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18.614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118.61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6f5c099a5d5965a7edf9d3414e72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期

,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

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时间阶段数量(单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薄

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A.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B.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3.“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

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4.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康熙雍正时期乾隆嘉庆

时期土地价格(每亩)4到5两50两稻米价格(每升)6到7文30到40文布匹价格(每丈)30到40文100到200文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A.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5.明

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

播媒介6.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

诞生。这说明()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7.在古代雅典,每当法庭对案件进行审判时,主告、被告均有权利进行充分自我陈述

与辩护。甚至还允许被告邀请教师在上法庭之前帮助自己对辩词进行反复演练、彩排,以求在庭上达到最佳共鸣效果。材料最能体现()A.审判体现人民主权原则B.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人文关怀主导审判过程D.民主体制影响司法审判8.就

私人下水道,古罗马裁判官规定:授权人们为了清扫下水道而进入邻人的房子并拆开地...工人要把因修理下水道的需要而拆除的物恢复原状,为此,他要订立潜在损害的要式口约,承诺对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但如果碰到蛮不讲理的邻人,这个令状即“禁止邻人

使用暴力,不让下水道得到清扫和修理”。据此可知该罗马法令()A.保护私有之财产B.注重司法程序C.偏重书面契约精神D.重视规范民事行为9.由于每一个州都是一个单独的整体,独立前,北美移民们认为自己既是英王的臣民,又是某个殖民地的公民。独立后,他

们基本的、持续的忠诚还是倾注于自己的殖民地,即现在的某个州。这说明当时北美移民()A.国家概念模糊B.缺乏民族观念C.没有建立政权D.抵制邦联体制10.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口到亚洲的贵金属的价值平均为31.3万英镑,而出口商品的价值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

叶时,相应的平均价值分别为81.5万英镑和34万英镑。对这一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英国()A.生产力发展呈下降趋势B.世界殖民霸权初步确立C.重商主义得到较好落实D.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11.下表为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些国家()

A.近代工厂制的普及程度B.海外市场的扩展情况C.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状况D.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度12.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画家提香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一“表现”

方式()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希腊神话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13.有学者在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某幅绘画作品时说:“画面上重叠着的密集的人群,以宽阔的凄凉的大河为背景,天空配上灰色的调子。其中有一个少年,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

,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剧痛了皮肤的纤索。”以下对该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A.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B.注重追求“光”与“色”的瞬间效果C.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

义旗号的绘画作品D.体现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的思想14.外交权本是国家事权,须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但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却把权限下放到地方,形成了五口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之制。清政府此举()A.满足了对外交往的需要B.反映了外交的艰难转型C.削弱了地方督抚的权力D.便

利了西方商品的倾销1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年份18041809181418201825183018351840银一两合铜钱数919.91065.41101.91226.41253.41364.61420.01643.8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白银的大量流入

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6.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

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52分

,其中17—19题为必考题;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可选择其中一道试题作答。二、必考题:共40分。本大题共3小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唐代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早已懂得许

多政治掌故。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来

必即或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长官辟署,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宋代朝延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借鉴了此制度,而我们却吐弃了。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材料二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1916年6月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

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考试分4次,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这次考试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许多人

没有被任用。——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

点。(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中国澳门并和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1571年又在日本长崎获得了另一个基地,此后贸易便达到鼎盛时期。16世纪80年代,澳门进入了黄金时代,人口由五百多人增长至两万多人,迅速发展成海港城市。葡萄牙人以

澳门为中心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月至六月,他们乘坐由中日贸易舰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将装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的白银运到澳门,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布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

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丝、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货物,到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

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在葡萄牙人独占对日贸易利润的刺激下,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马尼拉大帆船将近

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澳门

成为东方贸易中心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走向衰落的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张广勇先生认为《全球通史》体现了下列观点:思考一: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综观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汲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思考二:遏制领先法则。它表明,在历史变革时期,处于最适应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

会可能更适应变革并在变革中逐渐取得领先地位。思考三: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作者对历史的考察,目的是要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认为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不仅可以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而且有助于把握未来。思考四:人类技术的魔影。作者指

出,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动技术的方式。——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导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三、选考题:共12分。请

考生从20—21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0.【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雍正常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藉”。但中央对边

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

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省,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摘编自

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6分)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2分)材料一李之藻字振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他生活在晚明士大夫空谈性理、实学悄然兴起、西学借势传播的时代。1601年他跟随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1602年,翻译利玛窦的《坤舆万

国全图》;任福建学政期间,将天文题目纳入科举;1608年译成《圜容较义》,探讨多边形和多面体问题;天启间,与葡萄牙人傅泛际合译《名理探》,介绍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他还协助徐光启修订《大统历》。李之藻保持着严谨求实的优良活学之风,对于不确定的知识,在讨教利玛窦之外,还会不辞辛苦

