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练30 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共(8)页,720.8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eb7b4a7f1da322f97970d35b79ef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练30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2·辽宁省辽阳市期末考试]下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B.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C.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D.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2.[2022·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期中
考试]右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D.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3.[2022·浙江省衢州市期末考试]“‘均田制’被破坏,富贵人家再次在损害农
民的情况下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为基础,支付不断增长的帝国开支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为此唐政府实施了()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兵农合一的征兵制4.
[2022·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明代一条鞭法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以银代役。农民在交纳赋税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离开土地,去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活动;工商业者则因无田而免役。这反映出明朝()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C.白银成为主要的
货币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5.[2022·山东威海期末考试]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A
.削弱宗法观念B.维护社会稳定C.扩充人口数量D.增加赋税收入6.[2022·海南省期末考试]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
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7.[202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杜佑的《通典》记载:“大唐令……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据此材料可推断,唐朝时“坊正”()A.负责城乡间政令传递B
.维护城内的基层治安C.掌管官吏的业绩考核D.负责在坊内分配徭役8.[2022·北京市顺义区期末考试]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
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再接受监督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高考·适应练]9.[2021·天津卷,9]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
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10.[2021·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
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11.[2021·湖南卷,7]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表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1867年
1894年数量货值(海关两)数量货值(海关两)铁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锡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火柴79,263(
箩)71,3846,615,327(箩)1,638,931煤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21,343糖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
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2.[2021·山东卷,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13.[2020·海南卷,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
体。下图寓意()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14.[2020·浙江卷7月,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示
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
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
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素能·培优练]15.[2022·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1995~
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A.地方有铸钱自主权B.
商业活动比较自由C.岭南经济比肩北方D.南北经济联系加强16.[2022·山东省济南市期末考试]明初,政府推行钱钞兼行制度,禁用金银。但明中期朝野开始广泛用银,而由于银矿出产有限,且处于秤量阶段,政府无力垄断白银。这
一变化导致()A.重农抑商政策失效B.传统经济活力下降C.王朝集权统治削弱D.白银外流趋势加强17.[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下表是《北宋赋税结构表》(收入单位:万贯)。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征榷收入增长说明抑商
政策有松动B.农业税比例下降说明农民负担减轻C.非农业税比例增加导致商业日益萎靡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赋税结构发生变化18.[2022·辽宁省大连市期末考试]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对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
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19.[2022·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中考试]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
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由此可得知()A.平民可以随意迁徙B.政府借此保障收入C.农业要求精耕细作D.汉代禁止土地兼并20.[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隋唐则设有“常平仓”,古代政府出面
平衡粮食价格的主要意图是()A.增加财政收入B.政府与民争利C.政府屯粮备荒D.保护自耕小农21.[2022·金太阳期中考试]1076年,宋朝陕西汲郡的吕大钧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
,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之后,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乡约。这些乡约的制订()A.说明宋朝政府较重视社会救济B.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C.反映出宋代社会保障体系完备D.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22.[2022·辽宁省丹东市期末考试]17世纪初,
西方老人面临“岁月使我们体弱多病,孤独无助。虽有儿女,却视我们为累赘”的困境,但“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主要的英语国家中,子女在多数情况下承认对老人提供帮助和互利的责任。”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原有家庭观念的瓦解B.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C.国家政策调节的影响D.经济滞胀带来的
威胁课时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辽宁省六校期中]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
D.各国市场走向统一2.[2022·山东济南诊断考试]“钱帛并行”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绢帛是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知“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是()A.唐代绢
帛拥有广阔的市场B.唐代绢帛的制作世界领先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度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钱荒”3.[2022·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中考试]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的一个笑谈
:“在中国唯一仍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B.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D.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4.[2022·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
]19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英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5.[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末考试]1717年,英格兰银行
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这些史实反映出()A.金本位制主导
全球化B.工业实力决定货币国际地位C.货币国际化方式不同D.国际贸易发展推动货币统一6.[2022·山东德州期中]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加
强社会控制7.[2022·山东泰安期中]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大大增加了唐朝政府
的财政收入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8.[2022·山东省聊城市期末考试]下表明清两朝全国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时间明洪武26年(1393年)明万历28年(1600年)清康熙39年(1700年)清乾隆59年(1794年)清道光30年(1850年
)人口数量0.7亿1.97亿1.50亿3.13亿4.30亿促使清朝人口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引进高产作物可以养活更多人口B.摊丁入亩使百姓无需隐匿人口C.户籍改革促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抑商政策促使人口向农业回流9.[2022·山东滨
州期末考试]下面资料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別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10.[2022·山东威海期末]1878年3月,天津海关税务司德
璀琳(英籍德国人)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大龙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A.促进了民间通信机构的出现B.提高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C.反映了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D.体现了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11.[2022·济南市期末考试]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他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即里正、坊正、村正,以司督察,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
”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拓展了地方的制度管理C.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基础D.造成了地方藩镇势力割据12.[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开皇十五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
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这一变化()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D.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13.[20
22·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期中考试]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这说明在明代()A.出现分类扶贫观念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C.慈善救助系统完善D.政府财政出现困难14
.[2022·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期中考试]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
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庄园普通民众实现了基层自治15.[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末考试]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1
6.[2022·山东省六校联合考试]山东省医疗保障局提醒您:医保进入“码”时代,就医购药不带卡请用医保电子凭证。这一现象反映了()A.科技助力社会保障B.持码消费成为时尚C.就医更加方便快捷D.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二、非选择题17.[2021·湖北卷,1
7](14分)【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
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
征收,朝廷只得默许。——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材料二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
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摘编自陈锋
《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8分)18.[2022·辽宁省辽阳市期末考试]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
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
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
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