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doc,共(30)页,73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0ebc2de1cb13649a1893d7681f07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涡阳一中2020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牛胰岛素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牛胰岛素内的51个氨基酸排列
顺序是随机的C.牛胰岛素中的N主要分布在肽链游离的氨基中D.沸水浴加热后,牛胰岛素遇双缩脲试剂不会呈紫色【答案】A【解析】【分析】结晶牛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呈紫
色。【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牛胰岛素基因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了氨基酸特定的排列顺序,B错误;C、牛胰岛素中的N主要分布在肽键中,C错误;
D、高温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仍然存在肽键,遇双缩脲试剂仍然会呈紫色,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A.磷脂、ATP、脱氧核糖均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细胞能直接吸收的糖是单糖,其功能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小麦种子和花生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氧化分解散失的能量形式相同D.组成叶绿素中的镁元素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磷脂、ATP、DNA、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单糖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是构
成核酸的成分;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详解】A、磷脂和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脱氧核糖是五碳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B、单糖中的五碳糖参与构成DNA和RNA,不参与细胞生命活动供能
,B错误;C、种子萌发时由细胞呼吸供能,散失的能量都是热能,C正确;D、组成叶绿素的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功能、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去向以及细胞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识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细胞作
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B.液泡中的色素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C.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
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器;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该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
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不具有核糖体,A错误;B、液泡中的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所以不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特点,B错误;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车间在内质网,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内质网膜、线粒体内外膜、类囊体薄膜、小肠粘膜等都属于生物膜C.细胞膜表面的多糖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其功能与
细胞的识别、保护和润滑有关D.蓝藻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生物膜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而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此外还有糖类与脂质形成的糖脂。【详解】A、质壁分离复原过
程中原生质层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B、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C、细胞膜上的糖不仅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还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
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以及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如图所示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与水通道蛋白有关C.水通道蛋白还能允许一部分离子通过,
属于主动运输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水分子进入细胞有两种方式:(1)自由扩散(水分子多向水分子少的方向运输),(2)协助扩散(水分子多向水分子少
的方向运输,且需要载体)。【详解】A、由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属于贯穿类的蛋白质,A正确;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协助扩散,依赖于水通道蛋白,B正确;C、水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不能让离子通过,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水
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跨膜运输的方式,将相关知识与题中图结合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实验中,甲组温度高于乙组,实验结果是甲组酶活性低于乙组。若要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
围,还应设置的是A.在高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B.在低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C.在低于乙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D.在甲、乙组温度间再设置若干组【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为:温度和PH。在最适温
度以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甲组温度高于乙组,实验结果是甲组酶活性低于乙组,说明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详解】A、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在高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随着温度越来越高,酶的活性越来越低,A错误;B、
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在低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实验,可以探究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B正确;C、由分析可知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如果乙组温度小于最适温度,在低于乙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实验是无法得到最适温度的,C错误;D、由分析可知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如果乙组温
度大于最适温度,在甲、乙组温度间再设置若干组实验是无法得到最适温度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考生在识记知识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分析。7.如图为ATP分子的结构式,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
表示为A—P~P~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吸能反应常与④的断裂相联系B.在结构简式中的A对应结构式中的①和②,表示腺苷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组成RNA的单休D.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其中能量,形成ADP和磷酸,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
吸过程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详解】A、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高能磷酸键断裂,A正确;B、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表示腺苷,B正确;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单休,C正确;D、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
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B.“合理上粪,粮食满囤”表明植物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营养C.“六月盖被,没有谷米”
说明水稻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D.“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植物“夏长”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A正确;B、“合理上粪,粮食满囤”,粪
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同时增大CO2浓度,提高了植物光合速率,增大了有机物的产量,并不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营养,B错误;C、“六月盖被,没有谷米”,天气冷就会导致谷米产量下降,说明水稻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
D、“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夏天生长主要是光照变强、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
