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通用,人教版2019必修一,1_3章)02(全解全析)(人教2019版).docx,共(18)页,1.71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bfdb96931fd02f22e6294ca0b15c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新高考通用)02(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必修一第1~3章4.难度系数:05。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1.(23-24高一上·河南·期中)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进行了无人机表演,如图展示的是嫦娥奔月的场景。关于此场表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组成嫦娥的其中一架无人机为参考系,组成月亮的无人机是静止的B.以“大玉米楼”为参考系,组成嫦娥的无人机在奔月的过程中是运动的C.如果要研究其中一架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不能将其当成质点D.如果要研究无人机螺旋桨叶上某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以将此无人机当
成质点【答案】B【详解】A.以组成嫦娥的其中一架无人机为参考系,组成月亮的无人机是运动的,A错误;B.以“大玉米楼”为参考系,组成嫦娥的无人机在奔月的过程中是运动的,B正确;C.如果要研究其中一架无人机的运动轨迹,可以忽略其
大小和形状,将其当成质点,C错误;D.如果要研究无人机螺旋桨叶上某一点的运动情况,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可以,不能此无人机当成质点,D错误;故选B。2.(23-24高一上·广东深圳·期中)如图,《荀子·宥坐》记录孔子
曰“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尖底瓶,它是古人们对重心知识的巧妙应用。由虚到满过程中,关于瓶与液体共同重心()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C【详解】瓶本身的重心位置不变,水比较少时随着水的增加,整体的重心位置先降低然后再随着
水的增加逐渐升高,C正确。故选C。3.(23-24高一上·江苏镇江·期中)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丰富物理思想是人类智慧的巨大财富,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A.引入质点模型来代替真实物体,属于“微元”思想
B.伽利略巧妙利用了斜面来“冲淡重力”,以便于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C.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用的是“控制变量”思想D.用vat=定义加速度属于“比值定义法”,说明a与v成简单正比关系【答案】B【详解】A.引入质点模型来代替真实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思想,故A错误;B.在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的影响(增加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C.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用的是“等效替代”思想,故C错误;D.用vat=定义加速度
属于“比值定义法”,则说明a与v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B。4.(23-24高一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将一巨型足球模型竖直向上抛出,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足球模型()A.加速度一直增大B.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在01t~
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vD.在10~t内,受到的空气阻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详解】AB.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像斜率的绝对值减小直至为零,则足球模型的加速度先减小后不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B错
误;C.由图像知,在01t~t内,如果物体匀变速运动,则平均速度112vv=根据图像与横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实际位移大于匀变速位移,所以实际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12v,选项C错误;D.在00~t内,对于足球模型,设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由牛
顿第二定律有mgfma+=由于加速度a减小,则f减小,在01t~t内,有mgfma−=由于加速度a减小,则f增大,选项D正确。故选D。5.(23-24高一上·陕西安康·期中)如图是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封面上的沙漏照片.若近似认为砂粒下落的初速度为0,不计砂粒间下落时的相互影响,设砂粒随时间均匀
漏下,忽略空气阻力,若出口下方01cm范围内有20粒砂粒,则出口下方49cm范围的砂粒数约为()A.20粒B.50粒C.60粒D.100粒【答案】A【详解】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可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23
::1:3:5xxx=可知砂粒经过出口下方01cm与14cm、49cm所用时间相同,由于砂粒随时间均匀漏下,出口下方01cm范围内有20粒砂粒,则出口下方49cm范围的砂粒数约为20粒。故选A。6.(2024·山东泰安·一模)如图示,某运动员在足球场上进行“带球突破”训练
。运动员沿边线将足球向前踢出,足球沿边线运动,为控制足球,又向前追上足球,下列可能反映此过程的v-t图像和x-t图像是()A.B.C.D.【答案】C【详解】AB.足球沿边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
越小;运动员为了追上足球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v-t图像与坐标轴的面积表示位移,当运动员追上足球时,运动员和足球的位移相同,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同,故AB错误;CD.x-t图像的斜率表示
速度,足球做减速运动,足球的x-t图像斜率逐渐减小,运动员向前追赶足球,做加速运动,运动员的x-t图像斜率逐渐增大,当运动员追上足球时,足球和运动员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足球和运动员的x-t图像交于一点,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23-
24高一上·江苏苏州·期中)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规定,同一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必须根据行驶速度、天气和路面情况,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如图所示的安全距离示意图,标出了一般情况下汽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所对应的大致安全的刹车距离。在通
常情况下,驾驶者的反应时间平均为0.4~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B.反应时间是指刹车后的0.4s至1.5s一段时间C.由图像看出,当行驶速度为60km/h,停车距离与反应距离的比值为4:3D.由图像看出,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的比值
逐渐减小【答案】D【详解】A.由图像可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车速无关,A错误;B.反应时间是指刹车前的时间0.4s至1.5s的时间,B错误;C.由图像看出,当行驶速度为60km/h,停车距离与反应距离的比值为20m15m715m3+=C错误;D.由
图像看出,不同速度对应的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比为10m110m=,15m320m4=,20m140m2=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的比值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D。8.(23-24高一上·北京延庆·期中)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
