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1届高三9月入学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4)页,53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9391089dfcae6e1d980f87ecbc91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无机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细胞代谢速率C.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不能相互转化D.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能够构成某些化合物,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糖类可以相互转换。【详解】A、某些无机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如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少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速率,A正确;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细胞代谢速率,自由水含量高代谢速
率快,B正确;C、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D、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D正确。故选C。【点睛】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
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中蛋白质不是每种都含有20种氨基酸,例如胰岛素含有16种51个氨基酸,A错误。B、分泌蛋白例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的激素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C、蛋白质分子由多肽链组
成,肽链的折叠、盘曲或者糖基化等过程使得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D、只有酶起催化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属于酶,蛋白质在人体中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人体中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免疫、
调节等多种功能,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鉴定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必须要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用切片
法鉴定脂肪,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答案】D【解析】【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质构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
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
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A、细胞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其细胞液浓度逐渐
下降,吸水能力减弱,A错误;B、鉴定还原糖时,要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B错误;C、当标本染色较深,需要较强的光线观察,才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错误;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
脂肪颗粒,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物质只能通过一种运输方式进出细胞B.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C.小分子物质不可能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有的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仍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A、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两种,即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B、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错误
;C、神经递质(小分子)以胞吐方式通过细胞膜,C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
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掌握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评估某遗传病在群体中出现的风险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C.单基因
遗传病由一个基因控制,在群体中发病率都很低D.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对其发病率无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
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评估某遗传病在群体中出现的风险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B正确;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D、多基因遗传病是由
多对基因控制的,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尤其是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
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
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自然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有更多后裔,其基因对以后的种群基因库贡献大,反之亦然,因此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正确;D、稳定的环境条件下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点睛】7.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
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
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该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该激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人遇寒冷环境时,需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此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腺素的分泌量均增加.体液免疫中,抗体不能作用于靶细胞;靶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的作用裂解,使抗原释放,再通过抗体将其清除.【详解】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减弱,A错误;B、人体大量失
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B正确;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均增加,C错误;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首先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释放,在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体抗体将病原体清除,D错误.故选B.【点睛】8.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
成为衰退型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答案】B【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该图为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该种群以S型曲线
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的K/2值。【详解】A、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得,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A正确;B、只要是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着,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型,
B错误;C、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看图可知,c点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C正确;D、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
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2个磷酸基团C.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改变D.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2种碱基对含量的比值有关【答案】D【解析】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1)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DNA分子每条链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基
团,B错误;C、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这也会导致其DNA分子结构的改变,C错误;D、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而GC碱基对含有3个氢键,所以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2种碱基对含量的比值有关,D正确。故选D。10.下图是基因型为Aaa的某三体生物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某时
期部分染色体的图像,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联会配对,能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所处时期易于观察到三体染色体B.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常用2n+1表示C.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有50%异
常D.该生物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精子【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到三体染色体,A正确;B、该动物为二倍体生物,且此时细胞
内多了一条染色体,故染色体数目可以表示为2n+1,B正确;C、该细胞多出的1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分向某一极,最终形成的精子异常,另一极染色体数目正常,形成的精子正常,故经减数分裂后得到的精子中有50%异常,C正确;D、该
