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共(9)页,468.7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0b77e493da0345c09937aa1735a9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试卷第1页,共7页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摩奴法论》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和哲学的法律汇编。它规定了家庭成员、四种姓、君王、修行者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其中第7、8、9章都被冠以“国王的法”之名,国王
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直接行使司法权,所作出的裁决任何人不得违抗。这说明在古代印度()A.君权神授理念根深蒂固B.世俗王权呈现强化趋势C.国王权威具有法律保障D.种姓制度与佛教相融汇2.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在
帝国范围内推行新的币制,规定国王有权发行金币,行省总督有权发行银币,行省总督发行金币被视作反叛国王的标志,金币和银币分别含有特定重量的金和银,并在上面开创性的铸造了国王头像。这主要说明当时波斯()A.总督实际掌
握地方军政大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C.金银货币之间兑换比例固定D.国王利用铸币塑造政治认同3.据考古发现证实,阿富汗东北部的阿伊·哈努姆古城大致兴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期,城中有体育馆、剧场等希腊城市中常见的
基本建筑。城内外的三座神庙都采用了东方的建筑形式,但里面发现了穿着希腊式凉鞋的神像石雕残余。上述考古发现反映出()A.波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C.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广泛D.帝国征服促进文化的交流4.公元前3世纪,
法学家对在任法官和执政官遇到的法律问题予以口头解释和答复,这些意见常被审判人员采纳,作为办案依据。罗马帝国时期,一些权威法学家的解答被赋予法律效力。罗马法学家的法律解释()A.缺乏严密的司法程序B.破坏了立法的严谨性C.丰富了罗马法的
来源D.使法律适用范围扩大5.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B.市场竞争日益
加剧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6.日本《养老律令》规定:废除皇室的屯仓,将贵族的田庄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确立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一般良民(农民)授
予口试卷第2页,共7页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反),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些规定()A.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B.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发展C.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D.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7.对尤卡坦
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于玛雅文明的衰落。另在2003年对委内瑞拉北部的Cariaco盆地沉积物中钛元素含量变化的分析,发现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的一场持续150多年的干
旱控制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其发生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人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相一致。据此可知()A.地理环境变化是文明兴衰的根本原因B.非洲文明衰落是因为气候发生了变化C.气候环境因素可以解释古代文明衰落D.科技辅助历史学研究一定会直抵真相8.有学者认为
,商王祭祀系统有新旧两派,旧派的祭祀对象是谱系严整的先公先王祖妣;新派则杂收诸神,包括各种自然神及大人物(例如大巫),至于祖先神,致祭时只祭祀大宗及五世以上的先妣。新派出现于晚商后期,其时代与商王国的扩张相近。这一现象说明()A.商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商代宗法制度完全
形成C.商王祭祀体系走向混乱D.商人逐渐摆脱族群局限9.商代外服诸侯的“职”,如侯—“为王斥侯”、甸—“治田入谷”、男—“任王事”、卫—“为王捍卫”,诸称主要类于服事的“职”称。西周时期,在此类称呼的基础上形成“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等由内至外排列层次
为王畿、诸夏、夷狄的制度。这一发展反映出西周()A.借助政治地理区划强化统治秩序B.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落政治色彩C.有效拓展诸侯对周王的义务范畴D.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10.图1、图2,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风格有巨大转变,从传统的充满神秘色彩和狞厉之美的
兽面纹、夔龙纹变化为抽象的几何纹以及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如宴饮、采桑、狩猎、搏斗等。这种变化反映了()A.王权与神权彻底分离B.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C.手工业技术更加成熟D.青铜器开始运用于生产试卷第3页,共7页11.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
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A
.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12.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人士提出的变法措施。当时这些措施()魏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说苑·政理》
)燕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秦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A.完备了官员的考核体系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13.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完成了改制更化,“成文法”“流官
制”“军功爵制”“郡县体制”等,都随着秦军的东出而扩散弥漫。至秦完成统一、国家政治实现了“周秦之变”。据此可知,“周秦之变”的主线是()A.国家治理由人治到法治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地方官员由世袭到任免D.选官由重家世到重德才14.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
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有利于建立中央集
权政治15.从汉初到汉武帝时,一些大商人每年的收入都相当于食邑千户的封君。一般的封君甚至还要向他们“低首仰给”。他们操纵着盐铁业的经营,囤积大量的粮食和货物。他们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A.
