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88.26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 含解析.docx,共(9)页,488.2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cca1a3fa52797e227d654400a577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封前2020山东省高考压轴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

,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的“智者”泛指聪明伶俐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如《荷马史诗》中提到的雕刻匠、造

船工、战车驭手等等。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之为“智者”。“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A

.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3.秦朝丞相李斯指出“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汉人班彪也认为秦汉以后是“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

臣无百年之柄”。两人均强调()A.国家统一十分重要B.君权集中源于郡县制C.君主应当以法治国D.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4.《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B.南北经济呈现互补趋势C.长途贸易获得长足发展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5.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佛罗伦萨和罗马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发源地和中心。下列错误的是()A.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表现了画家的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人文主义思想B.薄伽丘的《十日谈》讴歌了人性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C.圣彼得大教堂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D.乌菲齐博物馆收藏了1700幅绘画如达.芬奇的《天使》等6.《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

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A.直接选举制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7.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利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

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8.康梁维新思想的主要贡献是()A.确立中体西用的治国主张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提出

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9.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这组统计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不包括()品种1913年1916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1

年1936年原料29.124.723.931.335.437.735.8半制成品38.743.237.538.934.832.523.2制成品12.211.014.613.813.313.616.3A.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B.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C.一战期

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D.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10.1923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

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A.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B.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C.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D.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11.下表是1927-1930年7月工人、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工人所占

比例(%)农民所占比例(%)1927年50.818.71928年6月10.976.61919年71930年7月5.5A.中共力量迅速发展壮大B.农民政治觉悟的提高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土地革命的

广泛开展12.1948年,海牙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欧洲运动”,以便协调各种欧洲联合组织和派别的活动;1948年10月25日,“欧洲运动”在布鲁塞尔正式成立;1949年2月的布鲁塞尔大会详细研究了未来的欧洲议会。“欧洲运动”的出现()A.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B.冲击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C

.有利于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D.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外交独立1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下列关于我国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实践,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②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④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指出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14.某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

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B.经济特区的建立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南方视察1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

“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德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地缘政治指的是地域关系对国与国关系的影响,是国

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和合”的地缘政治思想不具有扩张性。作为东亚地区地缘中心的中国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营建了和平稳定的区域地缘秩序。该秩序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

张亲仁善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在国家关系中不强加于人,不诉诸战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之上,中国奉行“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周边国家则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地区形势,中断或者恢复

朝贡关系。中国对属国维持着松散的同盟关系,不干涉其内政,并且在属国受到威胁时提供安全保护。这就使得东亚国际体系更加稳定,维系了中华礼制文化治下的区域和平。——摘编自尹朝晖《中国古代传统地缘政治的思想评析与现代启示》材料二(1)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主要理念,评价这种理念

的历史作用。(6分)(2)读材料二图,任选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侵华活动的主要行径,并分析与其侵略活动与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关系。(6分)17.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

分地表达出来。材料二到了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统治的新思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极大变动,给封建势力沉重打击,不但在理论上提出建立新的社会蓝图,还不断有实际行动的出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

化的态度及原因?(6分)(2)列举两位西方启蒙思想家主要代表并写出其思想主张;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材料二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

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2)据材料二,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6分)(3)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请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5分)19.(15分)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材料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

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

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

,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

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

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

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摘编自郭霞《留学的

世纪回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6分)(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9分)历史参考答案1.【KS5U答案】D【KS5U解析】孔

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可知先秦诸子均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即关注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治理,故选D;A只符合孔子的思想,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法家主张社会改革,老子主张“自然无为”,不主张社会变革,排除C。2.【KS5U答案】B【KS5U解析】材料“‘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家务”反映了智者为了适

应雅典民主制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逻辑辩论的研究,这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故A项错误;逻辑辩论的研究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处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时期,不是“复苏”,故D项错误。故

选B。3.【KS5U答案】C【KS5U解析】根据“法令由一统”“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二者均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法治,故C项正确;当时国家已经统一,排除A;B项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强调郡县制的影响,排除D。4.【KS5

U答案】A【KS5U解析】从材料中的“曾两次调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来看,江南一带的农业有一定发展,有富余粮食供政府调拨到其他地方,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互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

长途贸易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D项。5.【KS5U答案】C【KS5U解析】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圆顶,它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C符合题意;A、B、D的描述符合史实,不

符合题意,排除。6.【KS5U答案】D【KS5U解析】据材料“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文中的“新政治

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故D正确。巴黎公社不是直接选举制度,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义务教育制度,故B排除。巴黎公社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排除。7.【KS5U答案】B【KS5U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

业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B。8.【KS5U答案】C【KS5U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将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故选C;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而非维新派的主张,

排除A;B项也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而非维新派,排除。9.【KS5U答案】A【KS5U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比较大,反映了民族工业力量依然弱小;在1913年到1920年

