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6讲 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0.829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6讲 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6讲 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6讲 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6讲 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 Word版含答案.docx,共(5)页,30.8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4b5ebfd7d256dd8cb0c16d3c52a5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讲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一、选择题1.(2023四川南充一模)学者郭廷以指出,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社会发生实质性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深感

以往……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到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作者意在强调()A.变革政治是变革人心的前提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C.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学习西方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2.(2023

重庆一中月考)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也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上

述观点()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B.彰显了西方文化的魅力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D.弘扬了传统文化的价值3.(2023四川成都二模)20世纪初,各省纷纷成立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谘议局。谭延闿作为湖南谘议局议长,坚持“庶政公诸舆论”,并联合其他各省请愿中央,希

望加快立宪。“皇族内阁”名单公布后,以谭延闿为代表的众多立宪士绅认为“欲救中国,舍革命无他法”。这表明当时()A.国家出路选择的共识增强B.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认同C.清政府无意进行社会变革D.地方士绅成为社会革新主力4.五四运动时期,有识之士指出,中

国是“万国的市场”,没有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温情主义”的改良完全是幻想,“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也行不通,要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采取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其意在强调()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性B.转变探索道路的必要性C.改良道路破产的

必然性D.开展国共合作的合理性5.(2023四川绵阳二模)从清末民初开始,个人从各种家族、地方和国家的“网罗”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脱序化”的过程。但是五四以后,开始了相反的历程,也就是“再序化”,重新寻找个人,在社会之中、特别是“组织”中的位置。这一转变根源于()

A.辛亥革命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社会变革的需要D.西学东渐持续发展6.1904年厦门商会成立后,就奏请清廷豁免自乾隆初年就开始征收的“燕窝供”,获得完全胜利;1918年,外国列强控制的厦门海关进行税收改革,损害

广大商人利益,厦门商会积极交涉,取得一定胜利;1926年,北洋政府海军局征收铺贾捐,引发厦门罢市风潮,最终在厦门商会的斡旋下风潮得以解决。厦门商会的这些举措()A.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B.反映了中央权威受到严峻挑战C.推动中央政府商业立法逐渐完善D.表明地方

商民民主意识增强7.(2023四川南充二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重视对工农进行思想和理论宣传,但在工人心目中是“学生党”“过激派”,在农民心目中不是“同路人”。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工人心目中是“为工人阶级奋斗的党”,在农民眼中是为穷困农民谋利益的“穷人党”。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

产党()A.通过了扶助农工的政策B.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C.制定了实事求是的路线D.对国情的认识水平提高8.1918年底,陈独秀称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到1923年底,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时,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这

种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式微B.政治思想的转向C.革命领导权的转移D.革命性质的改变9.(2023广西北海高三一模)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一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年份概况1921年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1923年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A.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B.意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C.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D.顺应了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趋势10.(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自

1923年中共三大代表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首次合唱《国际歌》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这是因为它的传唱()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实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C.体现了民族复兴的追求D.揭开

了反帝斗争的序幕11.“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面对羸弱的国家“国力”和人民“体力”,青年毛泽东喊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强音

。材料表明()A.毛泽东主张重塑民族精神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所变化C.民主与科学无法实现救国D.西方体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12.(2023湘豫名校联考高三诊断考试)1923—1926年,《新青年》翻译列宁的作品高达9篇,不定期

刊第一号(第一期)为纪念列宁逝世一周年,专门命名为“列宁号”。全部九期杂志中,介绍列宁、研究列宁主义的有26篇,其中有14篇是专门研究列宁主义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新青年》()A.深刻反思了民主科学的局

限性B.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C.号召全面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D.突出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二、非选择题13.(2023安徽淮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

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

,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摘编自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

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

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摘编自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14.(2023广西南宁一

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此革命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冲击旧文化与树立新文化的同一,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摆在中国人面前有六种对比:(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在这些对比中,前者取代后者遂有人生观的革命和国民性的变革。上述材料是学者对“观念形态的革命”的阐释。据此,结合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冲突,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提出不少于两种

