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物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2)页,368.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f4b2f4e21597c7383a6242e86a3c7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理卷一、单选题1.某人用5N的水平推力将自行车沿力的方向推行5m,在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A.50JB.25JC.10JD.5J【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恒力做功公式即可求解.解:根据W=Fscosθ解得:W=5×5=25
J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恒力做功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路线进行(不能重复),在最后又到达A
点.求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最大路程和最大位移分别为()A.0;0B.2R;2RC.(3π+2)R;2RD.(2π+2)R;2R【答案】C【解析】【详解】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沿图中路线走完一遍的路程s=2πR+πR+2R=(3π+2)R;当人离A点最远的时候,位移最大,所以
当人在C点的时候,离A最远,此时的位移是最大的,即为2R,故C正确;故选C.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只与初末的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
B两物体均与桌面相对静止不动,则B物体受力个数为:()A.5个B.4个C.6个D.3个【答案】A【解析】由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故地面一定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对A受力分析,A受向右的拉力,要使A平衡一定
受向左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一定受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地面的摩擦力、A对B的摩擦力共五个力,故A正确,BCD错误.4.质量为m的物体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运动
的加速度是910g,物体下落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减少了910mghB.动能增加了mghC.机械能损失了10mghD.克服阻力做功为910mgh【答案】C【解析】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
的减少量,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多少.由题知重力做功为mgh,则的重力势能减少mgh,故A错误;物体的合力做正功为mah=0.9mgh,则物体的动能增加量为0.9mgh,故B错误;物体下落h高度,重力势能减小mgh,动能增加为0.9mgh,则机械能减小0.1mgh,故C正确
;由于阻力做功导致机械能减小,因此克服阻力做功为0.1mgh,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重力势能变化是由重力做功引起,而动能变化是由合力做功导致,除重力以外力做功使机械能变化.5.假设某篮球运动员准备投三分球前先屈腿下蹲再竖直向上跃起,已知他的质量为m,双脚离开地面时的速度为v,
从开始下蹲到跃起过程中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而对他所做的功为0B.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对他所做的功为212mvmgh+C.从下蹲到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守恒D.离开地面后,他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在下落过程中处
于失重状态【答案】A【解析】A.从地面跃起过程中,地面对人没有位移,所以地而对他所做的功为0,故A正确;B错误;C、.从下蹲到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也增加所以他的机械能是增加的,故C错误;D、离开地面后,他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都有向下
的加速度,所以都处于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6.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对水平面倾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tangR,则()A.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B.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C.这时
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cosmgD.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cosmg【答案】A【解析】【详解】AB.当火车的重力和轨道对火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恰好等于需要的向心力时,有2tanvmgmR=可得火车的速度为tanvgR=,当火车转
弯的速度小于tangR时,火车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而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不变,所以合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内轨就要对火车产生一个向外的侧压力来抵消多余的力,所以此时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故A正确,B错误;CD
.当内外轨没有挤压力时,受重力和支持力,则有cosmgN=由于内轨对火车的作用力沿着轨道平面,可以把这个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向上两个分力,由于竖直向上的分力的作用,使支持力变小,故C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7.关
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
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答案】BD【解析】【详解】AB.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故做变速曲线运动,A错误,B正确;C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
在近日点时的线速度大,C错误,D正确。故选BD。8.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升降机以0.2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D.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答案】B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升降机的加速度.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已的体重减少了20%,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a=mgNm−=0.2g,方向向下,那么此时的运动可
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也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掌握住超重失重的特点,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求出人的加速度,本题就可以解决了.9.如图所示,相同材料的
A、B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B的质量是A的质量的2倍,A与转动轴的距离等于B与转动轴的距离的2倍,两物块相对于圆盘静止,则两物块()A.角速度相同B.线速度相同C.向心加速度相同D.若转动的角速度增大,A先滑动【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A、B两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圆周运动,角速度
相同,根据v=rω知,A的转动半径大,则A的线速度较大,故A错误,B正确.C、A、B的角速度相等,根据a=rω2知,A的转动半径大,则A的向心加速度较大,故C错误.D、根据μmg=mrω2得,,由于A的半径较大,则A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角速度较小,可知A先
滑动,故D错误.故选B.考点:向心力.10.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s末,物体速度为9m/sB.0~2s内,物体加速度为6m/s2C.
