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 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246 M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 答案.docx,共(14)页,1.24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a44f44f496fd28de1bbaa5eb6ea0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月考高二历史(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记载,盘庚迁股时

,为了争取卿士和底人的支持,对他们说:“天其水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底绥(disu,得以安定)四方。”这反映了A.道法自然初现端倪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C.专制王权开始形成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

【解析】【详解】盘庚迁都时候通过宣扬天意来争取卿士和底人支持,这说明当时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项正确;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商朝尚未形成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2.

西汉学者刘向曾说:“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这一局面出现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的弊端B.民族间的矛盾C.生产力的提高D.统治者的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

制逐渐瓦解,各诸侯之间混战,导致礼崩乐坏,因此材料所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所述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的弊端只是一部分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民族间的矛盾,并且这时期没有特别重要的民族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所述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统治者的变法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董仲

舒说:“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其意在建议朝廷A.尊崇儒术B.吸取秦亡教训C.统一法律D.延续百家争鸣【答案】A的的【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及所学知

识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吸取秦亡教训”,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尊崇儒术”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法律统一,排除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并非延续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A项。4.1684

年,康熙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处海关。1757年,乾隆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A.促使中国朝贡贸易逐渐衰落B.表明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强化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使

得中国对外交流完全断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康熙开放海禁到乾隆“独口通商”,说明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项正确;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此时并未衰落,排除A项;清朝统治者并不注重海权,排除B项;D项错在“完全断绝”,排除。故选C项。【点睛】

5.1861年,天津洋布的价格甚至“仅及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即便如此,它也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当时()A.农民的购买力大幅下降B.农村经济破产日益加剧C.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

固D.列强侵略还未深入内地【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虽然“天津洋布价格甚至‘仅及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当时华北地区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B两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国近代国家形态与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的成功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A.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

想解放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变革了中国传统的国家与民族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国家与民族的转型,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近代国家和民族观念的形

成,而非民众的思想解放,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故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故排除D。7.如表所示为北洋政府时期所制定的法令条文统计情况(单位: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合计数量150553451394022391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C.民主政治建设乏善可陈D.政权更迭影响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

详解】据表格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每年都制定了一些法令条文,这说明当时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律制定,没有民主共和思想的信息,排除A项;C项表述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兵力为43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只有146万人。以下军事行动中,直接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千里跃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渡江战役的进行【答案】C【解析】【详解】1948年至1949年初,通过三大战役,解放军基本消灭和国民党的主力,因此国民党的军队人数

下降,C项正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都不能直接降低国民党的军队数量,排除A、B项;渡江战役在材料时间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荷马史诗》的创作,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由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

歌手和民间艺人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而成的。这些故事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这表明《荷马史诗》()A.是可靠的第一手史料B.具有口述史的特征

C.属于典型的戏剧作品D.带有民间野史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荷马史诗》的创作是由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而成的,是根据世

代口口相传创作而成的,属于口述史料,B项正确;《荷马史诗》里的故事是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增益和修改而完成的,无法体现其完全真实性,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荷马史诗》是“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

合吟唱而成”,属于诗歌而非戏剧,排除C项;《荷马史诗》是依据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改编而成,并非民间完全杜撰,带有一定的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

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反映了()A.君主是社会矛盾焦点B.新兴力量推进社会转型C.君权与教权矛盾激化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

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城市自治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B项正确;材料强调市民的壮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而不是对社会矛盾的描述,排除A项;宗教改革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

权的矛盾,排除C项;市民主要在城市,庄园主要在乡村,且材料并没有提及庄园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11.16世纪,阿兹特克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这一做法旨在()A.清除污泥净化水质B.疏通河道方便交通

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发展生态渔业养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美洲。据所学中古时期美洲文明可知,捞起淤泥堆积在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是因为淤泥土质肥沃,阿兹特克人加以改造充

分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农业发展,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是为了充分利用淤泥发展农业,不是清除污泥净化水质,排除A项;疏通河道是要把河道淤泥清理掉,与材料捞起淤泥发展农业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形成浮动园地”可

知,这样做是为了农业发展,不是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排除D项。故选C项。1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灵魂得救靠的不是教会,不是教士,更不是赎罪券,而是自己虔诚的信仰。这一主张()A.冲击了基督教会的权威B.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感情C.巩固了民众的宗

教信仰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强调人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A项正确;“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主要是针对教会的权威,与激发民族感情无关,

排除B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可能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灵魂得救靠的不是教会”,说明在否定教会的权威,不会扩大基督教会的社会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拿破仑于1799

年11月发动政变,实施军事独裁统治。他大力推行关税保护政策,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法国市场;对本国工商企业给予各种帮助,如拨款补助,发给津贴,进行国家订货,奖励使用机器,开展竞赛活动,实行专利权制度,举办博览会等。这些措施()A.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证了法国政治的长治久安C

