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pdf,共(7)页,638.72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e7c839d6490cdb467b2f03075e72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DI第第第第第1页共6页2022年3月绵阳南山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期3月月考试题历史命题人:陈祚文审题人:胡俊梅第Ⅰ卷(单项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下列给出的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表为《左传》记载的周初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
这说明当时姓氏索长勺陶繁葵樊职业绳工酒器工陶工马缨工锉刀工、釜工篱笆工A.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B.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D.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2.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实行“通商惠工”
政策;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商鞅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这一变化A.促进商人阶层形成B.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阻碍各国经济交流D.适应君主专制需要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
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水利工程的兴建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4.《国策·晋语》:“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牛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这从侧面表明A.战国时普遍使用牛耕B.范中行
氏不体恤民情C.牛耕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D.铁犁牛耕始于春秋5.2020年5月,在河南三门峡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个天鹅青铜壶,内装6斤2000年前的酒,这佐证了《汉书.食货志》中有关酿酒的记载。这说明A.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B.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C.文献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D.考古
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6.2012年,一座位于山东沂水县天上王城景区内的春秋纪王崮古墓重见天日,已出土的文物接近百件。其中可能随葬的器物有A.青花瓷B.棉纱布C.青铜器D.兵马俑7.史书记载:“郡有盐、
铁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材料反映的制度开创于DI第第第第第2页共6页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8.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9..宋代工匠作品完工后,必须把自己的姓名及其年月日刻在其作品上,称之为勒名。这反映出宋代A.手工业实行质量负责制B.手工业
注重打造品牌C.手工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D.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10.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
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11.《白银谷》讲述了清朝山西票号的一段兴衰往事。这一时期晋商等商帮涌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政府推行“农工商皆本
”的政策②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④苏杭地区资本主义萌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2.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
市,消减大半。”该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耕与织的联系更加紧密C.小农经济逐渐解体D.民族企业发展的曲折性13.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之初,经李鸿章奏准,该局所产布匹,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完一正税,概免沿途厘税。后这种做法在长
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种做法A.摆脱了列强对织布行业控制B.增强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C.保证了民族工业的稳健发展D.加强了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管理14.鸦片战争后,上海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
词汇,并作了标注,如“账单”标作“别儿”,“佣金”标作“康密兴”,“工头”标作“那摩温”。该现象A.说明英语开始在上海流行B.表明中国完全对外开放C.证实上海人崇洋风气盛行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15.1880年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
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这一现象折射出A.中国近代工业蓬勃发张B.中国近代交通严重滞后C.唐山是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D.清政府的腐朽阻碍近代工业发展1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
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DI第第第第第3页共6页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7.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18.有人认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地主、官僚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19.《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工业革命C.思想解放D.民主政治20右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
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21.以下是1914-1927
年、1928-1934年中国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年份年均新增企业资本总额年均新增资本企业平均资本1914-1927130家31318万元2327万元17.9万元1928-1934151家31130万元4789万元31.6万元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增长迅速B
.政府的政策鼓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C.一战爆发推动民族工业持续长久发展D.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在加快DI第第第第第4页共6页22.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
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23.关于国民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②有利于防止白银外
流,稳定市场③促进了物价回升④刺激了生产复苏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
施,这一时期矿业发展主要得益于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B.国民政府采取积极政策C.民族工业摆脱外资控制D.山东地区煤炭储备丰富25.1937-1940年中国工业发展史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厂矿内迁的西渐运动,截止1940年6月底,迁入大后方的
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约12万吨。这次西渐运动A.体现了中国工业的均衡发展B.是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的结果C.旨在加强国内东西部市场的统一D.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26.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
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
年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DI第第第第第5页共6页27.1958年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
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28.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29.1958年,某领导到一农村视察,当地党委书记向领导汇报说他们的早稻达到了亩产三万多斤。该领导听后说:“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下深耕,还能多打些。”该材料反映
出产生浮夸风的直接原因是A.国家对农业的重视B.过分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C.人们急于求成D.干部的官僚作风和追求政绩30.文化大革命期间,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但是在1975年,国民经济却出现迅速回升,其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着手恢
复和调整国名经济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第5页共6页DI第第第第第6页共6页第II卷(材料解析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往往与作为商品交换地点的市几乎同时
出现的。但在唐朝以前,市场都是由政府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到北宋建国以后,城内市场不再由官府设定,且首创了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之地设立镇市,使镇由过去的军事设防之地变为商贾交易之所。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格
局和国家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商业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时期。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
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革命性的变化”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
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
(2分)并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原因。(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