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共(8)页,40.43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861491f058eaff7f70de45e33ccc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材料一:言恭达先生在《艺归本真》一文中说:“世间最朴素的是人性中的本真。生命与艺术的融通并不依赖于技巧,却依赖于生活的心态。朴素,旷达,不为声名所累。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言先生认为“世间最朴素的是人性中的本真”,这是给子了“朴素”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指出朴素原本是人生的底色。《庄
子·天道》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辛美。”庄子将“道”视为一切美的根源,把朴素和自然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故而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事。“朴”引中指事物的原初状态,“素”引中指本色、自然状态。以朴素为美则指一种不假雕饰,具有天
然之美的艺术风格,有着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等特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朴素之美来自朴素之人,喜欢朴素的人大多崇尚自然、平和、简静、真实、淡泊、质朴的生活,并以这样的方式去为人、为事、为学、为艺,从而去求真、向善、寻美
,以坚守人性中的本真。朴素美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朴素为美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朴素观的生成影响最大。儒家讲朴素,注重事物的精神实质,主张质因文显、文以质存,因为“质”终归是文饰依附
的根本。如孔子讲“文质彬彬”,提倡的是文质统一,但重点却是对“质#的强调和弘扬,而不是“文”。言先生认为“在文与质的关系上,要质本身发光才是真正的美”。现在提倡书画家要创作出“含文抱质”“文质兼美”“文墨同辉”的艺术作品,就是要求园归到“文质彬彬”的美学传统上来。道家重视朴素,角度与儒家
不同。相对而言,道家更强调事物的本然天性,如庄子曾将音乐分为天赖、人籁、地籁三类,并认为天籁是最美的音乐,因为它“顺之以天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来状态、原初状态,这就是朴素。所以,朴素是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有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这些几乎都能够从道家哲学中找到
渊源。如言先生认为“书贵虚静”明星受到老子“致虚静”“守静笃”思想的影响。朴素是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是不拘形式,重在内容,它是蕴藉含营的,也是最有力量的。佛学主张的“定生智慧”,教人“一切放下”,追求多元的“包容无碍”的圆融境界,这对朴素美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或为人,或为艺,息虑凝心为定
,定后方能提得起、放得下,想去浮华,还以本真;合去的烂,守护平淡,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中起于心、归于心,从而达于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朴素是自然的、真实的,因此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生动的,呈现出来的趣味是淡雅、清逸却不失厚重和力量的。古人在文艺创作中很是注重
自然、顺性自然,视作品中具有自然、朴素美为最高美的境界。南北朝时期,跑照以“初发芙蓉”,汤惠休以“笑蓉出水”的超几脱俗之美作为诗歌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理想。至唐代,司空图认为“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从浓淡转化的角度来提倡本色美;李白以“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标注了他时特定诗美的追求,这也是唐代文人普遍追求的美学境界。至宋代,朴素美作为一种审美趣味、一种艺术凤格,广受关注和推崇,发展为崇尚以“平淡”为美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如
苏软所言“大几为文当使气象峰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先经幼烂而后归于平波,这时的“液”而有味,标志着更高的境界。(摘编自《江南时报《扑素之美》)材料二:提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即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三家思想虽说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提倡自然素朴、真实质直的文学精