“对比”,既可以从材料中的“六种对比”中选取,也可以自拟;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第六讲中华文明的再造与磨砺——民国前期1.C由材料可知,郭廷以意在强调让人们改变思想,解放思想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选C项;郭廷以认为变革人心是变革政治的前

提,排除A项;郭廷以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辛亥革命起到了补课的作用,因为思想解放才能实现政治变革,排除B项;郭廷以认为学习西方还需学到其根本精神,而不是强调结合本国国情,排除D项。2.A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认为应输入西方先进的文化,应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传统

文化,胡适也认为应对中西文化持辩证的态度,这均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故选A项;材料是在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吸收其先进部分,而非盲目崇拜,故无法体现西方文化魅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新文

化运动的反思,不同时期个人的认知会发生变化,这不能代表其具有“两面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造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而不是单纯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排除D项。3.A根据材料可知,立宪士绅形成了共同认识即应当推翻清政府,故选A项;清政府立宪骗局暴露之后革命思想得到广泛认同,但革命思想

并不等同于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于1901年开展新政,这是社会变革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的士绅群体是“立宪士绅”而非所有士绅,且无法得知当时其他社会群体的态度,因而无法判断地方士绅是否在社会革新当中承担主力任务,排除D项。4.B由材料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此要调动工农群众转变探索道路,故选B项;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和改良道路破产的必然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目的,排除A、C两项;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

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5.C由材料可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五四运动使更多民众认识到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将个人苦难与社会黑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所以这种转变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强调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变化,与辛亥革命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

推动思想解放,是有力推动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B项;西学东渐是客观原因,不是根源,排除D项。6.D根据材料可知,商人成立商会,同政府部门和外国列强交涉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说明地方商民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故选D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表明厦门商会反对外国列强势力,并没有挑战中央权威,排除B项;材料仅表明厦门商会斡旋解决厦门罢市风潮,未涉及北洋政府的商业立法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推动中央政府商业立法逐渐完善,

排除C项。7.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尤其是北伐战争期间,工人、农民看到中国共产党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变化,故选B项;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排除A项;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路线,排除C项;对国情的认识提高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进步之处,而材料强调的是工农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应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行动,排除D项。8.B1918年底称赞美国总统

威尔逊,说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倾向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但1923年底,以北大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选择列宁的更多,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倾向于学习俄国的道路,故选B项。9.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起,

独立领导工人运动,随着工人运动受挫,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建立革命联合战线的原则,到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不同年份的角色担当是由当时革命的形势所需决定的,故选D项。10.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歌》体现了民族复兴的追求,

故选C项;民族战争不符合当今形势,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1.A“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意思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通过锻炼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即面对羸弱的“国力”和人民“体力”,毛泽东主张重塑民

族精神,以挽救民族危亡,故选A项。12.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1926年的《新青年》致力于列宁主义等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为中国革命寻找出路,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

道路,排除B项;C项“全面借鉴”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并不相符,排除。13.参考答案(1)内容:人口多少是衡量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民本思想;重视提高人口质量;强调社会等级,歧视体力劳动者和商人;追求社会和谐。背景:礼乐传统的影响;争霸战争和兼并

战争的需要;农耕经济的发展。(2)特点:与时俱进(随着政治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服务于救亡图存需要;通过法令保护华侨权利;移民政策具有开放性;受启蒙思想影响;关注人民幸福。(3)认识:人口思想应因时、因势而变;人口思想应关注长远发展;人口思想应立足民情、文化传统

等。14.参考答案示例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对比与冲突。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民国初年,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宣传尊孔复古。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宣传进步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用科学精神反对专制和愚昧,猛烈冲

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世界的而非锁国的:面对当时中国人思想上存在的封闭与愚昧,新文化运动前期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李大钊、陈独秀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俄为师,开拓了国人的视野,思想获得空前的解

放。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