.摧毁了法国的专制制度基础D.使法国大革命最终获得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大力推行关税保护政策,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法国市场;对本国工商企业给予各种帮助,如拨款补助,发给津贴,进行国

家订货,奖励使用机器,开展竞赛活动,实行专利权制度,举办博览会等”可知,拿破仑在位期间,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拿破仑在位期间,面临国内敌对势力和国外反法同盟的侵扰,“保证了法国政治的长治久

安”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些措施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体现摧毁法国的专制制度基础,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体现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认

为,对于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封闭型的落后政策的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锁国政策并未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B.日本锁国的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封建统治C.对日本锁国政策的研究缺乏一手史料D

.应将日本锁国政策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观点“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为了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B项正确;该学者并未否认

日本锁国政策的消极作用,因此不能得出其锁国政策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排除A项;材料只提供了学者的结论,并未指出其结论依托,因此无法断定日本锁国政策研究缺乏一手史料,而且这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该学者结论是从锁国政策的影响角度分析,这种分析本身是立足于历史环境,也属于置于历

史长河中,排除D项。故选B项。15.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这天起,凡叛乱诸州奴隶,都将永远获得自由;政府和军队将承认和保障他们的自由;获得自由的人,除

非必要,应避免使用任何暴力;合乎条件的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这一文件()A.豁免对象为全美黑人奴隶B.有利于联邦军队赢得内战C.使美国黑人获得了公民权D.表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解放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广大黑人踊跃参战,扭

转了联邦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有利于联邦军队赢得内战,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凡叛乱诸州的奴隶,都将永远获得自由”可知豁免对象为叛乱州的黑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了叛乱州的黑奴获得自由,可参军,并不是整个“美国黑人”,排

除C项;1865年12月18日,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正式生效,从此,奴隶制在美国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16.1946年,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他后来回顾时说:在进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

立场必须合理合法。其中“合理”主要指()A.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B.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D.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中国在抗战中做出的巨大牺

牲和贡献是中国参加东京审判时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的合理依据,C项正确;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不是合理的依据,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的位还很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合理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

题10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

,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

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基;布局国防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出两点即可)(2)新变化:借助外资和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化建设;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工业化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工业化进程。(答出两点即可)成因: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解析】【详解】(1)任务:根据材料一“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可得出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可得出为工业化奠基;根据材料

一“以巩固国防”可得出布局国防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可得出借助外资和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化建设;根据材料二“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

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可得出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工业化发展;根据材料二“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可得出以人为本推进工业化进程。成因:根据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可得出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二“渐进地对外开

放”可得出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结合所学知识,科学的理论思想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可知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工业化建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充等九州,并且“相

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

、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河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

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材料二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由于新的、大批生活

必需品交易使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

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而提出了反对。第二个原因

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

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原因:政治:中国较早形成国家,以及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经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先进发达,于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文化:中同文明先进,同时城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较强的吸引力。(2)新变化:商品范围扩大;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

发展为全球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已大规模的完成。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

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交流、物种交流等)。【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得出:商路种类多;根据材料“商

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得出:区域广;根据所学得出:商路形成时间早;根据材料“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得出: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根据材料“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得出:在商路发

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根据材料“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得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

据材料“使交易规模扩大”得出:商品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根据材料“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

欧的贸易”得出: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根据所学得出: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第二小问“影响”,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主要是从世界的整体化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结合

材料即可分析出其影响。19.【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

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

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

界史(现代史编下》(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二战前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衰落;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2)意义: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析】【详解】第(

1)小问,根据材料“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可知二战后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促进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促进了战后世界体系的崩溃;“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

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究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回答。第(2)小问,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各国人民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等促进了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这有利于实现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同时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推动亚非拉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

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

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教育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论述:晚清时期,伴随列强侵华和西方文化与教育模式的传入,传统科举教育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洋务运动迈开了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民国时期,政府废

除了封建教育体制,科学教育等近代教育大量开办,近代教育加速发展;建国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政府改革近代教育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开始;改革开放后,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管理与发展模式改革逐步展开,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总之,近代以来中国教育不断学习

借鉴先进、突破传统,朝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示例二论题: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体制与内容受时代影响。论述:为应对统治危机,晚清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军事和技术人才以自强、求富。维的新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开馆收徒,讲授西方政治学说,宣传立宪变法。为发展经济,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科学教育,培养技术工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扫盲教育、实施读书与劳动结合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持。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开展素质教育,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用人才和科技推动发展。综上,教育受时代的影响,其体制和内容与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发

展需求紧密相关。【其他可供参考的论题角度:①中国近现代教育比较关注道德教育(教化育人);②教育现代化要注重办学形式多样性;③社会转型推动了教育近现代化转型;④中国教育对外来文化经历了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⑤教育现代化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⑥教

育现代化推动社会现代化;⑦注重文化普及与国民素质提升;⑧教育应注重均衡化发展……】【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政策,归纳材料观点,自拟论题,例

如中国教育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体制与内容受时代影响等,然后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