反复验证。他是“第一位将西方科学工具和方法应用到治学活动中的中国科学家”。——摘编自隋洁《李之藻及其实证思想》材料二晚明西学东渐,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激起初步反响,但李之藻和徐光启等人都还是在儒家的思想框架内看待西学,远未撼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沉

重基座。李之藻融会中西文化,蕴含近代科学精神的治学观,在当时未能发扬光大,其呕心沥血的治学成果,亦长期受到冷落。——摘编自王力军《李之藻的治学观及其西学图籍》(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之藻治西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之

藻治西学的影响。(6分)2021届高三历史第2次月考测试试题1.A【详解】材料“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说明魏国人认为九州应该是华夏之域,反映出中华文明由中原地区向外扩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心所向”,排除B;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排除C;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D。2.A【详解】根据材料中“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藩镇之间频繁征战”等信息,可以看出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A

项正确;B项逻辑关系错误,应该是使相出现是藩镇割据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使相主要在地方,并没有涉及分割相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是使相导致战争不断,这样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3.A【详解】遇有日常政

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由此可知,“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错误;材

料信息不涉及三省分权,故C错误;此时的国家决策机制依然是三省六部制,故D说法错误。4.B【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从康熙雍正时期到乾隆嘉庆时期,土地、稻米和布匹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说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故选B;

此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时期,因此物价的变化受市场影响不大,排除A;表格中出现的现象实际上是对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其进一步完善,排除C;此时的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发展,排除D。故选B。5.A【

详解】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价值,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艺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繁荣是同步的,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农耕经济发展情况,选项A排除;战国时期动乱、唐宋明清政局稳定,中医药学在这两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无

法得出政局影响中医学发展的结论,选项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医学的传播而是中医药学的发展,选项D偷换概念,排除。7.D【详解】材料“在古代雅典,每当法庭对案件进行审判时,主告、被告均有权利进行充分自我陈述与辩

护”体现的是雅典民主体制对司法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D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8.D【详解】古罗马裁判官授权清扫下水道的人“进入邻人的房子”,“禁

止邻人”阻止清扫下水道,清扫方要口头承诺赔偿清扫行为造成的财物损害,据此可知,罗马法重视规范民事行为,D项正确;“保护私有财产”只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是对整个材料的全面解读,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B项错误;“偏重书面契约精

神”与“要式口约”不符,C项错误。9.A【详解】美国独立后,北美移民基本的、持续的忠诚还是倾注于自己的殖民地,即现在的某个州。这说明当时北美移民国家概念模糊,故A正确;北美移民忠诚于某个州,而不是国家,这体现的不出民族观念缺乏,故B错误;此时美国已经独立,故C错误;材料和邦联体制无关,故D错误。

10.D【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期英国依靠大量输出贵金属以换取亚洲商品,而出口商品价值远低于进口商品,这说明此时期英国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17世纪末18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出口商品的价值上

升,说明这一时期英国生产力发展呈上升趋势;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英国对亚洲贸易逆差的情况,不能体现其世界殖民霸权的初步确立;C选项错误,重商主义的主张是奖出限入,保证贸易顺差,不符合材料中进口大于出口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B【详解】通过对比1870年、1913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可以用来说明,这些国家“海外市场”的扩展情况,B项正确;只有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不能客观说明这些国家“工厂制”的普及程度即工业化水平,A项错误;仅凭四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多少,不能说明这四个国家“科技

”发展的真实情况,不能说明它们科技发展不平衡,C项错误;这些国家“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度”不能只凭借四国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进出口情况来说明,D项错误。12.A【详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生活幸福,表现在意大利画

家提香身上就是“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这一表现方式是受画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意大利画家提香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否定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排除

C;神韵写意是中国画的绘画风格,排除D。13.A【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意描述的该绘画作品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抨击了俄国洗桑拿是社会的黑暗,故选A;B是印象画派的特点,排除;“第一个”与题意不符,排除C;该作品是抨击

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而不是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排除D。14.B【详解】本题考查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转型。据题目可知,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把国家事权外交权限下放到地方,反映出当时清廷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对国家事权外交权缺乏科学

认识,体现出外交转型的艰难,故本题选择B项;外交事权的下放地方无法满足对外交往的需要,故A项错误;地方督抚获得外交事权恰恰是增强了权力而不是削弱了权力,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15.B【详解】从材

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当时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的结果应当是银贱钱贵,排除A项;大量白银外流,中国白银外流,不能反映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确定银钱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出现银贵钱贱的趋势。联系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夕,由于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白银越来越少,就会出现银贵钱贱现象。据此确定正确答案。16.D【详解】材料中提及孙中山主张女子

参政,后来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真正实现了女子获得参政的机会,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正确;“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不能单纯说明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A错误;材料中女子参

