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70.309 K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共(18)页,70.30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b59eb958bba3dad8c2697b34721d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2022.03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艰辛探索。时至今日,共同富裕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难题。何谓共同富裕?从过程上讲,是全民共同致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而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只是少数人的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的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从结果上讲,共同富裕指的是中国人民

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丰富和精神丰实,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整体富裕。因此,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同时,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

会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的最大不公平——两极分化,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

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一方是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方是贫困的积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成果惠及每个人。(取材于龚云《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

论》)材料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通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增添了新内涵,为文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仅仅是少数人的现代化。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现代化进程创造的社会财富绝

大多数都流向了少数精英阶层。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用翔实的历史数据证明,资本收益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这是导致财富分配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兴起,政府职能不断退出,劳资关系严重失调,普通民

众收入长期停滞不前,西方国家的财富集中度越来越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私人财富急剧扩张、财富鸿沟不断加深、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之所以无法根除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加剧的顽疾,根源在于

它是资本主义方式的现代化,而人的异化和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坚持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

化的本质区别。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由传统文明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以及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毛

泽东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命题,并强调“

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现代化新

路。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直接目的就是要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耕者有其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确立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战略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擘画了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取材于鲁保林、李建平《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材料三心怀“国之大者”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前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

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之大者”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的基础,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推向了新高度,同时也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

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心怀“国之大者”的________按照“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地理格局,挖掘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间潜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注重推动先富带后富。浙江等发达地区在深入推进基本

公共服务便利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体而言,就是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

前提下,集中精力和资源,将脱贫攻坚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上。在此基础上,通过补齐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优化脱贫地区的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提升乡

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大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宜居村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要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优化城乡一体化格局。在分配过程中注意公平问题,努力缩小收入与财富的差距;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积极发力;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建设方面发挥更

大优势;在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上加快取得进展,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取材于张占斌《心怀“国之大者”,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全体人民都有致富的权利和机会。B.自始至终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C.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全体同等富裕。D.社会主义制度是其实现的重要保障。2.下列对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本质上的区别。B.让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中国式现代

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共同主张。C.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必然会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D.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剧贫富差距。3.根据材料三,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

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鱼与熊掌,二者兼得B.授人以鱼,而非以渔C.各尽所能,各尽其责D.行而不辍,未来可期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下面链接材料体现了哪些中国式“共同富裕”

理念。(5分)【链接材料】自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后,福建先后选派援宁干部11批183人、专业人才2000多人次到宁夏传导理念、传播技术。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科技多领域的全面合作新

格局。通过加强企业合作、劳务输出等促进两地交流发展,25年来,闽宁两省区,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提升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综合素质。原来生活在路、水、电不通地区的贫困群众大量

搬迁,通过治理,昔日的“无头山”变成了“花果山”,贫困村变成了度假村,贫瘠地变成了风景区。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针名清·章学诚名者,实之宾。实至而名归,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君子顺自然之理,不求必然之事也。君子之学

,知有当务而已矣。未知所谓名,安有见其为实哉?好名者流,徇.名而忘实,于是见不忘者之为实尔。君子出处①,当由名义。先王所以..觉世牖②民,不外名教。伊古以来,未有舍名而可为治者也。义本无名,因.欲不知

义者由于义,故曰名义;教本无名,因欲不知教者率其教,故曰名教。揭而为名,求实之谓也。譬犹人不知食,而揭树艺之名以劝.农;人不知衣,而揭盆缲之名以劝蚕。暖衣饱食者,不求农蚕之名也,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是以必有辍耕织而忍饥寒,假糠秕以充饱,裹败絮以伪暖,斯乃好名之弊矣

。故名教名义之为名,农蚕也;好名者之名,饱暖也。必欲鹜.饱暖之名,未有不强忍饥寒者也。然谓好名者丧名,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昔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实至而名归,名亦未必遽归也。天下之名,定于真知者,而羽翼于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夫真知者,必先自知。天下鲜自知之人,故真能知人

者不多也,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则多矣。似有知,故可相与为声名;实未深知,故好名者得以售其欺。故好名者往往得一时之名,犹好利者未必无一时之利也。且好名者,固有所利而为.之者也。如贾之利市焉,贾必出其居积,而后能获利;好名者,亦必浇漓③其实,而后

能徇一时之名也。盖人心不同如其面,故务实者,不能尽人而称善焉。好名之人,则务揣人情之所向,不必出于中之所谓诚然也,且好名者,必趋一时之风尚也。风尚循环,如春兰秋菊之互相变易,而不相袭也。人生其间,才质所优,不必适与之