间,出口数额较大,反映了一战期间发展的较快;从制成品上来看,发展速度有限,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因此BCD都是正确的。A项错误,出口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和原料为主,特别是制成品比重小,说明制造业不发达。故选A10.【KS5U

答案】D【KS5U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摆脱“城市中心论”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1926年并未摆脱“城市中心论”,故A项错误;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B项在时间

上不符合,故B项错误;农民是革命力量,但不是领导力量,故C项错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意在强调毛泽东的关注点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故D项正确。11.【KS5U答案】D【KS5U解析】由1927-1930年7月工人、农民党员占

全体党员比例的数据变化看出,农民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工人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1927-1930年正处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故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927-1930年7月工人、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情况,无法得出共产党人数多少,无法得出中共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12.【KS5U答案】

C【KS5U解析】材料反映了1948年欧洲成立了“欧洲运动”,以协调各种组织和派别的活动,并研究未来的欧洲会议,这些活动有利于欧洲国家协调一致,推动其走向联合,故C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故排除A;1

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才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题干时间点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故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各国外交无关,故排除D。13.【KS5U答案】B【KS5U解析】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1

954年9月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④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于1954年12月在北京召开;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选B;ACD时间顺序排列错误,排除。14.【KS5U答案】C【KS5U解析】材料“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出自对1978年9月的邓小平“北方谈话”的评论,其直接背景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选C;A出自1975年,排除;B出自1980年,排除;D出自1992年,排除。15.【KS5U答案】B【KS5U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在2

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馈赠土地到馈赠奖学金,反映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选B。16.【KS5U答案】(1)理念:以“和合”(或协和万邦)为基本价值观,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亲

善;不使用强权,不采用战争的手段,反对侵略扩张;主张互利自愿,患难相助。历史作用:构建了和平稳定的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传播了中华礼制文化(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发展与进步。(2)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对中国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晚清时期在华侵略势力最大的国家,因此,英国把面积辽阔、最为富裕的江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中国领土;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获取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权利;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福建临近被日本殖民占领的台湾,所以日本将福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与英国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发动中法战争,进攻中国台湾

和西南边疆,签订《中法新约》;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法国将越南(或旧称“印度支那”地区)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因此把中国西南地区和两广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

北方地区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俄国位于中国的北方,所以将长城以北至蒙古新疆的广大地区划为势力范围。德国:1897年借“山东教案”率先将山东地区划为势力范围,开启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德国一直企图在渤海沿岸取得殖民据点,将其侵

略势力打入渤海地区,因此将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KS5U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立足和谐、互利分析;第二小问从地区国际秩序、文明传播、地区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首先选择较为容易切入的国家作答,建议挑选英国和日本,因为这二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恰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因此

对这两个国家的储备知识相对丰富;从政治侵略和经济侵略两方面入手分析列强的侵略行径;从历史和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列强对中国不同的战略意图,进而明确关系。17.【KS5U答案】(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

宗教神学。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代表及其主张:①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孟德斯鸠——三权分立③康德——人应该理性思考,独立判断④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KS5U解析】(1)态度:根据“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可得出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

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方面概括。(2)代表及其主张:根据所学可得出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康德——人应该理性思考,独立判断。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蓝图:结

合所学概括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即可,具体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18.【KS5U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2)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3)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

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KS5U解析】(1)不同:根据《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的内容看出,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根据《马关条约》中开设工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看出,体现出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2)信息:第一幅图反映出清政府英国侵略者妥协投降;第二幅图反映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日本侵略到国共合作抗日,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第三幅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3)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

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回答其国内意义即可,可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等角度总结回答。19.【KS5U答案】(1)从官费留学为主到自费留学为主;

从主要留学欧美、日本到苏俄(联)、东欧再到目的地的多元化;从被动留学到主动留学。(6分)(2)19世纪70年代,在内忧外患背景下,清政府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其中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推动了中国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主动官派留日学生、“庚款留学”以及海归精英们发起的自愿赴法留学,使许多留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

及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准备了干部基础和思想基础。国民大革命时期,留学苏俄潮兴起,培养了一批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生走出国门,学习引进苏

联、欧美日等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为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综上所述,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留学史,就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而努力的奋斗史。(9分)【KS5U

解析】(1)第一小问要求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要从材料中找到不同时期留学潮的特点,然后加以整合。特点分析的过程中需关注到留学背景、留学目的、留学主体、留学方式、留学国家或地区、留学影响,整体而言,中国留学潮从被侵略下的救国到和平年

代的发展,由政府力量支持到民间为主,由留学欧美学习技术到全球交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在内忧外患背景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开启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甲

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主动派遣学生留日、“庚款留学”海归精英们发起的自愿赴法留学,留学方式多样化,留学主体扩大,由留学欧美扩大到日本,使许多留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准备了干部基础和思想基础;国民大革命时期,留学苏俄潮兴起,培养了一批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生主动自费走出国门,学习引进苏联、欧美、日本等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为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

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不同时期的留学体现了面对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做出重要贡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