象B.“低温、干燥、无O2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萌发初期,种子的代谢加快,有机物种类增加D.“轮作”利用了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以减缓地力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
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最终因
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B、种子在入库贮藏以前,都要晒干,并且把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B错误;C、种子萌发初期,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供能,分解有机物,使有机
物种类增加,C正确;D、“轮作”,是利用了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有差异的,从而避免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故选B。10.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阶段Ⅰ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
有Ⅱ、ⅢC.过程Ⅲ可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提供动力D.过程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阶段Ⅰ为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其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A错误;阶段Ⅱ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阶段Ⅲ为细胞呼吸,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才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过程Ⅲ可产生大量的能量并形成ATP,可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提供动力,C正确;过程④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⑤进行的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故选:C。11.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的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并催化ATP的生成。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ATP酶复合体,且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三阶段C.H+由B侧运输到A侧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D.若图示中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则H+只来源于H2O【答案】D【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甘油,
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要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2、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
示高能磷酸键。3、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合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详解】A、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
体薄膜,该过程会产生ATP,因此有较多的ATP酶复合体,A正确;B、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会产生大量的ATP,因此有ATP酶复合体的参与,B正确;C、由图可知,H+由B侧运输到A侧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有氧呼吸中的H+来自C6H12O6和H2O,D错误。故选D。12.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玫瑰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自变量的控制方法为调节白炽灯的功率或白炽灯距离B.B点以后,限制玫瑰花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
是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及活性C.若要测定图乙中A点的数据,需要将图甲的装置进行黑暗处理D.玫瑰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可以
用氧气的产生量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量增加,光照强度可以用不同功率的电灯泡或调节相同灯泡与实验装置之间的距离来控制;2、有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气压
的降低是由于氧气的吸收引起的,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3、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详解】A、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可以通过调节白炽灯的功率或白炽灯距离来控制,A正确;B、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也不会改变,限制玫
瑰花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是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及活性,B正确;C、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如果用甲装置来测得话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进行黑暗处理,C正确;D、浇水过多,玫瑰花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D错误。故选D。13.对老鼠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
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B组C组染色体数目(条)804020细胞数目(%)155530A.A组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B组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C.C组细胞均为精细胞D.AB两组细胞均存在同源
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0、40、20,可知老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0条。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
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A组是80条,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B、通过以上分析,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两个X或者两个Y,B错误;C、C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C错误;D、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B组细
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熟记各分裂时期的特点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4.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广生的自由基
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B.抑癌基因能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C.衰老的细胞会出现核质体积比例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的现象D.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
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
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
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
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A正确;B、抑癌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错误;C、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故核质体积比
增大,C正确;D、细胞的分化、哀老、凋亡均与基因的选择表达有关,D正确。故选B。15.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解释现象时,提出假说: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表现型比例C.假说能解释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假说正确D.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其他6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规律【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的
假说演绎法: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现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2)提出问题(在实验现
象基础上提出问题);(3)分析问题(4)形成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5)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
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6)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7)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现象解释时提出假说:F1产
生配子吋,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到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正确;B、在证明假说时进行演绎: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表现型比例,B正确;C、假说虽能解释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但其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演绎,用实验数据证明,C错误;D、实验中正确运用了统计
