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823.8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e8b2b0c78c695d385f51a0b96975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京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生物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4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下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体液)。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a、b,c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淋巴B.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C.水分子必须依赖转运蛋白才能由b进入aD.内环境稳态是指4种体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
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分析图: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详解】A、据分析可知,a、b,
c依次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B、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细胞内液,B错误;C、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由b进入a,不需要蛋白质,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b、c、d三种体液组成的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A。2.图
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神经冲动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C.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D.神经冲
动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X表示突触后膜、Y表示突触前膜。【详解】A、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正常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
导也是单向的,A正确;B、神经冲动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Y(突触前膜)传向X(突触后膜)的,B错误;C、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b点,神经冲动不仅传向a,也传向胞体,C错误;D、神经冲动在结构c中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X与Y之间
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所以速度不相同,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B.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
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D.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
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详解】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失重不影响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但是在失重状态下,根会失去向地性,B错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
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脱落酸抑制发芽,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D正确。故选B。4.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临床特征是白天过度嗜睡和猝倒,研究发现该病与下丘脑中的一小簇神经元产生的下丘脑泌素异常有关。人衰老过程中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在睡眠
时更加活跃,增加了短暂觉醒的机会,从而导致睡眠更加碎片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下丘脑泌素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可能与钾通道表达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作性睡病可能与病人下丘脑泌素分泌减少有关B.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可能与钾通道表达水平下降有关C.病毒长时间感染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可能会导致
睡眠更加碎片化D.睡眠碎片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病症【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详解】A、根据题干“人衰老过程中下丘脑泌素神经
元在睡眠时更加活跃,增加了短暂觉醒的机会,从而导致睡眠更加碎片化”可知:发作性睡病可能与病人下丘脑泌素分泌减少有关,A正确;B、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可能与钾通道表达水平下降有关,B正确;C、病毒长时间感染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可能导致下丘脑泌素分泌减少
,从而导致睡眠时间更长,C错误;D、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病症,D正确。故选C。5.右下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B.
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d点时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就在K值上下波动。2.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3、在生物生存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是J型
曲线。【详解】A、a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增长,但是不能确认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A错误;B、b点时的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B正确
;C、c点时该种群数量还在增长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b点时的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明确J型、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6.科研人员调查
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
率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样:①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
间隔抽取样方;(4)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2、标志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
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这个区域的八角金盘、各种昆虫和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通过图示分析可知,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
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C正确;通过图示分析可知,中午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不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也较多,D错误;故选C。7.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
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包
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条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选择作用。【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
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锁阳产生变异后,长期干旱条件对锁阳起了选择作用,使其保留下来,D错误
。故选C。8.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C.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
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果园时应注意不同植物混种【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某一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2、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
级,即第一营养级,A正确;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能维持稳定,但没有能量的输入,则不能维持稳定,B错误;C、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由环境决定,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会下