神。“朴素”的文论观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文论观的提倡,不仅扭正了不良的文艺倾向,也对畸形的社会风尚有积极的警示作用。由于文论家的一再倡导,莫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而且日渐趋向于通俗晓畅。“朴素”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对中国古代的绘画
、音乐、建筑等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古代绘画讲究传神和写意,非常钟爱以形写神和点睛之笔。尤其是山水画,万千河山,往往淡淡几点笔墨便勾勒出其神韵与气势;音乐上并不求得用复杂的音响注染,而是重视弦外之音,崇尚“大
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琴,便是最能体现这种境界的乐器。轻轻拨动,悠悠琴音,醇倒了多少文人墨客!“朴素”的文论观,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垃。那么它对当下中国文学频而不振、空洞无物的局面肯定有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作用。现代作家
可以学习其以文明道、有所寄托的精神,关注现实,以悲悯的心怀关注人类命运,承担起文人的使命。(摘编自《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朴素”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艺术大师,言恭达先生认为艺术的成功不是依赖于技巧,而是要依赖于朴素、旷达的生活的心态。B.庄子
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事,因为他把朴素和自然视为道的根本特征,将“道”视为一切美的根源。C.以朴素为美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上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D.诗佛王维以虚灵胸襟体悟山水以达物我冥合的无我境界,与佛
学“定生智慧”“一切放下”有相通之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前两段都提及了庄子的思想,前者言先生是为证明朴素心态的重要,后者作者是为说明朴素的意义,进而引出朴素的定义。B.朴素的人崇尚朴素的生
活,并以朴素的方式去为人处世,从而求真、向善、寻美,坚守人性中的本真,展现出了朴素之美。C.中国音乐重视弦外之音,崇尚“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点深受“朴素”文论,尤其是道家“天籁”思想影响。D.两则材料都涉及了“朴素”思想及其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只是侧重
点各不相同,材料二中还提及了反观当下的借鉴意义。3.下面观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苏轼的“朴素美”审美趣味的一项是(3分)A.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B.王世贞的“浓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自然”(《书谢灵运集后》)。C.袁枚的“诗宜朴
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随园诗话》卷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时雍的“汉人朴而古……朴之至,妙若天成”(《诗镜总论》)。4.《(老子》四章》体现了事物辩证统一的思想,请试分析
所给两则材料中的辩证统一思想,指出来并具体说明。(4分)5.根据材料一的论述,分析孟浩然的“朴素”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孟浩然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归隐终身,寄情山水。出现在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
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即头而发,不假雕琢,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语言平淡自然,情味深厚,其真实、真率、真朴、真淳的风格,比王维的田园诗更
接近陶诗神韵。例如《过故人庄》将恬静优美的多村景色和宾主间浮朴真诚的情谊表现得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你总是的,碰到件事就要想起点什么
海明威父亲说:“你知道你这篇东西写得有多好吗?”“那可不是我要地送给你看的。”“你还写过些什么呢?”“就这一篇,真的,那不是我要她送给你看的。可小说一得了奖”“她要我辅导辅导你。你既然写得这么好,就不用别人辅导了,只要写下去就可以了。你写它花了多少时间?”“没花很多时间。”“你从
哪儿听说有这种海鸥的?”“大概是在巴哈马。”“你从来没去过块尔鲍基,在凯特基和比美尼都没有海鸱做窝住。在基韦斯特也只能见到些燕鸥做窝。”“对,就是那种燕鸥,窝都做在珊期磁上。”“是做在浅滩上,”父亲说,“可小说里说的那种海鸥,你哪儿见得到呢?”“可能是你告诉我的吧。”“这
篇小说的确写得非常好。使我想起了好久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你总是的,碰到件事就要想起点什么。”孩子说。那年夏天,父亲在藏书宝里找了些书给孩子看,孩子就看这些书,要是不去练射击的话,总会来房子这吃午饭,来时往往说他一直在写作“你
