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友好学校第78届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608.1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b672413963c8f64660f6e21a7e93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友好学校第七十八届期中联考高三生物本试卷共25题,满分100分,共10页。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用2B铅
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图),分析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由RNA和蛋
白质紧密结合形成的B.②与某种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③是核膜,具有4层磷脂双分子层D.核孔是某些蛋白质和RNA选择性进出的通道【答案】D【解析】【详解】A.①是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A错误;B.②是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C.③是核膜,由两层膜组成的,共有4层磷脂分子,2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是某些蛋白质和RNA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染色体(质),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③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核膜上有核孔,其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提高新陈代谢效率,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合成过程需ATP直接供能B.胃蛋白酶的最适
pH为1.5,最适保存温度为37℃C.酶的活性受温度、pH、抑制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定义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作用为催化作
用,催化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详解】A、酶多数为蛋白质,其合成时要脱水形成化学键,并
且要吸能,在体内由ATP直接提供,A正确;B、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保存酶一般在4℃冰箱,或更低温度,而不是37℃,B错误;C、酶的活性受温度、pH、抑制剂、底物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正确;D、酶尽管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是在细胞外同样可以使酶起作用
,D正确。故选B。3.下图为哺乳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1-8表示基因,若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1、5可以与3、7或4、8组合B.图中的1、2、3、4互为等位基因,1和7不是等位基
因C.减数分裂过程中,5、6发生分离,5与7、8自由组合D.在同一生物个体内,基因1、2不可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哺乳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8个基因,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
8都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相同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1(2)和3(4)、5(6)和7(8)可能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详解】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
,因此基因1、5可以与3、7或4、8组合,A正确;B、图中1和2、3和4都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相同基因,都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C、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图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错误;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
的,但是也有一些基因如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是都表达的,D错误。故选A。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氧→水C.葡萄糖→丙酮
酸→乳酸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该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其反应场所是
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中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其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在该过程中O2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反应生成水。【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水中的O来自于O2,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不会分解产生氧,并且生成水
中的O来自于O2,而不是葡萄糖,B错误;C、有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乳酸,C错误;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分解为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与H2O反应生成[H]和CO2,因此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
。5.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的的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
成单位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蛋白质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H、O、N。【详解】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正确;B、Ca
2+不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C、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C正确;D、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
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6.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
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
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需要进行DNA复制,A正确;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
相对稳定,B正确;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未证明其具有
全能性,D错误。故选D。的7.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刺丝泡尖端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随后刺丝泡发射至体外抵御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的成分基
本一致B.刺丝泡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C.草履虫是原生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D.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比较低等的真核生物。【详解】A、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的成分基本一致,都是单位膜,A正确;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刺丝泡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B正确;C、草履虫
是原生生物,属于比较原始的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膜融合是膜流动性的体现,D正确。故选C。8.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是尿嘧啶,则此图是组成RNA的原料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③的种
类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人体内与②相连的③有五种D.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为核苷酸模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可能是脱氧核糖或核糖,③是含氮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
A、C、G和T,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A、C、G和U。【详解】A、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A正确;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③的排列顺序,B错误;的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该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人
体内与②相连的③有4种,C错误;D、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除了在②方面,在③的种类上也有差异,D错误。故选A。9.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会经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及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胞分裂间期,染
色体经过复制使得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加倍②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在细胞分裂、分化中发挥作用③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增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④衰老细胞内许多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及细胞核的体积减小⑤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都
涉及多种酶活性的改变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
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①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使得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①错误;②ATP是细胞生命活动
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由细胞呼吸提供,该过程产生的ATP在细胞分裂、分化中发挥作用,②正确;③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增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③正确;④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④错误;⑤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
