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0)页,1.03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2e10fcd20168169af495ef2d0c4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一)高一生物学本试卷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C.除去
未成熟花的雄蕊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详解】ABC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在花蕊期,即
未成熟时去掉雄蕊。豌豆异花授粉的过程。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
包括()A.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B.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D.子代多,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3、果蝇的
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4、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详解】A、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之一
,A符合题意;B、果蝇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之一,B不符合题意;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之一,C不符合题意;D、果蝇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所
具备的优点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现3:1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
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①子代数
目较少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①正确;②F1形成的配子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②正确;③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不相等时,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因此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
存活率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③正确;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④正确。故选D。4.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字母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桶分别代表父方和母方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
A∶Aa∶aa=2∶1∶1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一定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不相等D每次抓取记录后,不能将小球放回原桶中,直至抓完小球【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F1为杂合子,F1自交得到F2
,F2出现了3∶l的性状分离比,要模拟性状分离实验可以用两个桶放两种小球来模拟F1的雌雄个体,而从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详解】A、该实验中,甲、乙两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一种颜色表示一种配子,两桶分别代表父方或母方,A正确;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
进行,根据分离定律可知,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1∶2∶1,B错误;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C错误;D、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为保证每次抓取到不同种类的配子概率相
等,每次抓取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桶中,D错误。故选A。5.经典型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A.1/2B.1/4C.1/6D.1/8【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
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CD、用A/a表示相关基因,由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
,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aa),所以该夫妇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患此病孩子(aa)的概率为.1/4,ACD错误,B正确。故选B。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
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A.25%B.50%C.75%D.100%【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亲代为AaBb×aabb,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50%,A错误;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代为AaBb×aabb,后代的基因型
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50%,B正确;C、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
1:1,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50%,C错误;D、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50%,D错误。故选B。7.某一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
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B.aabb、白花窄叶C.AaBb、红花阔叶D.Aabb、红花窄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一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
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是3:3:1:1,分析子代中红花:白色=3:1,阔叶:窄叶=1:1,说明前者是自交,后者是杂合子测交,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红花窄叶;所以本题选D。8.鳟鱼的
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鳟鱼眼色性状中黑色为显性性状B.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隐性纯合子C.F2黑眼黑体中
纯合子的比例是1/2D.F2中黑眼黄体鳟鱼有四种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且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推知亲本都是纯合子
,且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一显一隐纯合子,设相关基因分别为A/a、B/b,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AAbb,B错误;C、F2中的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1AAbb、2Aabb、1aabb,其中纯合
子的比例是2/4=1/2,C正确;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B。9.科学家已经将控制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定位于豌豆的染色体上,结果如下表所示。若要验证孟德尔自
由组合定律,最适宜选取的性状组合是()基因所染色体编号1号4号5号7号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花颜色子叶的颜色花的位置豆荚的形状植株的高度豆荚的颜色种子的形状在的A.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B.豆荚的形状和植株的高度C.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D.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而控制花的颜色和子叶颜色的基因都位于1号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控制豆荚形状和植株的高度的基因都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控制花的位置和豆荚形状的基因都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也不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C错误;D、控制豆荚颜色和种子形状的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7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10.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
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2、A和a只存在于X染色
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对应的基因,则雄果蝇不含有等位基因,无所谓等位基因分离的问题。【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只有1个X染色体,所以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
a,A错误;B、精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行分离,也没有该等位基因A和a,B错误;C、初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能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D、卵原细胞只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进
