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答案解析【武汉专题】.pdf,共(7)页,316.3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eb8367878ac9e3c17ea75eca9605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无论原核还是真核生物,其结构必然包括细胞质、细胞膜、核糖体;各种生物一定含有遗传物质,A正确。B.衣藻和所有植物一样有细胞壁,同时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进行呼吸作
用及光合作用,眼虫细胞内含叶绿体,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类似,酵母菌虽然有细胞壁和液泡,但是没有叶绿体,B错误。C.与哺乳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应是变形虫和草履虫,其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能运动,C正确。D.眼虫为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
种生物,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细胞类似;其能运动,有眼点,能感知光线强弱,无细胞壁,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进化角度来看,它可能是与动植物共同祖先接近的生物,D正确。2、答案:D【解析】A.新鲜种子放在太阳下晒走的是
自由水,A错误。B.晒过的种子用火烘烤失去的是结合水,B错误。C.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错误。D.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是生理盐水,正是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中溶质的浓度,
D正确。3、答案:C【解析】A.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动物细胞中没有,A错误。B.脂肪和糖原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B错误。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D.糖类是生物体所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
内储能物质,D错误。4、答案:D【解析】A.胰岛素是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A错误。B.在碱性条件下,肽键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胰岛素加热后变性依然存在肽键,还是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该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
至少含有2个氨基,C错误。D.该胰岛素分子由两条肽链构成,脱水数为(51—2)×18=882,每个二硫键脱去两个H,一共三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888,D正确。5、答案:A【解析】A.图一中①细胞膜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中心体⑦高尔基体
,图二中①细胞12345678910BDCDABCDDC11121314151617181920ACACBACDBA壁②液泡③线粒体④高尔基体⑤细胞核⑥内质网⑦核糖体⑧叶绿体,两图中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是细胞膜、内质
网、高尔基体、液泡;具有两层膜的结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无膜结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所以A错误。B.核仁的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向细
胞内注射物质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因运动将空洞补上,故C正确。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细胞壁分解,故D正确。6、答案:B【解析】A.A→B段的变化是由于水从原生质体渗出,细胞液的浓度增大
,故A错误。B.在60s后,细胞处于2mol·L-1的蔗糖溶液中失水,使细胞液浓度缓慢增大后达到水分子动态平衡,最后趋于稳定,故B正确。C.乙二醇分子刚开始就逐渐进入细胞内,并不是2min后才开始进入,水分子也有进出,只是水分出来更多,逐渐使细胞液浓度增
大,吸水增加,原生质体体积变大,故C错误。D.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具有细胞壁、细胞内外有浓度差以及有大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幼嫩植物细胞没有,故D错误。7、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是因变量,pH和酶浓度以及可
溶性淀粉的量都是无关变量,A正确。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使酶和底物分别达到预设温度,然后再将底物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60℃是α-淀粉酶作用的
最适温度,是实验前已知的,乙组的实验结果是另外两组的参照,故乙为对照组,甲和丙是实验组,C错误。D.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不适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D正确。8、答案:D【解析】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原理是植物
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猴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此技术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B.由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故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新植株,B错误。C.由于动物细胞全能性难以体现,动物的肠上
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个体,C错误。D.植株体内的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没有发育成个体,D正确。9、答案:D【解析】A.甲图中A为形成子细胞,B为前期,C为末期,D为分裂间期,E为
中期,F为后期,有丝分裂顺序为DBEFCA,故A正确。B.乙图中ab段为DNA复制,处于分裂间期,对应甲图中D,故B正确。C.甲图中染色体与核DNA之比一直为1∶2时期是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处于复制后的状态,间期中染色体复制前为1∶1,复制后为1∶2,故C正确。D.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粒倍增可
对应ab段;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末期不形成细胞板,故D错误。10、答案:C【解析】A.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玉米的甜和非甜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自然状态下,玉米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
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说明甜玉米自交和接受非甜的花粉都结非甜籽粒,而非甜自交和接受甜玉米的花粉都结非甜籽粒,说明非甜为显性性状,甜为隐性状,故B正确。C.非甜是显性性状,非甜植株上既有纯合籽粒又有杂合子,基因型
不同,故C错误。D.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豌豆是两性花,玉米作杂交可以省去去雄的步骤,豌豆自花传粉容易,故D正确。11、答案:A【解析】由题目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紫花基因型为A_B_和aabb,共5种基因型。12、答案:C【解
析】实验Ⅲ的F1均为黑色,F2出现四种表型,称为性状分离现象,又因为四种表型比例接近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黑色为A—B—,铂灰色为A—bb(或aaB—),银灰色
aaB—(或A—bb),宝石蓝色aabb。A.由于实验Ⅰ和实验Ⅱ的F2均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1黑色水貂是杂合子,A错误。B.实验Ⅱ中F2银灰色水貂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错误。C.实验Ⅲ的F2银灰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3,C正确
。D.实验Ⅲ的F2中宝石蓝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bb,纯合铂灰色水貂基因型是aaBB(或AAbb),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或Aabb),表现为铂灰色,D错误。13、答案:A【解析】由题中可知,F2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R—,F2中黄色皱粒Y—rr,则F2中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1/3YY
,2/3Yy,即Y配子为2/3,y配子为1/3,雌雄配子结合会产生8∶1的性状分离比,F2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1/3RR,2/3Rr,皱粒植株的基因型为rr,二者杂交后产生2∶1的性状分离比,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即(8∶1)×(2∶1)=16∶8∶2∶114、答案:C【解析】孟德尔假设的