学的方法,进行其他6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规律,D正确。故选C。16.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同一时期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
合实现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大肠杆菌抗青霉素与不抗青霉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非等位基因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B。
17.牡丹花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之分,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园艺工作者利用纯合红花、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粉花植株。再将F1自交后,F2出现红色、粉色、白色三类型植株且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
则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A.红花∶粉花∶白花=1∶4∶1B.红花∶粉花∶白花=4∶4∶1C.红花∶粉花∶白花=1∶2∶1D.红花∶粉花∶白花=3∶3∶1【答案】B【解析】【分析】牡丹花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F1自交后,F2出现红色、粉色、白
色三类型植株且比例为1∶2∶1,可知红色、粉色、白色类型植株基因型分别是AA(或aa)、Aa、aa(或AA)。【详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假设红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则粉色牡丹花基因型为Aa,白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将F2
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根据基因频率计算A=23,a=13,后代中红花AA=2323=49,粉花Aa=22313=49,白花aa=1313=19,则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4∶4∶1。假设红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则粉色牡丹花基因型为Aa,白
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将F2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根据基因频率计算a=23,A=13,后代中红花aa=2323=49,粉花Aa=21323=49,白花AA=1313=19,则
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4∶4∶1。通过以上分析,A、C、D错误。故选B。18.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实验中,利用纯合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
F1全为灰身长翅;将F1中的雌性个体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1∶1∶4,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
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F1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F1雌性个体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全部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可分别用A/a、B/b表示,由于F1全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且F1基因型为AaBb。F1中的雌性(AaBb)与黑身残翅(aabb)杂交,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
例为1∶1∶1∶1,而题中比例为4∶1∶1∶4,说明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时,此时期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雌性个体能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错误;D、F1中的雌性(AaBb)与黑身残翅(aabb)杂交,F2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基因型全为AaBb,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C。19.下列关
于人类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性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人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男性特有的基因,决定性别C.在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不具有伴性遗传的特点D.伴X
染色体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2、人类伴性遗传包括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
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隔代相传或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患病的都是男性。【详解】A、人类性染色体(
X、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男性特有的基因,存在X、Y染色体同源区基因,B错误;C、在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也属于伴性遗传,具有伴性遗传的特点,C错误;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D错误。故选A。2
0.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貝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吋,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单链(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合双链区存在A和
T、G和C配对的现象B.DNA分子杂交游离区的形成是因为该区域碱基的种类不同C.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若把甲中a2和b1两条单链结合在一起,也会出现乙中游离单链和杂合双链的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
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详解】A、当两种生物的DNA分
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A与碱基T配对,碱基G与碱基C配对,A正确;B、DNA杂交游离区的形成,是因为对应的碱基不互补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碱基的种类不同造成的,该区域的碱基种类一般相同,B错误;C、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
,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a1与a2互补,b1与b2互补,据图乙可知,在杂合双链区,a1与b2对应的碱基互补,在游离单链区a1与b2对应的碱基不互补,则a2和b
1同样会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D正确。故选B。21.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如图所示)。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I和
Ⅱ),先后提取每代的DNA并离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B.若为全保留复制,m个15N标记的DNA复制n代后子代中有m个15N标记的DNAC.子I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
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D.若为弥散复制,产生的子Ⅰ代DNA与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
复制;结果:一个DNA复制出两个DNA;特点:半保留复制。2、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
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详
解】A、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是DNA复制的基本条件,A正确;B、因为是全保留复制,DNA复制后又恢复原来的双链,则m个DNA复制n代,子代中有m个含15N标记的DNA分子,B正确;C、子Ⅰ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可能是由于半保留复制形成的1条密
度带,即复制而来的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含15N的单链和另一条含14N的单链。也可能是弥散复制形成的1条密度带,即复制而来的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都处于如图所示的弥散形态。因此,子1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可说
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或弥散复制方式,不可能是全保留复制,C错误;D、若为弥散复制,子代遗传信息来自亲代,则产生的子I代DNA与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故选C。22.下列关于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复制和转录都有双链的解旋,且发生在细
胞核内B.T2噬菌体可入侵肺炎双球菌,并在肺炎双球菌内繁殖C.HIV入侵T细胞后,会在自身携带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D.在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通常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
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1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
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DNA的复制和转录,都有双链的解旋,原核细胞发生在拟核区,真核细胞主要发生在细胞
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合成自身蛋白质时也会有复制和转录,A错误;B、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会入侵肺炎双球菌,B错误;C、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入侵T细胞后,会在携带着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C正确;D、在翻译过程中
