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12中语文二模联考参考答案.doc,共(4)页,50.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3bdd521b011d70338ecf2181a518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书写(5分)板块一:经典新读(17分)1.(1)(4分)①畏②宵③躁④怯(2)(3分)①C②B③A(3)(2分)示例1:我选择摘抄②,酷刑的
折磨使江姐忍受着肉体上的疼痛,也考验着江姐的革命意志,凸显了江姐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示例2:我选择摘抄③,贺龙对马的喜爱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抢马一事也从侧面衬托出他高超的作战本领,一个骁勇善战的红军将领形象跃然纸上。
示例3:我选择摘抄④,在失去战斗能力后,保尔对自己的质问传达出他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敢于献身、鞠躬尽瘁的精神。(评分标准:联系名著内容得1分,分析人物的具体情感或精神品质得1分,言之有理均可)(4)(5分)我选择主题A,《红岩》中
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和囚禁,愈挫愈勇,不断寻求新的革命任务,展现出了凛然的气节和无畏的精神;《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保尔疾病缠身,无法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但他没有自我放弃,通过写作重新投入革命事业。两本书中的人物都能在逆境
中重新确立生命的意义,符合“从逆境中重生”这一主题。我选择主题B,《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信仰,在对抗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撤退,翻雪山,过草地,渡大河,众多战士壮烈牺牲,最终完成了红军大部队的转移;《红
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和共产党在苏区艰难求生,冒着被悬赏、被围击的危险,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两本书中的人物都为了理想而敢于献身,符合“为理想而献身”这一主题。(评分标准:围绕选定的主题,结合任意一本名著的内容得2分,结合两本名著的内容
得4分,明确名著之间的关联得1分,言之有理均可。)(5)(3分)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我们能欣赏“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感受不同时代、社会中人们对人格品质、革命事业、生命价值等重要话题的思考,进而深入理解“红色经典”。(评分标准:深入理解名著
中人物的形象,发现名著的当下意义或名著与自身的关联,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板块二:诗径探趣(26分)2.(3分)C3.(4分)示例一:我选择A。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在谈读诗可以帮助我们看见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特别新鲜有趣东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语言风格看,朱光潜的文字生动、典雅,以
“最是读诗使人美”为题,和整体文风更加吻合,并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示例二:我选择B。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在谈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读诗可以帮助我们看见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特别新鲜有趣东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
行文风格看,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为题,直接点明本文的要素,更符合逻辑,也易于读者一目了然,准确把握文章信息。(评分标准:两个题目皆可。从文章内容、语言风格、读者接受等角度,任选两点阐述理由,每点得2分。)24.(1)(12分)①会当凌
绝顶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弓如霹雳弦惊④人迹板桥霜⑤小桥流水人家⑥鸟鸣山更幽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⑧应是绿肥红瘦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3分)A.奇思幻想B.意象C.音调5.(4
分)示例一:诗人登山本为消遣愁怀,却因为心有“愁肠”,于是将山峰的“尖”视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生动地传达出诗人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诗人借意象含蓄地传情,富有情趣。示例二:第
二句以叠词“处处”形成音韵上的反复,山山岭岭,触眼可及,处处割愁肠;“芒”“肠”“乡”三字音韵和谐,沉重的后鼻音强化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诗人借音韵表达情思,富有情趣。示例三:三四句展示了诗人在异乡思念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变幻出千万化身站在每个峰头望向故乡。大
胆新奇的想象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师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充满意趣。(评价标准:联系诗歌内容得1分,结合意象、音调、想象中任一角度分析得2分,赏析音调时能从叠词、押韵、后鼻音等一处角度入手即可,正确把握情感得1分)板块三:古今贯通(42分)6.(3分)(1)恐慌(苦闷、惶恐)
(2)希望(填写“安慰”“勉励”不给分)(3)失望(空欢喜)7.(6分)(1)示例一:“(挑来的水)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旱情的严重。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获得了一种略带轻松的戏谑化效果,由此将苦难的
主题化为幽默。示例二:“坐凳子像坐铜火炉”“按桌子好像按烟囱”以夸张的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室内气温之高,家具之烫。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获得了一种略带轻松的戏谑化效果,由此将苦难的主题化为幽默。(2)示例:看天的人呼喊“落雨了!落
雨了!”反复的语言表现人们在绝望中寻得一丝希望的惊喜;而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虔诚认真的样子,戏剧化的对话带来幽默的效果。8.(6分)丰子恺把《云霓》这幅画放置于画册卷首,是因为他相信云霓对苦难的人民来
说是一线希望,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即使最后让人们空欢喜。但人们在与大旱抗争时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而作者用“云霓”作画、出画册、写文章一系列行为,也是为给苦难的人们带去希望。他的自我怀疑,是因为这些艺术行为在苦难恐慌的时代面前,毕竟太微弱了,达不到“沛然下雨”似的改变。透过作者矛盾的行