6~7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答案】AC【解析】【详解】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s末的速度为9m/s,选项A正确;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a=1262vt−=m/s2=3m/s2选项B错误;C.6~7s内,物体的
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三、实验题1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
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
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①M=200g,m=40g、60g、8
0g、100g、120g、140g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
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___的图象.(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
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的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1)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2).(2)小于,(3).④(4).(3)1M(5).(4)小车质量,(6).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解析】试题分析:(1)为了消除小车所受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在该实验中需要将
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故答案为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2)重物与小车一起加速运动,因此重物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当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因此第④组数据比较符合要求.故答案为小于,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a与M成反比,而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不能作a-M图象;但FaM=,故a与1M成正比,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
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应作a-1M图象.故答案为1M.(4)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大小,因此斜率不同说明小车质量不同,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故答案为小车质量,当
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关系.12.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不慎将一条挑选出的纸带的一部分损坏,损坏的是前端部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标在图中,单位是cm.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取9.8m/s2,(重
物质量为mkg).(1)重物在2点时的速度v2=________,在5点时的速度v5=________,此过程中动能增加量ΔEk=________,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________.由以上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其中ΔEk表示重物动能的变化量,Δh表示重物下落的高度)()A.B.C.D.【答案
】(1).1.50m/s;(2).2.075m/s;(3).1.03mJ;(4).1.06mJ;(5).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6).C;【解析】(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20.0280.0321
.5020.02mmvss+==;50.0400.0432.07520.02mmvss+==;此过程中动能增加量为2252111.0322kEmvmvmJ=−=重力势能减少量为9.8(0.0320.0360.04)1.06pEmghmJmJ==
++=;显然△Ek小于△Ep,原因是实验中重锤要克服阻力做功.由以上可得出实验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2)物体机械能守恒,应有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即:△Ek=mg△h,可见物体增加的动能与下落的距离成正比,故应选C;点晴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通过纸带上打点可确定重锤的位置,从而算出由静止到某点的速度对应的动能与这两点间的重力势能的关系,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四、计算题13.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绳悬挂于O点,将小球拉离竖直位置释放后,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为2m/
s,已知球心到悬点的距离为1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小球在最低点时对绳的拉力的大小。【答案】14N【解析】【详解】小球在最低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mg和绳的拉力FT提供(如图所示),则2TmvFmgr−=解得14NTF=小球对绳的拉力与
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绳的拉力大小为14N。14.如图所示,一竖直面内的轨道由粗糙斜面AB和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BCD组成,AB与BCD相切于B点,C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圆弧BC所对应的圆心角θ=60°。现有一质
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ABC上离地面某一高度h(大小可变)处由静止下滑,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2,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1)当h=32R时,物块滑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N;(2)当h为多少时,物块恰能滑到圆轨道的
最高点D。【答案】(1)3mg;(2)92R【解析】【详解】(1)过B点作一条水平的辅助线,与图中AG和OC分别交于E和F两点,由几何关系易得∠EAB=∠OBF=30°2ROFFC==32BFR=则2RAEh=−2332RABh=−332RBEh
=−从A到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21cos2CmghmgABEABmv−=又有2CNmvFmgR−=解得3N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为3mg。(2)从A到D过程,根据动能定理()212cos2DmghRmgABEABmv−−
=又有2DmvmgR=解得92hR=15.在寒冷的冬天,路面很容易结冰,在冰雪路面上汽车一定要低速行驶.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至一
个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位行人正以2m/s的速度做同向匀速运动,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行.已知斜坡的高AB=3m,长AC=5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的距离CE=6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
(1)求汽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2)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答案】(1)22/ms(2)有【解析】【详解】(1)汽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由几何关系得3sin5=,4cos5=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汽车在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
度a1=2m/s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2212CAACvvax−=解得汽车到达坡底C时的速度120m/sCv=经历时间110.5sCAvvta−==汽车在水平路面运动阶段,由μmg=ma2得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2=μg=5m/s2汽车的速度减至v=v人=2
m/s时发生的位移2212=11.6m2Cvvxa−=人经历的时间22=1.8sCvvta人−=人发生的位移x2=v人(t1+t2)=4.6m因x1-x2=7m>6m,故行人有危险.【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分析能否追及时,只要研究两
者速度相等时位移的情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