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441.0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21)页,44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15f302a0ca839c296101252fc54c9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一场伟

大而深刻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兴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舆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一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一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墨子韩非子荀子B.韩非子墨子荀子C.孔子商鞅孟子D.韩非子商鞅孟子【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是指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是指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实践了法家。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是指孔子、孟子提出“德治”、“仁政”等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不是充当了变革舆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故A选项错误;结合材料

和所学内容可知,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没有充当变革的实践者,故B选项错误;在战国时期,充当变革舆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的是韩非子,而不是孔子,孔子符合材料中“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故C选项错误。【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2.下表是唐代一些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人物墓志内容沈齐文“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王弘“兼忘聃释,大归儒首”房凜“儒为德本,德实教源”A.尊崇儒学B.力促三教合流C.崇尚无为D.对现实政

治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求我师于周孔…大归儒首…儒为德本”反映出唐代士人对传统儒学的推崇,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对唐代士人推动三教合流,排除;C项,崇尚无为是道家理念,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唐代士人对时局的不

满,排除。3.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

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4.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

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

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B选项错误;夏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

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②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③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④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

.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倡导“仁爱”的思想,④是儒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以及思想自由,③是道家思想主张;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倡导公平公正的思想,②是法家思想;墨家倡导兼爱非攻,①是墨家思想主张,选择D项符合题意;A、B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

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答案】B【解析】从表中的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

,A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排除C;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故排除D。7.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

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

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药武器对打败欧洲封建骑士阶层,对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起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结合本题设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8.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

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

,故D正确;A项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9.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逐渐走向繁复化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实用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汉字的笔画越来越简单,由此可见其实用性越来越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D;形象化是汉字最初的特点,它不是汉字演化的发展趋向,排除A;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

到简,而非由简到繁,排除B;将写意发挥到极致是草书的特点,材料中的字体显然并非草书,排除C项。10.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B.体现工笔重彩的宫廷风格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富有生活气息的写实描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并从图片可以看到此画融

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可以判断出此画属于文人画,抒发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答案为C;A属于风俗画的特征,排除;B是宫廷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D是风俗画的特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具

体考查文人画的特点。11.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

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逐渐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京剧成

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专制主义到达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并未弱化;B选项错误,昆曲的衰落主要是大众层面的因素,统治阶层的旨趣变化不是昆曲没落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等

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此时期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

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顺应世界潮流B.走向民主共和C.启蒙国民思想D.拯救民族命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

案之一,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AB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C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拯救民族命运13.《海国图志》发表十年后,还有一些开明人

土认为“中国水师与之争锋海上,即便招募夷士,仿其制作,面茫茫大海,无从把握,亦望洋而叹耳!然则将欲以御夷,将何道从之?”这表明当时A.封建守旧势力逐渐占据上风B.魏源的海防思想影响有限C.开明人士质疑“师夷制夷D.人们对海防状况极为担忧【答案】B【解析】【详解】《海国图志》

发表十年后,一些开明人土慨叹“然则将欲以御夷,将何道从之?”,表明魏源《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有限,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守旧势力占据上风,排除A;材料表明当时人们的海防知识欠缺,不能体现质疑“师夷制夷”,排除C;材料表明当时人们的海防知识欠缺,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国家政权的性质B.反对外来侵略C.国家政权的组成D.主张断发易服【答案】C【解析

】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15.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

解决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教授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学堂和学会不断增多,作为大众信息传播媒介的报纸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清政

府对思想和言论的控制力逐渐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学与西学间的矛盾并未解决;C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与材料中思想的启蒙革新逐渐

深入相反;D选项错误,民众共和思想逐渐普及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B.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清政府

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D.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对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翻译介绍来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

后的理念,例如上述文献所体现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西方的民主思想早已传入中国,故A项“首次”说法错误;中国人实践“师夷长技”是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故C项排除;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故D项排除。17.有

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突破的表现,实业救国推动的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向第二次思

想解放的转变,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都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C项;袁世凯独裁说明制度上的变革也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加之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第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的出现,符合题意主旨,故选D项。【点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属于第一个阶段,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新文化运动。18.“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

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B.文学革命的发展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宣扬民主与科学为主,后期逐渐转向宣扬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可以看做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故选A;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都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表

现,无法体现出“突破”,排除B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的思想,它深入人心也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突破,排除D。故选A。19.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

