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共(16)页,94.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c093e238dbdd6ac25219632990a0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陕西省山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国天下”,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孟子认为管仲不行仁政,最终
未能统一天下,荀子更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这反映了A.儒家道义观的发展B.百家思想趋向融合C.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D.华夏一体观念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去认识历史,就会
得出不同的结论,先秦儒家对管仲态度转变的背后是道义观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B项孔子、孟子、荀子对管仲态度是不同的,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掠夺,拯民疾苦”,A与题意
不符;“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但“追求平等”则不是,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世出尘”,故C不正确;“道法自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D符合题意。通过以上分析,排除ABC,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B.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D.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文化专制的体现,其目的也是
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都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故B项正确;新儒学的核心是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法家的严刑峻法与儒家的仁政思想相悖,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基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不能说失去了“民本”
的特色,故D项错误。【点睛】“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
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这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的合法性辩护。结合所学,董仲舒
提出的“君权神授”是认为统治者的权威是来自上天,为统治者的权威披上神秘的外纱,故选B;A是突出被统治者地位的民本思想,排除;C是求理的思想;D强调懂得为善的方法就要努力去做,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
仲舒5.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
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答案】A【解析】据材料“朝廷赐朱熹谥曰: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廷赐给朱熹谥号和从祀孔庙的做法说明了官方对程朱理学的重视和提倡,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对孔孟儒学的发展,不等于孔孟儒学,故
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应该指陆王心学,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赐谥号、从祀孔庙”的意义,学生应该联系官方对程朱理学的重视和提倡的特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
答案,注意区别程朱理学与孔孟儒学的概念。6.“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
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格物致知D.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可以看出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即在道德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
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则是“良知”的完成。C项是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7.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
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后”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材料中朱熹在阐明其思想观点时所说的“月亮”即理学中的天理,其主张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认识万物最终应归结认识天理,可见朱熹阐释了天理
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故选A。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格物致知为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
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
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
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详解】9.“他们面临着
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打破了民
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
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项正确;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C项错误。10.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
:“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也具
有相对主义特征。他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普罗泰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因此,道德是因人而异的。综合来看题中最接近的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C正
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时期的人文主义【详解】11.美国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提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
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
【详解】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创作的中心主题仍然是“神圣的东西”即与基督教相关的事物,较少有人拥有“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说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项正确;“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与文艺
复兴的史实不符,A项错误;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的是启蒙运动,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不再倡导天主教神学价值观,而是宣扬人文主义,D项错误。12.“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
认同基督教权威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可以分
析出他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只是不再认同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解释《圣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宗教,
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都不反对基督教,只是强调是教皇和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错了,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宗教仪式,每个人都有权解释《圣经》,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了罗马
教会的权威,帮助西欧人从教会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也起到解放“人”的作用。宗教改革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考查重点。1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
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一个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A.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B.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C.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D.各种政体形式的政
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理解题干材料可知,任何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必须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团体尊重、遵守国家的全部法律,以避免走向
专制,说明了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故选D。A项材料未体现,说法错误;B、C两项题干未体现,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名师点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竟是的产生、复兴和成熟三个阶段及思想解放运动;简述孟德斯鸠、
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4.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
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C.反宗教的思想D.法制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第三大定律是指“任何政府唯
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实际上这句话在强调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权力,即主权,体现出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A正确。商品经济思想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反对宗教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法制思想与民主思想不符合,D错误。
15.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体现的是康德主张人性解放,强调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
6.受牛顿力学休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答案】A
【解析】由于牛顿力学影响到启蒙思想,生物进化论影响到社会进化论,直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A;自然科学并不直接形成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西方民主的虚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双重标准,排除D。17.20世纪初,“康德的认识论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
视。介绍和传播康德思想是学术理论的中心内容”。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与其中。这表明康德思想A.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B.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C.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入发展D.代
表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与其中”可知,康德思想被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这适应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选项正确。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在戊戌变法期间,与20世
纪初的时间不符合,A选项排除。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入发展与不符合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人的主张,C选项排除。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并没有“救亡图存”的内容,D选项排除。18.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
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东汉”,再结合所学知识,大秦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
术出现在宋朝,万有引力定律为牛顿在17世纪创立,排除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但是提出日心说的是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排除C;《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著,《理想国》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排除D;《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罗马法是古罗马时期的代表性政治成果,因
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9.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
明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B.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D.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答案】B【解析】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B项正确;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
