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8)页,71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40296856f4941883e6815ae1f534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赤峰二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命题人:宋瑞隆审题人:尚建科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可以用ATP作为直接
能源物质B.都可以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C.都可以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D.都可以通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A正确;B、原核细胞和厌氧型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且厌氧型生
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两者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中,C正确;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可以通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B。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C.将双缩脲试剂A和B等量混合后,加入蛋白质样液中呈现紫色D.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
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某些生物实验中需要保持生物材料的活性,如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实验。【详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A错误;B、健那绿染液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正确;C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C错误;D、用低倍镜能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错误。故选B。3.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通过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B.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损伤、衰老的细胞器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核糖体合成的D.叶绿体、液泡中的色素参与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
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S型肺炎双
球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无核孔,A错误;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是溶酶体内合成的,B错误;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哺乳动物红细胞未成熟时细胞中存在核糖体,故未成熟时能合成血红蛋白,C正确;D、叶绿体内含有光合色素参与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液
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不参与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D错误。故选C。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D【解析】【详解】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
,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不消耗能量,C错误;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故选D。5.研究发现新型肺炎冠状病毒(COVID—19)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
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OVID—19的糖蛋白S存在于细胞膜上B.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可能是糖蛋白C.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D.高温使COVID—19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膜,A错误
;B、体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起识别作用,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可能是糖蛋白,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蛋白质
变性后,肽键未被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无氧呼吸会在细胞
质基质积累[H]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
作用。【详解】A、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A正确;B、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结合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乳酸,故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C错误;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A。7.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
误的是()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
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
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细胞生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B.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过程C.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不同,同一生物各种组
织的细胞周期也不同D.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核DNA分子数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
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
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A、核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过程,B正确;C、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不同,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也不同,
C正确;D、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而核DNA分子数相同,D错误。故选D。9.下图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组反应小室中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
和数量应一致B.实验时,转动反应小室使H2O2溶液与滤纸片接触后再迅速加入pH缓冲液C.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量可能相同D.设置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影响不同pH下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答案】B【解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pH,底物是H2O2,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水解,产生氧气和水,即乙图中量筒中产生的气泡内是氧气,气泡产生的速率代表了酶促反应的
速率,酶活性越强,气泡产生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量越多。【详解】A、各组反应小室中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正确;B、实验时,应先在反应小室中加入相应pH值的缓冲液和H2O2溶液,再转动反应小室使滤纸片接触瓶中溶液进行反应,B错误;C、由于各组反应小室中
底物的量(无关变量)相同,当一定时间内各组均反应完全,收集到的气体量相同,C正确;D、若设置过长的反应时间,各组均反应完全,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量相同,无法准确比较不同pH下的酶活性,D正确。故选B。10.下列是用
同位素标记法示踪得到的物质转化途径,其中属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是()①H218O→18O2②14CO2→14C3→(14CH2O)③(14CH2O)→14C3→14CO2④H218O→C18O2⑤18O2→H218O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
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糖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及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详解】①H218O→18O2,属于光合
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过程,①错误;②14CO2→14C3→(14CH2O),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错误;③(14CH2O)→14C3→14CO2,该过程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
二阶段的过程,③正确;④H218O→C18O2,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④正确;⑤18O2→H218O,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科学家研究环境
因素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强度超过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曲线I、II、III表明,光合速率受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的综合影响C.曲线I、II、III表明,改变温度和CO2浓度对植物的光饱和点有影响D.光强度为0~
a时,适当提高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由于图中涉及自变量较多,因此可分组探究:曲线Ⅰ和Ⅱ、曲线Ⅱ和Ⅲ;确定光照强度后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
;而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详解】光强度超过a时,同一光照强度下,曲线II和Ⅲ的光合速率不同,造成曲线II和Ⅲ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图示表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
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B正确;曲线Ⅰ和Ⅱ对照说明,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曲线Ⅱ和Ⅲ对照说明,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由图示可知,改变温度和CO2浓度对植物的光饱和点有影响,C正确;光强度为0~a时,三条曲线重合,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影
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注意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从而确定影响曲线趋势不同的原因。12.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A.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编程性死亡实现的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多种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有利于DNA的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
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4.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改变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详解】A、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
