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8)页,160.74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478e8042a3e41f622b361eea39ca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高三历史2023.10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
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2.以下文化现象,属于元朝时期的()①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②出现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③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
任命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由其参照公民法中对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共同适用的内容进行审理,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成为罗马法的新因素。这反映出()A.公民法开始成为罗马的基本法B.执法者享有任意裁判的权力C.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丰富D.查士丁尼法典使法律完备化4.唐朝高
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的创新B.经济的迅速发展C.民族交融的频繁D.中外文化的交流5.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这个体系()①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③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④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战争,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政治黑暗和天灾不断是起
义爆发的重要原因.的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随后在此建大顺政权C.努尔哈赤率清军在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D.多尔衮乘机入关推翻明朝,迁都北京7.有学者认为:“司礼监有批红权,内阁握有票拟权。二者始终只是起着秘书班子作用,为皇权服务。”其中
内阁的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行使宰相之职C.代理皇帝批复奏章D.管理地方事务8.宋元时期,北京先后被称为()A.幽州、大都、燕京、中都B.大都、燕京、中都、幽州C.幽州、燕京、中都、大都D.燕京、大都、幽
州、中都9.公元2世纪的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商品汇聚地的描述:“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罗马的商品有()①丝绸和象牙②罗盘和望远镜③番茄和甘薯④铁器和马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分析如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C.
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11.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的131-300107.2
%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2.中世纪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神圣不
可侵犯B.国王相信“君权神授”C.教会主宰精神世界D.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13.“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的冲突B.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C.古代
战争的目的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1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
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15.公元前6世纪,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流动的王权”是其政治的一大特征。帝国中
央政府没有常驻地,国王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国王常在帝国各行省巡行,接受臣民的诉请,裁决纠纷;处理总督无法决断的问题。这反映出()A.希腊化引发的政治制度变革B.波斯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C.总督在行省内形成割据势力D.波斯国王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材料一古希腊有多次著名立法活动,但大都限于城邦内部,从未出现过统一而体系化的法典。古希腊的法律中没有发达的专业术语,成文法对后世影响不大
,但其关于城邦民主政制的立法,即对国家政体的思考,对以后欧洲国家的公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古罗马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查士丁尼汇编《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的“债权”
“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比较古希腊法律与古罗马法律的异同。材料二什么是善?苏
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帮助雅典人获得关于善的知识,他确立了一种方法:诘问。苏格拉底在乐此不疲的追问中,促进了被问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增长了理性思维的水平。——摘编自黄伊梅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等材料三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们在人的头脑中发育,就能养成仁义礼智的善性。善性表现在实践层面即“善行”。通过个人自我修养形成的“善行”相加,就能形成整个社会的“善
行”。——摘编自《孟子“善行”和“善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2)关于“善”,苏格拉底和孟子有着不同的认识。依据以上材料,填写表格。人物内涵苏格拉底孟子善的本质和表现①②获得善的途径通过诘问获得③追求善的意义④⑤材料四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
而不断演变。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12世纪,实现法律统一,取消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实现人的权利平等、契约自由,成为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当时西欧各国现有法律都不能适应这种
客观需要。西欧由此兴起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15世纪,有学者开始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研究罗马法。他们着重研究罗马法的本意和历史沿革关系,引进了当时盛行的科学方法,在罗马法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
之间架起桥梁。——摘编自《外国法制史》(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的价值。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
;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
交融。——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材料二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
)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2)依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
同点,并分析其影响。材料三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
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18.制度变革与创新材料一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
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举措,并分析其影响。材料二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
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旧唐书·杨炎传》(2)参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示例:察举制西汉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中央,经
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的实行,为有才干的人提供了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初期为政府招揽了人才,但后期被权门势族把持。两税法:材料三(3)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材料四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
,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
亦登仕进之途”。——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4)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的19.中国古代边疆民族政权的发展材料一从汉朝到唐朝,漠北草原上先后出现过由匈奴、鲜卑、柔然、突厥、
回纥等民族建立的强大国家。它们虽盛极一时,但其政权组织却是建立在氏族或部落基础之上,并没有打破氏族或部落原来的组织结构和血缘外壳。这种国家被称为“部族联盟国家”。在部落联盟国家中,作为征服者的统治民族与被征服者未能融为一体。一个统治民族在比较强盛的时期,能够控制草原上许
多不同民族、部族,这种情况下,部落联盟制的国家建构起来会很快:但是一旦发生问题,比方说严重的天灾,或严重的内江,那么解体得也非常快。因为那些被控制的部族原本的基础并没有被打乱,当统治民族出现问题的时候,原本被统治的那些部族马上可以组织起来,甚至可能取而代之。所以草原上这些部落联盟制
的国家尽管一时强盛,往往是旋兴旋废,起得很快,落得也很快。——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材料二成吉思汗将其部队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方式加以编组,委任了各级长官。蒙古国建立后,将所有的草原牧民都按千、百、
十户编制起来,这种制度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是蒙古国统治草原社会的基本行政单位。编组千户时,大部分是混合不同部落、氏族的成员重新组成的。尤其是被成吉思汗征服的部族,基本都被拆散,分属于不同的千户。这样,千户、百户制度实际上
取代了旧日的部落、氏族结构,蒙古国百姓通过这一制度被纳入严密的组织,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居住,接受赋役征调。千户百户制度瓦解了草原上的原有的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全新而有持久生命力的蒙古民族。——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1)依据所学,简述北朝至唐朝突厥族的兴衰。(2)阅
读材料,结合所学,比较汉唐时期和元朝中国古代北方边疆政权的发展变化。20.“唐宋变革”材料一“唐宋变革”是中外历史学界广泛讨论的问题。钱穆在《理学与艺术》一文中写道:“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材料二有些学者对“唐宋变革”采取了比较低调的看法
:“不应过分夸大这种变革,两个时期间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结合宋朝的史实
,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