过程中都有不同的酶参与,都涉及多种酶活性的改变,⑤正确。故选A。10.下图甲表示某生物(2a=8)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图甲可表示一
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8D.若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变化,则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
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③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后期。若该图表示减数分
裂过程,则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详解】A、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图甲
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最终染色体还会解螺旋形成染色质,B错误;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2n→n→2n→n,则n=4,C错误;D、若图
乙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变化,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对应与图甲③过程,D正确。故选D。11.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的一种化学键。下图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
的羧基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277个水分子C.该蛋白质至少有280个游离氨基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答案】A【解析】【分析】氨基酸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以此类推,多
个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详解】AC、链状肽链末端有一个游离氨基,因此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C错误;B、该蛋白质含有280个氨
基酸,形成该蛋白质过程中脱去了280-2=278个水分子,B错误;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D错误。故选A。12.下面对几种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图示的五种细胞器B.分离这些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通过
一定的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以上五种细胞器D.组成①与③膜成分的脂质和蛋白质种类、含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详解】A、并不是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图示的五种细胞器,如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A
错误;B、由于这些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分离这些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B正确;C、④中含有色素,②通过一定的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以上2种细胞器,C错误;D、组成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但是蛋白
质种类、含量不同,D错误。故选B。13.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研究表的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和正
常细胞不同。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大于正常细胞C.过程①②③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⑤发生在线粒体内
D.过程④会生成少量的ATP,过程⑤会生成大量的ATP【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过程是葡萄糖逐步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④过程是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过程,⑤过程是癌细胞的有氧呼吸二、
三阶段。【详解】A、由题干“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可知,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A正确;B、由于无氧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故等质量的葡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ATP远多于经
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而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以无氧呼吸为主,因此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大于正常细胞,B正确;C、葡萄糖经①②③转变成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经④转变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经⑤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C正确;D、过程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能量,不会形成ATP,D错误。故选D。
14.把等量的不同植物的叶片放在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经过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量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容器植物部位光的颜色温度(℃)氧气增加量(mL)1天竺葵叶红221202天竺葵叶绿22153紫罗兰叶红22804紫罗兰叶绿221
0A.相同条件下,天竺葵释放的氧气比紫罗兰多B.2、4两组植物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C.1与2,1与3均构成对照实验D.相同条件下,植物在红光照射下比在绿光照射下产生的氧气更多【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
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产生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
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详解】A、从表格中可知,容器1和容器3条件相同、容器2和容器4条件相同,天竺葵释放的氧气均比紫罗兰多,A正确;B、2、4两组植物均处于绿光下,但是容器内仍有氧气的增加,因此都有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强度较弱,B错误
;C、1与2,1与3均构成对照实验,实验对象相同,自变量为光的颜色不同,C正确;D、比较容器1与2及1与3可知,植物在红光照射下比在绿光照射下产生的氧气更多,D正确。故选B。1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的图像(简图)。下列关于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该细胞中此时共有3对同源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6个四分体C.该动物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最多可存在12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D.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AD、图示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D错误;B、该细胞中此时共有3对同源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3个四分体,B错误;C、分析图示可知,该动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当处于后期时,最多可存在1
2条染色体,处于前期和中期时,可存在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C正确。故选C。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如图表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④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越不利于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B.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结果是使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增加C.过程④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A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④是细胞分化,细胞的种类增加。【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越不利于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A正
确;B、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但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过程④是细胞分化,是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C正确;D、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AC。17.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时的能量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时的能量变化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
时,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答案】AC【解析】【分析】图中Ⅱ进行反应所需的能量更低,故Ⅰ为无酶参与时能量的变化,Ⅱ为有酶参与时能量的变化。【详解】A、生成物乙的能量比反应物甲的能量高,因此反应为吸能反应,A错误;B、曲线Ⅱ进行反应所需的能量比Ⅰ更低,表示有酶催化条
件下的能量变化,B正确;C、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应为E3,C项错误;D、酶参与反应时,其降低的活化能应为曲线Ⅰ、Ⅱ能量峰值之差,为E4。故选AC。18.荧光素在接受能量时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产生荧光。研究人员用不同pH处理荧光素酶后,在添加足量荧光素、一
定量ATP溶液的条件下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pH为6和9的组别发光强度低于7.5的原因不相同B.A点之后发光强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一定是荧光素含量C.每组应先将反应溶液的pH分别调至设定
数值再混合D.若加入葡萄糖未发出荧光,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为该反应提供能量【答案】AB【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pH值为7.5时发光强度大于pH值为6和pH值为9,原因可能是酸或碱破坏了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ATP为直接的