,行程超过百米。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电梯在第1秒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B.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的位移大小为19mC.电梯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0mD
.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秒末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答案】D【详解】A.根据at−图像可知,电梯在第1秒内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且1s末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故A错误;B.根据at−图像可知,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做加速度21m/s
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图像可得该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101)1m/s9m/sv=−=而电梯在第1秒内速度的变化量1111m/s0.5m/s2v==即可知,电梯在1s末的速度为10.5v=m/s在10s末的速度为2129.5m
/svvv=+=则根据平均速度法可得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的位移大小为120.59.59m45m22vvxt++===故B错误;C.根据at−图像可知,电梯在31s~40s内做匀减速运动,根据at−图像的对称性可知,电梯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为45m
,故C错误;D.根据at−图像的对称性可知,10s~11s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310.5m/svv==则可知11s末电梯的速度32310m/svvv=+=而根据图像可知,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
秒末加速度为零,则可知电梯在这段时间内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9.(23-24高一上·北京延庆·期中)下列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C.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有加速度D.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也一定为零【答案】BC【详解】A.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
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故B正确;C.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有加速度,如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能很大,如刚发射的火箭,故D错误。故选BC。10.(23-24高
一上·广东广州·期中)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小华同学练习书法时握毛笔的姿势如图所示,笔杆竖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握毛笔悬空时毛笔受到的压力是手指形变产生的B.悬空时毛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握笔的力度成正比C
.握毛笔写字时,毛笔对纸面的压力就是毛笔所受的重力D.在纸面上向右书写时,毛笔对纸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答案】AD【详解】A.手握毛笔悬空时毛笔受到的压力是手指形变产生的,故A正确;B.悬空时毛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始终等于毛笔的重力,故B错误;C.毛
笔对纸面的压力和毛笔的重力是两个力,施力和受力物体都不同,故C错误;D.在纸面上向右书写时,毛笔对纸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D正确。故选AD。11.(23-24高一上·辽宁·期中)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球与三条相同的轻质弹簧相连接。静止时相邻两弹簧
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弹簧a、b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均为F,且Fmg=,则弹簧c对此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为()A.0B.mgC.2mgD.3mg【答案】AC【详解】当弹簧a、b处于伸长状态时,产生的弹
力沿弹簧斜向上,大小相等,夹角为120°,由二力合成的特点可知,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两个弹力相等,即FFmg==合易知小球与弹簧c没有相互作用力。当当弹簧a、b处于压缩状态时,产生的弹力沿弹簧斜向下,大小相等,
夹角为120°,由二力合成的特点可知,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两个弹力相等,即'FFmg==合易知小球与弹簧c的作用力满足'2cFFmgmg=+=合故选AC。12.(23-24高一上·安徽安庆·阶段练习)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
示。若图中△OPQ的面积为s0,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02tt=时相遇,则02ss=B.若032tt=时二者第一次相遇,则到这次相遇甲走了094sC.若t=t0时二者相遇,则t=2t0时二者还会再次相遇
D.若t=t0时二者相遇,则到二者再次相遇时乙共走了10s0【答案】BD【详解】A.由图线可知:甲加速度和乙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分别为00vat=甲,002vat=乙220001122atats−=乙甲可得0002vts=若02tt=时相遇,则22000001122
2284ttvtsaa−==乙甲()()则04ss=故A错误;B.若032tt=时相遇,则到这次相遇甲走的距离200391224tsxa==甲()故B正确;C.若tt=0时二者相遇,则0t到02t时间
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02tt=时二者不会再次相遇,故C错误;D.若tt=0时二者相遇,则200002122vtats−=甲再经时间t二者再次相遇,则200122vvttta=+甲解得02tt=即03t时
刻两者再次相遇乙又运动的距离为20000248xvtvts===又前0t时间内乙的位移10002xvts==则从开始到二者第二次相遇,乙共走了12010xxxs=+=故D正确。故选B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13.(6分)(22-23高一上
·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后,受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实验的启发,他决定在家自主展开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利用逐帧播放功能截取图片,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来
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家中有不同材质的小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A.小塑料球B.乒乓球C.小钢球(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②
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3)停止摄像,利用视频逐帧播放,从中截取三帧连续的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2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6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此测得:第2幅图片中小球的下落速度为m/s,重力加速度为2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在实验中,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比当地实际重力加速度。(填“相等”“偏大”或“偏小”)【答案】C④③①②2.