细胞凋亡的结果,细胞凋亡是通过细胞编程性死亡实现的,A正确;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多种细胞中,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经过细胞分化过程产生的各种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C、细胞分化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进行表达,导致细胞处于正常状态,C错误。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不利于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A。【点睛】13.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植物
的多B.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若种植密度过大,则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植物甲C.甲、乙两种植物中,甲的呼吸速率低于乙D.若光照强度为a时降低甲植物的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H]和ATP减少【答案】
B【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水和矿质元素等。2.题图分析,图中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此时光照强度为甲、乙植物的光的补偿点,由图可知,甲的补
偿点大于乙植物的补偿点,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上升较快,曲线高于乙植物,因此推测甲植物可能是阳生植物,乙可能是阴生植物。【详解】A、图中显示,当光照强度小于两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甲、乙两种植物中,甲的净光
合速率小于乙,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少,A错误;B、据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所以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
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甲,B正确;C、光照强度为0时,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表示呼吸速率,由曲线可知,甲的呼吸速率高于乙,C错误;D、若光照强度为a时降低甲植物的CO2浓度,则短时间内C3
减少,C3还原消耗的[H]和ATP减少,叶绿体中的[H]和ATP增多,D错误,故选B。14.下图是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作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②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③丙细胞是次级精母
细胞或极体④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
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①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②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正
常体细胞的两倍,②正确;③由于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丙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③错误;④在动物精巢中,细胞既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又可进行有丝分裂增加原始精原细胞的数量,所以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
存在乙→甲→丙的顺序,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故选A。15.如图是某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主要进行DNA的复制,细胞适度生长B.在CD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出现DE段变化的原因
是细胞分裂D.EF段高尔基体活动非常活跃【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
末期。【详解】A、在BC段主要进行DNA的复制,细胞适度生长,A正确;B、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即该阶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B正确;C、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C错误;D、EF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末期有细胞壁的形成,而植物细胞壁的
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该阶段高尔基体活动非常活跃,D正确。故选C。16.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B.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D.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
显隐性,自交不能【答案】A【解析】【详解】A、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隐性个体,最终得到显性纯合体,A正确;B、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鉴定杂种子一代的基因型,B错误;C、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C错误;D、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D错误。故选A。17.已知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
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是()A.5:1、5:1B.6:1、9:1C.5:1、8:1D.8:1、8:1【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详解】由题意知
,豌豆的基因型是DD和Dd,且比例是1∶2,由于豌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因此自由交配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是:D_∶dd=(1/3+2/3×3/4)∶(2/3×1/4)=5∶1;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1∶2,玉米产
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3+1/2×2/3)∶(1/2×2/3)=2∶1,因此玉米自由交配后代显隐性的比例关系是D_∶dd=(DD+Dd)∶dd=(2×1/3×2/3+2/3×2/3)∶(1/3×1/3)=8∶1。即C正确。故
选C。【点睛】18.如图表示某植物体细胞中的三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B.用于与之测交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ccC.A与a可用于研究分离定律D.A、a与B、b可用于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
示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图示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若无交叉互换发生,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ABC∶ABc∶abC∶abc=1∶1∶1∶1,其自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_B_C_∶A_B_cc∶aabbC_∶aabbcc=9∶3∶3∶1,可见,该植物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测交是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用于与之测交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cc,B正确;A与a为一对等位基因,可用于研
究分离定律,C正确;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于研究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点睛】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通常会随该染色体一起传递给后代。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切入点,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题意作答。19.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
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据此推测,下列错误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不同C.两只亲本黄
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D.F1中黄色长尾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任取一对黄色短尾鼠,让其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亲本是黄色而后代出现了灰色,且黄色∶灰
色是3∶1,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是杂合子;亲本是短尾而后代出现了长尾,且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是显性性状,亲本是杂合子,且后代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详解】A、根据题中F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两对等位基因
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D基因纯合致死,因此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yyDd,B错误;C、亲本是黄色而后代出现了灰色,且黄色∶灰色是3∶1,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均是杂合子(Yy);亲本是短尾而后代出现了长尾,且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是显性
性状,亲本均是杂合子(Dd),C正确;D、F1中黄色长尾鼠(1/3YYdd、2/3Yydd)测交,F1中黄色长尾鼠群体的配子比例为Yd∶yd=2∶1,故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D正确。故选B。【点睛】20.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
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两大基本规律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
交实验中后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为16种【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两大基本规律,C错误;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结合方式为42=16种,D正确。故选D。21.如图为某一遗
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2的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Ⅱ-6的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妹妹。此家族中Ⅲ-1与Ⅲ-2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A.0、1/9B.1/2、1/2C.1/3、1/6D.0、1/16【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
儿(III-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1的基因型为aa,II-2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则II-2的基因型为AA,所以III-1
的基因型为Aa,不患病,即患病的概率为0;II-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II-6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妹妹,则II-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所以III-2患病的可能性为2/3×2/3×1/4=1/9,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关键在于计算Ⅲ-2患病的可能性,需要准确得到II-5和II-6为携带者的可能2/3。22.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中,S型
菌DNA的纯度和细菌的转化效率呈正相关C.T2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能从烟草中分离出子代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
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
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是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
化实验中,S型菌DNA的纯度和细菌的转化效率呈正相关的,B正确;C、T2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可能是因为搅拌不充分,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能从烟草中分离