政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错误;材料主要是说明女子参政的信息,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C错误。17.(1)变化: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考试合格即可入仕。(4分)影

响: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官员任用选拔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任用中央官员,存在弊端。(4分)(2)特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限定考试人员资格;具有近代化特

征;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6分)【详解】(1)变化:根据“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得出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根据“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得出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根据“宋代朝延

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得出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考试合格即可入仕。影响:根据“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得出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根据“糊名之制”得出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宋代朝延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

,要及第即得美仕”得出官员任用选拔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所学,还可从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任用中央官员,存在弊端分析其消极作用。(2)特点:根据“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得出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根据“规定年满25岁

的中国男子……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得出限定考试人员资格;根据“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得出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根据“可免甄录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得出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还可从具有近代化特征等分析总结。18.(1)原因: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致力于与亚洲的

贸易;明政府的对外开放贸易;澳门靠近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葡萄牙重视对澳门的开发;葡萄牙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便利于从中国采购商品;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中日间正常贸易中断,使得葡萄牙独占中日贸易的优越地位。(6分)(2)影响:使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贸易之中

,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白银大量流入,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传统观念,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

(4分)原因:早期殖民争夺,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崛起,制海权逐渐落到荷兰和英国手中,西班牙海上霸权结束;西班牙自身工商业落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西班牙衰落;明清之际,中国政权更迭,清政府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4分)【详解】(1)原因:在分析原因时可从外因

和内因两个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外因:在15-16世纪,葡萄牙所支持迪亚士和达·伽马船队开辟的是往亚洲的航线,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与亚洲的贸易;从葡萄牙东方贸易航线以澳门为中安排远东贸易活动,可知葡萄牙重视对澳门的开发;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倭患在中国东南沿海成灾,中日间正常贸易

中断,葡萄牙独占中日贸易。从材料“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中国澳门并和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可知,葡萄牙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从澳门便利于从中国采购商品;内因:澳门靠近中国东南沿海,明清时期该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明朝开放海禁,民间众多商业从事对外贸易;(2)影响: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结合

材料从“1565~1815年”可知,此时是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使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贸易之中,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丝绸、瓷器出口,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的,西方科技通过贸易航线传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观念;东方文化亦传入西方,促进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原因: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可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结

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如外因:从材料“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可知,西班牙致力于中国贸易,抢占葡萄牙贸易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在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

纪荷兰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西班牙逐步丧失海上霸权;明清两朝面对倭患,分别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内因:结合所学知识,西班牙处于原始工业化时期,自身工商业落后,无法将获得的金银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王室将金银用于奢华的消费。在拉丁美洲殖民独

立运动中,巴西等殖民地独立,使葡萄牙优势消失。19.示例观点:作者提出遏制领先法则。评析: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古代中国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但这种发达在明清时期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天朝上国、骄傲自大的心理认为世界上没有与之匹敌的文明或国

家,加之封建专制和小农经济的惯性,使得中国在全球变革的时代里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从而落后于时代。相反,中世纪的欧洲发展程度落后于中国,但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他们开拓进取、开辟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并不断向先进文明学习,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最终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欧洲成为变革的先锋和受益人。所以,目前我们正处于巨大变革时代,适应能力和如何把握变革成为个人和民族成功和生存的关键。【详解】本题为开放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它表明,在历史变革时期,处

于最适应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是最困难的”可提炼出观点是作者提出的遏制领先法则,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关于阐释可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阻碍因素如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如根据材料“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

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认可文明交流、开放的重要性。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汲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这就需要一个民族和社会首先要是保持开放的,我国明末清初的对外交往已经

给出了最为完美的反面证明。如根据材料“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认为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对历史要有一种历史的同情与温情。如根据材料“人类技术的魔影”,探究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但存

在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技术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变革,但这种社会变革总是遭到人们的抵制,这就使本应同时进行的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进步。作者认为,正是由于两者的时间滞差,造成了几千年来世界历史上众多的苦难和暴行。技术

的魔影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人类取得空前的优势和成就的现时代也是物种灭绝的可能性首次成为非想象的可能性的时代?人们当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成功创造了技术后驯服技术,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进行本该早已进行的社会变革20.(1)背景:传统的“宗藩

体系”使历代统治者对边疆领土主权意识淡薄;日本抓住天朝礼制秩序的弊端意图对中国台湾进行侵扰;近代列强势力入侵,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引入。(2)意义: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势力的入侵,巩固了

边防;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加强了边疆治理与开发;增强了民族意识;有利于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21.(1)特点:研学领域广泛;注重经世致用(付诸实践);治学方法严谨、注重实证;中西结合。(2

)研究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推动了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天朝上国观念);传承和发扬了经世致用的儒家传统(影响了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想);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有助于培养近代科学精神。李之藻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代表,未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回答中体西用亦可);受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经济文化的

影响,李之藻治西学的成果也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