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 生物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487.958 KB
  • 2024-10-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 生物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 生物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 生物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 生物答案解析.docx,共(25)页,487.9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78b47b05621f1e8cc09a53daecb6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

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详解】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B正确。【考点定位】食

物链2.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分析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

菌【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于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比较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曲线a;醋酸菌只能进行有

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曲线b;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在氧气浓度为0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受到抑制,对应图中曲线c。考点:本题

考查微生物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3.某生态系统

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

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详解】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马尾松与松毛虫在数量上出现倒金字塔模型,A错误;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B正确;C、由松

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错误;D、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食物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仍然是“S”型增长,D错误。故选B。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造成泡菜腐烂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

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的3【分析】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

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

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①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密闭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①错误;②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了乳酸

菌的生长繁殖,②正确;③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使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③错误;④罐口密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繁殖,致使泡菜腐烂,影响泡菜的质量,④正确。故选B。5.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的

含义是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B.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D.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不会影响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分析】“碳

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结合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详解】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B正确;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正确;D、温室气体的过度

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进而会影响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D。【点睛】6.“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4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

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B.随着植被的改善,

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等)、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的调节功能)和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详解】A、“蚂蚁森林”这项公益活动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是由于荒漠化地区气候恶劣

,很难快速演替成森林,A错误;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错误;C、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被大量燃烧、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的背景下,“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碳循环平衡,C

错误;D、“防风固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D。7.下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

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B.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5D.保护鹰和食虫鸟,有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食物网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

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和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详解】A、题图显示,在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在牧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

,属于三级消费者,即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B、生产者(牧草)的能量(Q)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Q1+Q2+Q3);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因此,Q与(Q1+Q2+Q3)的差值=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B错误;C、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因此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C正确;D、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从而有利于人从生态

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B。8.下图装置既可用于生产果酒,又可用于生产果醋。以下对于果酒和果醋生产时的控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果酒时,开关1、2、3都要始终关上B.生产果醋时,开关1、2、3都要打开C.生产果醋时,开

关1要打开,开关2、3要关上D.生产果酒时,开关1、3要始终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果酒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生产果酒时,开关1终关上6(提供无

氧环境),开关2要间断打开(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开关3检测发酵情况时,可以打开取料;参与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而醋酸菌是嗜氧菌,其进行醋酸发酵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开关1要打开(提供有氧环境),开关2要间断打开(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开关3检测发酵情况时,可以打开取料。故选D。9.某农田秸秆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场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场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研究农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将废弃物加工的有机肥,能为农场植物等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1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2、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详解】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促进秸秆的分解,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为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营养结构,B错误;C、研究农场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和调查,C错误;D、将废弃物加工的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处理后能为农场植物等提供更多的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10.下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兔种群与植物种群的相互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7B.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C.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保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失衡【答案】D【解析】【详解】A、当兔数量增多,导致植物减少,从而使兔数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B、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植物的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体现,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植物的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因此

该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外界干扰而失衡,D错误。故选D。11.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A.水体受污染后,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B.治理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C.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D.水体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不需要补充外来物质和

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

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水体受污染后,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可能减少,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A正确;B、治理后,由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

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增加了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故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B正确;C、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8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错误。故选D。12.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A.B.

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13.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

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详解】A、根据定义,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正确;B、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这种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

基础,C正确;9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是一致的,D错误。故选D。14.某稻区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在9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种植豆科固氮植物紫云英,次年1至4月,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作为菜用,剩余

部分继续留在田里,在盛花期翻压做稻田绿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紫云英与水稻构成竞争关系B.翻压做稻田绿肥后,紫云英仍是稻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紫云英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了水稻,

使水稻产量得以提高D.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答案】B【解析】【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

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详解】A、紫云英与水稻在不同时期种植,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紫云英被翻压做稻田绿

肥后,成为了稻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B正确;C、紫云英和水稻都是生产者,都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紫云英剩余部分翻压做稻田绿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但紫云英的能量不能流向水稻,C错误;D、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是保留在生产者体内,D错误。故选B。15.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并引发

了诸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方式不同会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臭氧层破坏是导致雾霾、酸雨频发的主要原因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答案】B【解析】10【分析】1、人口增长对环境

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2、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的资源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详解】A、人生活方式不同,生存所需的资源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A正确;B、大气

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酸雨的形成是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雾霾的形成与PM2.5有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B错误;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C正确;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

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故选B。16.如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