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2:2:1:1,D错误。故选D。11.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且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已知正常人群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5,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若11和14号婚配,生育一个只患
一种病后代的概率为5/32C.2号和7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D.8号和9号个体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40【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1号和2号不患甲病,而后代6号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8号患甲病,而其儿子13号不患甲病,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在X
染色体上,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性遗传;6号患乙病,但是其后代中10号和11号不患乙病,说明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也不是显性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
传病,A正确;B、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11号基因型为AaXBY,14号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2,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4+1/8
-2×1/4×1/8=5/16,B错误;C、2号和7号个体基因型都是AaXBXb,C正确;D、8号基因型为aaXBXb,9号基因型为1/5AaXBY,两者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1/5×1/2×1/4=×1/40,D正确。故选B。12.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B.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大多数有放射性C.在用32P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
明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加入了S型细菌中的DNA,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说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正确;B、在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在噬菌体
侵染实验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错误;C、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细菌细胞裂解)或太短(噬菌体没有完全侵入)均可导
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正确;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后研究各自的效应,正确。故选B。【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标记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
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3.下列与基因突变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B.若突变基因位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子代雌性个体就会表现突变性状C.某基因中部缺失1个碱基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减少多
个氨基酸D.环境和自身因素都可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形成新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
、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终止密码子在mRNA上,不在DNA上,A错误;B、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基因突变位于雄株X染色体上,如果突变基因为显性(设为A),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子代中雌性全部表现为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果突变基因为隐性
(设为a),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若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则子代不出现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B错误;C、某基因中部缺失1个碱基对,可能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前移,因此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减少多个氨基酸,C正确;D、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故种群
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故选C。14.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B.结构②的存在使兴奋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C.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结构③、
④处明显快于结构②处D.刺激神经中枢的③处,①和④均有相应电位变化,A、B出现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反射弧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的理解。根据感觉神经元的位置可判断B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详解】A、结构①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A错误;
B、结构②的存在使兴奋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B错误;C、结构②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冲动在结构③、④处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其传导速度明显快于结构②处,C正确;D、刺激神经中枢的③处,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只有④处有
相应电位变化,只有A出现反应,D错误。故选C。【点睛】15.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用GA合成缺陷型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表中数值为培养后测得初生根的长度)。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完整植株去除顶芽的植株去除顶
芽的植株+IAA清水4mm2.5mm6mm一定浓度GA溶液20mm6.5mm22mmA.实验表明,去除顶芽的植株对赤霉素更敏感B.去掉顶芽的植株体内仍有少量的IAAC.实验数据说明,IAA促进根生长的作用受GA的调控D.以GA合成缺陷型拟南芥做实验材料,可排除自身合成激素的影响【答案】A【解
析】【分析】分析题图:与完整植株相比较,去除顶芽后的植株用清水处理和GA处理的初生根的长度都比完整植株小,而去顶芽+生长素处理后,用清水处理和一定浓度的GA处理的初生根的长度都大于完整植株,说明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详
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去除顶芽的植株用赤霉素处理后初生根的长度最短,因此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减弱,A错误;B、去掉顶芽的植株体内侧芽等部位仍然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仍有少量的IAA存在,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
可知,IAA促进根生长的作用受GA的调控,C正确;D、以GA合成缺陷型拟南芥做实验材料,可排除自身合成的GA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16.图甲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
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a时,e点不移B.pH=c时,e点下移C.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d点不移【答案】BD【解析】【分析】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
其快速分解;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
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详解】AB、pH=a或者c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A正确,B错误;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
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故选BD。17.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
和调亡过程的示意图,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核遗传物质一般不会改变B.c表示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基因会选择性表达C.该个体⑤与⑥结构的差异由核DNA分子的不同导致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衰老引起的,对人体
有积极意义【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②相对于细胞①体积增大,因此a表示细胞生长;b过程②→③和④,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增殖;c过程③→⑤和④→⑥,一种细胞转变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因此
表示细胞分化。【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b过程细胞数目增多,可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核遗传物质一般不会改变,A正确;B、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经过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⑤与⑥的核DNA分子相同,二者结构的差异是由于核基因的表达情况不
同,C错误;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错误。故选CD。18.某杂合植株基因型为AaBb,两对独立遗传的
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其自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6∶3∶2∶1,可能是A或B基因显性纯合致死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8∶2∶2,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8∶3∶3∶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则一定不存在花粉致死现象【答案】ABC【解析】【分析】理论上说,该杂合植株自交后代比例应为A-B-:A-bb:aaB-:aabb=9:3:3:1。【详解】A、若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6∶
