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5)页,242.4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832ef2916a08ef0daa1dfa8cd8b0d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级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科试题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
起源()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黑陶B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种现象与制度相关()A.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君主制4.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
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矛盾不断加深B.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5.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思想流派纷呈,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派别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6.秦统一前后,先后修建了灵渠、长城、都江堰、郑国渠;在大兴建设的同时,秦始皇还迅速完成了对文字、道路、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C.秦劳
动力资源丰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7.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内迁的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8.西汉
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丞相(人数)文的的吏昭帝朝33宣帝朝54元帝朝20成帝朝51哀帝朝51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B.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C.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9.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
,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10.(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
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A.安史之乱B.贞观之治C.玄武门之
变D.开元盛世11.“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2.隋唐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翻译和注解佛经的工作,不
少僧人常常把佛教的思想比附儒、道,为此撰写了不少宣传中国伦理纲常的佛教经典;在僧侣队伍中还出现了很多“孝僧”“儒僧”等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呈现本土化特征B.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的C.儒道思想日益同质化D.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13.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北部边境却边患严重,统治
频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A.宋初政策调整的弊端B.王安石变法的失败C.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D.经济重心向南移动14.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B.是一种兵农合
一的制度C.保证了金灭南宋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15.宋代诗人把人生中、社会中遇到的种种事情同自然规律相结合,从而悟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此,钱钟书曾言:“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表明宋诗()A.世俗化特征凸显B.超越唐诗的地位C.政治化倾向明显
D.深受理学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
和俸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
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
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
其标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17.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特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初,君臣讨论长治久安之策,太祖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的。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如?吾欲息天下之兵,其道
何如?”宰相赵普对曰:“非他故也,节镇(节度使和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元代地方行政区划图(1)根据材料一、请用史实
说明宋太祖是如何“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代地方管理有何制度上的创新?分析其意义。18.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
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到汉朝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两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结合所学的秦朝或者汉朝知识,用史实论证其是如何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写一个朝代即可,至少写出四个以上
史实)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