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共(4)页,17.5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8c87d0ee736bb610a190b5b4325f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4届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A.缺乏限定条件,原文第2段说的是“优秀的乡土文化又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恋家的情结,激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镇建设中来”。C.“依托血缘建构起来的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公平
公正性”理解有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如果超出这个边界,就会缺乏公平公正性”。D.“依托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就是乡土文化振兴”理解有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优秀的乡土文化就是农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和直接推动力,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托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不能等同于乡土文化振兴。)2.C(“容易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危害社会,因此现代社会不能将其传承”说法错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如果有居心不良的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且根据第3段可知,原文一方面肯定了宗族力量的价值,另一方面认为需要在分析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树立正确扬弃态度基
础上进行传承。)3.C(A.概括的是乡土文化的内涵。B.概括的是乡土文化某些方面的意义。D.概括的是传承乡土文化的某项措施。)4.①文章首先从“乡土文化”的概念出发,解释其含义、意义,分析其构成;②其次深入剖析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③再次
提出了利用乡土文化传承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④最后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总结全文。(每点1分,需要具体内容才有分)5.①端正村民“养儿防老”文化观念扬弃的态度,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理念;②让城市生
育文化进入当地,通过城乡互动来帮助推动城乡生育文化的融合;③引入相关专业人才,提升当地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每点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但给出的建议必须在文本中有依据,且言之有理。)6.B(肖海波最后的指令声音很轻,但依然坚定果断,并不是喜悦放
松,也不是表现出军人柔情的一面;主要是几次对极端险情作出准确判断,争取恰当措施脱险后的平静。)7.B(“塑造出与过往时代完全不同的军人形象”的说法不正确,根据文本二中的观点,军旅文学的内核并不会因时代改变而改变,军人的形象也是具有共性的,不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形象。)8.①声音很轻是因
为那是他的呢喃,是潜意识行为,表明他心系祖国,对祖国充满真挚的爱;(2分)②官兵心向祖国,“归航”是他们的共同心愿,不需要大声命令。(2分)③经过与大风浪的搏斗后,进一步成长成熟后的他显得平静而坚定(2分)9.①选材和主旨上,《归航》主要是表现面对大海,军人不畏大自然的风暴,坚定信仰
、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敢于牺牲的精神;②人物形象上,《归航》以肖舰长为代表的军人形象,勇猛刚毅,坚决服从命令等人物群像栩栩如生;③表现手法上,作者主要通过描写风暴的残酷和军舰的渺小这种对比,凸显出舰长和士兵们对抗狂风暴雨的力量,手法高超,情节紧凑;④在时代情绪的呼应上,着
重体现当代军旅文学的特点,呼应时代主流,体现时代坚守。(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C(“吾之内地”是主语,“荼毒如此”是谓语,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B、D。“边臣误国之罪”意为“边疆守卫大臣的误国之罪”,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故选C。原文加上标点为:百姓狼狈,死者
枕藉,使生灵肝脑涂地,得城不过荆榛之区,获俘不过暖昧之骨,而吾之内地荼毒如此,边臣误国之罪,不待言矣。)11.B〔文中的南京不是今天的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建业”等,是“六朝古都”),而是指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宋朝四个京城之一,治所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
丘古城)。〕12.B(“又请求分派几路人马到各地选拔人才”错误,宋代的“路”是一个行政区单位,属于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相当于现在的省。)13.(1)后来,发兵进入洛阳,溃败伤亡的士兵不计其数,吴潜的话