能源物质,葡萄糖为主要的能源物质。【详解】A、pH为6和9的组别发光强度低于7.5的原因都可能是酸或碱破坏了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A错误;B、A点之后发光强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可能是ATP的含量所限制,B错误;C、因为酶
具有高效性,若先将反应溶液混合再调pH,反应不是在设定pH数值进行,每组应先将反应溶液的pH分别调至设定数值再混合,C正确;D、若加入葡萄糖未发出荧光,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的能源物质,不能为该反应直接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AB。19
.研究表明:吃葡萄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其中包括阿克曼氏菌等。科研人员发现,阿克曼氏菌对人体葡萄糖和脂质代谢有积极影响,它可以分解葡萄糖和胆固醇,增强肠壁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发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阿克曼氏菌的遗传物质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分子上
B.阿克曼氏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C.胆固醇与磷脂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且组成元素相同D.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也可转化为糖类【答案】A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
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详解】A、阿克
曼氏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中,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B正确;C、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二者组成元素不同,均参与动
物细胞膜的构成,C错误;D、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同时少量的脂肪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糖类,D正确。故选AC。20.蓖麻种子的脂肪含量丰富,约占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
将种子置于黑暗的适宜环境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萌发前期鲜重和干重均具有增加趋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子萌发初
期干重增加与脂肪转化为糖类等物质时吸收大量氧气有关B.蓖麻种子中的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可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C.种子萌发初期从环境中吸水,鲜重明显增大,代谢速率加快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为种子萌发直接提供能量【答案】AD【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先是无明显变化,而后增大(脂肪代谢中吸收了氧原子转化为糖类),再逐渐减小(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详解】A、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糖类中氧的含量大于脂肪中氧
的含量,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但不是吸收大量氧气所致,A错误;B、蓖麻种子富含脂肪,其中的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且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B正确;C、种子萌发初期从环境中吸水,鲜重明显增大,随着自由水含量增多,代谢速率加快,C
正确;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能为种子萌发直接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D。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5分)21.蛋白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类分泌蛋白。如图表示在37℃、pH适宜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蛋白质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蛋白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胰蛋白酶的催化实质为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指的是分子由__________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的能量。(2)其他条件不变,在
40min时,加入更多的胰蛋白酶后,曲线会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此时
若想升高生成物的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原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降低10℃后,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曲线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在0℃和45℃时的酶催化反应速率都基本为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胰蛋白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类
分泌蛋白,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路径时,一般用3H标记亮氨酸,追踪放射性出现的位置,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氨基酸②.常③.活跃④.不变⑤.酶只是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点的时
间,不改变生成物的量⑥.加入更多的底物(蛋白质)⑦.⑧.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时酶变性失活,都失去催化反应的能力⑨.同位素示踪法【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在最适温
度(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当过酸、过碱、高温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低温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酶的活性可以恢复。【详解】(1)
胰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酶的催化实质为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指的是分子由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2)由图分析可知,在40min时,生成物量不再随着时间增加
,酶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即使再增加酶量,曲线不变。(3)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想升高生成物的量,则可增加底物的量。原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降低10℃后,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曲线图为:(4)酶在最适温度(p
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低温酶的活性还可以恢复,高温则永久失活。故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时酶变性失活,都失去催化反应的能力。(5)用3H标记亮氨酸,追踪放射性出现的位置,这种方法叫
同位素示踪法。【点睛】本题通过曲线图,考查酶的本质、作用原理等相关知识。学会分析图像,找到关键拐点是解题入手点。22.小肠上皮细胞能从肠腔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并跨膜运输到组织液中,相关物质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图1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I~IV表示细胞
膜上的相关结构或物质,a~e表示不同的跨膜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填数字和名称),该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2)据图2可知,肠腔内的葡萄糖以_____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该方式相比,③运输葡萄糖
的特点有_____。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填字母)所示的运输。(3)小肠上皮细胞通过②同时运输Na+和K+,可以维持细胞内Na+_____(填“高浓度”或“低浓度”)状态,图二中的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
,具体来说,是指_____。(4)水分子除了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之外,主要是以图1中的_____(填字母)方式进行运输。图2中多肽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5)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___
__。【答案】(1)①.[IV]磷脂双分子层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①.主动运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③.a、d(3)①.低浓度②.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4)①.c②.胞吞(5)核糖体【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和e过程
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过程;b表示自由扩散,c、d表示协助扩散,图中上侧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的外侧。图1中I~IV表示的物质依次为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和磷脂双分子层。【小问1详解】图1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图中的Ⅳ;图中的物质以不同方式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膜的该功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小问2详解】图2显示,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所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运输,且需要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提供能量,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①是
主动运输,③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与①相比,③运输葡萄糖的特点有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对应图1中的a(从有糖蛋白的外侧逆浓度进入内侧)
、d(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运出出细胞)。【小问3详解】小肠上皮细胞通过②钠钾泵同时运输Na+和K+,进而可以维持细胞内Na+低浓度状态,以保障小肠上皮细胞正常吸收葡萄糖,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提供电化学梯度势能。载体蛋白都
具有专一性,具体来说,是指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小问4详解】水分子除了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即自由扩散之外,还主要通过借助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对应图1中的c;多肽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小问5详解】
