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PT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6.425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9《说“木叶”》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9《说“木叶”》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9《说“木叶”》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9《说“木叶”》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2)页,16.42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c63da57bc299b318015b9ff47f8e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说木叶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代诗

人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至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从概念上讲,“木叶”

是指什么?树叶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zā]地体会这几句诗

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萧瑟、凄凉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关键之处在于“木”字木叶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

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木”比“树”更显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第一个艺

术特征。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袅袅兮秋风,洞庭

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第二艺术特征。树木叶一致,繁茂排斥,越来越少,无颜色褐绿色透

着黄色触觉湿润干燥感受饱满空阔、疏朗、较单纯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全文大量引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含“叶”“叶”“落木”“木”等词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来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

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全文共七段,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

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一部分:古代诗人钟爱“木叶”。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二部分: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第7段是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字千里。——总结主旨本文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

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质,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王昌龄《闺怨》)“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

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罗隐的七言绝句《柳》,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喻人,借助春柳的形像来感叹

当时人们生活的流离无定。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cōng]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

,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古人有折柳枝

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

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