行等位基因分离,D错误。故选C。11.某男性的母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其父正常。推测该男性患红绿色盲,其依据是()A.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母亲是患者,其儿子肯定也是患者B.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
基因控制,母亲是患者,其儿子肯定也是患者C.父亲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母亲是患者,其儿子肯定是红绿色盲患者D.红绿色盲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母亲是患者,其儿子肯定也是患者【答案】B【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于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因此女患者的儿子或父亲一定是患者;男性的X染色体从母亲得来,且传递给女儿,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详解】A、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
上的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于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因此女患者的儿子或父亲一定是患者,B正确;C、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父亲只能是患者或正常,不可能是携带者,C错误;D、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D错误。故选B。12.人类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为一个有白化病患者家系的系谱图。以下关于此家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个体7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
B.个体4的父母都是白化病患者C.个体2—定不携带白化病基因D.个体3—定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答案】D【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的基因型为aa,5号患者的基因型为aa,则3号和4号都
是Aa。【详解】A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患者的基因型为aa,则3号和4号都是Aa,则7号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A错误、D正确;B、4号基因型为Aa,则其父母不可能都是患者aa,B错误;C、2号可能是携带者,C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判断其亲子代基因型,明确双亲都是携带者的情况下,正常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2。13.家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虎斑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虎斑猫相互交配的后代中有
25%的雌性黄猫B.虎斑猫与黄猫的杂交后代中有50%的虎斑猫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虎斑猫,应逐代淘汰黑色猫和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虎斑猫【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黑猫基因型为XBXB、
XBY,黄猫基因型为XbXb、XbY,虎斑猫基因型为XBXb。【详解】A、虎斑猫XBXb只有雌性个体,A错误;B、虎斑猫(XBXb)与黄猫(XbY)的杂交后代中的虎斑猫(XBXb)占1/2×1/2=1
/4,B错误;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虎斑猫,应选取黑色猫和黄猫杂交,C错误;D、用雄性黑猫和雌性黄猫杂交或者是雌性黑猫和雄性黄猫杂交,后代中均有50%的虎斑猫,能最大比例获得虎斑猫,D正确。故选D。14.孟德
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①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比③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例④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均
为高茎,F2:有高茎,也有矮茎,且高茎:矮茎=3:1,同时孟德尔还做了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实验的结果相同。测交实验过程:F1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高茎:矮茎=1:1。【详解】①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①错误;②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②正确;③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要多于雌配子数目,③错误;④子一代是杂合子,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为1:1,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为1:1,④正确。故选D。15.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是由一对位于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据图进行交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小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B.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C.7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D.3号个体与6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亲代的1、2号为黑鼠,子一代出现白色的鼠,说明小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
详解】A、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亲代的1、2号为黑鼠,子一代出现白色的鼠,说明小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A正确;B、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F1黑色个体间交配的结果是黑色鼠和白色鼠,因此表明发生了性状分
离,B正确;C、用A/a表示相关基因,由于F2的6号为白鼠,所以其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7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即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C错误;D、3号个体与6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都为
隐性纯合子,D正确。故选C。16.可解决以下①~④遗传问题的方法分别是()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②检验F1高茎豌豆的基因型③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否为纯合子④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的纯合子比例A.杂交、测交、测交、自交B.杂交、测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自交、
测交、测交【答案】A【解析】【分析】1、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2、自交是同一个体或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操作简便,适用于植物,不适用于动物。3、测交是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待测个体是雄性动物,常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进行交配,以产生更多后代。【详解】①要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
隐性,可以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后代表现的性状即显性性状;②要检验F1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高茎是显性性状,可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将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全是高茎豌豆,则F1高茎豌豆是显性纯合子,若后代出现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且占比相近,则F
1高茎豌豆是杂合子;③要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否纯种,可以用这批栗色公马与多个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即测交),看后代是否会出现其他颜色的马,若后代只有栗色马,则这匹栗色公马是纯种,否则,是杂合子;④要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的纯合度,不
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可以用自交的方法,让抗病小麦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不抗病的小麦个体,如此自交,代数越多,在抗病小麦中,纯合子的比例就会越接近100%。综上所述,①~④遗传问题的解决方法分别是杂交、测交、测交、自交,A正确。故选A。17.下
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
染色体上”D.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C、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运用
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细胞中所有的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1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中高茎
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假说内容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