推动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使汉武帝决心削弱相权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产生D.是王国问题的经济基础16.汉文帝在《遗匈奴书》中说先帝(高祖)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试卷第4页,共7页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则多次策问贤良如何“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这
一变化反映出,汉代()A.经济发展影响治国理念B.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地方治理体系渐趋完善D.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共和国治理惯性在罗马帝国时期并未
消失。在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中央与行省的高级官员总共为150人到200人左右,即使到了3世纪早期,这一人数也才达到350人左右。绝大部分帝国地方的行政工作,罗马人都交给了自己的地方代理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包括授
予公民权、财政、税收、司法、宗教崇拜、建筑工程等一系列与城市直接相关的问题。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在司法问题上,只有涉及金额超过一定限度,或者事关公民的生命时,才会上诉到总督或者皇帝那
里。”在城邦众多的帝国东部,本地的市政自治机构仍然被继续维持下去。在城市比较稀薄的西部,统治者则默许本地的部落贵族按照自己的标准建立政治结构,并将周围的土地与社群分配给这些贵族。英国史学家芬纳说“帝国的官员只是附加到遍布帝国的自治共同体之上的上层结构”。——摘编自(意)弗朗切斯
科·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材料二两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以来,封国势力和豪强势力不断遭受打击和削弱,王朝的统治标准逐渐渗透到帝国每一个角落,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虽有夸张之处,但始终是汉朝诸帝
追求的政治目标,地方官吏如果擅自更改或假传中央命令,可能面临最高死刑的惩罚。西汉王朝强盛时期,郡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为103,下辖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为1587,至东汉时期,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仍然有1180。县以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
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三老地位较高,通过榜样示范和宣讲宗法伦理使得统治者意图自然而然地传到基层民众的圈子里,从而达到控制乡里人心的目的。据统计,两汉时期,中央加郡县官员数量竟高达到
13万到15万之间。——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马帝国地方治理相比,汉朝地方治理的不同试卷第5页,共7页之处并分析其影
响。(13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劢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将酒
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材料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
西域楼兰古国)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宽3~5米,渠
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
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4分)(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
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请简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5分)19.古代青铜器主要用铜、锡经烧制、锻造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青铜器文物(先秦至汉)一览表名称时代名称时代后母戊鼎(商王祭祀其母戊
所制,832.84千克)商浙川出土铜禁(94.2千克)春秋青铜神树(一号树高395厘米)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64.28千克)试卷第6页,共7页子龙鼎(230千克)越王勾践剑(0.875千克)四羊方尊(34.5千克)铸客大铜鼎(400千克)战国龙纹兕觥(盛酒或饮酒器,5.9千克)曾侯乙编钟(134.
8—2.4千克)大禾方鼎(12.85千克)曾侯乙青铜尊盘(约30千克)铜立人像(180千克)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18.65千克)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7.95千克)西周中山王铁足铜鼎(60千克)大盂鼎(153.5千克)商鞅方升(0.69千克)虢季子白盘(215.3千克)错金
银镶嵌丝网套铜壶(6.25千克)晋侯苏钟(一套14件)铜车马秦代大克(贵族名)鼎(201.5千克)齐王墓青铜方镜(56.5千克)西汉太保鼎(26千克)长信宫灯(15.85千克)墙盘(墙为纪念其先祖而作,12.45千克)铜屏风构件5件淳
化大鼎(226千克)诅盟场面贮贝器何尊(名叫何的贵族所作祭器,14.6公斤)彩绘人物车马镜(1.46千克)天亡簋(盛食器,7.6千克)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15.2千克)伯矩鬲(7.6千克)摇钱树(通高198厘米)东汉晋侯鸟尊(酒器,7.9千克)铜奔
马(7.3千克)试卷第7页,共7页害夫(hú)簋(60千克)西周逨盘(18.5千克)——国家文物局于2002、2012、2013年发布材料二西汉主要手工业与资源分布情况——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2版)材料反映了先秦至秦汉青铜器的多个发展变化趋势,任意指出其中3个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答案第1页,共1页历史参考答案:1.C2.D3.D4.C5.B6.B7.C8.D9.A10.B11.C12.B13.B14.D15.A16.A17.(1)特点:中央控制力度较弱;自治色
彩浓厚;具有民主因素;区域差异明显。(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原因:罗马共和国时期治理惯性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的高度发达;疆域广阔,民族众多。(6分,每点2分,任答3点)(2)不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崇尚治理标准的统一;层级严格,体系严密;重视基层管控;强调思想教化。(
7分,每点2分,答出4点得7分)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汉朝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后世王朝治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官僚体系庞大,易加重人民负担,潜藏着统治危机。(2分)18.
(1)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6分,每点2分)(2)《水经注》的记载是文献史料,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
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4分)(3)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
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5分)19.变化:服务对象由贵族扩展到民众;数量上逐渐减少;种类上礼乐器逐渐减少,实用
性的生活用器(如铜镜等)增多;形制上逐渐小型化;制作工艺(如嵌错工艺等)进一步提高。(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青铜所需材质铜、锡
主要出自南方,青铜器制造成本高于铁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作答,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冶铁技术、制漆技术的发展,铁器、漆器对青铜器的替代作用增强等。(6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