,一个mRNA分子上通常结合多个核糖体,D错误。故选C。23.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坏境中处理6-24h,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F1)仍然是长翅
果蝇。根据以上实验,仅考虑翅型相关基因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不同翅型的出现与环境有关,与基因无关B.F1的基因型与残翅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可能相同C.若把F1产生的F2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下,可以得到残翅果蝇D.以上说明温度可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
响代谢,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说明温度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由此可见,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
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温度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详解】A、果蝇的翅型是基因决定,也会受到温度(环境)影响,A错误;B、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得到的残翅果蝇(亲代),其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
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F1),可见果蝇的基因并未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B正确;C、25℃的正常培养温度时,在相关酶的作用下,果蝇呈长翅,而在35-37℃时,在相关酶的作用下,果蝇呈残翅,C正确;D、温度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但并没有改变基因型,说明温度可能通过影响
酶的活性影响代谢,D正确。故选A。2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NA中编码谷氨酸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等位基因的
方向发生突变C.抗虫棉的成功培育说明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D.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
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
到,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中一个碱基对T-A替换成A-T,正常编码谷氨酸
的密码子GAA变成了编码缬氨酸的GUA,A正确;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等位基因的方向发生突变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错误;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杆菌,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可说明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间(通过基因工程),C正确;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有适应某种变化的基因组合(即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B。25.下图是三
倍体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可抑制普通西瓜幼苗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B.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可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C.三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能实现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D.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后代,说明四倍
体与二倍体无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1、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成为四倍体(4N=44),这种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
)、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在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2、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衡量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二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详解】A、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A正确;B、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用于刺激三倍体的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B正确;C、三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间期DNA复制,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实现复
制后的染色休平均分配到子细胞,C正确;D、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不可育,说明四倍体与二倍体有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26.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其中Ⅰ
、Ⅱ、Ⅲ分别表示过程,①②③④⑤表示产物或能量。(1)酶a~c分别催化Ⅰ、Ⅱ、Ⅲ的过程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__特点。Ⅰ与Ⅲ过程产生⑤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酶b的最适pH,
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做_____________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一点即可)(3)正式实验中该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描述了实验结果,其属于___
__________模型。若在pH=a、pH=c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的底物,则产物的生成量分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图中数据是在最适温度下测速得,如果将温度升高5℃,那么b点将如
何移动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专一性(2).Ⅰ过程产生的能量大于Ⅲ过程产生的能量(或:Ⅰ过程>Ⅲ过程)(3).预(4).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5).数学(6).增大(7
).不变(8).不移动(9).一定范围内温度的改变,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解析】【分析】分析第一个图可知:①为ADP、②为AMP、③是腺苷、④是磷酸、⑤能量。Ⅰ和Ⅱ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III断裂的是普
通化学键。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1)酶a~c分别催化三个过程,体现酶具有专一性。Ⅰ过程产生的能量断裂的是高能磷酸键,Ⅲ过
程产生的能量断裂的是普通的磷酸键,故Ⅰ过程产生的能量大于Ⅲ过程产生的能量。(2)探究酶的最适pH需要确定大致范围,所以在正式实验前要做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数学模型包括数学公式和曲线图,所以该图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pH=a时酶仍然有活性,反应物浓度增加,产物的生成量增加。pH=c时,酶失活,反应物浓度增加,产物的生成量不变。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改变不影响酶的最适pH,故b不动。【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结构、酶
的专一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温度的改变并不会导致酶的最适PH发生变化。27.研究人员以豌豆幼芇为实验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适宜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消耗水产生还原H的具体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W点光照强度下生成C3的速率比Y点___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除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均分为多组)外还需要控制
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两点)(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CO2能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2).快(3).W点光照强,光反应速率快导致
暗反应速率快,所以CO2的固定速率快(4).适宜且相同的CO2浓度和温度(5).通过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分组实验,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图:2、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式:
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
量(34ATP)3、分析题图:X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Y点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O2,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Y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Z点O2的释放量最大,此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M为光饱和点。【详解】(1)适宜光照强度下,叶肉
