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1.333 M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28)页,1.333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0ec58d08388c982de8c0ad2942da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D.决定采用公元纪年2.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新中国政权的巩固3.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

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出来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

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C.彻底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D.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主权4.如表反应了1952﹣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

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B.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5.20世纪5

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华同学对此进行了概括,其中不正确的是()A.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工业方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D.农业方面:经历了土地私有到公有制度的大变革6.如图体现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7.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以下名字:文革、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A.建国B.文革C.援朝D.跃进8.“百姓

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首词追思了一位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他是()A.王进喜B.时传样C.雷锋D.焦裕禄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

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A.

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果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是现代中国两次意义深远的思想大解放。比较两者的异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发展面临困扰时B.前者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后者否定了市场经济C.前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后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

了深远影响D.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13.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②C

.②③D.①③314.“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15.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

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A.一国两制B.各民族一律平等C.共同富裕D.西部大开发战略16.“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

料中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可以追溯至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也即()A.日内瓦会议B.上海APEC会议C.万隆会议D.巴黎和会17.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

大事记3月13日英国5月18日荷兰6月05日希腊10月23日联邦德国11月26日卢森堡12月21日澳大利亚12月22日新西兰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D.中国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8.下列生活景象,不可能出现在21世纪初的中国的是()A.住房室内的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B.开私家车结伴出游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D.凭布票购买时尚衣物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办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A.思维方式改变B.传统观念更新C.科技发明增多D.生活水平提高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

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英雄儿女》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A.“三个面向”的提出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一五计划”的实施D.“双百”方针的提出4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4

大题,共60分)2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

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

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历史学家费正清材料三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四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自我感觉膨胀到了极点,在二战中战胜了德国、日本两个强大的敌人,

让美国人以这个星球的“拯救者”自居,谁也不放在眼里。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中国志愿军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把他们挑落马下,蒙受了一次空前的“羞辱”。——《抗美援朝后,美国人说:中国军队是美国200年来最强大的对手》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第一个“梦想”实现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第二个“梦想”是通过何事实现的?(4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分析新中国

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4)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所进行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我们经济建设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4分)22.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饱经风霜的新中国从刚刚成立就走上了国家建设的道路。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

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材料二图一农民参加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图三上海资本家生产合作社业生产合作社申请

接受公私合营5材料三(1)我国制定的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落后的现象?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4分)(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过程,那么,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此后,我国生产资料

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动哪两次运动?(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图B日本投降仪式图C开国大典仪式(1842年)(1945年)(1949年)材料二图D为保和

平多炼钢图E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图F习近平:为实现中淹死美蒋野心狼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梦而努力奋斗(1)材料一中图A所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C所示事件对我国有何重要意义?由图B到图C,反映了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6分)(2)材料二中图D漫画反映的情况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写出图E所示会议召开前,我国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成功实践了图E中的“开放”并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地区?(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

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2分)62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材料一如图所示(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哪一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2分)(2)比较图二和图三,人们的穿着打扮有什

么差异。(2分)材料二1978﹣2017年农村发展情况表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4(3)仔细阅读图

表数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4分)材料三以下是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年人均食品购买量统计表(单位:千克)时间粮食猪肉家禽鲜瓜果鲜奶1978年182.7015.971.0118.518.581998年82.2830

.109.4667.1916.92(4)依据图表,归纳9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饮食结构有何特点?(4分)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国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铁路设备

主要依靠进口,不但质量差,而且其类型杂乱。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在西北、西南地区建成宝成、青藏和北疆等十几条铁路干线,这两个地区的铁路营业里程上升到全国的24%以上。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

以上,居世界第一。各种类型的机车、车辆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其质量、数量都不断上升。——《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5)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4分)(6)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72020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参

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5ADABC6—10BBDDC11—15CBCDB16—20CADDD二综合题(60分)21(14分)布(1)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

2分)(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4分)(3)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任意一条)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意思相近即可)(必须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回答)(4分)(4)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意思相近即可(4分)22(12分)(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分)(2)三大改造完

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4分)23(14分)(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

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6

分)(2)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深圳。((6分)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8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24(20分)(1)服饰。(2分)(2)70年代服装色彩和样式比较单调,新世纪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2分)(3)我国