合也。好名者,则必屈曲以徇之,故于心术多不可问也。故好名者,德之贼.也。若夫真知者,自知之确,不求人世之知之矣。其于.似有知实未深知者,不屑同道矣。以是而问当世之知,则寥寥矣,而君子不以为患焉。浮气息

,风尚平,天下之大,岂无真知者哉?至是而好名之伎亦有所穷矣。故曰:实至而名归,好名者丧名,皆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卒之事亦不越于理矣。(有删改)【注释】①出处:指进退等行为。②牖:通“诱”,引导。③浇漓:使……淡薄。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徇.名而忘实徇.私舞弊B.而揭树艺之名以劝.农劝.善规过C.必欲骛.饱暖之名好高骛.远D.故好名者,德之贼.也捉贼.见赃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王所以..觉世牖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因.欲不知义者由于义蒙故业,因.遗策C.固有所利而

为.之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其于.似有知实未深知者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借“农蚕之名”揭示了“好名”的弊端,借“饱暖之名”阐释了“名”的意义。B.第

二段以介之推为例,证明凭自身之“实”可获得美名,但名声未必能立刻得到。C.第二段写了“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众多,“好名者”借此“得一时之名”的现象。D.第三段指出“好名者”之所以揣摩他人之情,迎合一时风尚,是为了

求一己之名利。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是以必有辍耕织而忍饥寒,假糠秕以充饱,裹败絮以伪暖,斯乃好名之弊矣。10.作者认为“实至而名归,好名者丧名,皆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卒之事亦

不越于理矣”。请根据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教益。(5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语录,回答问题。(10分)(一)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③子曰:“何伤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1)请根据上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5分)(二)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

而》)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以上三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请根据语录的

相关内容加以概述。(5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12分)出塞隋·薛道衡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②顿颡:叩头。③绁

马:拴马。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⑤西京:指长安。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2.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

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13.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

运用了典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14.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5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深

远。孔子教导弟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①”;学《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②”。屈原《离骚》兼得“《国风》好色而不淫,③”之妙,而与日月争光。曹操在《短歌行》中借“④,__⑤”两句,以女子对男子

的思念表达对贤才的渴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有善始者实繁,⑥”,劝谏君王要敬终如始。(2)中国古代文人有登高望远的情结,他们登高揽胜,寄托情志: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⑦,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顿生忧国之思;黄庭坚登上快阁。看落木千山

、澄江月明,而生归隐江湖之念,吟唱道“万里归船弄长笛,⑧”。16.红学家王昆仑有句经典评论:“《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分析王熙凤这一形象

为什么令读者的情感如此复杂。(5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叩神农叶梅青云梯对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那一片云朵之上的高地,我心怀神往和敬畏。每一次走近它,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梦幻里,都忍不住屏住呼吸,久久地仰望,心里不断默念它的名字。位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方圆

三千两百五十平方公里,奇峰险山均在海拔三千零十米以上,是华中大地上高耸的脊梁。群山万壑、峰峦叠翠,更有一处处峡谷幽洞,瀑飞溪流。亿万年生长至今无法穿透的原始森林,总在忽隐忽现的烟霞中,亦真亦幻,造就古来之

人间仙境。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是,炎帝神农曾在此架起云梯,攀山登崖尝遍百草,为民解痛除忧,留下了无数足迹和传说。“神农架”的大名便由此而来。神农不仅是三皇中的炎帝,还是雄健的太阳神。他的光芒闪动在珍贵经典的书页里,长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他的足迹,早已深深地

留在了神农架的山水间。炎帝神农与黄帝结盟,逐渐孕育了华夏民族,繁衍了炎黄子孙。神农仁慈而智慧,他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又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最让百姓铭记的是种五谷、尝百草。他播下的种子,一直生长

到如今,让我们每天都咀嚼着远古的味道。那些救命的草,是他一样一样亲口尝定的。为解救饱受病痛之人,神农跋山涉水,到高接云霄、深接地府的巍巍群山里挖草尝药。遇到难以攀登的悬崖,他就砍树木,绑藤萝,架木梯。山外有山,岭外有岭,神农攀越了这一带所有的高山,架起三十六座木梯。木梯从山地最