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新民主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B选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C选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0.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

东这一探索的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持久战》C.《论联合政府》D.《论十大关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可知这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而《十大关系》是依照中国国情进行的论述,与材料中的

“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相符,D正确。A是国民革命时期,B是抗日战争时期,C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2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开始改革开放B.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C项错误。

22.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邓小平提到中国人“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再在这

个基础上创新”可知该思想是正确的,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符合题意的是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排除A项;B项中的“正式”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2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高考录取率的变化说明我国高等

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76028.724.65772.3A.在短时期内已经实现了普及B.已经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D.录取率是与经济发展一致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数据分析可知,1

977—1984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从4.7%增长到28.7%,1988年略有下降,之后的2008年、2011年迅猛增长到72.3%,总体呈现出阶段性攀升的发展趋势,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故答案为B项。A项

,表格显示2011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2.3%,但并非“普及”,排除;C项,材料数据显示仅1988年时高考录取率比1984年有所下降,不能得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表格中并没有提供经济发展的数据,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

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4.“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褒奖A.钱学森B.袁隆平C.李四光D.杨利伟【答案】B【解析】【

分析】略【详解】根据“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撒播智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褒奖的是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袁隆平,故选B;钱学森是物理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都与题

意描述不符,排除ACD。故选B。25.“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限制外国资本

的发展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答案】D【解析】【详解】“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出现“独占

”即垄断,所以才主张“节制资本”,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出发点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选D。国营经济是新中国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材料内容没有限制外国资本的意思,排除B。材料讲的是民生思想,没有提到政治方面,故C错误。【点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

”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決;“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26.为了让党内早一些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相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认识到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同时,也认识国民党的“革命”性,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发表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联

合政府》C.《井冈山的斗争》D.《新民主主义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也认识国民党的“革命”性”可知,毛泽东以是否是革命的同盟以阐明敌友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领导、动力、对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状况对革命阶级进行划分

而阐述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中共七大中发表的《论联合政府》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井冈山的斗争》阐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新民主主义论》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

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27.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图中分别反映了洋务派主张、维新派主张和革命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派别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洋务派不反对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三个派别都主张学习西方,故B项

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三则信息反映的派别,然后寻找共同点,如果不同则排除。28.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

明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等信息反映出严复与孙中山的救国方式不同,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革命,说明了救国

路径趋于多元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救国的方式,没有阐释民族危机,故B项排除;材料中孙中山只是强调了自己的救国方式与严复不同,没有反对严复的教育救国,故C项排除;材料中严复主张教育救国,没有主张君主立宪,故D项排除。点睛:“惟急从教育上著

手”“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9.1934年,有人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今则知之;昔日认为须由皇帝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主理国家,可以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成为有识之士

的共同日长B.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提升C.苏维埃政权有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中共开始重视农民阶级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故D正确。题目中是农民,

而不是有识之士,故A项错误。题目讲述农民的认识,没有涉及阶级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毛泽东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排除D。故选B。30.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B【解析

】【详解】“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新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故

B项正确;过去革命斗争是城市包围农村,故A项错误;这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成功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

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材料二“万乘之主

,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材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

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答案】(1)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

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

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企望周之复兴”可知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依据材料一“尊新王”“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可知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依据

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周王室仍有影响力以及战国时期的诸侯纷纷称王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有能服术行法”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依据材料二“治与世宜则有功”可知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依据材料“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可知宣扬君权至上。(3)依据材料三董仲

舒的思想和所学从适应时代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等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时期人物主张春秋战国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严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

《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

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把

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拟定论题,所以

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拟定标题,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如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孟子、顾炎武、王夫之和严复等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言论,但他们的言论也没有脱离当时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

时代局限;或者从孟子、顾炎武、王夫之和严复等人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说明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从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亦可。3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

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

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

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

,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

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

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答案】(1)物质层面:新

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2)变化: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

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异:材料三:“城市中心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解析】【详解】(1)根据“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

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物质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开展;在制度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民主

政体的形成;在思想层面的重建则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思想解放的推动和发展。(2)根据“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了军阀和支持军阀的帝国主义是

导致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对他们的幻想破灭,主张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因此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也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根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

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相同点在于都主张暴力革命;但不同点在于材料三主张城市中心论,而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