要想给我看看,只管拿来,有什么问题只管问,”父亲说,“你要写你熟悉的东西。”“我是这样。”孩子说。“我不想来监督你,”父亲说,“不过,假如你想的话,我找些我们都熟悉的题材,给你出几个题目来练习练习,这样很有好处。”“我觉得我干得倒还算顺利。”“我说到出题日,是这意思:我们可以一起
去遮一次市场,或者去看一次斗鸡,把所见记下来,只把印象深刻的东西如实记下就可以。比如,在斗鸡的两个回合之间,鸡主人给鸡灌点酒。就记此类的小事,看看我们各自看到了些什么。”孩子点点头,随即就垂下眼来,望
着面前的盘子。“我们也可以去咖啡馆,就写你听到人家都谈了些什么,不全写出来,只把有意思的写出来就行。”“按这个办法写怕还不行呢,苍爸,我还是照那篇小说的写法写下去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那就照你的老办法写吧。我不干预你,本来我倒
很愿意陪你练习练习。”“我恐怕还是服那篇小说的写法写下去的好。”“也好。”父亲想:我在他这样年纪还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呢,认识的人里也没有一个有这本事,也没有才十岁就有那么好的枪法的。他不只参加射击表演,还跟大人、职业选手一块儿比试枪法。他射击姿势优美,出枪恰到好处,准确非凡。逢到比赛打活码时,他一
上场,那班职业选手以及满场观众就都鸦雀无声。他把枪架在肩上,回头看看枪托抵在肩膀的部位,一些职业选手见了微微一笑,好像发现了私密似的。然后脸贴在腮上,左手老远仲出在前头。枪口拾起来又低下去,往左移了移又往右移了移,最后园到正中。右脚的后
跟轻轻一提,浑身力气都集中到弹膛里的两发弹药上。“预备!”他说这两个字时噪音低沉,不像是小孩子的说话。“预备!”管鸽笼的人应了一声。“放!”那沙哑的噪子话音一落,五个笼子不如哪个笼中就冲出一只灰鸽来,贴着草地箭一般一掠而过,向着白色的栅栏飞去。第一颗子弹一下就打中了它,第二颗子弹
也随之打中。鸽子朝前一冲,栽了下来,只有那些射击的行家才看出第二颗子弹也打中了鹤子,尽管这时鸽子早已中弹死在空中。孩子四到休息室,脸上不带一点表情,对喝彩声只当没有听见一样,要是碰到哪个职业选手赞他一声:“好样的,斯蒂维。”他就会说声“谢谢”。父亲打
罢,爷儿俩坐在一起。“真遗憾,我刚才动作太慢了,让那只鸽子送了强。”“那鸽子冲劲足,飞得又低。”“要不是我动作慢,那就谁也不会知道了。”他打第二只鸠子时,鸽子刚一飞起就被打死在空中。大家都看清了鸽子是在空中中了第二枪以后才落地的,只飞了不到一
码远。.......爷儿俩一起参加国际射击大赛,孩子说:“我真不明白,怎么有人会连只鸽子也打不中。”“这话可千万不能对人家说啊。”父亲说。“我不说,可这是我心里话。打不中是说什么也不应该的。我总共只失败
过一次,可也是两枪都中,只是死鸽子载下来掉在界外了。”“可这样你还是失败了。”“我明白。不过我弄不懂,真要是个够格的射手怎么会连只鸽子也打不中。”“也许过了二十年体就懂了,”父亲说。.......他是在对那篇小说、对孩子的写作捉摸不透时
想到这些的。孩子虽天赋惊人,但能成为高手并非全靠自己,他不是不经点拔、培养就自己成材的。可他早已把锻炼的过程忘了。他忘了起初打不中飞禽,父亲扒开他的衬衫,叫他看他枪托抵错了地方。教给他纠正毛病的办法就是每次举枪一定要回头看一看肩膀,看枪确实架妥了,再招呼放
鸽子。那第二篇小说他始终没拿出来给父亲看,直到暑假结束,他说他要磨到完美才能拿出来。他说这个暑假过得真是少有的愉快,而且还有这么些好书看,他感谢爸爸在写作问题上对他没有遇得太紧。过了七年,父亲又看到了那篇得奖的小说。那是他在孩子当年住过的房间里查阅几本
书时偶然发现的一本书。他一看见这本书就立刻意识到那篇小说是怎么来的了。他记起了当年的那种似曾相识之感,一翻书,果然有这么一篇,一字未动,连题目都一样。父亲心想:从小说得奖的那年夏天到他无意发现这本书相隔已有七年,这七年中的后五年,孩子简直把
一切坏事、蠢事都干绝了。可父亲本来还一直以为那是因为孩子病了,以为他是得了病才变坏的,以为他原先一直还是不错的,是部最后一个暑假后一两年才开始变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他明白了,孩子从来就不是个好孩子。回想往事,他总有这样的感觉。悲哀啊,
原来射击是并不能促使人进步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还写过些什么呢?”表明父亲对儿子的作品很满意,想看看儿子的其他作品,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B.父亲要求儿子写熟
悉的东西,还想找一些两人都熟悉的题材进行练习,是想帮助儿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C.儿子反复强调要“照那篇小说的写法写下去”,表明他对写作有自己的想法,已不需要父亲的干预和指导。D.“那就谁也不会知道了”,表明儿子对射击结果不满意,他想让人们看到那只鸽子的矫健身姿后
再射杀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子二人关于海鸥的对话,写出儿子对自己作品中的海鸥并不熟悉,为下文埋下伏笔。B.儿子在打活鸽比赛上场时,职业选手和观众们都安静下来,侧面展
示儿子的枪法高超。C.小说叙述儿子训练枪法的过程,是以父亲回忆的形式展开的,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D.文本采用了双线结构,将写小说与练枪法巧妙的融合,使得本文内容丰富、意味深长。8.文中写“爷儿俩一起参加国际射击大赛”时有一段对话,其中父亲的话对儿子有何教育意义?谈谈你的理