险峻的悬岩一层层伸到云朵里,伸到可以与天对话的彩云间,人们称之为青云梯。青云梯与那片山脉的万物生灵,山、水、草木、动物、云朵、风和雨……共同感应着上天与华夏祖先的恩泽,骄傲地拥有了将它们包容为一体的名字:神——农——架。生命之源神农架境内河流纵横,瀑布、湖泊、深潭

、湿地密布,山水相依,如诗如画。她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乃天赐甘泉,中国南水北调的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来自神农架。平日里,人们享用水时,有谁会去想她是从哪儿来的呢。闻名遐迩的大九湖,是神农架最为璀璨的蓝色宝石,是月光下

相伴群山的明珠仙子。九个波光粼粼的湖泊由一条小溪携带相连,犹如一串闪闪发光的明珠。在山的另一侧,竟还有一粒粒珍珠似的小九湖。大小九湖珠连玉串,明媚可人。环抱着大九湖的山脉曾“浓林如墨,鸟飞难通”,但在近代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围湖造田,生态环境受到了

严重伤害,草甸和沼泽锐减,湖泊水面也被污染,甚至消失,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部分珍稀植物逐渐消亡。为保护好大九湖这颗“高山明珠”和众多野生动植物,2006年9月,这里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一度被围湖造田侵蚀殆尽的湖泊,苦尽甘来,形成了雨季五千亩、枯水季节一千五百亩的水面,终于恢复了罕见的

亚高山湿地原有风貌。于是在这高山顶上的大九湖,一个个水色幽暗,就像蓝色的宝石闪动着光芒。就在大九湖的落水孔附近,一棵被人称作“枯木逢春”的古栎树,树龄已有四百多年。如今,那棵峭拔的古树在大九湖的滋润下得以重生。还有那发源于“华中第一峰”南

麓的神农溪,从高高的神农架流淌下来,湍急险恶却又不失玲珑秀丽,既温顺又刚烈,于雄奇的巫峡口东汇入长江。人们在巫峡口就会闻到神农架的气息,清凉、洁净,带着万千树木和药草的芳香。神农架还养育了美丽的香溪河。香溪又叫“昭君溪”,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里。王昭君出塞和亲,成就了汉和匈奴两族多年的

安宁和睦,以及岁月难以抹去的亲情。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香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处,碧玉般的香溪水与曾经浑黄的长江水汇合成一道彩带,四季风平浪静;完全不似那些同样从高山之间奔入三峡长江的河流,汇合处浪潮汹涌,波涛翻卷。人们说这是因为昭君的一句安抚,长江的浪涛便恭顺地退去了,即

便是夏季洪峰来临,波浪滔天,这由神农架奔流而至的香溪河口也仍然是一派平静。园林之母神农架早在十九世纪就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了“园林之母”的称号。英国人奥古斯丁·亨利在三峡、神农架一带采集了大量的植物,之后将五百多种样本带回英国,其中许多珍稀物种经过培育,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植物。他宣称在遥远的中国发现

了一个“惊人的地方”,那是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之后,英国的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先后四次深入到中国西部及神农架的茫茫森林里,采集了四千七百多种植物,制作了六万五千多份植物标本,其中有人们最为喜爱的“鸽子花”—

—珙桐,以及中华猕猴桃的种子。他雇用了二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当地汉子,将数不清的绿色植物背出神农架,又车载船运辗转送到英国。后来,那些原本诞生于中国神农架的芳香的小猕猴桃,经改良培育成苏格兰最重要的出口水果,但它已经没有了那只有神农架才能给予的

清新和香甜。威尔逊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的确是园林的母亲,因为在一些国家中,我们的花园深深受益于她所具有的优质品位的植物,从早春开花的连翘、玉兰,到夏季绽放的牡丹、蔷薇,再到秋天傲霜的菊花……这些都是中国贡献给世界园林的丰富资源。”但在几十年前,“园林之母”曾经遭受过几次重创,神农架的

大森林曾逐渐萎缩。1983年秋天,我第一次走进神农架深山,沿着弯弯山路,见到的是河沟里躺满一棵又一棵松柏冷杉,附近一片又一片的秃岭。那些没了树木花草的山坡,像被扒去了衣裳,裸露着突起的岩石。其间有气无力的玉米,一阵风便吹倒了。所幸的是,

那一片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在近几十年里,由被不断砍伐变为受到严格保护。进入新世纪之后,神农架人“见缝插绿”,栽种下大量的神农架原生树种。2016年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植被丰厚,大森林葱郁伟岸,在大巴山上构成了一道浓绿的屏障。当年那些光秃秃的山头,满山遍野是清雅挺拔的冷杉林,还