内容是性状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而不是性状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错。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F1和隐性个体之间的遗传情况,并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B错、C对。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
分离定律,D错。15、答案:B【解析】性染色体为XYY的男性,其中X来自于母亲的卵细胞,YY来自于父亲的精子,精子异常是因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错误,B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B正确,C表
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错误;D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D错误。16、答案:A【解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果蝇是XY型,不同,D错误。雌鸡性反转成雄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不变,这只“雄鸡”ZW与雌鸡ZW交配,性染
色体为WW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后代的性别比例是ZZ(雄鸡)∶ZW(雌鸡)=1∶2,A正确。雄鸡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或2条Z染色体,B错误。用芦花雌鸡
(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后代中雄鸡都是芦花鸡(ZBZb),雌鸡都是非芦花鸡(ZbW),可以通过早期雏鸡的羽毛判断雌雄,C错误。17、答案:C【解析】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故A正确。B.根据题干中
“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可知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由于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位于XY同源区段,反交后代雄性也可以是暗红眼,所以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
段,B正确。C.正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现型比为1:1:2,反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
Xa、XaXa,表现型比为1:1:1:1,故C错误。D.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分别为1/4和1/2,D正确;故选C。18、答案:D【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具有“父病女病
,男病母病”的特点,甲乙丙都不符合,丁符合其遗传特点,D正确。19、答案:B【解析】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实验中,①处应为35S,②处应为32P,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
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C.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C正确。D.艾弗里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都设法独立说明DNA的作用
,故都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20、答案:A【解析】A.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A正确。B.DNA中与每个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①磷酸绝大多数是两个,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头端或尾段有一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相
连,DNA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B错误。C.A-T碱基对形成两个氢键,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故G-C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C错误。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
21、(16分)答案:每空2分,满分16分(1)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减少(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对一个给1分,答全给2分,多答错答不给分)线粒体内膜和外界环境(答“线粒体和外界环境”也可以;答对一个给1分,答全给2分,多答错答不给分)(3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只要答出“遮光”都可以给2分)(2y-z-x)/6(4)Sb+ScSc-Sa【解析】(1)色素附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故实验中上午10时叶圆片中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反应;实验过
程中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C3的去路还原不变,但C3的来源二氧化碳固定减少,故天竺葵叶片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减少。(2)叶圆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H]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场所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若将叶圆片放在图二bc之间的
光照强度下,由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O2一方面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场所线粒体内膜,另一方面释放到外界环境中。(3)为了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光下只能测得净光合速率,必须遮光测出6小时的呼吸速率,才能得出光合作用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为(y-x)/6g·cm-2·h-1,呼吸速率为(y-z)/6g·cm-2·h-1,光合作用速率=(y-x)/6+(y-z)/6=(2y-z-x)/6g·cm-2·h-1。(4
)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净光合作用量=Sb+Sc,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Sb+Sc)-(Sa+Sb)=Sc-Sa。22、(18分)答案:每空2分(1)次级卵母细胞4、2、2、0(答全给分)有丝分裂后期(2)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GHCD具有一定流动性(3)ⅡⅠ和Ⅱ23、(16分)答案:(1)是(1分)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4号、12号染色体上,即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分,答案合理都可以给分)(2)A_B_(AABB、AaBB、
AABb、AaBb)(2分)1/18(2分)(3)a、全为“红脸猕猴”(2分)aaBB(1分);b、“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2分)aaBb(1分);c、全为“不醉猕猴”(2分)aabb(1分)(答案可以颠倒,但结果和结论要对应)【解析】根据代谢途径可知,“
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_和aabb,“红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_B_,“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A_bb24、(10分)答案:每空2分(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BbXaXa(3)1/2(4)1/4【解析】(1)根据Ⅱ2×Ⅱ3→Ⅲ3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伴性
遗传病,Ⅲ3患甲病,而IV1正常,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根据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根据Ⅱ4患乙病可知,Ⅲ6为BbXaXa,二者基因型相同。(3)Ⅲ1的基因型为1/3BBXAXa或2/3BbXAXa,,由于该男性家族世
代都没有乙病患者,则该正常男性基因型为BBXaY,则所生孩子不患乙病,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4)Ⅲ3的基因型为bbXAXa,由于Ⅲ4的母亲是一个乙病患者,则Ⅲ4的基因型为BbXaY,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女孩,患甲病的概率为1/2,则
1/2×1/2=1/4。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