解。(4分)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请结合此理论,谈谈文本前半部分以父子对话形式展开叙述的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日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者越王勾践与吴战,大败之,兼有南夷。当是之时,君南面
而立,令诸大夫曰:‘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也。昔者晋文公与楚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息。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而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惟圣人若夫诈胜之徒来尝不危吾是以忧也。此得志而恐骄也。昔者齐桓公得管仲
、属朋,辩其言,说其义,正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属朋东面而立。桓公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不敢独擅,进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者也。由桓公、晋文、越王勾践观之,三惧者,明君之务也。(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季孙
之治鲁也,众杀人而必当其罪,多罚人而必当其过。子贡曰:“暴故治乎!”季孙闻之,曰:“吾杀人必当其罪,高人必当其过,先生以为暴,何也?”子贡曰:“夫奚不若子产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之罪亡,三年而库无拘人。故民归之如水就下,爱之如孝子敬父母。子产病将死,
国人皆吁嗟曰:“谁可使代子产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哭之于朝,商贾哭之于市,农夫荧之于野。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今窃闻夫子痰之时,则国人喜,活则国人皆骇。以死相贺,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赐闻之,托法而治谓
之暴,不戒致期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赐闻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于是季孙稽首谢曰:“谨闻命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宓子贱治单父,其民附。孔子曰:“告丘之所以治
之者。”对曰:“不齐时发仓廪,振困穷,补不足。”孔子曰:“是小人附耳,未也。”对曰:“赏有能,招贤才,退不肖。”孔子曰:“是士附耳,未也。”对曰:“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孔子曰:“所父事者三人,足以教孝夹;所兄事
者五人,足以教弟矣;所友者十有二人,足以祛壅蔽矣;所师者一人,足以虑无失策,举无败功矣。昔者光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惜乎不齐之所为者小也,为之大,功乃与尧舜参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季孙:鲁国权臣。②宓子贱:名
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闻能以战A胜而安者惟圣人B若夫诈C胜之徒D未尝E不危F吾G是以忧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宓A.闻,听到、听闻,与《
(论语》十二章》“朝闻道”的“闻”意思相同。B.“君大胜楚而有忧色”与《《老子》四章》“死而不亡者寿”的“而”用法不同。C.贼,残杀、残害,与《兼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的“贼”意思不同。D.来,使动用法,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的“羞”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越王勾践在打败吴国、统一南夷之后,地位已经很尊贵,但勾践还明确要求大臣们指出自己的过错的做法,让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B.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两位贤臣,认为二人对自己帮助很大,齐桓公在朝堂上举行了盛大仪式,以示对二人的重视,这种做法得到了孔
子的认可。C.季孙处理政务时严格依照法令,而子贡认为季孙实行的是暴政,子贡用子产的治国方法及民众对子产的态度来劝导季孙,季孙认可子贡的观点。D.密子贱治理单父,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他主动向孔子报告自己的治理方法,他开头的报告并没有得到孔子的认可,最后的报告才得到孔子的赞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赐闻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4分)(2)惜乎不齐之所为者小也,为之大,功乃与尧舜参矣。(4分)14.子产和宓子贱的洽理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二人在对待百姓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
