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新高考专用)(参考答案).docx,共(5)页,22.7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209910fc1449c2b5e49078c16f028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新高考专用)01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3分)C2.(3分)D3.(3分)C4.(3分)A5.(6分)①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
学结果,具有科学性;②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每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3分)D7.(3分)A8.(5分)①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间接体现人物
内心的波澜,大量留白引人深思。②场景并置的“快慢”叙事节奏。以“绣枕”和“看枕”两个场景并置,将“慢节奏”和“快节奏”对比,呈现人物的状态。③直击内心的“梦境”叙事。运用梦境揭示人物隐秘的感情,暗示人物命运。(每点2分,3点5分)9.(6分)可悲。①大小姐因为一句“红
鸾星照命主”而在闷热的天气里日复一日绣一对满载希望期待的靠枕。②精心绣制的靠枕,最终却被无情的践踏,内心最深处的情愫宛如空中楼阁,随之倒塌。③再现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爱情、婚姻之悲哀,表现旧时的女性不知反抗,甘愿承受礼教束缚的悲剧。(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DF11.(3分)D12.(3分)D13.(8分)(1)因此,那些亲近百姓的官员的任用,应该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应该重视它的选拔环节。(“亲人”,亲近百姓的官员;“宜”,应该;“道”,方法。每点1分,三点4分。)(2)这和不小心把
剑丢在了河中央,却把记号刻在船上有什么区别呢?(“何异”,和……有什么区别;“中流”,河中央;“记”,记号。每点1分,三点4分。)14.(3分)相同点:品德高,有才能。不同点:《论语》强调不能有骄傲心态,不能心胸狭窄。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根据品德、才能分出等级,严格
按照次序任用。(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和品德,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么他的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观察他的所作所为
,观察他的由来经历,观察他的安心情况,(人的真面目)难道还能隐藏吗?难道还能隐藏吗?”材料二:开元三年,左拾遗张九龄上书说:天下众多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县令、刺史的,这是需要官员特别关心爱护百姓的缘
故。因此,那些亲近百姓的官员的任用,应该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应该重视它的选拔环节。再说古代选拔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和他的职位相称,有的人远远地听说了他的名声,就征召过来;有的人只见过一面,就会授予他官职。这是因为士人重视自己平时的品德修养,并没有想着靠
侥幸取巧获得官职。当今天下并没有像上古时代那样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公务与以前相比是日益倍增,的确是因为没有端正它的根本,而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巧设名目。那些细枝末节指的就是吏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动不动就成千上万,那些代笔的小吏,从中辨
析毫厘的差别,控制着制造纷乱的分寸,沉溺于文墨之中。奸猾的胥吏,又会趁着制度的缝隙为非作歹。我认为最开始创作簿书,是为了防止人们遗忘罢了,现在却反过来追求各种公文的精辟,而不是把寻求人才当作最紧要的事,这和不小心把剑丢在了河中央,却把记号刻在船上有什么区别呢?这与创作簿书的初衷相距太远了,
真是让人为此感到心痛。再说天下虽然广阔,朝廷的官员虽然众多,但是士人中品德高尚的人,也的确是可以察知的。假如道德败坏的人与品德高尚的人互相杂乱,选拔的标准又不能分明,事情又快要结束了,也就不用再说什么了。但是如果知道了被选拔的人的品德、才华,而且还评出
了他们各自的等级,每有一个官职空缺,却又不能按照次序任用他们,那么就是知道可用而不用了,那还要宰相做什么用呢?假若各个部门位高禄厚的官职,应当任用第一等的人,等到这个职位有了空缺时,或许会用一个下等的人来忝居此位,因此当时的议论就无法对人的品德才能评出高低了,只会去议论是获得官职还是没有获得官职
了,由此自然而然公正的社会舆论就不会成立,名声气节人们就不会再去遵循,品德特别高尚的人就会坚守自己的志向等待后来的机会,而一般人就会因急于求取官职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朝廷如果按照美好的名声来进用人才,士
子们也会凭借美好的名声来获得好处,利益出自哪里,众人就会奔向哪里。不久名利的获得不是出自于清廉的名声和美好的品德,而是大都趋向于依靠说情请托。这从小的方面说是无原则地求取官职,这一变动会导致偏私不公;从大的方面说是允许选
用官员时可以讲究情分,第二次变动导致朋党产生;这些变动连同教化一起在社会上传播,使不正风气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用人的这一关键点上,不可以不排出士人的品德才能高下顺序;如果已经排出了他们高下的次序,就不能再弄错顺序来任用。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士人就会用尽心思地去提升
自己的修养,向拥有清廉名声和美好品德的人看齐的人就会一天天地增多,刑罚和政治自然会变得清明。这些都是关乎国家兴旺和衰败的最紧要的事情,怎么能够不知晓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B1
6.(6分)①词中蕴含兄弟间的深情厚谊;②回忆起初入京城时的意气风发,“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等词句表达着当年的壮志豪情;③由追忆往事回到现实,想到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袖手何妨闲处看”“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还表
达着消极、失落和伤感,还有对自己的劝慰。(每点2分,三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彤管有炜说怿女美(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舳舻千里横槊赋诗三、语言文字
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8.(3分)①每况愈下②高枕无忧③善始善终19.(3分)A20.(3分)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6分)(示例)①既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周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③为
儿童提供适儿化配套(每空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2.(5分)(示例)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绿色生活充满期待,所以我们要持续下足功夫建好口袋公园。(“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绿色生活充满期待”2分,“持续下足功夫建好口袋公园”2分,表述为
因果关系1分;语句不通畅,出现语病或超出字数酌情扣分,意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60分)例文:例文:争与不争智慧其中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
个世界上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争与不争,智慧在其中。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了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
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被后人称
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
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捧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生存。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桉树因为“
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
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双赢,从而更加快乐地生活。争与不争,智慧在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
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