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故
选D。19.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
1∶1B.F2中出现3种花色,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中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粉红色花是杂合子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比例为1∶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植物紫茉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
×白花→F1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
aa)或显性纯合子(AA)。【详解】A、根据题意的杂交实验可知,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判断子一代基因型为Aa,因此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A正确;B、子二代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1∶2
∶1,由于不完全显性该结果为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或aa,白花基因型为aa或AA,是纯合子,粉红花基因型为Aa,是杂合子,C正确;D
、F2中白花(aa或AA)与粉红花(Aa)杂交,假设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粉红花)∶aa(白花)=1∶1,若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白花)∶Aa(粉红花)=1∶1,D正确。故选B。20.图甲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图乙为利用荧光标记各个基因,得到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图甲和图乙都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图乙中方框内的四个荧光点所在的基因所含
遗传信息可能不同D.图乙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1、图甲为摩尔根等人研究并绘出的果蝇X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图,从中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图乙为利用荧光标记各个基因,根据其不同荧
光点的位置分布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由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据图甲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据图乙不同荧光点的位置分布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排列,B正确;C、图乙中方框内的四个荧光点位置相同,说明这四个基因是可能相同基因(遗传信息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遗传信息不同),因此,方框内的四个荧光点所在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可能不同,C正确;D、由图乙可知,图示为两条染色
体,二者形态大小相似、基因位点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每条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有两个基因(荧光点),据此可推测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因此图乙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2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盘状与红色B.豌豆的红花和高茎C.狗的短尾和猫的长尾D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南瓜的盘状与红色,不是同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红花和高茎,不是同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狗的短尾和猫的长尾,不属于同种生物
,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22.等位基因位于()A.DNA的两条链上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
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并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
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答案】B【解析】【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
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
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
→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故选B。【点睛】24.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
的四个染色单体B.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C.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D.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
体,4个DNA分子。【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即A正确。故选D
。2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
十分重要的。【详解】ABC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CD错误,A正确。故选A。26.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
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答案】A【解析】【分析】一个AaBb的精原细
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一个AaBb的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1种类型。【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且不同种的精子中含有体细胞中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与A
B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均为ab。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27.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A
.出现染色单体B.同源染色体联会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进行染色
体复制,产生染色单体,A错误;B、蝗虫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正确;C、蝗虫在有丝分裂后期,也会发生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C错误;D、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细胞中也会出现2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
B。28.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则该图所示的时期为()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
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2、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详解】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此,该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C错误,D正确
。故选D。29.人体的精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46、92、92B.92、46、92C.92、46、46D.46、46、92【答案】B【解析】
【分析】人体的精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为46条,DNA数加倍为92,出现染色单体。【详解】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46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含有46×2=92条染色单体,DNA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相等,即92个,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A.①②B.④C.①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单基因遗
传病及其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的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
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
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①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②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A错误;B、根据系谱图④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B错误;C、①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
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D、根据系谱图②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根据系谱图④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D错误。故选C。31.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