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
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②牛山:齐景公登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③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人们嘲笑他时,
他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被认为是风流名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阳节当天,天空乌云密布,再加上凄凉的风雨,让词人的愁绪纷乱如织。B.词人登上高楼放眼远望,所见景色壮阔辽远,为后文抒情做了充分
的铺垫。C.上片结尾提到了往事,下片开头则写少年豪兴,上下衔接紧密,结构严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词人内心感伤,因此重阳之时不想赏花,是在担心花也会嘲笑自己太孤寂。16.有人评价刘克庄词:“用
典精到,议论风生。”大意是说刘克庄在使用典故时,能有独到观点,生出新意。请结合此词“牛山”“破帽”两个典故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张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两句话,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责任。(2)暑假时小刚去武汉游玩,晚上来到江边,恰逢明月当空,江面水波荡漾,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3)古代诗人在抒发对时间的感悟时,常常借助与“水”相
关的意象,如李白《将进酒》中“▲,▲”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此处,就是振南书院。此时,它安静地矗立。①这座书院至今只有百余年历史,②其他古书院和古村落建筑与它相比,③只能说有些历史年代,④远远谈不上古老。目光锁定书院的外墙,荏苒光阴留下
的粗粝和斑驳,与其他古书院何其相似。相同的是,它们A都曾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文脉延续的重任,也都对当时和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过应有或突出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手抚青砖,掌心透出湿润微凉。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古书院也不能例外,这里的每一块墙砖,都曾聆听过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见证过他们的成
长。每一天的晨昏日落,每一日的风霜雨露,每一位师长和学子的气息言语,都会带着当时的温度加覆一层,而后慢慢淡去,在时光里凤化,变成历史纵深..里殷切的遥思与凝望。但我坚信,(甲),只是它的生命很浸长,那些砖墙之上附着的昔
日,都是恒久的精魂。不知道在过去的悠悠岁月里,是不是也有某位学子,会如此刻的我一样,用连接心灵的指尖去触摸这栋古建筑的脉动,感受它的心跳,和它交流心声。(乙)?我猜想,不外乎是,留住琅琅的读书声。毕竟作为一所书院,
它全部的使命就是启边心智、教化育人,就是B_、文明延续。因而,还会有什么,比学子的读书声更令它心醉和欣慰呢?古书院的存在,既有经济价值,也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还有人文价值,但更多还在于它所承载的作为一个时代
、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往昔如何沿袭下来,将来又要如何延续下去的时代命题。走出古书院,风雨已歌,四野景政依旧,置身于无边的寂静,仿佛刚穿越历史悠长深邃的甬道,如梦初醒。身后的院墙里响起整齐稚气的读书声,这声音
,恍惚与千百年来千百所古书院里莘莘学子的诵读声重合,逐渐融为一体,愈发宏大磅礴…这是希望之声,是时间之匙,是文明之经纬,是恒久流传之中华文明!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你觉得文中加点词“纵深”和“深邃”能否互换位置,请明确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请赏析材料最后一段句式上的特点。(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朴素”的文论观,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那么它对当下中国
文学频而不振、空洞无物的局面肯定有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作用。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提到:古书院的存在,既有经济价值,也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还有人文价值,但更多还在于它所承载的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往昔如何沿袭下来,将来又要如何延续下去的时代命题。这引
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