出子代病毒,D正确。故选C。23.如图为人体某种遗传病的产生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为DNA、mRNA、蛋白质,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B.过程①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酶与RNA一端的特定序列相结合C.由图
可知,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由左向右移动D.若异常蛋白为结构蛋白,则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过程①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
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过程翻译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3、图中a表示DNA、b表示mRNA、c
表示核糖体。【详解】A、图中a、b、c分别为DNA、mRNA、核糖体,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A错误;B、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酶与DNA分子中的启动子结合,B错误;C、由图可知,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
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D、若异常蛋白为结构蛋白,则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基因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B
.基因表达的场所是核糖体,它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肽链D.tRNA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携带【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
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
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5、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正确;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
程,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B错误;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错误;D、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运载,D错误。故选A。25.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
芝麻()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单倍体是不育的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芝麻,因其体内仍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属于二倍
体【答案】A【解析】【分析】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说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如果将这个四倍体芝麻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子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此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已经产生了生殖
隔离,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四倍体芝麻是一个新物种,A正确;B、此四倍体芝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应含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所以还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后变成四倍体,四倍体是可育的,C错误;D、四倍体芝
麻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植株为单倍体植株,不是二倍体,D错误。故选A。26.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硏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
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B.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若F1雄鸡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D.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让黑色的雌鸡(ZW)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说明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即雄鸡全部为浅色胫,雌鸡一半为黑色胫、一半为浅色胫,后代雌雄性表现型出现了差异,
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Z上。【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雄鸡为杂合子,让其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子代中黑色胫的有雄鸡也有雌鸡,C错误;D、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雄鸡为杂合子,其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后代雌雄性
的表现型差异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进而写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并结合选项分析答题。2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
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不断改变的过程;
在一个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详解】A、生物进化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能说明物种的进化,A错误;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
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正确;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D、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带色盲基因就会患病,并不意味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错误。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8.遗传物质的改变会引起生物变异。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基因突变会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
的性状也随之改变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用显微镜来检测是否患该疾病【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者遗传物质未改变。可遗传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重复、
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详解】A、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均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二者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B、基因突变能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发生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C、细胞分裂时,若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产
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改变,C正确;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鐮刀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来进行检测是否患该疾病,D错误。故选C。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
C.组织液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D.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多时,可导致组织液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是血细胞和淋巴
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
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
确;B、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pH仍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C、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C正确;D、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多时,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血浆,组织液减少,D错误。故选D。30.我们生活
的周围环境中有很多病原体,体内也有病变、衰老的细胞,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可起到摄取、处
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主要依靠效应B细胞D.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
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吞噬细胞具有
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C错误;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故选C。31.如图为神经与肌肉
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b、c为相邻的神经元,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刺激d点引起肌肉收缩为非条件反射C
.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则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D.某物质由f通过胞吐释放,因此该物质一定为有机大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3、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4、据图分析,神经元a的兴奋可以引起神经元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而使神经元c抑制。【详解】A、f与肌肉
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错误;B、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错误;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
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D、某物质由f通过胞吐释放,该物质不一定为有机大分子,比如说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但其属于小分子物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
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2.下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卵巢,则激素⑥的靶器官是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C.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胰岛,则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途径有①③④⑥⑦D.若
图为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当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答案】B【解析】【分析】①⑦神经调节;①③④⑥神经-体液调节;①③⑤神经体液调节。【详解】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⑥合成减少,③TRH、④TSH会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若内分泌腺是卵巢,⑥性激
素可以作用于卵巢等雌性生殖器官,B正确;血糖调节过程中不涉及垂体的活动,C错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D错误。故选B。33.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A.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B.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C.
