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04《中庸(节选)》-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docx,共(2)页,17.23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f5721453fddcde8aa775d207ebcaa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4《中庸(节选)》《中庸(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
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中: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和: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博学之,审问之
,慎(shèn)思之,明辨之,笃(dǔ)行之。有弗(fú)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
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决不罢休。别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
: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中庸(节选)》理解性默写1.《礼记·中庸》中用“,,”三句阐述2了达到“中和”的境界可以使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繁育的观点。2.《礼记·中庸》中,
表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的句子是“,,。”3.《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4.《礼记·中庸》中,作者对“博学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
求的句子是:,,。5.《礼记·中庸》中,作者对“审问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6.《礼记·中庸》中,作者对“慎思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7.《礼记·中庸》中,作者对“明辨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
求的句子是:,,。8.《礼记·中庸》中,作者对“笃行之”在行动上提出具体的补充要求的句子是:,,。9.《礼记·中庸》中,作者用“,;,”四句表明了一种不放弃、笨鸟先飞的精神。【答案】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4.有
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5.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6.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7.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8.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9.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