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共(8)页,417.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91bc10b52dcda4fe03fe54727d2b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预测11种群和群落概率预测☆☆☆☆☆题型预测选择题☆☆☆简答题☆☆☆考向预测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②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意语言的表述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2021年
备考时应注意: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2.两种种群增
长曲线分析(1)曲线分析2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④无迁入、迁出现实状态:①食物、空间有限;②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③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
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图示如右)(2)K值和K/2的应用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
进行预防或猎杀。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
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2)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4.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如图1。(2)
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
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4B捕食A。(3)竞争曲线——有两种表现形式,如图3。①“你死我活”(如a),两物种竞争力差别较大,最终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②“此消彼长”(如b),两物种竞争力相当
,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5.群落的空间结构(1)(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
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5稳定性自然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然演替是不可逆的,稳定性越来越高1.①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②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③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不具有迁入(出)率特征。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
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而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垂直方
向上的分层配置情况。3.①在种群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等)、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②在群落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等)、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演替。③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
问题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1.(2020•新课标Ⅰ)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2.(2020•新课标II)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
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6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1.(2021•河南模拟)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密度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C.b
~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图中d点时的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2.(2021•四川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3.(2021•吉林模拟)如图为某种生物学效应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对该曲线所反映的生物学过程或特点分析不正确的是()7A.若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与时间
的关系,在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若该曲线表示池塘水体中某重金属污染物随时间的含量变化,表明池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若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那么b〜c段表示起抑制作用D.若X和Y分别表示某种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那么该曲线显示X
和Y为竞争关系4.(2021•河南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填“S1”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
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群
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5.(2021•云南一模)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
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8(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
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6.(2021•陕西模拟)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
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C).请分析回答:(1)调查某种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2)图A、B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3)在t3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4)t4时期后,种群数量,其主要原因是.(
5)若在t4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