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7)页,14.06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c46f1634cadd5ce48c367402e3b2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2.训练古文阅读能力,掌握重点实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会翻译全文。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选自《论语·先进》题目是编者所加的孔子燕居像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谈谈你知道的孔子《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
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0孟子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重点字词读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摄比及毋冉lúnjĭnxīshĕ
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ìwúrăn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论语》是孔门弟子及
再传弟子所编辑的,所以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比•以:通“已”,止•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不吾知也:不知吾也,宾语前置;知:了解•如:如果•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
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就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要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率:轻率,不假思索/尔: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摄,夹、处/乎:于,在/师旅:军队以:拿,用/因:接着/饥馑:饥荒/以:用,拿/为:治理/比及:等到/方:道,是非准则/哂:微笑翻
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懂得做“求!尔何如?”对曰:“方六
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尔:你/何如:怎么样/方:纵横、方圆,计量面积用语/如:或者/如:至于/俟:等待翻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
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能之:能做……事/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或者/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共
同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事
,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弹奏/希:通“稀”稀疏/铿尔:铿
的一声,指止瑟声。尔:拟声词词尾/舍:放下/而:表顺承/作:起身,站起来/乎:相当于“于”,与、和/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何:什么/伤:妨害/其:自己的翻译:“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
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莫
春: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既:已经/冠者:成年人/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乎:在/风:吹风/舞雩:舞雩台/咏:唱歌喟然:长叹的样子/与:赞成/已矣:罢了。翻译:(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
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何:为什么/为:治理/以:用/让:谦让/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则:就/邦:国/安:怎么/为:做。翻译:(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
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曾皙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
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探究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背景介绍:1.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
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样的社会,天下太平,自由民主,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实行礼仪,感化他人,不要战争,历经14年,但没有成功。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探究与讨论,分组进行•1.弟子各自的“志”是什
么,各自性格是怎么样的?•2.曾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问题探究一:从四位弟子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
格特点?1.四弟子志向: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治军。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侧重经济。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侧重外交礼节。曾皙:“莫春者
,春服既成……咏而归。”太平盛世,美好和谐。2.性格特点:子路: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信,有抱负,知难为何与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富后教,礼乐治国。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曾皙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但他描绘的是一个太
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所以深受孔子的赞扬。积极礼乐治国(孔子想要的结果)太平盛世缩影(礼治社会缩影,礼治最高境界。是三者综合体。强国治军,富民,礼乐)◆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
灵的折射。问题探究二:曾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示例1:表面上看来,曾皙没有谈论治理国家的大事,只是谈游玩,但实际上他描绘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
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正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示例2: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淡泊于功名,安贫乐道
,不求闻达。这和孔子晚年生活状态相近。孔子晚年政治上不得志便专心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喟然”也可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示例3:曾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
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问题探究三: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1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
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2.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有抱
负,又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
主导方面是积极出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
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
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