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48.237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共(12)页,48.23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e06a5198cadb62d5aefa35408b71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学科素养评估(期中)高二语文学科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2.回答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

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美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具特色的美学。这里所说的中国美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中国近代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是一种过渡形态的

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则是一种开放形态的美学。三者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有一脉贯穿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西方美学与我们不同,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的。这种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中国文化从本质上

看,是一种农业文化。中国文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缘。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朋友,是最美的事物,是可以怡情悦性的审美场所。中国传统美学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原点建构起来的。诸如“情景”“意象”“意境”“物色”等美学范畴,又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与物

游”“感物动心”和“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等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一种特色。西方美学重在求“本质”,中国美学则重在求“神韵”。在中国美学中,“神韵”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南北朝时,“神韵”一词只是用在对于人物的审美评价中,指人的气质美和风

度美;后来也用在对大自然和艺术的审美中,前者指神态美,后者指韵味美。无论是人的神韵,还是自然的神韵和艺术的神韵,都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的生命、精神和意蕴。它是通过外在形式如“形”或“象”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与西方美学的“思想”“情感”和“意义”又不相同。西方艺术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而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中国美学家谈论“美”的问题,大多是结合着生活、实用和功利一起谈的。西方美学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求解“美本身”开始,就有排斥“实用”的倾向。后来,康德干脆将“实用”的奠基石彻底

拿掉了,将审美与实用(即功利)对立起来。从此西方美学就走上了“务虚”的形而上的发展路线。(摘编自古风《从比较视域看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材料二: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

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

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辉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空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

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

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

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只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

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毛泽东同志请教怎样作诗。毛泽东同志题写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二是“兴

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

家国情怀。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具体来说,是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明确表示:“常恐逶逦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以尧舜之风,荡秦汉

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值得注意的是,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

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过娱”,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作为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

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政治文化决定

的。B.中国美学中人或自然的神韵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C.与西方艺术不同,中国艺术的“神韵”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D.中国传统美学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言志”中的“志”是指“家国之志”,不属于个人,它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B.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在宣示个人审美情绪外,也要履行好社会审美导师的职能。C.兴寄论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破“过娱论”,反对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反对娱乐作用。D.陈子昂不满于六朝的绮靡之风,故标举“

兴寄”,首推“风骨”理论。3.在下列各选项中,与“兴寄”“风骨”无关的一项是()A.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陈子昂《感遇·其三十五》)B.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

其二》)C.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璨《七哀诗》)D.架岭承金阙,飞桥对石梁。竹密山斋冷,荷开水殿香。(徐陵《奉和简文帝山斋诗》)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5.汉代《毛诗序》提出“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请结合材料

,分析“言志”与“教化”是如何达成统一的。(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

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

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

—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

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丁字路口到了,她闻见一股子花

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

!”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

”,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

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

,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

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

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

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

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

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

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极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B.在“她”的眼里,那一

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

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描写,点明时间,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

,结合后文烘托出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的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C.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

旨。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更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到人生启悟。8.从“她”眼中“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

这样写的好处。9.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二、课内知识点(本题共3小题,6分)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于,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继承C.杜赫之属..为之谋之

属:这些人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同“震”,震慑11.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铸以为金人十二12.下列对《过秦论

》中相关文化常识和文意理解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

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D.文章最后一段

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上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三、古诗文阅读(31分)的(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

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

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

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

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

子/与强赵攻弱燕/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庶子,战国时各国封君、相国的近侍之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B.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

,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C.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同义。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

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

问题,以武安君最终被应侯绞杀的结局为警示,成功说服张唐。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建议,赵王当即答应。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

受百里之地。(2)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17.甘罗只是一个十二岁少年,却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他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生

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新结小茅茨[注],恰占清江口。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

上片交代了词人回乡的缘由,他回归田园去从事农耕,是因为皇上放其还乡。B.三四句交代新建茅屋的位置,推门便可饱览清江美景。“恰”表明词人颇为自得。C.下片由自然环境写到人事交往,从而抒发了词人对往昔宦游时光深深

眷念之情。D.这首词以平易自然的笔触描写词人去官退隐后的生活情景,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1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共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锦瑟》一诗中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梦醒之后的惆怅与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3)《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的的的______________。(5)《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两句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月31日晚,舞蹈诗

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许多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节目创作灵感来源

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传世名画,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恢宏气象。远观画面静止不动,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近看却①(形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样子),细节生动。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

》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为女性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②(形容青山重叠的

样子)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是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似是山间瀑布;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为观众呈上③(形容精彩美妙到了极点)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观众了解了《千里江山图》,展现出作

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21.根据括号中的解释,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气逐渐热起来,上市的水果种类也越来越

多。可是关于吃水果,还有不少疑问,比如,每次从外面买个西瓜回来,一天也吃不完,如果切开后包上保鲜膜放冰箱,第二天还能吃吗?杨梅上市了,可听说杨梅里面有很多小虫子,吃了会有事吗?吃不了的西瓜如果包上保鲜膜...放冰箱里

,第二天再吃不会有事吧?其实,隔夜西瓜①,但是有几个条件。如果西瓜切面干净,保鲜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切完立即密封起来放冰箱冷藏,第二天再吃是没问题的。不过,西瓜也别在冰箱放太久,放的时间越长,滋生的细菌越多。冷藏西瓜,最好别超过12小时,超过24小时就别吃了。杨梅

如果用盐水浸泡,水里会有不少小虫子出现。它们是果蝇幼虫,其实无毒无害,跟着杨梅一起吃进肚子里,会被强大的胃酸杀死,并成为高蛋白“食物”被消化吸收,②,更不会成为寄生虫。所以,有虫子的杨梅也能吃,实在担心的话,就先用盐水浸泡洗净再吃。23.从词的构成看,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与

“保鲜膜”相同的一项是()A.长期坚持做减肥操...,不但可以减肥,还能调理肌肉,使曲线更加优美。B.蔬菜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通常都高于水果。C.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D.不同颜色的彩椒只是含有不同颜色的

植物色素,并不是转基因...产品。2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五、整本书阅读(5分)25.请你从《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书中故事情节和下列材料,简要分析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对仁者下的一个定义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平凡的世界》中某些人物接近上述“仁者”的标准。六、作文(60分)26.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曾说:“若无法置身洪流外,要在激流中生存并前行。”元朝诗人张养浩有言:“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卢梭:当我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上波涛汹涌,

而我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洪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