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热门主题写作】高考语文冲刺作文抢分强化专练(全国卷)》抢分专练19 乡村振兴(原卷版).docx,共(5)页,60.56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b36ce4eee679a1d5d64e9891df2df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抢分专练19乡村振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②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唐
】白居易《村夜》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
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挑选2~3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材料审读】这是一道多则材料型诗词名句作文题。(1)分析每一句诗词的含义。①绿树
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作者由近及远地描写优美景致,使人感受到了乡村的清淡幽静。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
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
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清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
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
,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淡的画
面,却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它以稻花香、蛙声这些山村常见的意2象,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④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这
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甚感亲切,只是这时又怨根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这两句是说,离开家乡,感到异乡的语言和故乡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但山中莺声的暗叫和故乡的莺啼相似,因而触起乡思,迁恨于鹭啼。本来思乡
,却不言思乡,反而迁恨于莺啼,手法巧妙。【参考立意】1.保护美丽乡村,留住乡土文脉;2.美丽乡村,美丽中国;3.在乡村建设中注入家国情怀的底色。【素材积累】1.“中国梦”,梦想之大,联系着国家民族,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中国梦”梦想之微,散落到平民百姓,是人民的幸福
指数高了、收入日益增多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中国梦”从不间歇。徐霞客研究地理、游遍山川,就是“志在四方”,为人民解开地理之谜;李时珍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完成《本草纲目》名典,只为行医救人造福百姓,他们的梦为着大中国,为着大中国的百姓,我们
也要为中国梦振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更有人为之拼搏,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有人梦想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山区里挥洒青春,践行自己廉价的行医梦。更为现实的比如,某位女士在阿里巴巴发帖,说自己换了多种经营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马云
跟帖:“做生意要用情专一,不能学猴子掰玉米”。我们的中国梦要现实,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2.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拘小我成就大我。新时代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当今时代冉
冉升起并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青年的寄语所言:“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习近平不到16岁的青春时期,就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情
谊。乡村振兴改革的落实,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回到乡村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尽己之力,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3.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坚守在国内还是留学于国外,青年们都应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将乡村振
兴落到实处。当今选择出国深造的人逐渐增多,但无论身在何方,只有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才能为建设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道路,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的首要任务,具3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
,循序渐进地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亿万的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文】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
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古人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
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
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
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
,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
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4昔人有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河南
省信阳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
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
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
有生机和活力。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
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