有倔强蓬勃的乔木映山红、粉白杜鹃、灯笼花,以及叫不出名字的藤萝野草。而人们能走进的这些山林还只是神农架的一隅。让我们记住神农架六十二万余位、树龄均在一百年以上的元老们吧;还有那近年在神农架发现的十株新增古树,以及八百五十五岁的青檀,七百八十岁的榉树、苦槠……愿这些相伴大地和人类的灵物,

与山川同在,千年无恙。(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华中大地上高耸的脊梁”设喻,形象地表现了神农架顶天立地、雄奇险峻的特点,以及有担当的精神品格。B.以“璀璨的蓝色宝石”“明珠仙子”为喻,

表现大九湖明亮、澄澈、深邃的特点,又赋予了大九湖柔美脱俗的气质。C.将神农架国家公园内的森林比作“一道浓绿的屏障”,生动地体现了它浓密苍翠的特点,并由此营造出神秘的气氛。D.把有近千年生命的古树比作“相伴大地和人类的灵物”,表明作者将它们视若神明,传达出作者对古树的敬畏之情。18.下列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云梯”不仅助人跨越天险,而且使万物生灵和谐相容、共享上天与华夏祖先的恩泽。B.“生命之源”指神农架的水,滋养了万物生灵,又养育了炎黄子孙,是华夏文明之源。C.“园林之母”指神农架凭借植物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物种珍稀,成为世界

园林的范本。D.作者写神农架,山博大包容,水多情无私,树倔强蓬勃,寄寓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19.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或引用传说,或引用史料。请根据文意,结合文中相关实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5分)20.文章以“叩神农”为题,意味深长,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请谈谈文章带给

你的感悟。(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1.语言基础运用(5分)(1)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或有语病,或有标点错误,请加以改正。(3分)①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②不少孩子脊柱侧弯,已

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而孩子和家长还浑然不觉。那么,怎样预防脊柱侧弯呢?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其次,通过科学锻炼,增强脊柱肌群的力量。(2)在下面语段【甲】【乙】处的

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使对联完整。(2分)陶行知常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甲】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融汇了他“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__【乙】,才算学生”,告诫学生要参与劳动、勤于思考、关

心时事。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1)学校举办主题为“在阅读经典中发现自己”的读书论坛,请拟写一份发言稿分享你的发现。要求:认识明确,依据准确,分析合理。(2)某位居民正准备装修房屋,担心影响邻居生活。请你以装修居民的身份,给邻居写一

封致歉信。要求:态度真诚,内容具体,语言得体。(3)请以“我想用诗记住你”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语言有感染力。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

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大千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相遇。除了人与人的相遇,还有一路向北的野生亚洲象与人类相遇,2022年冬奥与北京相遇……总有一次相遇美得刻骨铭心。请展开联想,以“你是我最美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顺畅。(2)语文课上,同学们

正在展开激烈辩论。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另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请你任选一方观点,联系实际,或破或立,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顺畅。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3分)C2.(3分)B3.(2分)【示例】实施策略(意思对即可)4.(2分)B5.(5分)【评分参考】分析所体现的“共同富裕”理念,依据三则材料内容,与链接材料内容相应。(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3分)D7.(3分)A8.(3分)A9.(4分)因此一定会出现停止耕作纺织而忍饥受寒,借糠秕(充饥)装作吃饱,裹败絮(御寒)装作暖和(的现象),这就是喜好“名”(所带来)的弊害。10.(5分)【要

点】依据文意,联系实际,分析所得教益。11.(10分)(1)(5分)【示例】三则语录中,山崇高伟岸、安稳厚重,水清澈灵动、奔腾不息。君子像山一样稳重沉静、厚重不移、仁爱宽厚,如水一般澄澈高洁、智慧通透、洒脱乐观、自强不息。(意思对即

可)(2)(5分)【示例】视财富地位如浮云,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坚守仁义;追求理想信念,要如堆山平地一样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在人生的重大考验面前,要像松柏一样坚韧不屈,保持节操。(意思对即可)三、本大题

共5小题,共25分。12.(3分)B13.(4分)【要点】联系诗歌中典故内容,分析典故表达的情感。(意思对即可)14.(5分)【要点】结合相关意象,概括意象特点,赏析风格。(意思对即可)15.(8分)(1)①可以怨②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③《小雅》怨诽而不乱④青青子衿⑤悠悠我心⑥能克终者盖寡(2)⑦吴楚东南坼⑧此心吾与白鸥盟(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16.(5分)【要点】结合具体情节,分析王熙凤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所引发的读者的复