2(2.1~2.3)9.6(9.5~9.7)偏小【详解】(1)[1]要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密度大体积小的小钢球最适合;故选C;(2)[2]要完成实验首先应该将刻度尺竖直固定
在墙上,安装好三脚架,调整好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因为下落时间很短,所以一定要先打开摄像头开始摄像,然后再将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故顺序为④③①②;(3)[3]由三张图片读出小球球心所在位置的刻度分别为2.50cm、26.50cm、77.20cm,小球在第2幅图片中小球的下落速度为2(77.202
.50)10m/s2.241m/s1226−−===xvT2.1m/s~2.3m/s均算正确;[4]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2ΔxgT=可得222222Δ(77.2026.50)10(26.502.5
0)10m/s9.61m/s16−−−−−===xgT9.52m/s~9.72m/s均算正确;(4)[5]在实验中,由于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测出重力加速度比当地实际重力加速度偏小。14.(9分)(23-24高一上·辽宁大连·
期中)某同学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案一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B和OC为细绳套。利用坐标纸记下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理想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做本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在方案二的实验装置中,在底座上相隔一定距离固定两根刚性竖直杆,两竖直杆后放置一竖直平板,平板
与两杆所在的平面平行,平板上贴有白纸。实验步骤如下:①单独用一根轻质细绳通过力传感器1提起重物,记录此时力传感器1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②将力传感器1固定在右侧杆上并保持其位置不变,一根轻质细绳的右端与力传感器1相连,另一根轻质细绳的左端与左侧杆上的力传感器2相连,两绳连
接的结点O处系上同一重物,力传感器2的位置及左侧细绳的长度可调节。将力传感器2调至某一位置并固定,调节左侧细绳长度,待系统稳定后,平板未与重物、细绳和力传感器接触,读出力传感器1的示数1F和力传感器2的示数2F,并通过描点在坐标纸上记下两绳的方向;③继续调整力传感器2的位置并
固定,重复以上步骤。(3)下列做法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帮助的是。A.调整力传感器2的位置时,必须保证结点O的位置不变B.两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好C.记录绳子方向时,选用较远的两点(4)若稳定时两绳互相垂直,现保持右侧绳和结点O的位置不动,将力传感器2下移至图乙中的A处并
固定,调节左侧细绳使其保持张紧,则力传感器1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AAB/BAC变大【详解】(1)[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验证力的合成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等效替代
法。故选A。(2)[2]A.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同一次实验中,O点不能变动,故A正确;B.为了实验的精确,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目的是为了力在其他方向上的分量影响实验结果,故B正确;C.本实验只要达到的效果相同即可,无需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到最大量程,故
C错误;D.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一定要90,故D错误。故选AB。(3)[3]A.本实验选用传感器直接得到绳子拉力,所以结点的变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错误;B.两绳之间的夹角越大,合力会越小影响实验结果,故B错
误;C.记录绳子方向时,选用较远的两点,便于确定绳子的方向,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故选C。(4)[4]由图可知若稳定时两绳互相垂直,现保持右侧绳和结点O的位置不动,即两个力的合力不变,F1方向不变,将力传感器2移至图1中的A处并固定,调节左侧细绳使其保持张
紧,力传感器1的示数F1将变大。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23-
24高一上·山西太原·期中)如图所示,姐妹两人在玩“眼疾手快”游戏,游戏者需接住从支架顶部随机落下的圆棒。已知棒长20cmL=,支架挂好后,棒的上端到姐姐手的距离为1.25mh=。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210m/s。求:(1)姐姐的手恰好抓到某棒的上端,该棒下落的时