降,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C正确;D、群落的垂直分层和水平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以提高其对光照资源的利用能力,D正确。故选B。9.果酒、果醋、泡菜都是通过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是()A.腌制泡菜利
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B.使用的菌种都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具膜结构C.通过人工接种菌种均可提高发酵产品的质量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
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
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具膜结构,B错误;的C、通过人工接种
菌种均可加快发酵进程,提高发酵产品的质量,C正确;D、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或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正确。故选B。10.下图①~④表示采用不同方法分离和纯化大肠
杆菌的部分操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属于倒平板操作,盖上培养皿的皿盖后立即将平板倒置B.②是将在火焰上灼烧过的接种环直接伸入菌液中沾取菌液C.③属于涂布平板操作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D.④属于平板划线操作,平板上
形成的单菌落可用于微生物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平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分离法,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平板划线分离法是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
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详解】A、①属于倒平板操作,盖上培养皿
的皿盖后需冷却凝固才能将平板倒置,A错误;B、②是将在火焰上灼烧过的接种环冷却后伸入菌液中沾取菌液,B错误;C、③属于涂布平板操作,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C正确;D、④属于平板划线操作,平板上形成的单菌落不可用于微生物计数,因为划线所用的菌液
体积未知,以及划线起始部分菌体连在一起生长,不能计数菌体数量。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D错误。故选C。11.栽培种马铃薯是四倍体,野生种马铃薯是二倍体。科研人员尝试将野生种马铃薯与栽培种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以改良栽培种的遗传特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野生种马铃
薯和栽培种马铃薯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B.制备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可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制备原生质体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都需要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
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详解】A、野生种马铃薯和栽培种马铃薯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制备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B正确;C、可用聚乙二醇、电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错误;D、制备原生质体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都需要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进行,D正确。故选C。【点睛】12.草莓皱缩病毒(SCV)感染草
莓时,会使其叶片扭曲皱缩,植株矮化,导致减产。为了能快速有效检测出该病毒,研究人员利用SCV的病毒粒子免疫健康小鼠,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免疫小鼠体内分离获得的B细胞,可原代培养至10代左右B.在获得能分泌
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C.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草莓是否感染SCV是利用了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D.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答案】A【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详解】A、从小鼠体内中分离获得的B细胞,克隆培养后就可以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不需要一直培养至10代左右,A错误;B、在获得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第
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C、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草莓是否感染SCV是利用了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C正确;D、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故选A。13.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限
制酶切割外源DNA分子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被水解的磷酸二酯键有2个B.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C.-CATG↓-和-G↓GATC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可用DNA连接酶连接D.只有
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质粒,才能形成重组质粒【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注意:用限制酶切割DNA时,每切开一个切口需要水解两个磷酸二酯键。【详解】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一个DNA分子中部,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需要切割目的基因的两侧,因此要断裂4个磷酸
二酯键,即水解的磷酸二酯键有4个,A错误;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B正确;C、-CATG↓-和-G↓GATC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
性末端不同,分别为CATG和GATC,不能用DNA连接酶连接,C错误;D、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若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也能形成重组质粒,D错误。故选B。14.引物的设计是影响PCR扩增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的关键因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物的碱基数量越少
则退火温度越低、目标DNA获得率越高B.根据需要可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点突变序列等C.两种引物的退火温度差异较大,可减少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D.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越强,越利于目标DNA的扩增【答案】B【解析】【分析】PC
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
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退火温度
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引物的碱基数量越少变性时破开的氢键越少,则退火温度越低,但能与引物发生配对的片段就越多,目标DNA获得率越低,A错误;B、根据需要可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点突变序列等,以便更加准确地获得目的基因
,B正确;C、两种引物的退火温度差异较大,导致不能同时退火,甚至一条链在延伸,一条链在退火,可增加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C错误;D、引物的GC含量越高,结合特异性越强,但GC过高,不利用退火,从而阻碍目标DNA的扩增,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部
分包括5题,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某些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病情加重,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IL-6等细胞因子只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B.活化的免
疫细胞通过自分泌等方式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C.细胞因子风暴会过度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而造成肺部损伤D.开发IL-6等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有望缓解重症病情【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新冠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的吞噬细胞、T细胞分泌IL-6等细胞因子,I