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D.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垂体细胞大
量损伤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则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不足,进而出现多尿现象,B正确;C、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
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垂体细胞大量损伤,不会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障碍,C错误;D、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具有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因此垂体细胞大量损
伤会导致第二性征表现异常,D正确。故选C。34.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唯一自变量B.若探究10μmol·L-1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组实验C.实验证明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是10μmol·L-1D.该实验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研究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激素种类和激素类似物的浓度,A项错误;探究10μmol·L-1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不加激素、只加甲激素、只加乙激素、加入甲激素和乙激
素4组实验,B项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乙激素浓度增加,插条生根数减少,说明乙激素抑制插条生根,C项错误;图中甲激素各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不能证明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1)根据图示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激素种类和激素类似物的浓度,而不仅仅是激素类似物的浓度。(2)明确两重性的含义: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抑制是与激素浓度为0时进行比较的结果。35.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
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答案】C【解析】【分析】1.“J”型曲线:
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A、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J”型曲线,A正确;B、自然状态下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种群数量不能无限长大,
呈现S型曲线,B正确;C、“J”型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C错误;D、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D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会导致种群增长率下降。36.澳洲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M对m、N对n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
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纯合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1个体毛色为白色的原因是其体细胞中的M和N基因都不能转录B.若F1测交后代中没有白色个体,则两对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F2中出现3种毛色,则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D.若F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白色的基因型为M_N_、mmnn,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nn,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N_,用纯合的黑色和
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F1基因型为MmNn。【详解】A、由题干可知,当M和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故含有M和N基因基因仍可转录,毛色为白色是转录产物没有翻译的结果,A错误;B、若F1测交后代中没有白色个
体,说明两对基因存在连锁现象,应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C、F1自交得到F2,F2中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MMNN、MmNN、MMNn、MmNn、mmnn5种的前提条件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而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是否为独立遗传,C错误;D、若F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说明M与n、m与N连锁,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D正确。故选D。37.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入值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B.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当λ
=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中0-10年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种群数量不变,,25-35年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0-10年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种群数
量减少,所以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A正确;B、5~10年间,λ>1,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C正确;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会导致鼠的性别比例改变,从而使出生率下降,也会使种群数量下降,
D正确。故选B。38.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
具有单向性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a)【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图示中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生态系统中同化能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未利用的
能量。【详解】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各个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B、肉食性动物从植物同化的能量为0.05+0.25+2.1+5.1-5=2.5,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05+0.25+2.1+5.1-5+4+9+0.5=16,所以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
6×100%=15.6%,B正确;C、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正确;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70+23+3+(0.05+0.25+2.1+5.1-5+4+9+0.5-2)×103=11×104kJ/m2,D错误。故选D。39.某农田弃耕一年后,出现了飞蓬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第二年,飞蓬的优势让位于紫菀;第三年,须芒草取代紫菀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牧草、灌木和针叶林逐步形成。100多年后,形成栎—山核桃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是一种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
可能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在形成栎—山核桃群落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C.该演替过程中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D.栎—山核桃群落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增大,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
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
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在形成栎—山核桃群落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高,B正确;C、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越明显,对阳
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C正确;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选D。40.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有机物轻度污
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反馈调节是在
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若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促进过程,则为正反馈,若工作效果反过来抑制过程,则为负反馈。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