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详解】A
、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符合题意;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不符合题意;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不符
合题意;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的基因型有()A.2种B.4种C.9种D.16种【答案】C【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由于
A、a和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可以转化成2个分析定律:Aa×Aa→AA:Aa:aa=1:2:1,Bb×Bb→BB:Bb:bb=1:2:1,考虑2对等位基因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3×3=9种。故选C。33.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A.25%B.50%C.75%D.100%【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血友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详解】假设控制血友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男孩(Xb
Y),说明该男子的基因型为XBY,女子的基因型为XBXb,理论上,这对夫妇生再生一个患病孩子(基因型为XbY)的概率是1/4,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4=3/4,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
研究家鼠的遗传规律时,让正常尾和短尾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和短尾比例相同;让短尾鼠雌雄相互交配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正常尾,其余均为短尾。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鼠的正常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鼠的正常尾和短尾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C.短尾鼠交配后代中既
有纯合的又有杂合的短尾鼠D.正常尾与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约占二分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让短尾鼠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正常尾,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短尾相对于正常尾是显
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正常尾猫占1/4,而题中显示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A纯合致死。【详解】A、让短尾鼠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
中总会出现约1/3的正常尾,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短尾相对于正常尾是显性性状,A错误;B、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正常尾猫占1/4,而题中显示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
明A纯合致死,符合分离定律,B错误;C、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正常尾猫占1/4,而题中显示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A纯合致死,短尾鼠
只有杂合子,C错误;D、正常尾aa与短尾鼠只有Aa杂交后代中短尾鼠约占二分之一,D正确。故选D。3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哪个过程()A.①和②B.①C.②D.②和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
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8小题,共50分。36.实验一、实验二是紫茉莉的花色遗传实验,实验三、实验四是豌豆的花色遗传实验。请回答问题:(1)有人提出“双亲的遗传物
质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就像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此假说________(能、不能)解释实验一的结果。(2)如果把融合后的遗传物质比作“混合的墨水”,它________(可以、不可以)再分成原来的两种“墨水”。(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的性
状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________,这样的实验结果________(支持、不支持)上述假说。(4)还有人提出“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
代”。实验三和实验________的结果支持这个假说。【答案】①.能②.不可以③.性状分离④.不支持⑤.四【解析】【分析】分析:分析图形:实验一:红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表现为中间色粉色;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实验二:杂合子粉色自交,后
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红色、粉色、白色;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详解】(1)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相互融合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是
独立的,都可以表达。(2)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混合在一起是没有办法再分离的,而控制红色与白色的基因杂合后还可以分离。(3)实验二、实验四中子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这样的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说不符合。(4)实验三: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实验四:红色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说明红色是显性性状,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符合“来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可以掩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两者可以像颗粒一样分开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假说。【点睛】融合遗传是指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现象通过子一代自
交产生的子二代的结果否定了。37.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正常叶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2)实验二为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
生子代个体的_________。(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如果用G、g代表控制叶色的基因,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_。【答案】①.显性②.正常叶色甜瓜和
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部为正常叶色(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正常叶色)③.测交④.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⑤.分离⑥.GG【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是2种基因型,比例是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详解】(1)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
为显性性状,题目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2)实验二为测交实验,该测交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和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3)实验二的结果为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的比例近似为1
:1,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G、g代表,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GG。【点睛】熟知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相关概念解答本题中的问题是必备的知识运用能力。38.
如图为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甲植株去雄后,作为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乙杂交。(2)甲为黄色圆粒(YyRr)豌豆,乙为绿色皱粒豌豆,甲植株所结豆荚中的种子如图所示,A、B种子的表现型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若种子A是黄色圆粒豌豆,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有______。(3)若甲为纯种黄粒普通型豌豆,乙为纯种绿粒半无叶型豌豆,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类型黄粒半无叶型黄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数
目4131251141421根据结果初步判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选用F1和表现型为______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来加以验证,当后代出现的结果为______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答案】(1)母本(2)①.
