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共(2)页,14.50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e24725901710cf60b7b538e70d74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半期考高二历史科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BDDCC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BDDAACC题号21222324答案ACCC二、非选择题25.【答案】(8分)不同点:除中原地
区人民南迁外,图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继续向南迁徙。(2分)原因:从宋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角度作答;从珠江流域、海南岛相对地广人稀的角度作答;(2分)相同点:从方向看,都是向
南移民(1分)。原因:从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的角度作答。(1分)从民族看,以汉族为主,包含多个民族。(1分)原因: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角度作答。(1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6【答案】(24分)(1)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
市居民或市民阶级);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
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是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每点4分,答出3点即可)(2)中国: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科举制度繁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每
点2分,答出2点即可)欧洲:西欧城市工商业逐渐繁荣;王权的加强;罗马法复兴;市民的斗争。(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27【答案】(8分)(1)涵义:图4为福建先民生产、生活的写照,表明当时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与采集渔猎相关。图5表明福建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其中泉州作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体现与亚非欧和平交往、开放包容、互
利共赢的商贸之路、文化之路,沉船、港口与贸易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图6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造船业基地,是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近代海军的重要基地,继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近代中国“向海图强”的发端。(
6分)(2)文献史料(史书、档案、方志等)、口述史料。(任答2点,2分)28.【答案】(12分)示例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人本思想,孟子提
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
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