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详解】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由于排污口处有机物较多,聚集的微生物或藻类等较多,它们均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故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故B正确;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即系统工作的结果对过程起促进作用,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故C正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造成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因
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夏日晴天的中午,高温、低湿常引起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称为“光合午休”。科研人员以小麦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小麦光合午休的影响,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速率(mgCO2•dm-2•h-1)1371810.72372615.83375021.84305024.25255
021.7(1)小麦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导致小麦“光合午休”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温度”、“湿度”或“温度和湿度”)。(3)比较______
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过高会导致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为进一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为5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设计的实验思路应是________。(4)与大水漫灌相比,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喷灌方式不仅节水,而
且能有效消除作物的光合午休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2).ATP的合成和水的光解(3).湿度(或空气相对湿度)(4).3和4(5).在25~37℃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6).喷灌可
以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的自变量是相对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对湿度越大,小麦光合速率越大;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的自变量
是温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30℃左右时小麦光合速率最大,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详解】(1)小麦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阶段,可用于ATP的合成和水的光解。(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
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3)在实验组中,比较实验组3、4可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适温度在30℃左右在30℃时,光合速率较高,但若提高到37℃,则光合速率降低
;若要进一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为5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应25~37℃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4)与大水漫灌相比,喷灌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故
在生产实践中多采用喷灌方式。【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2.最新研究发现,天然海藻糖经人体吸收后可以阻断肝脏中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并激活一种名为Aloxe3的基因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
,从而降低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回答下列问题:(1)I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后,可促进靶细胞内___________等代谢活动,从而快速降低血糖浓度。(2)血糖升高时可通过“血糖升高→胰岛
B细胞→胰岛素”的路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可通过___________(用文字与箭头表示)路径促进其分泌。(3)进一步研究发现,天然海藻糖还可以促进细胞内脂肪的氧化分解,由此可用于制作减肥餐。海藻糖经消化酶分解后可释放出两种葡萄糖分子,因此,其____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口服
来改善糖尿病。假如不能,请你提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以便利用海藻糖改善糖尿病和用于减肥:___________。【答案】(1).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某种物质能够与胰岛素竞争性结合相应受体(2).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糖原的合成、葡萄糖
转化为非糖物质(3).血糖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4).不能(5).直接注射海藻糖;调整海藻糖的结构使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同时保持所需功能不变;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解析】【分析】1、Ⅱ型糖尿病患者体中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使胰
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无法促进血糖进细胞,所以其血浆渗透压高于健康人水平。2、血糖平衡的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
)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I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的原因有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某种物质能够与胰岛素竞争性结合相应受体。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后,可
促进靶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糖原的合成、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等代谢活动,从而快速降低血糖浓度。(2)血糖升高时可通过“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路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可通过血糖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路径促进其分泌。(3)进一步研究发现,天然海藻糖还可以促进细胞内脂肪的氧化分解
,由此可用于制作减肥餐。海藻糖经消化酶分解后可释放出两种葡萄糖分子,因此,其不能直接口服来改善糖尿病。可以直接注射海藻糖;调整海藻糖的结构使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同时保持所需功能不变;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以便利用海藻糖改善糖尿病和用于减肥。【点睛】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
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3.水稻是南方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福寿螺啃
食水稻幼茎叶,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它们是稻田常见的两种有害生物。(1)该稻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的功能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等方面。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
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3)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是___________。采用稻田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和稻飞虱,与使用杀虫剂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样方法(4).稻飞虱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会增强(5).提高能量利用率(或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等【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
】(1)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样方法。(3)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稻飞虱种群对同
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会增强。采用稻田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种类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的
功能,掌握人们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掌握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44.已知豌豆为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抗病与感病、灰种皮与白种皮、籽粒皱缩与籽粒饱满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a、Y/y、R/r控制。现有4个纯合品
