。的33.读下
图“北京市购物中心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北京市购物中心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随着城市快速路的修建、地铁的延伸和公交线路的完善,四环到五环之间住宅配套购物中心迅速增加,新兴
商圈已经拓展到五环以外。(2)据资料可以看出四环到五环之间交通条件的变化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人口的快速流动,城郊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_________(功能区)迅速增加,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同时,布局在四环外也考虑了_________条件。
(3)与购物中心相比,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选址时更关注_________,为了能够吸引更大范围的顾客,超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答案】①.集中在四环以内②.沿交通线分布③.人口(或市场)交通④.速度提高⑤.方式多样(或路网密度提高)⑥.住宅区⑦.较低的
土地价格(或充足的土地供应)⑧.附近人口数量⑨.如开通超市班车、扩大停车场面积、进行网络销售等(措施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商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图示,北京市购物中心主要分布于四环之内、交通沿线区
域。因该区域人口流动.量大,交通便利,利于商业区的发展。(2)根据图示,四环和五环之间增加了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交通要道。移动速度提高,且交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实现了人口的快速流动,促进了交通沿线地区功能区的分化,住宅区面积迅速增加。由于
四环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超市属于商业网点的一种,选址时更关注附近人口数量。为了能够吸引更大范围的顾客,采取的措施可以从采取定期促销、开通超市班车、或者扩大停车场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34.读表格及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家为了体验农耕的乐趣,在北京郊区租种了60平方米土
地,母亲计划种植时令蔬菜,父亲偏爱朱顶红(花卉)的培育,该同学想种自己爱吃的水果玉米。资料1:该地常年气候资料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日均最高气温(℃)2℃5℃12℃20℃26℃30℃31℃30℃26℃19℃10℃3℃日均最
低气温(℃)-9℃-6℃0℃8℃14℃19℃22℃21℃15℃8℃0℃-6℃平均降水总量(mm)369223674179177532382资料2:种植水果玉米要选择土壤深厚、肥力旺盛的地块。一般地表平均气温稳定在13C可以播种,发芽快慢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在最适合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多时发
芽快。水果玉米生长期较耐旱,但怕涝害,浸泡一夜可能死苗,应及时排水。资料3:朱顶红(花卉)原产地的气候资料(1)通过资料收集,该同学应最早在____月播种水果玉米,原因是____、____;播种后,还应该采取__
__、____措施保证最后的收获。(2)根据朱顶红原产地的气候资料,该同学建议在租种的土地上修建温室大棚。你觉得他的建议是否可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3)该同学与班里老师、同学分享种植成果时,地理老
师提醒他玉米的秸秆不要焚烧可以再利用。老师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答案】(1)①.四(或五)②.热量条件满足需要③.降水开始增多④.保证水源供应(或及时施肥、及时锄草)⑤.夏季降雨后及时挖沟排水(2)可行,朱顶红原产地气温高
,修建大棚可以保证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条件。或不可行,地块面积小修建大棚占地面积大(或成本高、修建之后难以保障电力供应)。(3)①.焚烧秸杆污染环境②.粉碎(或沤肥)还田可以增加肥力【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水果玉米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
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区域发展的措施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种植
水果玉米一般地表平均气温稳定在13°C可以播种,发芽快慢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在最适合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多时发芽快。由图示信息可知,四、五份,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热量条件能够满足需要,降水开始增多。为了能够快速发芽,播种后要保证水源供应,及时施肥、及时锄
草;因为水果玉米怕涝害,浸泡一夜可能死苗,故在播种后,夏季降水较多,降雨后要及时挖沟排水。【小问2详解】可行,读图可知朱顶红原产地气温高,热量充足,而北京位于温带季风区,热量较为不足,但是修建大棚可以改
变热量条件,保证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条件,实现朱顶红的种植。不可行,由材料可知,朱顶红原产地气温高,需要修建大棚可以保证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条件;但是由于地块面积小,修建大棚占地面积大,因此成本高、修建之后难以保障电力供应。【小问3详解】秸秆焚烧一方面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会造成资
源浪费。利用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