为和想法,我们读到一个仁爱又清醒的知识分子,满怀艺术救世的情怀,以及他对民众的悲悯,对民众力量的礼赞。(评分标准:丰子恺把《云霓》放置于画册卷首和自我怀疑的原因各2分,主旨解读2分)9.(4分)(1)B(2)本来(3)加倍,扩大(4)小孩10.(2分)苦于燕王暴政的百姓,视齐的军
队为及时雨,认为齐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军队。(评分标准:答出民众的处境得1分,对齐王的企盼得1分;直接引用原文“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今燕虐其民;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得1分
)11.(6分)望云霓在两文中都是民众渴望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却反映出两个时代的民众面对苦难时不同的心境。《云霓》从开始的恐慌,到看到云霓的希望,再到失望,最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灾难奋斗。对他们而言,云霓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而《孟子·梁惠王下》写天下的
人民盼望商汤,如同大旱时节盼望霓虹一样迫切,他们是把改变自身境遇的希望寄3托在他人身上,心态始终没变。(评分标准:两文的心境共性2分,差异分析各2分。)12.(10分)示例一:小温,你是否觉得读诗时味
同嚼蜡呢?那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诗词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以我读诗歌的经验来看,每一处意象都各具风韵,组合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你能看见“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热烈欢快,触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幽静,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孤独。希望
你多读诗歌,领略诗歌之趣。示例二:小温,你是否觉得读诗时味同嚼蜡呢?那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诗词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以我读诗歌的经验来看,那一句句隽永的诗词仿佛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萦绕在耳边。早在先秦时期,诗歌就被人们当做歌曲来传唱,《关雎》和《蒹葭》里有叠词,有押韵,读起来朗朗
上口,余音绕梁。快来和我一起读古诗吧,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乐趣。示例三:小温,你是否觉得读诗时味同嚼蜡呢?那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诗词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以我读诗歌的经验来看,古诗会给我们的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美不胜收,情趣盎然。古诗中类似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快和我一起去读读看吧。(评分标准:本题分内容、语言运用两部分评分,各占5分。)评分一:表达5分。评分点分值细则字形2分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未满
三个不扣分,重现者不计,扣完一分为止。标点1分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扣1分,未满三处不扣分,扣完1分为止。语句2分语句表达出现一处错误扣0.5分,重现者不计,扣完2分为止。评分二:内容5分(交际语境2分,能从意象、音韵等某
一角度切入合理运用比喻论证2分,条理1分)。13.(5分)示例角度一:本词条涵盖了作品概述、作品鉴赏、主旨解读、词条溯源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词条的定义、特色和起源等核心价值。(建议3星)示例角度二:丰子恺的《云霓》没有明确标出作品出处,其作品概述中的
时代背景也没有可靠的引用来源,致使词条内容缺少必要的严谨性。(建议2星)示例角度三:词条内容的编排依次从整体感知到语言赏析,再到主旨解读和溯源,最后进行比较阅读,符合人们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建议3星)(评分标准:答出1点3分,两点5分,评分时不考虑学生的星级,关注阐述的理由。)板
块四:书香漫卷(60分)14.评分标准如下:分类分数档评分细则一类60—55分○紧扣任务情境进行选材。○立意深刻,能紧扣所写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写作对象、目的明确,文本类型清晰,表达方式恰当,结构合理。○讲述故事,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有
感染力。○文学创作,形象鲜明,构思精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写演讲稿,内容充实,语言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写说明类文章,提供信息充分,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写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突出,有一定深度和说服力;能围绕观点,选择
强有力的论据,展开严密论证。4二类54—48分○扣住任务情境进行选材。○立意较深刻,能扣住所写内容进行较深入思考。○写作对象、目的较明确,文本类型较清晰,表达方式较恰当,结构较合理。○讲述故事,内容具体,感情较真挚,语言较有感染力。○文学创作,形
象较鲜明,构思合理,语言生动。○写演讲稿,内容具体,较有说服力。○写说明类文章,提供信息较充分,思路较清晰,语言明白。○写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较突出,能围绕观点,选择合适的论据,展开论证。三类47—42分○围绕任务情境进行选材。○有一定立意,
能围绕所写内容有所思考。○有一定读者意识,结构较合理。○讲述故事,内容较完整,语言较通顺。○文学创作,形象基本鲜明,构思基本合理,语言较通顺。○写演讲稿,内容较具体,有一定说服力。○写说明类文章,提供一定信息
,基本有思路,语言较明白。○写论述类文章,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四类41—36分○立意不清,几无思考。○读者不明,目的不清,结构不合理。○讲述故事,内容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文学创作,形象模糊,构思不合理,语言乏味。○写演讲稿,泛泛而谈,没有
说服力。○写说明类文章,不能提供有效信息,顺序不明,语言不清晰。○写论述类文章,观点不清楚或不能围绕观点,论据不能支持论点或存在片面性,论证不完整。五类36分以下○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300。说明:1.
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逻辑严密、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2.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3.未写题目扣两分。4.故意透漏个人信息评为五类文。5.错别字每3个扣一分(重现者不计
),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6.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命题老师:徐浩(657267)、胡蓉(664342)审卷老师:季禾禾(673305)、叶丹(693414)命题专家:王汉雷(65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