种,即抗病灰种皮(甲)、感病白种皮(乙)、抗病籽粒皱缩(丙)、抗病籽粒饱满(丁)。有人利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A甲×乙抗病灰种皮抗病灰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灰种皮、感病白种
皮B丙×丁抗病籽粒饱满抗病籽粒饱满抗病籽粒皱缩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A组实验结果,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A/a与Y/y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进一步验证该判断,最佳方案是选择A组F1与F2中表现型为_______
__的个体进行杂交,预期后代会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且比例为________。(2)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A/a与R/r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上表B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将F2抗病籽粒饱满自交,后代表现及比例为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2).感病白种皮(3).4(4).1:1:1:1(5).不能(6).无论A/a与R/r位于一对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均会出现抗病籽粒饱满和抗病籽粒皱缩两种表现型(7).3:1(8).抗病籽粒饱满
:抗病籽粒皱缩=5:1【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甲(抗病灰种皮)×乙(感病白种皮)杂交后代均为抗病灰种皮,说明抗病、灰种皮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到的F2表现型为:抗病灰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灰种皮、感病白种皮,说明A/a、Y/y两对基
因自由组合。丙(抗病籽粒皱缩)×丁(抗病籽粒饱满)杂交后代均为抗病籽粒饱满,说明籽粒饱满为显性性状。【详解】(1)根据A组的F1自交得到的F2表现型为:抗病灰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灰种皮、感病白种皮,可说明A/a、Y/y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所以根据A组实验结果可判断A/a与Y/y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为进一步验证该判断,最佳方案是选择A组F1与F2中表现型为感病白种皮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若上述结论正确,则测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抗病灰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灰种皮∶感病白种皮=1∶1∶1∶1。(2)B组的F1自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只有抗病个体,说明F
1中关于抗病的基因为纯合子,即F1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Rr),无论A/a与R/r位于一对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均会出现抗病籽粒饱满和抗病籽粒皱缩两种表现型,所以根据B组实验结果不能确定A/a与R/r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假设上述
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抗病为显性性状,且上表B组F1中只有Rr一对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Rr,所以F2的性状分离比为:抗病籽粒饱满∶抗病籽粒皱缩=3∶1,将F2抗病籽粒饱满(1/3AARR、2/3AARr)自交,后代
表现及比例为:抗病籽粒饱满(1/3+2/3×3/4):抗病籽粒皱缩(2/3×1/4)=5∶1。【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
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5.研究发现,长期酒精刺激能使大鼠小肠黏膜上需氧菌总数增加,这些菌过度生长可增强对外源性乙醇的氧化,导致大量有害的乙酸盐和乙醛在肠道内积累,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某研究小组欲从
大鼠肠道中筛选出降解乙醛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除了含有水、NaCl、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物质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来获得高效降解乙醛的菌株,从功能上划分这是______培养基。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
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2)操作者的双手常用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采集得到大鼠小肠内容物后,在______环境下接种到培养液中,
使用摇床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3)需长期保存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的方法。制药工业生产上采用_____技术,将筛选到的菌种固定,能阻隔其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毒害,增加使用寿命。【答案】(1).一定浓度的乙醛(2).选择(
3).加热前锅内冷空气没有排尽(4).乙醇(5).无菌(6).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7).甘油管藏(8).固定化细胞【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
培养,在线开始的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细菌数量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
】(1)培养基中除了含有水、NaCl、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物质外,还需要添加乙醛;从功能上划分这属于筛选培养基;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没有达到相应的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使用前锅内的冷空气没有排尽;(2)操作者的双手通常用乙醇消毒;采集到样本后,需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接种;使用摇床培养的目的是使菌体和培养液充分接触;(3)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制药工业生产上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接种与保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联系实际
生产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46.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借助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生产人的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人的胰岛素基因常采取___________、人工合成法和利用
PCR技术扩增。利用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原因之一是利用了___________酶。(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以及________
___。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人大肠杆菌前,常用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检测人的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常采用___________技术。(4)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大肠杆菌直接生产出的人的胰岛素不能直接利
用,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2).Taq(热稳定性DNA聚合)(3).目的基因(人的胰岛素基因)(4).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5).Ca2
+(6).分子杂交(7).大肠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无法对胰岛素(或:胰岛素原)进行进一步加工【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
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
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
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获取人的胰岛素基因常采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人工合成法和利用PCR技术扩增。利用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原因之一是利用了Taq
(热稳定性DNA聚合)酶。(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以及目的基因。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3)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人大肠杆菌前,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检测人的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常采用分子杂交技术。(4)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大肠杆菌直接生产出的人的胰岛素不能直接利
用,原因是大肠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无法对胰岛素进行进一步加工。【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