杂情感。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7.(3分)C18.(3分)答B得3分,答C得2分19.(5分)【要点】结合实例,分析作用。20.(6分)【要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及思考,清楚地表达感悟。五、本大题共3小题

,共65分。21.(5分)(1)(3分)【示例】①删除“500万人”中的“人”②将“不少孩子”移至“已对”之后③引号内的“。”移至引号外,改为“;”(2)(2分)【示例】【甲】牛马羊鸡犬豕【乙】大事必闻22.(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

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23.(50分)评分参考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

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

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

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四类卷(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说明:作文没写题目,扣2

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有了实就会得到(相应的)名,这是自然的道理,但不一定(能立刻成为)事实。君子依从自然之理,不强求一定要“

实至名归”。学做君子,知道应当做什么事就行了。不清楚(自己做事)的名分,怎么会把“该做的事”落实呢?好名之流,谋求名而忘记实,因此将那些不忘记的事情称之为“实”。君子行事,应当以“仁义”的名分。先王做的用以

唤醒世人、引导百姓的事,不外乎名之以“教化”。自古以来,没有舍弃(教化)之名而实现安定太平的。(有人)说:“行义事”本来没有名,因为想让不懂得仁义的人遵照仁义(行事),所以就有了仁义之名;“教化之事”本来没有名,因为想让不懂得教化的人遵从教化(行事),所以就有了教化的名。给

所行之事以名分,是(借名)求实。譬如人们不了解食物(从何而来),就给耕种之事以“名”来勉励人们耕种;人们不了解衣物(从何而来),就给缫丝之事以“名”来勉励人们养蚕。穿得暖吃得饱的人,是不求耕种养蚕之名的,(他们)只是拿饱暖彼此炫耀。因此一定会出现停止耕作纺织而忍饥

受寒,借糠秕(充饥)装作吃饱,裹败絮(御寒)装作暖和(的现象),这就是喜好“名”(所带来)的弊害。所以给教化、仁义的名分,是像给耕种养蚕以名一样;好名之流眼中的名,是像获得饱暖之人(用以炫耀)的“名”一

样。如果一定要追求饱暖之类的名,(就)不可能不(出现)强忍饥寒的情况。这样说来好名之流会丧失名,是自然的道理,但不一定(能立刻成为)事实。从前介之推不看重荣禄,荣禄也没有落到他身上。有了实,就会得到(相应的)名,(但有时)名也

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天下的“名”,在真正了解世事的人那里是坚定不移的,但在似乎了解而实际并没有深入了解世事的人那里是飘忽不定的。真正了解世事的人,必定先了解自己。天下很少有了解自己的人,所以能真正了解他人的人是不多的,似乎

了解而实际并没有深入了解世事的人却很多。(对世事)貌似有所了解,因此就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声名;(又由于)实际并没有深入了解,所以好名之流得以施行他们的骗术。所以好名之流往往得一时之名,就如同好利者不一定没有一时之利一样。况且好名之流,本来就是

为逐利才去做事的。就像商人要从生意中获利一样,一定要拿出自己囤积的商品(做交易),而后才能获取利益;好名之流也一定要干一点实事,而后能求得一时之名。大概人心不同像人脸不同一样,所以务实的人,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称赞他。好名之流

则致力揣摩人情世故,(其所为)不一定是出自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况且好名之流也一定要追逐一时的风尚。风尚的循环变化,如同春兰秋菊彼此变化不相沿袭。人生在世,各有自己的长处,不一定恰好与一时的风尚相合。好名之流,却一定会委曲自己迎合风尚,所以他们的心术大多深不可测。所以好名之流,

是会败坏道德风气的。像那些真正了解世事的人,能准确地认识自己,不求世人了解自己。他们对那些似乎了解而实际并没深入了解世事的人,不屑(与之)同道。因此若问世人对自己的了解,(则)知之甚少,而君子并不以为忧。(如果)虚浮之气停止了,社会风气公正了,天下如此之大,怎

么会没有真正了解世事的人呢?到那时好名之流的种种手段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说:有了实就会得到(相应的)名,(只是)喜好名声的(最终)会丧失名声,这是自然的道理,但不一定(能立刻成为)事实。最终这样的事是不会超越事理

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