间是多少;(2)若某棒下端落地前0.1s内,通过的距离为55cm,支架顶部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0.5s;(2)2.0m【详解】(1)根据212hgt=可得221.25s0.5s10htg===(2)棒自由下落过
程用时0t,则()2200110.1Δ22gtgth−−=00.6st=棒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2011.8m2Hgt==支架顶部到地面的距离是2.0mHL+=16.(10分)(23-24高一上·浙江·期中)如图2为生活中常见的一款手机支架,图1为其简化图。假设这款手机支架和手机接触的
挡板的两个面都是光滑的,且挡板AB和BC的质量不计,手机支架的底座质量。1m为0.1kg,质量2m为0.2kg的手机放在支架上,斜面倾角为53,(sin530.8=,cos530.6=,210m/sg=)。(1)手机对挡板AB和挡板BC的作用力大小。(2)手机支架的斜杆
D和底座间夹角调为60时,斜杆D对挡板BC的作用力大小。(3)放上手机后桌面对底座的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1.6N,1.2N;(2)2N;(3)3N【详解】(1)以手机为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sin531.6NABFmg==2
cos531.2NBC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手机对挡板AB的作用力大小为1.6N,对挡板BC的作用力大小为1.2N。(2)由于挡板AB和BC的质量不计,以手机、挡板AB和BC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2NDFmg==可
知斜杆D对挡板BC的作用力大小为2N。(3)以手机和支架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得N12()3NFmmg=+=可知放上手机后桌面对底座的作用力的大小为3N。17.(19分)(23-24高一上·江苏无锡·期中)图甲为一种自动感应门,门框上
沿中央安装有传感器,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设定值(可称为“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水平距离大于设定值时,门将自动关闭。图乙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为
传感器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已知每扇门宽度d=1.6m,最大移动速度v0=0.8m/s。若门每一次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等于门的宽度d,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1
)门开启时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若人以v=1.2m/s的速度沿图中虚线BA走向感应门,要求人达到门框时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2d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l应为多少;(3)若以l=
2.1m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74bd=的物体(厚度不计),并使物体沿中间虚线BA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丙所示),那么物体移动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少;(4)若每扇门宽度为d,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为l,搬运宽为74bd=的物体(厚度不计),以速度v沿中间虚线BA垂直地
匀速通过该门,为能安全通过感应门,感应门的最小加速度a应调整为多大?(结果用含v、d、l的表达式来表示)仍保证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速度刚好为
零。【答案】(1)0.4m/s2;(2)2.4m;(3)0.7m/s;(4)222(8)4vddl−【详解】(1)依题意每扇门开启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设门全部开启所用的时间为0t,由图可得0012dvt=由速度时间关系得001·2vat=联立解得2200.4
m/svad==(2)要使单扇门打开2d,需要的时间为012tt=人只要在t时间内到达门框处即可安全通过,所以人到门的距离为l=vt联立解得l=2.4m(3)依题意宽为74d的物体移到门框过程中,每扇门至
少要移动78d的距离,每扇门的运动各经历两个阶段:开始以加速度a运动2d的距离,速度达到0v,所用时间为012tt=,而后又做匀减速运动,设减速时间为2t,门又动了2713828sddd=−=由匀变速运动公式,得2202212svtat=−解得202dtv=或032dv(不合题意舍
去)要使每扇门打开78d所用的时间为12032dttv+=故物体移动的速度不能超过120.7m/slvtt==+(4)由于仍保证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速度刚好为零,则根据逆向思维法得23471()82ddatt−=
−其中231()22tda=4ltv=上式联立可得222(8)4vd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