不一定②.YR、Yr、yR、yr(3)①.符合②.绿粒半无叶③.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1:1:1:1【解析】【分析】1、豌豆的特点:(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进行杂交,故豌豆一般为纯种;(2)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1)去雄:在花蕾期,去除母本的雄蕊;(2)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3)受粉:父本提供花粉,母本接受花粉;(4)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小问1详解】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甲植株去雄后,作为母本与乙杂交。【小问2详解】甲为黄色圆粒(Y
yRr)豌豆,是母本,乙为绿色皱粒(yyrr)豌豆,是父本,甲植株所结豆荚中的种子基因型有四种:YyRr、Yyrr、yyRr、yyrr。所以图中A、B种子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若种子A是黄色圆粒豌豆,基因
型可写成YyRr,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有四种:YR、yR、Yr、yr。【小问3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约为9:3:3:1,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黄粒为显性,普通型为显性。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用测交来验证,
选用F1和表现型为绿粒半无叶型,当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1:1:1:1,则可支持上述观点。39.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
上)控制。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请回答问题:(1)上述两对基因的遗
传遵循______定律。(2)F1的基因型为______。(3)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______,其中黄颖燕麦的基因型为______。(4)将F1与白颖燕麦杂交,后代中黑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基因型是______。【答案】(1)自由组
合(2)BbYy(3)①.3##三②.黑颖:黄颖:白颖=12:3:1③.bbYy、bbYY(4)①.1/2##50%②.BbYy、Bbyy【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
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BBYY与bbyy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Yy。【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B_Y_为黑色,B_yy为黑色,bb
Y_为黄色,bbyy为白色,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Yy,F2表现型有3种,BbYy自交,后代中B_Y_黑色:B_yy黑色:bbY_黄色:bbyy白色=9:3:3:1,故黑颖:黄颖:白颖=12:3:1;其中黄颖燕麦的基因型为bbYy、bbYY。【小问4详解】F1基因型是BbYy,白颖燕麦的
基因型是bbyy,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Yy∶Bbyy∶bbYy∶bbyy=1∶1∶1∶1,其中BbYy、Bbyy为黑色,bbYy为黄色,bbyy为白色,黑颖∶黄颖∶白颖=2∶1∶1,故后代中黑颖燕麦所占比例为1/2,基因型为BbYy、Bbyy。40.果蝇的眼色通常是红色的,遗传学家摩尔
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利用这只白眼雄果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由实验一可知,红眼对白眼为______性状,果蝇的眼色遗传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断,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若决定眼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由实验二可知,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3)摩尔根继续将实验二中获得的______果蝇与______果蝇交配,预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可验证上述推断。【答案】(1
)①.显性②.符合③.X(2)XAXa(3)①.白眼雌②.红眼雄③.红眼雌:白眼雄=1:1【解析】【分析】实验一:F1为红眼,F2中出现白眼,所以红眼是显性,F2中红眼雌雄都有,白眼只存在于雄性,所以果蝇的眼色是伴X染色体遗传。假设控制果蝇的眼色基因由A、a控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
XaY,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F2中的白眼雄果蝇为XaY。【小问1详解】实验一:F1为红眼,F2中出现白眼,所以红眼是显性,F1雌雄交配,红眼:白眼=3:1,所以果蝇的眼色遗传符
合基因分离定律。因为F2中红眼雌雄都有,白眼只存在于雄性,所以果蝇的眼色是伴X染色体遗传,即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若决定眼色的基因用A、a表示,实验二白眼雄果蝇(XaY)×F1红眼雌果蝇,子代雄果蝇同时出现红眼和白眼,说明F1红眼雌果蝇产生了XA、Xa两种
基因型的配子,可知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小问3详解】推断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验证该推断,可以继续将实验二中获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红眼雄果蝇(XAY)交配,后代的表
型及比例为红眼雌(XAXa):白眼雄(XaY)=1:1。41.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Ⅱ4的母亲是该病
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该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2)Ⅲ3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______(填家系中的个体编号),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II7为纯合子的概率
是______。(3)很多研究已经投入到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这种疾病的治疗上来。有人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后,视力低下不会再遗传给后代,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答案】(1)①.X②.隐性(2)①.I2②
.XBXb③.1/2(3)不正确,因为手术不改变患者的基因型,视力低下仍会再遗传给后代。【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和遗传息谱图分析,图中II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其遗
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Ⅱ1和Ⅱ3的基因型为XbY、XBY;根据患病的Ⅲ3的基因型可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XBXb、
XBY。问详解:【小问1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原因是Ⅰ1和Ⅰ2都不患病,生出一个患病的孩子,可知该病为隐性,又因为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是伴X隐性遗传。【小问2详解】由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而Ⅱ5