都应验了。(“兴师”“不赀”“率验”各1分,句意1分。)(2)推究战祸的根源,的确是由于近年奸臣小人发表空论,迷惑国人贻误军队,这种祸患过一二年更加惨烈。(“原”“良”“设为虚议”“愈酷”各1分,句意1分。)14.①吴潜反对立度宗为太子,触怒了皇上;(2分)②沈炎弹
劾。(1分)(根据“潜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材,忠王无陛下之福。’帝怒潜,卒以炎论劾落职”加以概括。)15.C(“仰慕之情”错误,尾联诗人借贾谊自况,表达心中的苦闷和激愤。)16.①内容上,慨叹边境的征伐一
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2分)②结构上,由上联的景物描写转入对时事的评价,为尾联的议论做了铺垫。(2分)③情感上,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8.A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
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大异其趣:指表现得大不相同、差异很大。大相径庭:比喻彼此差别很
大,极为不同。19.CA项,“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D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
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20.AB项“因为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错,成年了也不一定就懂得生活的真谛。C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错,顺境成才的也很多。D项“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错;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是痛风。21.①仿佛离开了它们自己便无法行动(
或“生存”)了②个人便没有了隐私和安身之处③我们已经沦为信息的奴隶(每处2分)(第①处,根据上文“人们便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可知,这里应填对“依赖”的进一步解说。第②处的上文是“计算的结果导引着‘大数据’的控制者对个人
‘投其所好’地发布信息”,下文“甚至个人的思想也被‘大数据’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个人成为被‘大数据’摆布的奴隶”是讲危害,从“甚至”可以推知,第②处也是讲危害,但应比后面的“成为……奴隶”程度要轻一些。第③处,上文是“个人成为被‘大数据’摆布的奴隶”,下文是举例来证明,可以推知第
③处是对下文三个例子的概括。)22.示例:“大数据”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个人的思想,使个人成为“大数据”摆布的奴隶。(每个分句2分,语意连贯1分。)23.(60分)审题:材料提供了历史事件、公祭场景、铭记历史的做法、
意义等,考生应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确定立意,进行写作。立意:两个方面,一是铭记历史:铭记哪些历史?为何铭记?怎样铭记?等等。二是书写华章,重在阐述如何书写、具体内容是什么。两者关系:铭记历史是前提,书写华章是目的。具体要求:1.具有演讲稿的基本格式:称呼、问候、开场白等,没有或缺少的视
情况扣5—3分。2.脱离铭记历史和书写华章来写的,视为偏题,30分左右;只写一个方面的,在36分左右给分。3.起评分42分,平均分不超过44分。〖参考译文〗吴潜字毅夫,是宣州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考试获得第一,被授予承事郎、签镇东
军节度判官,迁任太府少卿、淮西总领。论说用兵收复河南不可轻率,认为:“金人已经灭亡,与北面的元人为邻,道理上应该表面讲和,实际上防守,用备战作为应对之策。自从荆襄首先收纳空城,会和兵力攻打蔡州,战事一开打,征调逐渐扩大,百
姓疲惫不堪,死者遍地,使得生灵涂炭,得到的城池不过是灌木丛生之地,俘获的不过面目模糊的尸骨,而我们内地却遭到如此荼毒,边疆守卫大臣的误国之罪,不用说了。”后来,发兵进入洛阳,溃败伤亡的士兵不计其数,吴潜的话都应验了。写信给宰相,论说京西已经丢失,应当招收京淮地区的男丁壮士充当精
兵,来保卫江西。又请求分地区选拔人才,来收揽淮、襄地区的人才任试工部侍郎、庆元府知府兼沿海制置使,改任平江知府,分条列举财政凋敝的始末原因,放宽郡里百民的赋税。兼任侍读经筵,推辞,任南京鸿庆宫提举。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转任中大夫、试兵部尚书兼侍读,召任
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上殿奏对:“国家不可能没有弊端,就像人不可能不生病。今日的病,不但仓公、扁鹊看到会吃惊,就连庸医看到也会吃惊。希望陛下信任老臣,把他们当成医生,广泛采纳各种有益的意见,当成医生。让我们做臣子的能够贡献一点像牛尿马勃草菌药那样的
效用,以不辱没陛下知人的圣明。”大元军队渡江攻打鄂州,分部将领由大理下到交阯,攻破广西、湖南等郡。吴潜上奏:“现在鄂渚遭遇战争,湖南受到震荡,推究战祸的根源,的确是由于近年奸臣小人发表空论,迷惑国人贻误军队,这种祸患过一二年更加惨烈。附和逢迎,阿谀谄媚,积累导致天下很不太
平。我年将70,捐躯献命,是在所不辞的。我所深深痛恨的是我卸任的那一天,上游的敌兵已渡过黄河、汉江,广右的敌兵已践踏宾州、柳州,说是我败坏了天下的大事,也够悲哀的了。”适值将要立度宗为太子,吴潜秘密上奏说:“为臣没有史弥远那样的才能,忠王没有陛下的福分。”皇上生吴潜的
气,最终因为沈炎的弹劾被免职。吴潜预先知道了自己的死日,对人说:“我就要死了,夜里必将打雷刮大风。”后来果然这样,四更时雨停天晴,撰写遗表,写作诗颂,端坐着去世了。