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doc,共(12)页,704.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7ee5a63da404818e231d87083f0a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左侧远离密封线的边缘处。答题要远离密封线。第I卷(客观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二次能源B.水力是二次能源C.石油是二次能源D.电能是一次能源2、设C
+CO22CO△H>0反应速率为1,N2+3H22NH3△H<0反应速率为2,,当反应温度降低时,1和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减小B.同时增大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3、已知反应A+B=E+F为放热反应,,对于上述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A的能量一定高
于EB.B的能量一定高于F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E和F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23A(g)32A(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22NO42ON(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C.)()(22gIgH+)(2gHI(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34sHCONH223)(COgOHN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已知A2(g)+B2(g)=2AB(g)△H=―184
.6kJ·mol-1,则反应AB(g)=12A2(g)+12B2(g)的△H为()A.+184.6kJ·mol-1B.―92.3kJ·mol-1C.―369.2kJ·mol-1D.+92.3kJ·mol-
16、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增大压强B.增大反应物浓度C.加入催化剂D.减小反应物浓度T2P1T2P2T1P1t0n(Z)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
.H2(g)+1/2O2(g)==H2O(l);△H=-285.8kJ/molB.C(s)+1/2O2(g)==CO(g);△H=-110.5kJ/molC.2CO(g)+O2(g)==2CO2(g);△H=-283.0kJ/molD.2C2H6(l)+7O2(g)==4CO2(
g)+6H2O(l);△H=-11036kJ/mol8、“即食即热型快餐”适用于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有铝箔包裹的并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
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品进行加热,这两种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A.浓硫酸和水B.生石灰和水C.熟石灰和水D.氯化钠和水9、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
收bkJ热量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该反应热ΔH=+(a-b)kJ·mol-1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10、反应mX(s)+nY(g)pZ(g);在不同温度(T
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m+n<pΔH<0B.T1<T2,P1>P2n>pΔH>0C.T1>T2,P1>P2m+n>pΔH>0D.T1>T2,
P1>P2n>pΔH<011、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mol反应乙:在500℃时,8mol
SO2和5molO2反应丙:在450℃时,8molSO2和5molO2反应丁:在500℃时,用V2O5作催化剂,10molSO2和10molO2起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1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A.υA=0.5mol·L-1·s-1B.υB=0.005mol·L-1·min-1C.υC=0.8mol·L-1·s-1D.υD=1.0mol·L-1·s-113、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
olB,发生反应如下;2A(气)+B(气)3C(气)+D(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是()A.4molA+2mo
lBB.2molA+1molB+3molC+1molDC.3molA+1molB+1molCD.3molC+1molD1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B.反应CaCO3(s)=CaO(s)+CO2(g)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ΔH<0C.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ΔH>01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其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⑦密度不再变化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⑥③①⑦D.⑤③①④16、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
应:2A(g)+B(g)x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中的容积扩大到原来2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5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降低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x=3D.B的浓度增大17、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可表示为X+3Y2Z,增大压强使平衡
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B.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C.平衡常数为16L2/mol2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18、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ΔH<0,如图中曲
线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进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浓度②缩小容器的容积③增大B的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A.①⑤B.②④C.②⑤D.②③19、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20、S(单斜)和S(正
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s,单斜)+O2(g)===SO2(g)ΔH1=-297.16kJ·mol-1②S(s,正交)+O2(g)===SO2(g)ΔH2=-296.83kJ·mol-1③S(s,单斜)===S(s,正交)Δ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3=+0
.33kJ·mol-1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s,单斜)===S(s,正交)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s,单斜)===S(s,正交)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21、根据键能估算反应CH4(g)+4F
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1)414489565155A.–1940kJ·mol-1B.1940kJ·mol-1C.–48
5kJ·mol-1D.485kJ·mol-122、某温度下在三个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
(mol)平衡物质的量(mol)CH3OH(g)CH3OCH3(g)H2O(g)I3870.200.0800.080Ⅱ3870.40Ⅲ2070.200.0900.090A.该反应的正向为吸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CH3OH体积
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C.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CH3OH0.1mol、CH3OCH30.15mol和H2O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3、根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图1图2A.aX(g)+bY(g)cZ(g)B.I2(s)+aG(g)bR(g)图3图4C.aA+bBcCD.A+2B2C+3DA.t1时改变某一条件,如图1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图2
所示,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从加反应物开始,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的变化如图4所示,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A、B、C是气体,则D为固体或液体24、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
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a与b相比,a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25、下列叙述
及解释正确的是()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B.H2(g)+I2(g)2HI(g)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
,故体系颜色不变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入少量KCl固体,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温度,压强不变,充入He气,平衡左移第II卷(主观题共50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特殊标记除外)26(14
分)Ⅰ、已知2NO2(g)N2O4(g)ΔH==-52.7kJ·mol-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室温下,该小组的同学取了两个烧瓶A和B,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红棕色),中间用夹子夹紧,并将A和B浸入到已盛有
水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和NH4NO3固体请回答:(1)A中的现象B中的现象(2)由此可知,降低温度,该化学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Ⅱ、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1
2O2(g)=H2O(l)ΔH=-285.8kJ·mol-1②H2(g)+12O2(g)=H2O(g)ΔH=-241.8kJ·mol-1③C(s)+12O2(g)=CO(g)ΔH=-110.5kJ·mol-1④C(s)+O2(g)=CO2(g)ΔH=-393.5kJ·m
ol-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2)H2的燃烧热ΔH=______;(3)燃烧2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4)写出表达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7.(12分)用50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
用品是。(2)若分多次将盐酸加入到NaOH溶液中,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与上述实验相比,如果用55.5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前者后者(填“大于、小于
、等于”)。(4)用50mL0.25mol/L硫酸与50.5mL0.25mol/LBa(OH)2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5)将V1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6)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为红色28、(14分)T℃时,在一个体积为2L的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4
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到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4)已知:t/℃70080083010001200K2.61.71.00.90.6该反应正向是________热反应(1分);(5)降温,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将(增大、减少、不变)(6)红磷P(s)和C
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P和Cl2反应生成PCl5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7)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①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____________(1分)A.Na+(g)+Cl-(g)―→NaCl(s);△Q1B.Na(s)+12Cl2(g)―→NaCl
(s);△Q2C.Na(s)―→Na(g);△Q3D.Na(g)-e-―→Na+(g);△Q4E.12Cl2(g)―→Cl(g);△Q5F.Cl-(g)-e-―→Cl(g);△Q6②写出△Q2与△Q1、△Q3、△Q
4、△Q5、△Q6之间的关系式三、计算题29、(10分)Ⅰ: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在t℃时的平衡常数是16。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1)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2)求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
3)若起始投入量::C(CO)为0.1mol/LC(H2O)为0.1mol/L、C(CO2)为0.2mol/L、C(H2)为0.2mol/L,则反应向进行(正向、逆向)Ⅱ:(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
g)=H2O(g)ΔH=-241.8kJ·mol-1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kJ·mol-(5)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
+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平衡后加入C,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减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