L-6等细胞因子一方面能使T细胞活化,活化后的T细胞通过自分泌等方式释放IFN-γ等细胞因子,且分泌出的IFN-γ等细胞因子又会反过来使T细胞活化;另一方面,IL-6、IFN-γ等细胞因子能使吞噬细胞
活化,吞噬细胞进而释放活性氧、杀菌蛋白,造成肺部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详解】A、IL-6等细胞因子除了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错误;B、由图可知,IL-6等细胞因子能使免疫细胞T细胞活化,活化后T细胞通过自分泌等方式释放IFN-γ等更多
的细胞因子,B正确;C、由图可知,IL-6、IFN-γ等细胞因子能使吞噬细胞活化,吞噬细胞进而释放活性氧、杀菌蛋白,造成肺部损伤,C正确;D、由图可知,IL-6等细胞因子会造成肺部损伤,因此开发IL-6等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有望缓解重症病情
,D正确。故选BCD。16.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微克/公斤·鲜重0.00270.00250.0260
.0250.5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B.丙粪便中的能量是丙同化量的一部分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答案】CD【解析】【分析】题表分
析:表中数据为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该重金属存在生物富集效应,即随着营养级的升高,重金属的含量逐渐增多,同时结合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分析可得甲和乙都属于第
一营养级,即都的是生产者,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戊属于第三营养级。【详解】A、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以及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值分析可知,甲、乙是最低营养级(生产者),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为食
,因此,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能为,A错误;B、丙粪便中的能量是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甲或乙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C、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即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
是含碳有机物,C正确;D、由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D正确。故选CD。17.现代生物科技中,下列处理或操作错误的是()A.用人工薄膜包裹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制备人工种子B.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
A上,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C.给代孕母牛注射有关激素,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为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答案】AD【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
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
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详解】A、用人工薄膜包裹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制备人工种子,A错误;B、受精卵中的细
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上,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因为花粉中主要含有细胞核,B正确;C、只有受体与供体的生理状态相同,被移植的胚胎才能继续正常发育,因此给代孕母牛注射有关激素,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D、
动物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以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D错误。故选AD。18.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位点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是基因工程生产的人源化抗体,结构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限制酶、DNA连
接酶构建曲妥珠单抗的人-鼠融合基因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生产抗体C.与鼠源性抗体相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时可降低免疫副作用D.曲妥珠单抗能治疗各种癌症,使用时不能口服必须注射【答案】ABC【解析】【分析】1、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使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后,经过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的特点。2、由于鼠源性抗体会使人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该抗体失效,因为需要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源化抗体,减轻免疫排斥反应。3、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
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其特点是特异性强,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详解】A、要将人鼠基因重组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使其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人鼠基因连接,A正确;B、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目的
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可表达形成抗体,B正确;C、曲妥珠单抗相比鼠源性抗体增加了人源抗体,注射机体后,减轻了免疫排斥反应,可降低免疫副作用,C正确;D、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位点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治疗癌症具有特异性,而不是治疗各种癌症,D错误
。故选ABC。19.如表为等质量的不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颜色定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颜色火龙果2n=22++洋葱2n=16+++香蕉3n=33+++++白花菜2n=34+(注:“+”越多表示蓝
色越深)A.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洗涤剂以瓦解细胞壁B.四种材料中,香蕉最适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C.DNA含量与体细胞染色体数呈显著正相关D.猪血细胞常用作提取DNA的动物材料【答案】ACD【解析】【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
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2、DNA对酶、高温和
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详解】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A错误;B、根据表格分析,香蕉染色体数目较多,蓝色最深,说明香蕉细胞中的DNA容易释放,最适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正确;C、白花菜染色体数目最多,蓝色最浅;
火龙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洋葱多,但蓝色浅,说明提取的总DNA含量较少,跟染色体数目没有关联,C错误;D、猪为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含DNA,不能作为提取DNA分子的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
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20.如下图是人体稳态
调节机制的相关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激素,⑤~⑦代表相关的过程或生理效应,A、B、C代表相关的器官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从而
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同时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进___________(填器官或腺体的名称)释放___________激素,进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
___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
是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3)该同学运动后会及时补充食物,补充食物半小时后,血糖升高,位于___________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后者通过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
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并产生___________。其中⑦代表的生理效应为___________。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4)除糖尿病人外,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过量的原因可能还有___________(填字母)。A.低血糖患者B.