农村农业总产值上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4分)(4)9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饮食结构从”粗放型”转化为“营养型”,由“主食”型转化为“副食“型。(4分)(5)铁路里程增加;铁路布局更加合理;铁路设备国产化;高速铁路技术领先世界。(4分)(6)改革开放使经济

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升。(4分)xin.jyeoo.com;学号:37292020年06月08日人生苦短要珍惜的初中历史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B.决定以《义

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D.决定采用公元纪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解答】据题干“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

史实的是”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2.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10【解答】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3.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

刚冒出来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C.彻底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D.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主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解答】据题干“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

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出来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114.如表反应了1

952﹣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B.我国初步建立

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分析】本题以题干框表信息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框表1952﹣1956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可知,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

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

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5.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华同学对此进行了概括,其中不正确的是()A.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工业方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D.农业方面:经历

了土地私有到公有制度的大变革【分析】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依托,考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方面,195412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农业方面,通过三大改造,土地所有制变为了公有制,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社会主工业化起步,但没有基本实现工业化,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相关史实。6.如图体现当时我国()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

相关知识的掌握。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7.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以下名字:文革、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A.建国B.文革C.援

朝D.跃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是在1966﹣﹣1976年出生的;建国是在1949年出生的;援朝是在1950﹣﹣1953年出生的;跃进是在1958年出生的。出生时间越早的年龄越大,出生时间13越晚的年龄越小。故选:B。【点评】本

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政治运动。8.“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首词追思了一位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他是()A.王进喜B.时传样C.雷锋D.焦裕禄【分析】本题

考查了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答】“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

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首词追思了一位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他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

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模范人物焦裕禄的事迹。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我结合所学进行深入分析。【解答】据所学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BC三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只有D项表述全面完整。故选:D。14【点评】注意掌握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本题以会议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

识可知,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在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1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果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解答】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

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15城乡

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城市改革的重点的内容与影响。1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是现代中国两次意义深远的思想大解放。比较两者的异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发展面临困扰时B.前者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后者否定了市场经济C.前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后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D.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分析】本题考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击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思想,

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确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南方谈话解

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结合题干描述可知,A

CD都正确,B表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作用。13.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①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分析】本题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主要16考查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党创新精神。【解答】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赎买政策,这是一大创举。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两者都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模仿苏联实行的,并不具有创

新精神。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4.“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一国两制”方针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的

百年耻辱,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15.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

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A.一国两制B.各民族一律平等17C.共同富裕D.西部大开发战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解答】据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及“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可知,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

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16.“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料中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可以追溯至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也即()A.日内瓦会议B.上海AP

EC会议C.万隆会议D.巴黎和会【分析】本题考查了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半个多世纪”和“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

”可知是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万隆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地位.17.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81972年中国与西

方国家建交大事记3月13日英国5月18日荷兰6月05日希腊10月23日联邦德国11月26日卢森堡12月21日澳大利亚12月22日新西兰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分析】本题以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美建交的相关知识。【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握手被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

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我国的外交关系的发展。18.下列生活景象,不可能出现在21世纪初的中国的是()A.住房室内的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B.开私家车结伴出游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D.凭布票购买时尚衣物【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成熟。【解答】不可能出现在21世纪初的中国的是凭布票购买时尚衣物。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

装或蓝色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19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除乘坐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19.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办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A.思维方式改变B.传统观念更新C.科技发明增多D.生活水平提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社会生活,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

能力。【解答】“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表面上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办法的变化,其实质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的提高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英雄儿女》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A.“三个面向”的提出B.科教兴国战略的

实施C.“一五计划”的实施D.“双百”方针的提出【分析】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解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英雄儿女》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19

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20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双百方针”提出的意义。二.材料题(共4小题)2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摘自《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历史学家费正清材料三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四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自我感觉膨胀到了极点,在二战中战胜了德国、日本两个强大的敌人,让美国人以这个星球的“拯救者”自居,谁也不放在眼里。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中国志愿军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把他们挑落马下,蒙受了一次空前的

“羞辱”。﹣﹣《抗美援朝后,美国人说:中国军队是美国200年来最强大的对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第一个“梦想”实现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第二

个“梦想”是通过何事实现的?21(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所进行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我们经济建设有何重大意义?【分析】本题以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主线,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答】(1)由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