成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B.图中E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图中生产者不一定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D.若题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指向C的箭

头代表呼吸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双向箭头出现在A和E之间,且指向A的箭头最多,所以A是CO2,E为生产者;指向A的箭头数目为5个,指向C的箭头为4个,所以C为分解者,B、D、F为消费者。【详解】A、图中只

有E→F→D→B这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也可能会构成食物网,且B处于最高营养级,A错误;B、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

也是生产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是11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动物)也是分解者,C正确;D、若题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向C的箭头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到分解者的能量流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错误。故选C。17.昆虫等

动物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在同种生物的两性之间互通性信息,引诱异性来交配。根据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利用活雌虫、性外激素粗提物或其类似物作诱饵来防治害虫,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性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在个体间传递信息B.性外

激素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诱杀雄虫能使性别比例失衡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

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详解】A、依据题意可知,性外激素在个体间传递信

息,因此性外激素不是通过体液运输传递的,而是通过空气等传递的,A错误;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吸引异性来交配,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内部,这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改变种群的

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C。18.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B.水稻种植期间除草和除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脱离人为干预后,该湿地的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12【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可以

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某地建设了千亩菏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该地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合理优化,A正确;B、水稻田中的杂草和

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

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等,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

有几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

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信息包括:物理

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13信息:如动物的行为。【详解】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①错误;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的,②错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

环过程,③正确;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任何生态系统要正常运转都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④正确;⑤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生长素的作

用是在个体的体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⑤错误;⑥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方面: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方面: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⑥正确。综上分

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C.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

,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形:该图是一个较复杂的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交错而成,分别是: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

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14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鹰、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可以把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详解】A、由于多种生物食性不单一,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A正确;

B、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捕食关系,因此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只有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都捕食食草昆虫,二者为竞争关系,C正确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所以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D正确。故选B。21.甲鱼的特殊生理习性,使得甲鱼养殖水体因为大量饵料投放而污染严重。为了改善甲鱼养殖池水质,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鱼养殖废水净

化生态系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该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原理是循环原理B.蔬菜、浮游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养殖池中的废水可以为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离不开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答案】C【解

析】【分析】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将甲鱼池中的多余饵料输送到蔬菜养殖池,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为蔬菜提供无机盐,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低,通过连接甲鱼养殖池和蔬菜种植池,可以将甲鱼养殖池的废物通向蔬

菜种植池,可以起到对水体的净化,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多余的氧气也能供给甲鱼养殖池。【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原理,A正确;15B、蔬菜、浮游植物作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

要成分,B正确;C、养殖池中的废水可以为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为蔬菜提供能量,蔬菜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离不开分解者连接有机和无机碳环境,故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该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正确。故选C。22.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Ⅰ、Ⅱ、

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C.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D.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

作用所摄入的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E1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E2代表各营养

级生物呼吸消耗散失的热能。【详解】A、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Ⅰ是生产者,但Ⅳ是三级消费者,A错误;B、由于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因此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B错误;C、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每一营养级都可能有多

种生物,所以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C错误;D、E1主要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D正确。故选D。23.某草原上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丁中的有机物增加akg时,从乙获取的能量占其获得全部能量的3/4。下列相关分析正确

的是()16A.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草原群落B.同一时期草合成的有机物至少为50akgC.若丙数量减少,则甲、乙数量均会增加D.甲与乙是竞争关系,均属于次级消费者【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两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食物链中各营

养级生物的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丙数量减少,丁缺少食物来源,对乙的捕食加剧,乙的数量将会下降;甲、乙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是竞争关系,它们的食物是生产者,故均属于初级消费者。【详解】A、群落指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集合,图示为两条食

物链组成的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A错误;B、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求草合成的最少有机物量,则以最大传递效率20%传递,丁从乙处获得有机物量为15/4akg,乙从草获得有机物量为75/4akg,丁从丙处获得有机物量为5/4a

kg,丙从甲获得有机物量为25/4akg,甲从草获得有机物量为125/4akg,所以丁中的有机物增加akg时,同一时期草合成的有机物至少为75/4akg+125/4akg=50akg,B正确;C、丙数量减少,

丁缺少食物来源,对乙的捕食加剧,乙的数量将会下降,C错误;D、甲、乙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是竞争关系,它们的食物是生产者,故均属于初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B。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

、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

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而不是杀灭,B错误;17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

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C正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

能力。25.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

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通过柱形图分析了解相关的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先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