一次性摄糖过多C.相关自身免疫病患者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答案】(1)①.神经②.垂体③.抗利尿激素④.神经-体液(负反馈(2)①.减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3)①.下丘脑②.胰岛素③.降低血糖(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
用,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④.协助扩散(4)BC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抗利尿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甲状腺激素。⑤表示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⑥表示下丘脑的某一区域接受高血糖刺激后发
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⑦表示胰岛素作用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图中A表示下丘脑,B表垂体,C表示胰岛B细胞。【小问1详解】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传出神
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同时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即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进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该调
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物质代谢变慢,产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减少则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减弱。【小问3详解】该同学运动后会及时补充食物,补充食物半小时后,血糖升高,会刺激位于下丘脑(某一区域)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后者通过迷走
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兴奋并产生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即胰岛素表现为⑦降低血糖。葡萄糖作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表现为顺浓度梯度进行,且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
散。【小问4详解】A、尿糖的产生是因为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的,因此低血糖患者不会出现尿糖的症状,A错误;B、一次性摄糖过多,导致血糖水平超过了肾糖阈(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值),因而导致尿糖出现,B正确;C、相关自身免疫病患者可能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进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表现为血糖水平上升,从而表现为尿糖症状,C正确;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吸收,进而表现为尿糖症状,D正确。故选BCD。【点睛】熟知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以及血糖调节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
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并能正确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21.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沿泽湿地(如下图1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1)从草
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有起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结构。(2)图2为其中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应为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3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①图2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是___________,A流向C的能量中包括自身遗体残骸能量和___________中的能量。②图3中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_______
____保护措施,为图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3)松瘿小卷蛾通过一定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和长体茧蜂通过落叶松挥发的化学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将受精卵产在松癭小卷蛾的幼虫体
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以落叶松中含量较高的几种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挥发物松瘿小卷蛾雌蛾松瘿小卷蛾雄蛾革腹茧蜂长体茧蜂月桂烯--3-蒈烯+-(S)-a-蒎烯--++叶醇++罗勒烯
---水芹烯+--注:“+”表示引诱,“-”表示驱逐①茧蜂与松瘿小卷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②据表分析人工模拟合成表中挥发物可以对松瘿小卷蜓进行___________防治,合成___________挥
发物防治效果最好,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水平(2)①.16.7%②.B粪便③.死亡率④.迁出率⑤.易地(3)①.寄生②.生物③.(S)-a-蒎烯④.既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的雄蛾前来交尾降低出生率,又能吸引茧蜂前
来防治【解析】【分析】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在田间施放适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或者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害虫进行诱杀,大量消灭害虫,减少其对农作物的破坏。2、分析图2: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图3表示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AB段种群数
量下降,BC段种群数量逐渐升高;CD段种群数量逐渐趋于稳定。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小问1详解】由题图可知,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生物在水平
方向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①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kJ/m2•y),传递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3(103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
0%=16.7%;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A生产者流向C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的能量和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②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特征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图3中AB段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因此主要是由死亡率和迁出率影响所致;从图中看出,工作
人员将个体原地野外回放,回放是圈养后再放归野外的意思,说明采取了易地保护的措施,为图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小问3详解】①根据题意可知,茧蜂将受精卵产在松瘿小卷蛾的幼虫体内进行孵化,因此二者属于寄生关系。②利用生物信息(人工模拟合成的表中挥发物)对害虫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
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S)-a-蒎烯既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的雄蛾前来交尾降低出生率,又能吸引茧蜂前来防治,因此选择(S)-a-蒎烯进行生物防治最好。【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能量流动的计算,理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在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把握具体的生物防治的措施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和表中的信息结合生物防治的方法,给出保护大兴安岭落叶松的有效措施。22.安莎霉素是一类主要由海洋来源的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活性大环内酰胺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药用价值。科研人员通常从深海采集淤泥样本,再分离、纯化并筛
选出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一株海洋来源的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接种方法为________,实验中的培养基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到__________℃左右时,在_____________附近倒平板,平板倒置可以防止_
__________,以免造成污染,用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发现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具有一个普遍的共性——氨基
酸缺陷型,从培养基成分分析,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______。为了初步鉴定营养缺陷型放线菌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液体培养基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3~5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制成菌悬
液。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________(“皿盖”或“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A、B、C、D、E。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
何种氨基酸缺陷型。的组别所含氨基酸A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B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C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丙氨酸D甘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丝氨酸E半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