)。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2)由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

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并结合所学知,第一个“梦想”实现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第二个“梦想”是通过土地改革实现的,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由材料三“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

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并结合所学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指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故答案为:(1)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2)1949年

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3)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任意一条)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意思相近即可)(必须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回答)(4)为

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意思相近即可22【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22.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从刚刚成立就走上了国家建设的道路。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1)我国制定的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落后的现象?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过程,那么,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此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

改变?(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动两次运动(【分析】本题以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饱经风霜的新中国从刚刚成立就走上了国家建设的道路为主线,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解答】(1)

由材料中毛泽东的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长期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反映了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为了改变中国工业落23后的面貌,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我国制定的一五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

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可知,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1953年开始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观察材料三的图片可知,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

划指标。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高产“卫星”。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发展

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61年,党和政府开始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开始恢复与发展。(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头二十年

我国经济建设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也取得了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这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故答案为:(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三大改造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A所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C所示事件对我国有何重

要意义?由图B到图C,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材料二中图D漫画反映的情况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写出图E所示会议召开前,我国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成功实践了图E中的“开放”并被称为对外开放的“

窗口”的是哪一地区?(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分析】本题以六幅图片为背景依托,考查了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南京条约》以及影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跃进运动、我

国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经济特区的设置以及窗口、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等知识,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解答】(1)材料一中图A所反映的事件是《南京条约》的签订,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

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C所示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25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由图B到图C,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2)材料二中图D漫画“为保和平

多炼钢,淹死美蒋野心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正轰轰烈烈的开展,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面临严重失调。反映的情况是在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图E所示会议召开前,我国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

取得的成果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由此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了图E中的“开放”并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深圳。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3)通过上述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同仇敌

忾,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2)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深圳。(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艰苦奋斗

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点评】考查了《南京条约》以及影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跃进运动、我国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经济特区的设置以及窗口、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等知识,注意基

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26材料一如图所示(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哪一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2)比较图二和图三,人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差异。

材料二1978﹣2017年农村发展情况表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4(3)仔细阅读图表数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以下是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年人均食品购买量统计表(单位:千克)时间粮食猪肉家禽鲜瓜果鲜奶1978年182.7015.971.0118.518.581998年82.2830.109.4667.1916.92(4)依据图表,归纳9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饮食结构有何特点?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全国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铁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不但质量差,而且其类型杂乱。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在西北、西南地区建成宝成、青藏和北疆等十几

条铁路干线,这两个地区的铁路营业里程上升到全国的24%以上。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各种类型的机车、车辆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其质量、数量都不断上升。27﹣《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5)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铁

路建设的成就。(6)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原因。【分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主线,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及其原因。【解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

了我国50年代、70年代、新世纪中国服装的变化。(2)图二1978年皮尔卡丹来华,他的时髦的打扮与周围人单调的衣着截然不同,说明当时中国的穿着打扮比较单一,色彩和样式比较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思想及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和展示个性的方式。(3)读取数据表可知,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了10933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33.6元增加到了13432.4元。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

明显增加。(4)70年城镇后民饮食结构中粮食占比较大,肉蛋瓜果占比较少。90年代以来我国饮食结构更趋合理,蛋、禽、瓜果、奶的比例提高。城镇饮食结构开始从“粗放型“向“营养型”转化,由“主食“型向“副食“型转化。(5)概括材料可知,新中国建成后铁路建设

取得重大成就。第一、铁路里程增加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第二、铁路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宝成、青藏、北疆等十几条铁路干线填补了建国前西北、西南地区铁路分布不足的缺陷;第三、铁路设备国产化,“各种

类型的机车、车辆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最后,高速铁路技术领先世界,“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综上,新中国铁路建设成就体现为:铁路里程增加;铁路布局更加合理;铁路设备国产化;高速铁路技术领先世界。(6)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人民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上的发展成就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故答案为:(1)服饰。(2)70年代服装色彩和样式比较单调,新世

纪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3)我国农村农业总产值上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28(4)9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饮食结构从”粗放型”转化为“营养型”,由“主食”型转化为“副食“型。(5)铁路里程增加;铁路布局更加合理;铁路设备国产化;高

速铁路技术领先世界。(6)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升。【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