最终来自于I2。根据题意II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因此II4的基因型为XBXb;Ⅰ1(XBY)与Ⅰ2(XBXb)的女儿基因型是XBXB和XBXb,II7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小问3详解】不正确,因为手术不改变患者的基因型,视力低下仍会再遗传
给后代。42.下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2n=28)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常以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2)图中观察到的是______(填“雄”或“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组织
切片,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______。(3)图E所示细胞处于______(时期),该时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4)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______条,图______(填字母)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1)形
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2)①.雄②.联会(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①.28②.B、D、F【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E表示减数
第一次分裂的后期,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小问1详解】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不同,故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小问2详解】根据F图中
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等大(或D图中两个细胞等大),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则图中观察到的是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组织切片,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小问3详解】图E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小问4详解】图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根据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8,可知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2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故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均不含同源染色体。43.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棕色大熊猫之谜众所周知,大熊猫除了耳朵、眼圈、四肢是黑色,其余的地方均为白色。1985年,人们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并救护了一只雌性棕色大熊猫“丹
丹”。2009年,幼年的明星雄性棕色大熊猫“七仔”在佛坪保护区被发现。迄今为止,有实体或照片的棕白相间大熊猫仅有七例。目前大熊猫“秦华”、“八仔”为棕色大熊猫“七仔”的后代,它们均未遗传父亲“七仔”的棕白色。疑问随之而来,一直以来的黑白配色大
熊猫,居然出现了别的颜色,为什么这些彩色大熊猫有着如此不同的毛发颜色呢?为什么只在秦岭发现呢?近日,研究发现彩色大熊猫不寻常的棕色毛发之谜——色素相关基因变异最可能是导致棕色大熊猫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通过透射电镜分析高度着
色毛发部位,发现黑色毛发中的黑素体着色均匀,而棕色毛发的黑素体结构散乱,存在缺陷。研究人员还探讨了棕色大熊猫背后的遗传模式,从35只熊猫新鲜粪便或血液样本中提取DNA,使用微卫星基因分型识别熊猫父系和母系,发现七仔的父母及后代均为黑白毛色。最后,研究人员在常
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8147295个短变异和116636个结构变异,经过种群和家系水平的变异筛选,棕色大熊猫位于1号染色体上Bace2基因纯合突变最可能是其毛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还发现两只棕色大熊猫为突
变纯合子,四只秦岭黑白色大熊猫和一只圈养黑白色大熊猫为杂合子,而其它黑白色大熊猫均为野生型纯合子。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罕见的棕色大熊猫的毛色变异的原因,为圈养繁育棕色大熊猫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基础。【(1)科研人员推测,熊猫毛色的遗传为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控制的。(2)秦岭
地区以外的地区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殊毛色的熊猫,初步推测这一性状可能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3)结合文中信息,请简述“七仔”等棕白熊猫毛色形成的原因:______。(4)基于上述调查研究,综合自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下列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A.人工繁育大熊猫,作
为大熊猫野外群体的后备库B.为大熊猫做野化培训,逐步放归野外C.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D.开发旅游并对林下经济进行综合利用【答案】(1)①.常②.显(2)基因和环境因素(3)“七仔”等棕白熊猫为突变纯合子,在秦岭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棕白色(4)ABC【
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突变是基因
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经过种群和家系水平的变异筛选,棕色大熊猫位于1号染色体上Bace2基因纯合突变最可能
是其毛色变异的遗传基础,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又因为秦岭黑白色大熊猫和一只圈养黑白色大熊猫为杂合子,而其它黑白色大熊猫均为野生型纯合子,推测熊猫毛色的遗传为显性基因控制。【小问2详解】秦岭地区以外的地区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殊毛色的熊猫,初步推测这一性状可能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小
问3详解】结合文中信息,请简述“七仔”等棕白熊猫毛色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七仔”等棕白熊猫是双亲携带的隐形基因组合而成,为突变纯合子,然后在秦岭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棕白色。【小问4详解】A、野生熊猫数量较少,为保证期数量,可人工繁育大熊猫,作为大熊猫野外群体的后备库,A正确;B、为大熊
猫做野化培训,逐步放归野外,使其回归自然,B正确;CD、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加强对大熊猫的生境保护,而不能开发旅游并对林下经济进行综合利用,C正确,D错误。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