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说明该水分子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因此可推测H218O的生成部位是核糖体。23.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生态习性上有耐寒
和不耐寒两种类型(基因用A、a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基因用B、b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单位:株)。不耐寒圆叶不耐寒尖叶耐寒圆叶耐寒尖叶雌株12
10390雄株62581920(1)进行菠菜的杂交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相关字母)。A.去雄,套袋B.不去雄,套袋C.去雄,不套袋D.不去雄,不套袋(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
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且该性状的显性表现形式为________。控制耐寒和不耐寒的基因以及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3
)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如果让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F2个体中不耐寒尖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4)研究发现,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R、r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含Xr的花粉
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抗病雌株和不抗病雄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个体间随机传粉获得F2;F2中抗病植株的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①.B②.常③.不耐寒④.X⑤.圆叶⑥.自由组合⑦.AaXBXb和AaXBY⑧.2/9⑨.5/36⑩.13/28【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F1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株全为圆叶,雄株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圆叶
显性。【详解】(1)由题意可知,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故选B。(2)由表格中结果可知,雌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只有圆叶。雄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圆叶:尖叶=1:1。所以控制耐寒和不耐
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耐寒为显性。圆叶和尖叶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圆叶为显性。控制耐寒和不耐寒的基因以及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3)由表格中结果可知,F1雌雄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亲本都为Aa;雌性个体中,只有圆叶,雄性个体中,圆叶∶尖叶=1∶1,亲本为XBXb和XBY。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
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性状分开计算,F1中不耐寒雌雄基因型均为AA∶Aa=1∶2,可看作是自由交配,可得A、a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F2中耐寒个体为1/3×1/3=1/9,不耐寒个体
为1-1/9=8/9,F2代雌性个体中不耐寒和耐寒纯合子所占概率为1/3×1/3+2/3×2/3=5/9,F1中圆叶基因型为XBXB、XBXb、XBY,尖叶个体基因型只能为XbY,雌雄交配即XBXB×XbY、XBXb×XbY
,F2中尖叶植株为1/4,F2个体中不耐寒尖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8/9×1/4=2/9,F2代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为1/4×5/9=5/36。(4)杂合的抗病雌株基因型为XRXr不抗病雄株基因型XrY,由于含Xr的花粉有50%会死亡,F1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2∶2
,F1个体间随机传粉,F1中,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XR∶Xr=1:3,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XR∶Xr∶Y=2∶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可得,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4×1+3/4×2/7=13/28。【点睛】本题主要考
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及配子致死情况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与理解,难度稍大。24.套种、间作、轮作都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套种是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一茬作物的行间、株间;间作是指
在同一季节,在同一土地上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轮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种植的作物种类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植。回答下列问题:(1)套种时,应选择播种共同生长期________(填“长”或“短”)的作物。(2)间作通常选用长得高的喜阳植物与长得矮的喜阴植物,玉米一大豆间
作是比较常见的间作种植模式。①玉米、大豆植株的高度差异明显,间作可充分利用________等资源,有利于增产;玉米、大豆的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有________两类。②研究者测定相同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玉米、大豆幼
苗的P/R(P表示光合速率的值,R表示呼吸速率的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分别测定培养有生长良好的玉米、大豆幼苗的密闭容器中CO₂浓度的变化(实验处于图1所示某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2。图1、图2的4条曲线中,能代表大豆的是________。图2
中的光照强度对应图1中的________。③据图1分析,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此时B植物叶肉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短(2)①.光能②.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③.BD④.b⑤.线粒体和叶绿体⑥.大于⑦.此时植物的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植物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
胞【解析】【分析】套种是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一茬作物的行间、株间,所以间作套种时,应尽量选择播种共同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以便尽可能减少两种作为对资源的竞争;间作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
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官能利用率。【小问1详解】套种是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一茬作物的行间、株间,所以套种时,应选择播种共同生长期短的作物,以便尽可能减少两种作物对于环境资源的竞争。【小问2详解】①玉米植株长得高、喜
阳,大豆长得矮、喜阴,两者高度差异明显间作可充分利用光能、空间等资源,有利于增产;玉米、大豆的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两类。②玉米喜阳,大豆喜阴,玉米的光饱和点比大豆高,所以图1代
表大豆的是B曲线。图2为图1某光照强度下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在同样的光照强度下,曲线C反映了密闭容器中CO2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而曲线D则反映了密闭容器中CO2含量逐渐下降,阳生植物(玉米)的光补偿点大于阴生植物(大豆),在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时,阴生植物(大豆)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
速率,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减少,所以D代表阴生植物(大豆)。③据图1分析,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P/R为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B植物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此时B
植物叶肉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原因是此时植物的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植物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是解题的关键。25.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其中图甲表示
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丙表示某生物体处于某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_____________
__期。(2)图乙、丙所示的细胞中处于图甲中BC段的有________________。(3)对图乙细胞进行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4)图丙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
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答案】①.DNA复制②.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间期/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③.乙、丙④.4⑤.8⑥.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⑦.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分裂II中期)⑧.0【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分析图乙:乙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丙: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1)AB段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从1个变成2个,因此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图甲中,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中乙、丙两个细胞。(3)图乙中,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
卵母细胞,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图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