3∶2∶1,可拆分为(3:1)(2:1),可能是A或B基因显性纯合致死造成的,A正确;B、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8∶2∶2,共12份,aabb缺失,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造成的,B正确;C、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8
∶3∶3∶1,共25份,A-B-比例较正常加倍,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C正确;D、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可能是花粉整体一半致死,D错误。故选ABC。19.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患者半乳糖-1-磷酸鸟苷酰基转移酶(GPUT)缺乏导致半乳糖升高,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决定GPUT的基因(Gt+)突变后形成隐性致病基因(gt)。此外,还有另一突变基因(GtD),基因型为GtD__的个体表现型正常,但GPUT活性较基因型为Gt+G
t+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t+>GtD>gt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A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病。【详解】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A正确;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由于不知
患者父母的表现型,因此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B正确;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Gt+对Gt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能为Gt+=GtD>gt,C错误;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
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故选AB。【点睛】20.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存在于⑦中C.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③/①
可以表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①和不可利用⑤;可利用①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和未被摄入⑥;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和未同
化量⑦;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④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⑧。【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图中没有表示植物的呼吸消耗量,A错误;B、植食动
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食动物的未同化量,存在于⑦中,B正确;C、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③中经过呼吸作用后积累出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只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故无法计算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AD。【点睛】三、非选择题21.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甲组:A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CO2浓
度灯泡的功率(单位:W)2050751002003000.1%3.416.028.240.556.556.50.03%2.311.219.827.627.527.6乙组: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
放量(mL)CO2浓度灯泡的功率(单位:W)2050751002003000.1%2.69.119.555.775.6102.60.03%1.88.418.954.275.2101.8(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
的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_______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W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
放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_____植物正常生
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2
).温度(3).增大CO2浓度(4).保持相对稳定或继续增大(5).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一部分(6).B(7).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8).A【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因变量为植物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即净光合速率,甲、乙分别使用A、B两种植物。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组中,在相同光照强度下,高CO2浓度时A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低CO2浓度时,而在CO2浓度一定时,A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逐渐增大;乙组
中,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两种CO2浓度下B植物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而在CO2浓度一定时,B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详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无关变量主要是温度,应控制
相同且适宜。(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CO2浓度为0.03%时,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下光照强度已达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增大CO2浓度可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由于表格中乙组数据无法判断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灯泡功率为300W下的光照强
度是否达到光饱和点,因此若将灯泡功率增大至400W,植物O2释放量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也可能继续增大。(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一部分。(5)由表
格数据可知,A植物的光饱和点明显低于B植物,说明A植物可能为阴生植物,而B植物为阳生植物,因此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B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
两种植物的产量,因为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增大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对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强作用更大。【点睛】本题主要考
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要求考生能准确获取表格信息,明确实验的变量,分析各种因素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22.据报道,在宜昌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一个90亩的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并成功投入使
用,日均处理污水能力可达2万吨。该地还计划在5个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附近建设人工湿地,栽培芦苇、蒲草、黑藻等本土植物,并引入鲤鱼、草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过滤、沉淀、厌氧发酵、氧化池氧化、脱氮磷等流程。收集的污泥加工成有机肥后施放到
农田,可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______和无机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每天能处理的污水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2)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说明植物群落具有___
__结构。若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则其演替类型是_________。(3)芦苇和蒲草在植物分类上同科但不同种,彼此间存在___,这说明生物具有___多样性。(4)请简要概述一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机制:_____
______。【答案】(1).二氧化碳(2).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垂直(4).次生演替(5).生殖隔离(6).物种(7).有机物一般要经过湿地中微生物(分解者)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无机盐再被
湿地中的植物或其他生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放出或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解析】【分析】1.群落在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人工湿地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能有效地控制水华,原因可能有:大型挺水植物遮盖水体,抑制藻类接受光照,进而影响了藻类的光合作
用;或者是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形成竞争关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抑制水藻的生长;或者大型挺水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详解】(1)收集的污泥加工成有机肥后施放到农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能够释放二氧化碳,因此
可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每天能处理的污水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等,这说明植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若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由于起始条件不为零,则其演替类
型是次生演替。(3)芦苇和蒲草在植物分类上同科但不同种,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彼此间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生物具有物种多样性。(4)人工湿地降解机制是有机物一般要经过湿地中微生物(分解者)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及无机盐等小分子
物质,无机盐再被湿地中的植物或其他生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放出或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以及能量流动的过
