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物理试卷 【精准解析】.doc,共(15)页,696.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d1d182d96c0cd9940312e9e4c073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学年上学期12月考试高一年级物理科目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零分计算。选做题必须写上题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0分)1.某一质点,当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
其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其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保持不变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先增大后不变,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
时,位移达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因为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时,速度一直增加,直到最大,此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变,位移一直增加。故选B。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则()A.木板受4个力的作用B.木板受到木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C.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μ1(m+M)gD.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μ2m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木板受重力、木块的压力
、地面的支持力、木块给的摩擦力、地面的摩擦力5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木板相对木块向左运动,木板受到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CD.物体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22fNmg==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
,受到地面对其向左的静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212ffmg==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5t+6(式中时间的单位为s,速度的单位为m/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B.质点的初
速度为-5m/sC.质点的加速度为-5m/s2D.质点的加速度为6m/s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0vvat=+得06m/sv=25m/sa=−故选C。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2m/s,2s后,其速度大
小变为18m/s。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5m/s2B.10m/s2C.16m/s2D.20m/s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因不知道速度方向,所以2s后速度的方向可能和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由加速度定义式vat=当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
同时,代入求得加速度220182m/s=8m/s2vvat−−==当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求得加速度''220182m/s=-10m/s2vvat−−−==结合选项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5.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开始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
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7.5m,那么它在第二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1.5mB.7.5mC.4.5mD.13.5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得它在
第二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3×7.5m5=4.5m故选C。6.如图所示,用一段绳子把轻质滑轮吊装在A点,一根轻绳跨过滑轮,绳的一端拴在井中的水桶上,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滑轮中心为O点,人所拉绳子与OA的夹角
为β,拉水桶的绳子与OA的夹角为α。人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把井中质量为m的水桶匀速提上来,人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α始终等于βB.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变大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
逐渐变大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始终相等,可知OA的方向始终在两绳子夹角的平分线上,即α始终等于β,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滑轮两边绳子上的拉力始终等于小桶的重力,大小不变,随着人
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则两边绳子的夹角变大,合力减小,即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CD.地面对人的摩擦力等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量,即cosfT=由于随着人向左运动,则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θ减小,则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变大;地
面对人的支持力sinNFmgT=−则θ减小时,FN变大,选项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汽车以某一速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第1s内的位移为40m,最后1s内的位移为4m,则刹车前的初速度和刹车过程的位移分别为()A.40m/s,100mB.32m/s
,64mC36m/s,81mD.44m/s,121m【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刹车问题可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刹车的最后1s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第1s2112s
at=解得28m/sa=则刹车的第1s内2001112svtat=−解得044m/sv=刹车位移22044m121m228vsa===故选D。8.如图所示,小球放在光滑的墙与装有铰链的光滑薄板之间,当墙与薄板之间的夹角θ缓慢地增大到90°的过程中()A.小球对薄板的压力增大B.小球对墙
的压力增大C.小球对墙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对薄板的压力不可能小于球的重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墙壁对小球的弹力2F逐渐减小,薄板给球的支持力
1F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墙壁受到的压力减小,薄板受到的压力减小。因为斜边大于直角边,则薄板对球的支持力一定大于球的重力,因此小球对薄板的压力不可能小于球的重力;故选D。9.下列“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B.C.D.【答案】BD【解析】A图中物体保持静止
,合力为零,无向右上方的支持力,故A错误;B图中物体不受支持力,受重力和拉力平衡,故B正确;C图中物体冲上粗糙斜面,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相反,故C错误;D图中一起向右匀速,处于平衡状态,故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故D正确;故选BD.点睛: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
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10.两个分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A.F1、F2同时增大一倍,F增大二倍B.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
10NC.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故A错误;B.F1、F2同时增加10N,若方向相同,则F增加20N,若方向相反,则
F不变,故B错误;C.只有方向相同时,F1增加10N,F2减少10N,F才会一定不变,故C错误;D.若方向相反,小的分力稍微增大时,其合力可能减小。较大的力增大时,其合力增大,故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个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每题6分,全部选全得6分,选不全得3分
,有选错的不得分,共24分)11.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以卵击石,蛋碎了,说明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蛋的力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也一定有摩擦力D.摩擦力和弹力方向一定垂直【
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B.以卵击石,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蛋的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是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选