经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是说小说在古代文人学士眼里不入流,故D项错。20.《红楼梦》写道:贾敬热衷追仙,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据此记载推断A.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
存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C.明清时期小说的写实风格盛行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分别体现了道家、佛教和儒家思想,故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的思想,
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故B项排除;C项说法绝对,错在“盛行”;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排除。【点睛】“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是解题
的关键信息。21.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并不是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除A;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并且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仍以竹木简牍为主,排除B
;百家争鸣现象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排除C;材料中战国时期的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选D。22.“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B.已成为“百戏之祖”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答案】A【解析】【详解】由“另一方面又彼此交
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艺术融合后而推陈出新。故A正确;“百戏之祖”是昆曲,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剧种,排除B;标志着古代戏
曲的成熟的是元杂剧,排除C;材料没有从古代戏曲的高峰角度说明京剧,排除D。故选A。2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A.成
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C.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D.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故B项正确;A项是量子理论的意义,排除;
CD项是指牛顿力学,排除。点睛:首先通过“三大预言”分析出这一理论是相对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24.“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做数字帝国主义。此材料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C.数字跨国公
司冲击国家主权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学者观点强调了控制信息流对于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犹如帝国主义时代控制海洋一样。而信息流是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现,说明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A正确;题干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题干指的是国家控制信息流,而非跨国公司
,排除C;根据题干主旨可知,掌握科技实际上容易形成霸权主义,D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荀子提出了“天下之人有所共予”的命题,认为尽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诉求,但也有许多共享和共通的东西。他提出
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来自东西南北江河湖泊丰富的自然资源,共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在处理国家与民众共享关系时,他提出了“裕民以政”,即通过政策措施让百姓获得利益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针对社会分化,他提出“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即不同的社会阶
层都应各取所得的道理;此外他主张哑聋等残障人士需要国家照顾,即“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摘编自宋国恺《共享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意蕴》材料二针对既是典型的西方病症,又是世界性现象的
贫富悬殊问题,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以“共享”为原则的解决思路。这一原则以土地、资本的全社会公有为前提,落脚点则是公平合理地分配:一是要按劳取酬,余利则公之社会使人人得以分享,二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可以说,按劳分配是“共享”的底
线,而全体人民免受任何剥削压迫之苦、共同幸福安乐则是“共享”的理想境地。——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材料三20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
。邓小平强调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摘编自刘晋祎《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共享思想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共享思想产
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毛泽东共享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答案】(1)基本内容:①共享自然资源;②共享政策利益,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③照顾到各阶层利益;④关注社会弱势群体。(2)原因: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近代社会矛盾尖锐;②农民土地问题突出;③西方民
主思想传播;④一战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⑤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⑥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⑦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3)继承:①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②以人民为中心;③倡导共同富裕。发展:①坚持效率原
则,②主张先富带动后富。【解析】【详解】(1)基本内容:根据“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来自东西南北江河湖泊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出共享自然资源;根据“通过政策措施让百姓获得利益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得出共享政策利益,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各取所得的道理”得
出照顾到各阶层利益;根据“主张哑聋等残障人士需要国家照顾”得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2)原因:根据“针对既是典型的西方病症,又是世界性现象的贫富悬殊问题”得出一战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根据“国家是人民所共
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得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根据新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农民土地问题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3)继承:根据“我们
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倡导共同富裕等分析总结。发展:根据“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分析得出坚持效率原则,主张先富带动后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
西欧作者著作作者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李贽(1527—1602)《藏书》《焚书》伊拉斯谟(1466—1536)《愚人颂》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哥白尼(147
3—1543)《天体运行论》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游记》塞万提斯(1547—1616)《堂吉诃德》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黄宗羲(1610—1695)《
明夷待访录》伽利略(1564—1642)《两大体系的对话》顾炎武(1613—1682)《天下郡国利病书》哈维(1578—1657)《血液循环论》王夫之(1619—1692)《读通鉴论》牛顿(1643—1727)《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简表。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对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
不同。阐述:15-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了新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儒家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法治、民权,主张工商皆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批判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明清之际的
新思潮本质上仍是封建儒家思想,也未形成思想潮流;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思想潮流。综合所述,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而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着新思想的性质和水平。示例二:论题:15-17世纪,中
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阐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近代
科技发展。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欧近代自然
科技发展起来。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差距拉大。【解析】【详解】示例一:论题:据表格“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及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信息可归纳论题为“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不同。阐述:结合所学可从15-17世
纪中国和西欧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了新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儒家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法治、民权、主张工商皆本;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批判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兴资产阶
级尚未产生、明清之际的新思潮本质上仍是封建儒家思想、也未形成思想潮流;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思想潮流等方面回答。示例二:论题:据表格“中外部分著作简表”可归纳论题为,15-17世纪,中国
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阐述:据所学可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近代科技发展;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
速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欧近代自然科技发展起来等方面回答二者差距的拉大。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的
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
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
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材料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道明会的萨伏那罗(1452~1498年),就有感于当时日益浮华败坏的世俗生活,而开始在佛罗伦萨宣讲,反对人文主义的风潮,提倡苦行、禁欲的生活,轻视尘
世的价值,并曾率领狂热的信徒焚烧佛罗伦萨纤巧的艺术精品,最后因反对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被杀。而在宗教改革时代的初期,由于马丁·路德过分强调“因信称义”的观点,毫不妥协地恢复了对人的罪恶本性的极端强调,认为唯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得以赦免。因此,引起大部分强调
精神自由的人文主义者的反感。——摘编自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作用。【答案】(1)历史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宗教的出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相悖,违背儒家伦理;中国较早形成了稳固的世俗权力体系,世俗政权高于神权;儒家思
想长期占据传统文化的主流,担心受到宗教神学的冲击;孔子等思想家个人喜好的影响。(2)共同作用:打击宗教神学;强化世俗王权;重视人性尊严;关注社会现实。【解析】【详解】(1)历史因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从小农
经济发展、宗教的出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相悖、违背儒家伦理、中国较早形成了稳固的世俗权力体系、世俗政权高于神权、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传统文化的主流、担心受到宗教神学的冲击、孔子等思想家个人喜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2)共同作用: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从打击宗教神学、强化世俗王权、重视人性尊严、
关注社会现实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