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石刁柏(染色体数目2n=20)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片窄产量低。在野生种群中,偶尔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请回答:(1)一般来说,对于石刁柏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
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____种。(2)有人推测阔叶突变型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组加倍的缘故。请利用显微镜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来鉴定突变型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_____(3)若已
证实突变型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杂交实验方案加以鉴定。_____(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及结论)【答案】(1).3(2).5(3
).7(4).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增倍(20个→40个)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5).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
,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位于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一般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一般可采用正交和反交法,或利用表现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杂交,看后代表现型是否与性别关联等。【详解】(1)一般来说,对于石刁柏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AA
、Aa、aa,共3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
种。(2)若发生染色体组加倍,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被观察到。因此可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增倍(20个→40个),则属染色
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3)若已证实突变型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为确定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
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点睛】本题本题考查基因型、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所能形成的不同类型基因型,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伴性遗传
的特点,并能利用隐雌显雄杂交法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24.下图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及激素作用原理,a、b、c、d代表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1)即使人体紧张时,兴奋也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
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胰岛中的_______细胞分泌的c增多,从而使肝脏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该过程中激素_____(填字母)能够与c起到协同作用。人们很早就确定了胰腺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但如何提取胰岛素,众多科学家尝试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
年轻科学家班廷及助手查尔斯.贝斯特偶然发现可以直接用酸化酒精处理胰脏,成功防止了胰岛素降解,酸化酒精防止了胰岛素降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研究发现胰岛素等激素在人体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试分析人体内这种机制存
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桥本甲状腺炎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本病的特点是血中可检出高效价的抗甲状腺抗体,据此推测:桥本甲状腺炎是针对甲状腺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__病,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
_______导致的。(5)人在寒冷环境下比在炎热环境下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胰岛A细胞(3).b(4).酸化酒精使
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避免了胰岛素的分解(5).避免激素持续作用,使机体代谢改变过于强烈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6).自身免疫(7).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8).寒冷环境中体内产生的甲状腺激素比较多,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析】【分
析】分析图示可知,A、B为神经元,a是性激素、b是肾上腺素、c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d是甲状腺激素,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进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且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
灭活。【详解】(1)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促使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c胰高
血糖素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该过程中激素b肾上腺素也能够与c起到协同作用。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而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用酸化酒精处
理胰脏,酸化酒精会使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避免了胰岛素的分解,有利于提取胰岛素。(3)胰岛素等激素在人体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避免了激素持续作用,使机体代谢改变过于强烈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4)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中可
检出高效价的抗甲状腺抗体,该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甲状腺细胞,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引起甲状腺细胞的损伤,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自身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该过程甲状腺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导致的。(5)人在寒冷环境下,刺激体内产生的甲
状腺激素比较多,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辨识图示中的结构、物质和过程,掌握相关激素的作用及原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
能结合实际情境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25.Ⅰ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
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3)单个细菌在平
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2)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3)步骤
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4)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繁殖。【答案】(1).蛋白胨(2).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3).能够(
4).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5).倒置(6).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7).全能性(8).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9).分化(或答:再分化)(10).诱导
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11).遗传特性(12).无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微生物培养需要提供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同时还需要满足某些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会
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从而形成幼苗。【详解】Ⅰ(1)葡萄糖只含有C、H、O,它只能提供碳源,NaNO3可以提供氮源,蛋白胨可以同时提供碳源、氮源;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因此配制培养基时需要调节培养基的pH;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其是一种自养型
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2)用平板培养细菌的时候需要将平板倒置,可以防止培养时的水珠滴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等;(3)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因此菌落的性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作为初步区分不同种微生
物的依据;Ⅱ(1)从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者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表现;(2)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所以在愈伤组织培育完成后需要更换培养基;愈伤
组织会经历细胞的再分化发育成试管苗;(3)步骤⑥属于细胞再分化,需要形成叶肉细胞,而诱导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同时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4)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该繁殖过程不会改变亲本的遗传特性,保持
亲本的优良性状。【点睛】该题考察了两个方向,其一是微生物的实验时培养,重点侧重在培养基的成分、培养过程等,其次是植物组织培养,需要识记组培的原理、过程和优点等知识点,考察较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