项C错误;D.摩擦力和弹力方向一定垂直,选项D正确。故选AD。12.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和长度的关系,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结论是()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N/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C.弹簧的原长为6cmD.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4N【答案】BC【解析】【分析
】【详解】ABC.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L0=6cm,即弹簧的原长为6cm;由图读出弹力为F1=2N,弹簧的长度为L1=4cm,弹簧压缩的长度x1=L0-L1=6cm-4cm=2cm=0.02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12==100N/m0.02Fkx=故A错误,BC正确;D.弹簧伸长0.02m时,弹力的大小为F=kx=100×0.02=2N故D错误。故选BC。13.甲、乙两小车(均可视为质点)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图中曲线为正弦曲线。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A.t=
1s时两车也是并排行驶B.1~2s内甲车在乙车后面C.0~1s内甲车的加速度总是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0~3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可知1~3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由于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所以t=1s时
两车也是并排行驶。故A正确;B.1~2s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甲车在乙车后面。故B正确;C.根据图像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s时两车的加速度均为零。故C错误;D.0~3s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由xvt=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B。14.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发现后立即刹车,从刹车开始计时,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刹车后1.5s末的速度为2m/sB.甲、乙两车
间距一直在减小C.若甲、乙两车开始计时时间距为3m,则两车恰好不会相撞D.若甲、乙两车开始计时时间距为5m,则乙车停止时它们相距还是5m【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乙车的加速度为22012m/s6m/s2a−==−由速度公式0vvat=+可知,乙车刹车后1
.5s末的速度为1.5(1261.5)m/s=3m/sv=−故A错误;B.由题意可知,乙车速度先大于甲车速度,距离先减小,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接着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由于不清楚开始时两车间的距离,则往后两车的距离可能增大
也可能减小,故B错误;C.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6126t=−得1st=此过程中两车的位移差为126(161)m3m2x+=−=则甲、乙两车开始计时时间距为3m,则两车恰好不会相撞,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两车在2s时间内的位
移相等,则甲、乙两车开始计时时间距为5m,则乙车停止时它们相距还是5m,故D正确。故选CD。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14分)15.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0、1
、2、3、4、5、6都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s1=2.00cm,s2=3.00cm,s3=4.00cm,s4=5.00cm,s5=6.00cm,s6=7.00cm。(1
)通过纸带分析可知,小车的速度在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__s。(3)计数点0到计数点6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4)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m/
s2.。【答案】(1).增大(2).0.1(3).0.45(4).1【解析】【分析】【详解】(1)[1]通过纸带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小车通过的位移逐渐增大,知小车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增大。(2)[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点,即每打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相邻的
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50.02s0.1sT==(3)[3]计数点0到计数点6的位移为1234562.003.004.005.006.007.00cm27.00cm0.27mxssssss=+++++=+++++==计数点0到计数点6的时间为t=6T=0.6s计数点0到计数点6的平
均速度为0.27m/s0.45m/s0.6xvt===(4)[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2xaT=得22221.0010m/s1.00m/s0.12xaT−===16.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
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三根轻绳打一个结点O,然后让其中的两根分别跨过A、B两个滑轮,在三根轻绳的另一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经过测量、记录、描绘即可验证实验结论。请回
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使得N1=1,N2=2,N3=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实验能否成功______?(2)下列操作有必要的是______。A.用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B.平衡时,要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C
.记录O点的位置D.重复实验要保证O点的位置不动(3)下列三种记录细绳方向的做法,有助于减小误差的是______。A.将细绳压在纸面上,用铅笔顺着细绳描出方向B.用刻度尺放在细绳的下方,用铅笔沿刻度尺描出细绳的方向C.在细绳下方用铅笔在相距O点较远的位置上描出一
个点迹,该点与O点的连线即为细绳的方向【答案】(1).不能(2).C(3).C【解析】【分析】【详解】(1)[1]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三个力能组成矢量三角形,可知任意两边之和应大于第三边,显然N1=1,N2=2,N3=3不能组成矢量三角形,实验不
能成功。(2)[2]本实验用到等效替代法,因为AB点确定,必须记录O点的位置;用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平衡时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均不必要,重复实验O点可动,故选C。(3)[3]确定力的方向,应该在细绳下方用铅笔在相距O点较远的位置上描出一个点迹,该
点与O点的连线即为细绳的方向,故选C。四、解答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计22分。写出必要的文字叙述和解题过程。)17.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前方x=39m处有一辆大客车正以v1=15m/s的速
度匀速前进,这时小汽车以初速度v0=5m/s匀加速追赶,加速度大小为a=2m/s2。试求:(1)小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追上大客车?追上时小汽车的速度有多大?(2)追上前小汽车与大客车的最远相距是多少?【答案】(1)13s;31m/s;(2)60m【解析】【分析】【详解】(1)设小汽车经过t时间追上大客
车,追上时小汽车的速度为21012xvtvtat+=+代入数据解得13st=,3st=−(不合题意舍去)追上时小汽车的速度为0vvat=+解得31m/sv=(2)当小汽车与大客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小汽车已运动的时间为t1101vvat=+两车相距()
21101112xxvtvtat=+−+解得60mx=18.如图所示,放在粗糙的固定斜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O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弹管的右端及轻绳BO的上端连接于O点,轻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
的OC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斜面倾角a=37°,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5kg,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m/s2)求:(1)弹簧的伸长量x;(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3)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答案】(1)4cm;(2)5N,方向沿斜面向上;(3)20N,方向水平向右。【解析】【分析】【详解】(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
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cosθ-mBg=0,Tsinθ-F=0且:F=kx,解得:x=4cm,T=25N(2)设物体A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对物体A做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f-mAgsinα=0解得:f=
-5N即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沿斜面向上.(3)对整体A和斜面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整体受力平衡,则在水平方向上:Tcosα=f′即:f′=Tcosα=25N×0.8=20N方向水平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