该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__缺陷型。【答案】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高压蒸汽③.50④.酒精灯火焰⑤.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⑥.低⑦.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观察的是一个菌落⑧.氨基酸⑨.菌落A⑩.皿底⑪.天冬氨酸【解析】【分析】1、微生物
常见的接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梯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解: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放线菌,然后将菌
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因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详解】(1)根据待测培养基中菌落的分布结果可以判断,过程①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杂菌污
染,实验中的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由于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起时观察的是一个菌落,故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
的实际数目低。(2)图示是利用不同培养基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据此可知,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N源、无机盐和水)相比,完全培养基中特有的成分是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故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①用接种针挑取菌落A接种
并培养。②培养皿是倒置培养微生物的,因此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③表中信息显示:A、D区域含有、其它区域不含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而实验结果只有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点睛】本题结合图解,
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基因编辑猪,可用于的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下图为基
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1号猪使用___________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在_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培育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的全能性。
(2)采集2号猪的组织块,用_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3)为获得更多基因编辑猪,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_。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__号猪。(4
)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被导入4号猪并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填序号)。①DNA测序②染色体倍性分析③体细胞结构分析④抗原-抗体杂交【答案】(1)①.促性腺激素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动物细胞核(2)①.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②.维持培养液的pH
(3)①.胚胎分割##分割②.2(4)①④##④①【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基因编辑猪培育过程涉及的技术手段有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导入2
号猪的体细胞核中,然后将2号猪的体细胞核移植到1号猪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再将重组细胞培养到囊胚并移植到3号猪的子宫中去,最后分娩产生了4号转基因克隆猪。【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1号猪提供的是卵母细胞,对其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使其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核移植,之
后将核移植得到的重组细胞培养到囊胚并移植到3号猪的子宫中去,最后分娩产生了4号转基因克隆猪,培育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但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小问2详解】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2号猪的组织块,可将组织块分散成单
个细胞,加入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3详解】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图示早期胚胎进行分割,从而获得更多的基因编辑猪。据图分析可知,核移植的细胞核来自于2号猪,因此产出的基
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2号猪。【小问4详解】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是否导入4号猪,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的序列;目的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病毒外壳蛋白),可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故选①④。【点睛】解
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等过程,要求考生能够弄清楚题图中不同的猪提供的结构和作用,明确核移植时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24.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有关操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①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2)若图中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该方法选择Ti质粒作为运载
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图中⑤过程是___________,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首先从转基因生物个体中提取mRNA,再用相应的基因探针进行___________杂交。(4)图中③过程需要借助PCR技术,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_________
__向___________延伸,若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消耗了126个引物分子,则该过程DNA扩增了___________次。(5)科研人员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某放线菌的16SrRNA保守片段,然后通过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亲源关系的鉴定。①查找数据库发现该放线菌的16S
rRNA目的基因片段及相应限制酶识别序列如下图所示:限制酶EcoRⅠBamHⅠHindⅢSac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AATTCGATCCAAGCTTGAGCTC为了获得16SrRNA目的基因,需要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得到目的基因以后就可以利用PCR技术对16SrRNA目的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此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____酶。②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引物特异性要求较高,放线菌是一类GC含量高的细菌,设定退火温度时需要适当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答案】(1)①.逆转录酶②.#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2)①.农杆菌转化法②.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以保证目的基因稳定存在和表达(3)①.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
测鉴定)②.分子(4)①.5'端②.3'端③.6(5)①.EcoRⅠ②.SacⅠ③.#Taq##热稳定性DNA聚合酶#④.升高【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过程①为逆转录,过程②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过程③为目的基
因扩增,过程④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⑤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过程①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催化。②过程是将DNA切割形成一定大小的DNA片段,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小问2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于Ti
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以保证目的基因稳定存在和表达,所以常用Ti质粒作为运载体。【小问3详解】图中⑤过程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首先从转基因生物个体中提取mRNA
,再用相应的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或从转基因生物个体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小问4详解】PCR技术中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若扩增过程中消耗引物分子126个,说明通过DNA复制产生(
126+2)÷2=64个DNA分子,因此DNA扩增了6次。的【小问5详解】①图中该放线菌的16SrRNA目的基因片段中含有EcoRⅠ和SacⅠ的识别序列,不含BamHⅠ和HindⅢ的识别序列,故需用EcoRⅠ和SacⅠ进行切割,获得目的基因16SrRNA。利用PCR技术
对16SrRNA进行体外扩增,需要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进行催化。②由于G-C之间为三个氢键,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含量越高的细菌,DNA越稳定,故G-C含量高的细菌,设定退火温度时需要适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