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产生还原H的具体场所有类囊体薄膜(光反应)、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2)分析题图,W点光照强,光反应速率快,ATP和[H]产生快,加快C3的还原,暗反应速率加快,所以
CO2的固定速率快,C3的生成速率快。(3)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称为无关变量,要求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如CO2浓度和温度等。(4)本题为卡尔文循环实验的变形,用14C标记CO2
,追踪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需要逐渐缩短光照时间,设置多组实验,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第(4)题为
卡尔文循环的变形,需要重点把握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来设计实验。28.下图1表示某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3为该动物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A细胞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B细胞按图1后续过程,最终分裂结束可形成_____________种子细胞。(2)从图2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图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组在图3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段。如果在图3中的A点全部的核DNA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分裂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则EF段可检测到放射性的
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3).4(4).2(5).雌性(6).乙细胞在后期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7).着
丝点分裂(8).CD(9).1/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图1和图2为同一动物,图2中乙细胞为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图1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卵原细胞;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即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2中: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甲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3中:BC段为DNA的复制,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列前的间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为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F段
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1)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①为有丝分裂,B细胞到C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
倍,染色体组也加倍,为4个染色休组。一个B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子细胞,两两相同,故2种。(2)从乙图像可以判断出是次级卵母细胞,故性别是雌性,判断理由为细胞质不均等分配。(3)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
点分裂,染色休数目加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均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比值为1/2,为CD段。从A点开始到EF段,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每个子代DNA一条链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所以放射性的链占全部链比值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变化,掌握知识点即可分析得出答案,第(3)题考查了DNA的复制,理解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方能得出本题答案。29.1941年,为弄清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艾弗里和麦卡蒂对转化因子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通过酶解法排除了可能是转化因子的物
质,最后确定DNA才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______(填“S型”、“R型”或“R型和S型”)活细菌,格里菲斯推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和麦卡蒂发现用蛋白酶和脂酶处理细胞提取物均不能使转化因子失去活性,由此认为转化因子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艾弗里利用分离提纯的DNA进行转化实验时,培养基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的现象,则说明有活的“S”型和“R”型细菌出现,即该过程中“R”型细菌转化“S”型细菌;“R”型细菌转化“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4)若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下列四组体外转化实验,能发生转化的实验组有_____________。①加热杀死的S型
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②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④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答案】(1).R型和S
型(2).蛋白质和脂类(3).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或:两种菌落)(4).基因重组(5).①②【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1)在小鼠体内发生转化的R型活细菌只是部分,所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活细菌,不仅有S型活细菌,还有
R型活细菌。(2)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而失去活性,脂酶能使脂类物质水解而失去活性,若转化因子是蛋白质或脂类物质,被蛋白酶或脂酶处理后,转化因子必然会失去活性。(3)以分离提纯的DNA进行转化实验时,不同微生物菌
落特点不同,若观察到培养基中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的现象,则说明该过程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且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4)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蛋白酶不能使转化因子失活,所以能发生转化。②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
A降解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RNA降解酶不能使转化因子失活,所以能发生转化。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DNA酶能使转化因子失活,所以不能发生转化。④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
养,R型菌被加热杀死,不能发生转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需要牢记实验过程和结论。30.山羊的有角、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利用多只雌(基因型相同)
、雄(基因型相同)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1,再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结果如图所示(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1)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F1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2)亲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F2的结果可知,F1雌、雄个体均能产生_____________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纯合有角雄性山羊与上述F2中的雌性个体杂交,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答案】(1).两(2).AaBb(3).AABB
或AAbb或aaBB(4).4(5).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6).100%(或: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分析可知:F2中有角:无角=15:1和有角:无角=9:7实质上都是9:3:3:1的变式,说明羊
的有角和无角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雄性个体中,F2有角:无角=15:1,说明有角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无角的基因型为aabb;雌性个体中,F2有角:无角=9:7,说明有角的基因型为A_B_,无角的基因型为
A_bb、aaB_和aabb。【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山羊的有角、无角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2)F1基因型为AaBb,因为亲本是单一基因型,因此亲本组合可能为♂AABB×♀aabb(或♂
AAbb×♀aaBB或♂aaBB×♀AAbb),即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F1为AaBb。F1雌、雄个体均能产生AB、ab、aB、Ab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原因是A/a与B
/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3)一个纯合有角雄性山羊,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其后代的基因型必然含有显性基因,因此后代雄性全部为有角个体。【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9:3:3:1的变形,需要考生理解基因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对题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