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详解】A.若表示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越丰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强,分析题图可知,b基因多样性最大,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A正确;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物质丰富度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物种丰富度

从小到大依次是a→c→d→b,所以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B正确;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由于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体内所含的重金属的量也越高,分析题图可知,重金属的含量从

小到大依次是a→c→d→b,b是最高营养级,C正确;D.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对于不同种群来说,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不仅由种群密度决定,还要受到个体大小、生存条件等的影响,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一定是b种

群;D错误。故选D。18二、非选择题26.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右图。据图

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

。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答案】①.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②.酵母菌③.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④.氧气、营养物质、pH⑤.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⑥.种间竞争(或竞争)【解析】【分析】醋酸发酵是利用醋酸菌

,醋酸菌是需氧型的,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详解】(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原因是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通气阶段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繁殖提供能量,从而增加酵母菌数量。19(3)①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

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A、B层颠倒后,B层醋酸杆菌获得的氧气较为充足,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pH也会影响醋酸杆菌的种群密度。②乳酸菌为厌氧菌,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层醋醅有利于乳酸

菌的繁殖。③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使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点睛】本题结合天津独流老醋生产工艺考查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微生物代谢类型和条件控制。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杆菌的代谢

类型,准确分析A、B层颠倒后其发酵条件的不同。易错点是最后一空,错因在于未能注意题干中“不同种类乳酸菌”而考虑乳酸菌的种内斗争。27.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

,丁为1种鱼食性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所示食物网中

,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

7.6%(答“大于”、“小于”或“等于”)。20(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

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

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小问1详解】水鸟以各种鱼类为食,因此图1食物网遗漏了水草→甲→丁这条食物链。【小问2详解】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

,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丙、丁。【小问3详解】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问4详解】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

是指第二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与第一营养级所有个体同化能量的比例。图2中,水草、藻类流向乙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甲,因此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小问5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

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此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丁。【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图1正确判断图中

具体的食物网情况,理解富集的概念;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把握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时的去向,能够计算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这是的21该题考查的重点。28.某片土地弃耕后形成一片草地,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

hm2·a)。请回答有关问题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3.00×1087.15×1082.44×107019×1072.18×107(1)该草地在不同地段植被分布并不完全相同,属于群落的____

_________,要调查该草地田鼠的种群密度,一般使用______________法。(2)上述食物链中从田鼠到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鼬的次级生产量为_____________

_J/(hm2·a)。(3)生态学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测该草地群落并未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因为在没有外力干扰下,该群落仍将继续进行演替,直至达到稳态为止。(4)欲对该片土地部分区域进行重新开发,栽种果蔬以及

养殖畜禽,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和社会效益,应以各种农畜产品的_____________、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进行综合优化。【答案】(1)①.水平结构②.标志重捕(2)①.3%②.0.07×

107(3)顶级群落(4)①.生态效益②.社会需求量【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数据表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2.45×1011J/(hm2•a);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

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问1详解】该草地在不同地段植被分布并不完全相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小问2详解】田鼠到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二者同化能量之比,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

便量,所以传递效率为(2.44×107-0.19×107)÷(1.05×109-3.00×108)×100%=3%;鼬的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222.44×107-0.19×107-2.18×107=0.07×107J

/(hm2-a)。【小问3详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条件,是判断群落是否处于顶极群落状态的重要依据。【小问4详解】栽种果蔬以及养殖畜禽,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以各种农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进行综合优化。【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

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能量流动在各营养级流动的特点,理解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生长发育繁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未被利用量之间的关系。29.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

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也要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

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植物利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

_。【答案】①.生产者和分解者②.能量③.保持相对稳定④.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⑤.食物链短⑥.分解者⑦.硝化细菌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

的稳定性【解析】23【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

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

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详解】(1)人工生态系

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和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态系统如果要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类生物也要保持相对稳定。(2)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因为该系统在营养结构上食物链短,损失的能量较少,其能量利用率高。(3)粪便和落叶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氨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被植物重新利用。(4)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

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知识在生态农业的具体利用,考生需要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态工程的知识进行具体利用,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简答本题的关键。30.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

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1)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

以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卉,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实验设计见下表: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

果结论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4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__

_________。③如果将第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④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答案】①.捕食②.调节种间关系③.化

学信息④.物理信息⑤.用白纸染成花卉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卉不同⑥.“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⑦.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

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①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②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模拟花除颜色外均应与花不同,即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有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相同。③实验中自变量为花的外形,

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且适宜,如:“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④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掌握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